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和掌握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对深圳市2006-2011年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深圳市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99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5.22%,发病6460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0.31%。以未分级事件居多,占66.83%(133/199)。各类传染病中,丙类传染病事件数较多,占51.76%(103/199)。报告的高峰期出现在4、6、9和12月,累积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56.06%。以聚集性疫情为主,学校和托幼机构是主要发生场所。结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且主要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楚雄州2004-201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楚雄州2004-2017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楚雄州2004-2017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6起,报告发病4 670例,死亡1例;事件类别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84. 91%,病种以水痘、流行性感冒、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居多; 82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农村,占77. 36%。结论农村学校是楚雄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要场所,应采取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及风险评估、推广二类疫苗的接种、卫生与教育部门联防联控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广州市2006-2009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及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9年,广州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91起,发病15 800例,死亡35例;传染病事件占87.65%,学校发生事件占74.11%;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3~4月、6月、9月和11月,主要为水痘、甲型H1N1流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及食物中毒等.从首例患者发病到报告的时间平均为2.98 d.结论 应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对乙、丙类传染病和非法定传染病事件的重视程度,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道县2004~2007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道县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7年道县共发生2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病143例,无死亡病例.两起疫情均为校园内传染病暴发事件,一起是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另一起是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由于控制措施得力,疫情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结论 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及加大学校卫生管理力度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2006~2007年信阳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信阳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06~2007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7年我市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起,发病676人,无死亡病例报告,分别占同期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的65.00%,总发病人数的67.20%。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其发病人数占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发病数的91.27%;传染病疫情中多为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主要集中发生在上学期;村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乡镇和县区,全市乡村两级多为传染病发病,而县区则是食物中毒常见;90%以上的事件及病例发生在各类小学学校。结论加强学校内的卫生管理,建立严密的疫情监测制度,加强学校和卫生部门的交流合作,减少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2010-2015年襄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做出预警报告,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5年襄阳市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襄阳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8起,发病3 738例,死亡10例,其中传染病事件59起,发病3 328例,死亡3例;食物中毒事件6起,发病342例,死亡4例;环境因素中毒事件2起,发病58例;职业中毒事件1起,发病10例,死亡3例。丙类传染病报告43起,占72.88%。学校突发事件51起,占75.00%,发病3 021例,占80.82%。结论襄阳市2010-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一般事件为主,多发生在学校,学生是主要发病人群,学校传染病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遵义市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汇总2010年遵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遵义市共报告3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一般事件2起,相关信息30起;病例382例、死亡5例,罹患率2.08%、病死率1.31%;传染病疫情30起,占事件总起数的93.75%,食物中毒事件2起,占6.25%;5~9月为高发期,学校发生的突发事件占46.88%,病例占93.72%。结论夏秋季应重点加强遵义市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及控制工作,特别是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应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天水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水市2004—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天水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6起,发病4 639人,发病率1.80%;死亡18人,死亡率6.99/10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91.38%,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较多,其中流行性感冒发病率最高;5月、11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峰,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占74.14%),事件报告时间与事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管理的重点单位,应积极落实学校疾病监测的各项工作,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红古区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特点.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红古区2006~2010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本区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起,发病22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均为传染病疫情,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部事件及病例发生在各类小学及幼儿园.结论 加强学校内的卫生管理及健康教育,建立严密的疫情监测制度,减少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兴化市近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状与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兴化市2006-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起均为传染病,发病522例,死亡1例,波及人数14654例。其中11-12月份共报告事件6起,呈现出单峰分布特征。场所分布:学校9起521例(99.81%);其次,家庭发生1起1例死亡。男273例(52.30%),女249例(47.70%)。人群分布:学生488例(93.49%);幼托儿童33例(6.32%);散居儿童1例(0.19%)。流行性感冒402例(77.01%);水痘77例(14.75%);流行性腮腺炎38例(7.28%);甲型H1N1流感4例(0.77%);重症手足口病死亡1例(0.19%)。其中乙类传染病1起;丙类传染病4起;其他类5起。结论:兴化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学校和幼托机构,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应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卫生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预防控制的重点是农村学校和幼托机构。  相似文献   

11.
李红俊  杨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6,(25):3579-3581
目的:了解安顺市近9年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探讨暴发的原因,为控制水痘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Excel2003对安顺市2006年—2014年水痘暴发疫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予以分析。结果2006年—2014年安顺市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113起,占全市传染病暴发疫情总数的39.24%;水痘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4月~6月和11月~12月,分别占水痘暴发疫情总数的61.95%和23.01%;全部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病人群均为学生和幼托儿童。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场所,故应加强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等易感人群集聚地的疫情监测与报告,加强教育和卫生的紧密合作,在流行性季节前在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推广水痘疫苗接种,提高人群保护率,做好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控制水痘暴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近年来酒泉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酒泉市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5种36 416例,死亡67例,其中甲类传染病1种3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517.31/10万,死亡率0.95/10万,病死率0.18%。各年度发病率在668.46/10万~341.36/10万之间,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结论加大传染病综合防治力度,不断加强疫情监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传染病防治长效机制,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减少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赵玉红 《中国热带医学》2013,(10):1239-1241
摘要:目的通过对2006。2012年辽宁省丹东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状况进行分析,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丹东市2006~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事件。所有事件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对事件进行定性和分级,并全部经过确认。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应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丹东市近7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3起,报告发病人数438例,死亡6例;事件种类以传染病类事件与食物中毒类事件为主,分别占总起数的52.17%与39.13%;事件程度以较大级事件为主,占总起数的43.48%;事件及时报告率为56.52%;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起,占事件总数26.09%。结论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健全应急体系机制,强化信息报送,开展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郑州市二七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事件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辖区4年报告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起,发生病例338例,死亡5例;传染病疫情29起,占93.55%,食物中毒与其他中毒2起,占6.45%。2009年事件发生总数高于2007、2008和2010年。辖区内大中专院校、小学及托幼机构发病人数达259例,占发病总数的76.63%。传染病疫情暴发占我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构成比,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学校。结论学校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卫生工作是目前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4-2011年柳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柳州市2004-2011年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柳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共报告28种261 3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68.80/10万。2004-2011年发病率依次为758.05/10万、779.67/10万、796.81/10万、692.88/10万、737.68/10万、805.32/10万、1 328.9/10万、1 031.93/10万。8年来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的乙类传染病19种139 386例,丙类传染病9种121 930例。结论影响柳州市人群健康的传染病主要是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及性传播疾病,其中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艾滋病,手足口病占了比较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南通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和控制重大突发传染病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南通市2003~2011年间传染病突发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南通市2003~2011年间共报告甲?乙?丙类及其它传染病突发事件13种共216起,其中较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三级)1起,一般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四级)215起,发病4 734例?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占总发生事件数的67.13%和总发病例数的97.23%,病例相对集中于城乡小学,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占学校总发生事件数的91.72%和学校总发病例数的91.34%?结论:城乡小学呼吸道传染病是传染病突发事件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建立公主岭市卫生监督、监测管理的长效机制和提升公共场所卫生整体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对公主岭市2006~2011年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公主岭市2006~2011年各类公共场所环境共监测20897项次,合格率为78.26%;各类公共场所监测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住宿场所监测合格率(85.22%)高于其他类型(P〈0.05)。结论:公主岭市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比国内某些地方合格率尚低,公共场所卫生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大力加强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主动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主动监测基本结构应该包括医院急诊室病例监测和症状监测、公共卫生实验室对病原体的检测、药品和医疗相关物品销售监测、大城市人群症状监测、中小学生缺课监测、动物死亡监测、120呼救电话监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等.主动监测为及时发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启动成本效益合理的应急反应提供重要依据,是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主动监测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04—2020年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收集2004—2020年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20年海口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4起,发病5 297人,总罹患率为0.74%,罹患率呈现下降趋势(χ2趋势=4 307.85,P<0.001);共死亡11人,死因均为化学性中毒;时间分布呈现双峰型特征,报告高峰在3—5月和9月;74.14%的事件发生在城区;72.99%的事件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事件占78.16%,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73.53%),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20.59%)和虫媒传染病(占5.88%);食源性疾病占20.11%,以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为主(占71.43%),其次是食源性化学性中毒(占11.43%)、植物性毒素中毒(占8.57%)和未检出致病因子(占8.57%);建筑工地罹患率较高(23.79%);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为6.70%,高于传染病事件和食源性疾病;介入处置时间越长,罹患率越高(χ2趋势=2 233.61,P<0.001);报告时已有病例数>14例的罹患率较高(2.87%);事件持续时间≤7.10 d的罹患率较高(1.21%)。结论 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和食源性疾病为主,加强学校及托幼机构、建筑工地等场所的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卫生管理,提高监测报告敏感性,及早介入处置,可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