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彦  胡志远 《西部医学》2014,(2):232-233,236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电针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A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B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治疗组(C组),分别给予电针、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进行治疗1疗程后,根据VAS尺与疼痛障碍指数(PDI)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在止痛方面,3组患者经1个疗程的对症治疗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B、C两组患者疼痛减轻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治疗后比较,C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A、B两组(P<0.05),A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功能障碍方面,3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组间比较,C组患者功能恢复明显好于A组(P<0.05),而B与C组、A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治疗颈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明显优于单纯的电针或者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明确的周围性面瘫患儿60例,星状神经节阻滞全部采用气管旁入路,注入1%利多卡因4ml,维生素B12 500μg,治疗5次为1疗程,隔日1次,不超过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半个月进行疗效判定,作为最终结果。结果全部60例患者,治愈54例,治愈率90%,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疗效受病程影响较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曾使用何种治疗方法无关(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小儿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头疼的方法。方法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头部疼痛患者173例,用六点行为评分法(BRS-6)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疗效显著(P〈0.05),治疗第1疗程有效107例,有效率61.85%;第2疗程有效48例,有效率27.75%;第3疗程有效17例,有效率9.83%;治疗3次无效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9.42%。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头痛疗效肯定,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阿司匹林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与安全性。(2)方法:偏头痛患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阿司匹林组(A组),口服阿司匹林75mg(首剂0.5g),1次/d,连服2个月,星状神经节阻滞组(B组),1%利多卡因10ml 维生素B12500μg行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双侧交替阻滞),每周3次,2周为一疗程,隔1周行下1疗程,共3疗程;联合组(C组),用A、B组两种方法联合治疗。每例患用上述方法首次治疗后门诊留置3h,观察头痛,恶心,呕吐缓解情况。治疗开始后每隔2周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次。全部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3)结果:首次治疗3h后,A、B不痛缓解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和66.7%,与C组的93.3%相比,差异均非常显(P<0.05);90例患PT均未超出正常范围;全部治疗结束后1年内,C组预防复发的总有效率为90.0%,与A组的53.3%相比,差异非常显(P<0.01),与B组的63.3%相比,差异显(P<0.05)。(4)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梁红卫  汪兵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10-911
目的探讨采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12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病例均采用超声波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超声波雾化吸入治疗基础上采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6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以临床表现及患者自我感觉变化综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显效率为5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显效率为38.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除星状神经节阻滞常见并发症外,未见其他特殊不良反应。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慢性咽炎有肯定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新型、副作用小且简便易行的科学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宏金  徐敏 《重庆医学》2016,(27):3847-3849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评价患者在治疗前(T0)、治疗后3 d(T1)、治疗结束(T2)、治疗后1个月(T3)、治疗后3个月(T4)及治疗后1年(T 5)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评分。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后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评分明显好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7例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在T2时,所有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其中1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在T3和T4时,有3例患者症状消失,4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有1例患者症状恢复到治疗前;在T5时,有2例患者症状消失,5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有1例患者症状恢复到治疗前。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顽固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长期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疗效。方法: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注入0.125%罗哌卡因8mL,每周3次,持续4周。腋窝臂丛神经阻滞,注入0.125%罗哌卡因15mL(内含得宝松1mL)。臂丛神经阻滞每周1次,持续4周。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时双侧上肢周径差值。结果:治疗4周后双侧上肢周径差由治疗前(3.92±1.21)cm下降至(1.34±0.43)cm(P〈0.05)。患肢水肿较治疗前显著缓解。结论:星状神经节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可以较好地缓解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的水肿.  相似文献   

8.
Wang QH  DU PB  Gong HT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177-178
目的比较臂丛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下分别配合粘连松解术和关节松动术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疗效。方法60例粘连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Ⅰ组:臂丛阻滞下粘连松解术;Ⅱ组:臂丛阻滞下关节松动术;Ⅲ组:星状神经节阻滞下粘连有限松解术;Ⅳ组:星状神经节阻滞下关节松动术;记录治疗方法及次数、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以及肩关节运动功能状态。结果近期疗效优良率Ⅳ组显著优于其他3组(P〈0.05);神经阻滞+手法治疗次数及痛点注射治疗次数Ⅰ组与Ⅱ、Ⅲ、Ⅳ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下关节松动术疗效最好,对关节功能的改善更为显著,且患者无手臂麻木无力引起的不适感,治疗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伍配雷诺考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穿刺部位疼痛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观察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伍雷诺考特治疗。对照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随访1年后,治疗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GB治疗过敏性鼻炎伍配雷诺考特疗效满意,可有效地减少穿刺部位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与口服药在原发性痛经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痛经患者2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阻滞星状神经节组)和对照组(口服田七痛经胶囊组),各143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原发性痛经均有一定的疗效,但SGB组疗效更为确切(P〈0.01)。结论通过运用两种治疗方法均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疼痛诊疗技术的开展是临床治疗痛经的又一强力手段。  相似文献   

11.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  秦树国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1):1302-1304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C2横突阻滞组(A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28例。治疗3周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估疼痛程度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评估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疼痛强度指数(present pain index,PP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降低(P〈0.05)。治疗后,A组PRI、PPI、VAS评分均较B组为低,治愈率较B组为高(P〈0.05)。结论: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横突及后支阻滞及联合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疗效,但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甲钻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4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各20例。A组单服加巴喷丁,B组除口服加巴喷丁外联合甲钴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1、2及3周后两组VAS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1、2及3周后B组VAS明显低于A组(均P〈0.01)。治疗3周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P=0.04)。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安全及效果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36例周围性面瘫采用患侧星状神经节注射1%利多卡因10ml、维生素B6 50 mg和维生素B12 500μg混合液,并配合针刺地仓、颊车、四白、颧髎、阳白、鱼腰、太阳、下关、牵正、翳风、风池、合谷等穴位,下关、翳风两处加用艾条温针灸。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33例(91.7%),好转3例(8.3%),总有效率100%。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与针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侧星状神经节交替阻滞治疗对儿童失眠症的疗效。方法:28例失眠症患儿予1%利多卡因5 mL+维生素B_1 100 mg+维生素B_(12) 500μg合剂,行双侧星状神经节交替阻滞。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结果:1疗程后82.1%的患儿能在15 min内入睡;85.7%的患儿睡眠时间持续6 h以上;71.4%的患儿对自己睡眠改善的评价满意;3个疗程后多数基本痊愈。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均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双侧星状神经节交替阻滞治疗儿童失眠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58例偏头痛患者,应用利多卡因行双侧星状神经节交替阻滞,隔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药物;观察治疗前、后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进行对照.结果 本组显效41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8%.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6.
王高恩  叶陈前 《吉林医学》2013,34(5):888-889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血栓后遗症的疗效。方法:星状神经节阻滞全部采用高位侧入法,选脑血栓形成病变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缓慢注入2%利多卡因5 ml、山莨菪碱10 mg、维生素B1 200 mg、维生素B12 1 mg、三磷酸腺苷40 mg。隔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不超过两个疗程。结果:全组21例,治愈13例,治愈率61.9%,有效5例,有效率23.8%,无效3例,无效率14.3%。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疗效受病程影响较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脑血栓后遗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及应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研究对象180例(180眼)随机平分为治疗组(星状神经节阻滞+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干扰素),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23%),有效65例(72%),总有效率86(96%);对照组显效21例(23%),有效30例(33%),总有效率5l(57%),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角膜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寻常性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寻常性痤疮42例,按疗程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注射1%利多卡因10 ml,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观察痤疮的变化及阻滞时的并发症。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97.6%(41/42例),显效率为71.4%(30/42例),有效率为26.2%(11/42例),无效率为2.4%(1/42例)。星状神经节注射时有35例(83.3%)肩胛区疼痛,3例阻滞后咽喉有梗阻感,2例臂丛神经被阻滞,2例一过性声音嘶哑。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寻常性痤疮有肯定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副作用小、且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凯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7):153-153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治疗偏头痛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患者共15例,均为门诊患者,15例患者均采用前入路。患者均采用仰卧位,用0.5%利多卡因8~10mL,左右交替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阻滞后观察15min,如无不良反应者方可离开。阻滞成功的标准为注药侧出现霍纳氏症。注意不要同时阻滞双侧神经节,以免发生意外。结果治疗有效率100%,治愈率为86.6%。15例患者治疗最长3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复发两例,复发者症状均比治疗前症状减轻,多表现在病史较长患者。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是一项可取的治疗方法。安全、经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心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心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左右星状神经节交替阻滞的方法,注射0.2%罗哌卡因10ml,1次/d,7d为1个疗程。结果6例经1个疗程的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8例经2个疗程的治疗,有6例症状明显好转,2例较治疗前减轻;1例经3个疗程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结论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心综合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