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行人工耳蜗植入术25例,男16例,女9例,1-36岁,其中语前聋24例,语后聋1例,语前聋中经CT和MRI证实Mondini畸形1例,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耳蜗部分骨化1例。术前行听力学检查,短声ABR阈值均>100dB,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未引出,经乳突后鼓室径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植入24型K、M型人工耳蜗(澳大利亚产)11例,24contour型14例,术后1月开机调试及跟踪随访。结果:25例均一次植入成功,2例术中脑脊液涌出,包括Mondini畸形、前庭导水管扩大各1例,3例术后出现轻微眩晕,5d后消失,出院前行X线耳蜗电极定位,电极均在耳蜗内,开机调试后患者均能听到声音。结论:为保证植入手术的成功,除手术前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外,术中正确处理相关情况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人工耳蜗植入术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相关问题 .方法 2 0 0 0 - 12 / 2 0 0 2 - 0 3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13(男 5 ,女 8)例 ,年龄 2~ 18岁 .其中语前聋 11例 ,语后聋 2例 ,先天性聋 8例 ,药物性聋 5例 ;所有病例无遗传史 ,有高热病史 2例 ,脑膜炎病史 1例 ,腮腺炎病史 2例 ;11例术前有超过 1a的正规语训及大于3mo的助听器配戴史 ,2例未经正规语训及配戴助听器 .术前听力学检查 2 6耳中 2 5耳 ABR>10 0 d B、1耳 >90 d B,鼓室图均为 A型曲线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未引出 .双侧半规管麻痹 2例 ,颞骨薄层 CT扫描耳蜗畸形 2例 .所有患者均行右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术中面神经监测 .其中植入澳大利亚Neuclear2 4型人工耳蜗 10例 ,奥地利 Med4 0 +2例 ,美国Clarion人工耳蜗 1例 ,患者术后 1~ 1.5 mo开机调试及跟踪随访 .结果 耳蜗植入成功 12例 ,1例因耳蜗硬化电极未能全部植入 ,8例术后 3d有轻度眩晕 ,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 .开机调试后所有患者均能听到声音 .术后随访 ,已有 3例入正常学校上学 .结论 根据不同类型的人工耳蜗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讨论了手术相关问题及术后电极定位等 .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以普通话为母语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2年的言语识别率,并且进行植入年龄和术后2年时言语识别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统计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植入年龄和植入2年时言语识别率的相关性。结果植入年龄和植入后2年的闭合言语识别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越早植入人工耳蜗,可以越有效改善语前聋儿童言语识别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对成人语后聋患者同侧耳鸣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48例成人语后耳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对成人语后耳聋患者同侧耳鸣的影响。结果 48例患者经人工耳蜗植入后,术前耳鸣者16例,术后耳鸣这2例,术后治愈者13例,有效者1例,无效者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为81.25%(13/16),术前无耳鸣者32例,手术后2例患者出现耳鸣现象。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对成人语后耳聋患者同侧耳鸣具有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尤其对耳鸣病程相对较短的患者其临床效果较好,然而单纯采用人工耳蜗植入治疗耳鸣依然缺乏足够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语言康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的言语听觉能力的评估,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在语前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以《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评估方法》作为测试蓝本,对16例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均进行韵母、声母、数字、声调、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及短句识别的测试、对9例使用人工耳蜗时间超过1年的语前聋儿童进行开放项列字词和开放项列短句识别测试。结果:所有人工耳蜗使用者的各项测试结果大于机会水平,且在术后1年的进步最为迅速,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听觉言语能力稳定提高;进步的快慢与植入时年龄,耳蜗的使用时间,正规的言语训练及个体差异性等因素有关。结论:对极重度语前聋儿童应尽早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及进行积极康复。  相似文献   

6.
内耳畸形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Zhao XT  Han DM  Li YX  Kong Y  Zheng J  Chen XQ  Liu B  Liu S  Mo L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03-105
目的:探讨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1997-2001年共实施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180例,其中伴有双侧内耳畸形患者25例。就其不同原因所致内耳畸形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特点及术后开机调试特点与耳蜗形态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进行了比较。结果:(1)所有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都有听觉;(2)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术中容易出现“镫井喷“,其中Mondini畸形术中出现“镫井喷“的现象比其他畸形多见;(3)植入电极大部分完成插入蜗内,少数遗留蜗外电极;(4)术后无面瘫、脑脊液瘘等并发症;(5)术后开机调试发现部分数值比正常形态耳蜗植入偏高,但听阈无明显区别。(6)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伴有内耳发育畸形患者的深度感音性聋可以行人工耳蜗植入,植入效果与耳蜗发育正常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4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术前进行智力、听力学、影像学检查,配带助听器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记载术中情况,术终测电极电阻,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语前聋者进行听觉语言培训,术后追踪随访疗效满意度和言语可懂度,对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耳蜗植入手术一次成功,1例电极移位二次手术成功,术后暂时性面瘫2例、眩晕1例,两周X线颞骨拍片证实耳蜗电极位于耳蜗内,1个月开机调试,全部病例获取听力。3例语后聋患者听觉言语恢复,其他语前聋患者均行半年以上的听觉语言培训,随访4—6年,半开放式言语识别率〉80%,全部患者及家属达到术前的期望值。结论人工耳蜗是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及全聋的有效方法,术后效果主要与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术前听力与言语基础、听神经及其传导功能、智力、植入电极在规定的部位、术后调机与康复的有效性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评估。方法 11例患者均采用经面神经隐窝入路多道人工耳蜗植入,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3~26岁,语前聋8例,语后聋3例,左耳2例,右耳9例。结果 11例人工耳蜗电极均成功植入,达到了100%的手术成功率,术后X线检查人工耳蜗电极位置均在耳蜗内,纯音听力水平平均达到了30~45 dB SPL。随访6个月~2年听觉及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认真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是保证手术成功和达到良好听力恢复的首要前提,手术技巧及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调机及言语康复训练则是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保证。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极重度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评估。方法 11例患者均采用经面神经隐窝入路多道人工耳蜗植入,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326岁,语前聋8例,语后聋3例,左耳2例,右耳9例。结果 11例人工耳蜗电极均成功植入,达到了100%的手术成功率,术后X线检查人工耳蜗电极位置均在耳蜗内,纯音听力水平平均达到了3045 dB SPL。随访6个月2年听觉及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认真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是保证手术成功和达到良好听力恢复的首要前提,手术技巧及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调机及言语康复训练则是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保证。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极重度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Tian YS  Chen XW  Cao KL  Chen DY  Zuo J  Fang FD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6):1093-1096
目的研究连接蛋白26(Connexin26)基因(GJB2)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在人工耳蜗植入的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发生的几率及特性。方法选取100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语前聋为96例,语后聋为4例。自外周静脉血中提取总DNA,进行GJB2基因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核苷酸PCR,对扩增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检测GJB2基因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结果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非综合征性耳聋病例中发现GJB2基因突变率最高,为34%(34/100)。其突变类型主要为235delC,占27%;同时有氨基糖甙类药物使用史的16例病例中发现2例有线粒体12S rRNA基因A1555G突变,1例有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delT961Cn。结论GJB2基因突变在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中发生率最高,235delC是主要突变类型,有氨基糖甙类药物应用史的语后聋患者中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A1555G为常见突变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