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RALOX-HAIC)联合免疫及靶向药物三联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39例行RALOX-HAIC联合靶免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以首次HAIC治疗为起点,以患者疾病进展、死亡、不可耐受不良反应为终点,按照RECIST 1.1标准进行疗效评估,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10月。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及安全性。结果:ORR为41.0%,DCR达87.2%,m PFS为7.3个月(95%CI:5.0~9.6),mOS为14.6个月(95%CI:10.8~18.5),其中1例患者成功转化行手术治疗后完全缓解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多纳非尼联合TACE及卡瑞利珠单抗转化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设计和开展一项前瞻性、单臂、单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本研究共纳入20例未接受系统治疗的初始不可切除HCC受试者。入组后接受多纳非尼(100 mg po bid)联合TACE及卡瑞利珠单抗(200 mg iv Q3W)转化治疗2个周期,不超过4个周期,经评估符合手术指征后进行手术切除。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 MPR)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部分病理缓解(partial pathologic response, pPR)率、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转化成功率、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 RFS)、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 E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以及安全性指标等。结果 受试者经三联治疗后转化成功率为70.0%,其中7例(5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抗PD-1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替莫唑胺±顺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治疗的14例(男6、女8例)不可切除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及安全性数据(CTCAE 5.0标准)。 结果: 14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均纳入生存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5.50个月(95% CI: 0~13.12个月),中位PFS为7.43个月(95% CI: 3.07~11.79个月),中位OS为13.50个月(95% CI: 5.19~21.81个月),中位起效时间为1.5个月;ORR为28.6%(4例均为部分缓解),DCR为85.7%;不良反应多为1~2级。结论: 抗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在晚期黑色素患者中显示出初步的有效性及良好的安全性,此可能为晚期黑色素瘤的联合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D-1单抗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PD-1单抗治疗48 例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客观有效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48 例患者在接受PD-1单抗2周期治疗后,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3例,疾病稳定(SD)33例,疾病进展(PD)12例,客观有效率(ORR)为6.25%,疾病控制率(DCR)为75%。截至随访结束,33例出现无进展生存期(PFS) 终点事件,12例出现总生存期(OS)终点事件,全组客观有效率(ORR)为6.25%,疾病控制率(DCR)为75%,中位 PFS 为106.5天,中位OS为185天。肺癌亚组客观有效率(ORR)为4.55%,疾病控制率(DCR)为81.8%,中位PFS为106.5天,中位OS为202天。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1.2%,主要为恶心呕吐7 例(14.5%),骨髓抑制5例(10.4%),发热2例(4.2%),皮疹1例(2.1%),肝功能损害 2例(4.2%)。结论:PD-1单抗治疗晚期肿瘤具有一定疗效,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不同剂量安罗替尼(8、10和12 mg,1次/d,服2周,停1周)联合PD-1单抗作为二线或以上治疗69例晚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和安全性。[结果] 较低剂量安罗替尼组(8或10 mg)具有比常规剂量组(12 mg)更优的PFS(NR vs10.3个月,HR=0.43,95%CI:0.202~0.929,P=0.024)和OS(NR vs 19.0个月,HR=0.33,95%CI:0.108~0.980,P=0.045)。较低剂量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的ORR、DCR和疾病进展率(progressive disease rate,PDR)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研究阿霉素和异环磷酰胺(adriamycin ifosfamide,AI)方案化疗联合安罗替尼维持治疗对软组织肉瘤肺转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4月软组织肉瘤肺转移接受AI方案化疗联合安罗替尼维持性治疗的32例患者。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进行治疗效果评价,计算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统计分析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及相关不良事件。结果:32例软组织肉瘤肺转移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例(3.1%),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0例(31.2%),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9例(28.1%),疾病进展(progress disease,PD)12例(37.5%),ORR为34.3%...  相似文献   

7.
王然  俞远东 《现代肿瘤医学》2023,(17):3232-3236
目的:评估盐酸安罗替尼用于晚期胆管癌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09月至2021年09月期间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经一线化疗后疾病评估达到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以及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的42例晚期胆管癌患者,一线化疗结束后3周接受盐酸安罗替尼治疗,直至疾病进展。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次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1年总体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39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根据RECIST 1.1标准进行疗效评价:9例患者部分缓解,12例患者疾病稳定,没有患者达到完全缓解,ORR为23.08%,DCR为53.85%,mPFS达到6.0个月(95%CI,4.997~7.003),1年总体生存率69.2%。82.05%的患者报告了不良事件,其中主要不良事件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或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复发或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经过和疗效,将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联合化疗组、化疗组各44例,统计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进行影响PFS和OS的单因素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观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免疫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的ORR分别为8例(18%)和4例(9%),DCR分别为31例(70%)和20例(45%),免疫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可延长患者mPFS(5.5个月vs 3.5个月,P=0.007)和mOS(11.25个月vs 7.75个月,P<0.001)。ECOG评分、肿瘤分化程度和转移部位数量是PFS和OS的影响因素。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毛细血管增生症、甲状腺功能减低、乏力、食欲减退等,但多为1-2级,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在复发或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中可明显延长PFS和OS,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序贯卡培他滨及PD-1抑制剂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34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导管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序贯卡培他滨及PD-1抑制剂治疗,患者先完成2~6个周期mFOLFOX7-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以及PD-1抑制剂动脉灌注治疗,灌注治疗后序贯行卡培他滨单药化疗及PD-1抑制剂静脉点滴治疗。观察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4例患者共行介入治疗155次,平均(4.56±1.61)次;接受2次介入治疗后ORR为61.76%(21/34),DCR为97.06%(33/34);完成所有介入治疗后总体ORR为82.35%(28/34),DCR为100.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FOLFOXIRI改良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采用FOLFOXIRI改良方案一线治疗的晚期胃癌20例。药物用法:奥沙利铂85 mg/m2静点d1,伊立替康120 mg/m2静点d1,亚叶酸钙200 mg/m2静点d1,氟尿嘧啶2 400 mg/m2持续静点44 h,每14天为1个周期。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缓解持续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DOR)、安全性。   结果   中位治疗8个周期,ORR为50%,DCR为95%。中位起效时间为1.6个月,中位DOR为8.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5个月,中位PFS为9.5个月(95% CI:7.309~11.691),中位OS为19.9个月(95% CI:9.754~30.046)。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腹泻等。主要3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0%)、腹泻(10%)、ALT升高(10%),无≥ 4级不良反应。   结论   降低伊立替康剂量的FOLFOXIRI改良方案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初步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单药在标准治疗方案失败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设计,用PASS15 软件计算研究所需的样本量,从2017 年7 月到2018 年8 月入组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52 例,给予阿帕替尼起始剂量750 mg或500 mg单药治疗;评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随访评价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ORR、DCR、OS和安全性。结果:纳入研究的52 例CRC患者中45 例可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其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2 次系统性化疗的晚期CRC患者。疗效:完全缓解0 例、部分缓解5 例、疾病稳定30 例、疾病进展10 例,ORR为11.11%、DCR为77.78%;预后:45 例患者的中位PFS 为3.95 个月(95% CI=3.16~4.74),中位OS为10.3 个月(95% CI=5.70~14.90);3 级以上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6 例(13.33%),高血压5 例(11.11%),蛋白尿5 例(6.67%),转氨酶升高4 例(8.89%),腹泻3 例(6.67%),疲劳2 例(4.44%),出血1例(2.22%)。结论: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标准方案失败的晚期CRC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获益,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VCD/IE方案(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与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交替)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进展期尤因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VCD/IE方案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进展期尤因肉瘤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的尤因肉瘤患者对比,评估该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主要观察终点为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观察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AE)。结果:共筛选出符合入排标准的联合治疗患者11例,阿帕替尼单药组10例。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9.5个月和14.5个月。其中男性占比分别为72.7%(8/11)和70%(7/10),平均年龄分别为18.1±6.7岁和20.8±15.7岁。VCD/IE方案联合阿帕替尼的OR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利妥昔单抗联合福莫司汀、培美曲塞、地塞米松方案(R-FPD)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初步探索生物标志物在PCNSL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单臂Ⅱ期临床试验。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初治PCNSL患者。全组患者均接受R-FPD方案一线化疗。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次要研究终点为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   结果   共12例患者纳入此研究,4个周期治疗后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6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3例。ORR为66.7%,DCR为7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为7个月(95% CI:4.4~9.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S,mOS)为10.5个月(95% CI:6.1~14.9个月)。R-FPD化疗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Ⅲ~Ⅳ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分别为16.7%和25.0%。c-myc蛋白高表达(>40%)可能与预后无关。   结论   R-FPD对于初治的PCNSL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案。c-myc高表达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纪青  莫淼 《肿瘤学杂志》2023,29(7):626-634
摘 要:溶瘤病毒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方案一直是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随机Ⅰb/Ⅱ期临床试验(NCT01740297)对比了溶瘤病毒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联合依匹木单抗对比依匹木单抗单药在不可切除的ⅢB~ⅣM1c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的Ⅱ期于2013年8月至2021年3月在美国、法国和德国的33个中心进行,筛选入组198例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T-VEC联合依匹木单抗或依匹木单抗单药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根据免疫相关应答标准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关键次要终点包括持久反应率(durable response rate,DRR)、反应持续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DO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安全性。与依匹木单抗单药相比,联合用药组显著性改善了患者的ORR(35.7% vs 16.0%;OR=2.9,95%CI:1.5~5.7,P=0.003)。两组的DRR分别为33.7%和13.0%(P=0.001)。在达到客观缓解的患者中,联合用药组的中位DOR为69.2个月(95%CI:38.5~NA),单药组尚未达到。联合用药组的中位PFS为13.5个月,单药组为6.4个月(HR=0.78,95%CI:0.55~1.09,P=0.14)。联合用药组的5年OS率为54.7%,单药组为48.4%。5年随访中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事件。这是首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的溶瘤病毒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随机对照研究。5年随访数据提示T-VEC联合依匹木单抗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但从长期生存角度,联合用药并未给患者带来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2013年11月-2016年2月收治的接受盐酸埃克替尼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56例,对患者疗效、生存期及毒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5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30.4%,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3.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9个月。腺癌患者的DCR、PFS均优于鳞癌患者(P<0.05)。12例患者进行EGFR基因检测,均为突变阳性,EGFR突变患者的ORR为58.3%,DCR为100%,PFS为9个月。EGFR突变患者的ORR优于EGFR状态未知患者(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的皮肤毒性和腹泻。结论:盐酸埃克替尼是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药物,毒副反应较轻,腺癌患者能获得较好的疗效,EGFR突变患者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阿糖胞苷和泼尼松联合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的方案治疗M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旨在改良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26例初治MCL病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阿糖胞苷和泼尼松联合BTK抑制剂治疗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6例初治MCL患者中位年龄为59(41~72)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2(3~28)个月。在26例患者中,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92.3%,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 rate,CRR)为88.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未达到,1年PFS率为81.25%,1年OS率为92.3%。MCL国际预后指数(MIPI)评分0~3分组的PFS优于MIPI评分4...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探讨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xtensive-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ES-SCLC)患者接受安罗替尼单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分析高血压与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本研究设计为回顾性分析,共纳入89例60岁以上的经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ES-SCLC患者,接受起始剂量为12 mg或10 mg的安罗替尼单药治疗。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治疗的疗效数据,生存预后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析,并通过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OS、安全性。[结果] 89例老年ES-SCLC患者经过安罗替尼治疗后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64例,疾病进展20例。安罗替尼单药治疗老年ES-SCLC患者的ORR为5.6%(95%CI:1.85%~12.63%),DCR为77.5%(95%CI:67.45%~85.70%)。89例老年患者的中位PFS为3.3个月(95%CI:2.63~3.97),中位OS为7.3个月(95%CI:5.97~8.63)。安罗替尼单药治疗的老年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疲劳、纳差、蛋白尿和血液学毒性等。出现高血压患者31例。高血压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HR=0.71,P=0.024)。[结论] 安罗替尼在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老年ES-SCLC患者具有初步的疗效及可耐受的安全性。安罗替尼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高血压可作为预测PFS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用于转移性或晚期宫颈癌三线及以上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转移性或晚期宫颈鳞癌患者,接受三线及以上治疗者共11例,选择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每2周期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主要指标包括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不良反应。结果:11例中10例患者为三线治疗,1例患者为四线治疗。疗效评估: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4例(36%),稳定(stable disease,SD)5例(45%),病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2例(18%)。ORR为36%(4例),DCR为82%(9例),中位PFS 6.3个月(3.0~10.6个月)。安全性评估: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27%)、血小板减少(2例,18%)、总胆红素升高(1例,9%)、间接胆红素升高(1例,9%)。结论:培美曲塞用于转移性或晚期宫颈癌三线及以上化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以下简称白紫)对比阿帕替尼联合白紫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一步探讨胃癌后线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06月至2021年05月我院局部进展/远处转移胃癌一线应用L-OHP+卡培他滨/替吉奥,或者FOLFOX方案治疗进展后的112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55例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紫,对照组57例予白紫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观察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2.8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的ORR为45.5%、26.3%,DCR为76.4%、57.9%(P<0.05);mPFS为5.6个月、4.4个月(P<0.05),mOS为13.1个月、11.6个月(P<0.05)。ECOG PS评分=0、E...  相似文献   

20.
张鑫鑫  李帅  吴晨  侯新芳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3):1208-1214
  目的  探讨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gastric/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GEJ)腺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单抗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PD-1单抗治疗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  结果  收集123例(5例失访)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6个月。118例患者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为22.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为51.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为5.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为8.9个月。一线 vs. 二线 vs. 三线及以上ORR为(37.0% vs. 20.5% vs. 14.9%,P=0.002),DCR为(81.5% vs. 54.5% vs. 29.8%,P<0.001),中位PFS为(9.9个月 vs. 4.8个月 vs. 3.2个月),中位OS为(19.0 个月vs. 7.8个月 vs. 7.3个月)。PD-1单抗联合化疗 vs. 抗血管 vs. 化疗及抗血管治疗中位PFS为(5.8个月 vs. 4.4个月 vs. 5.0个月)及中位OS为(11.4个月 vs. 8.2个月 vs. 8.2个月)。免疫联合化疗一线(22例)vs.二线(20例)中位PFS为(9.0个月 vs. 4.7个月,P=0.003),中位OS为(NR vs. 7.8个月,P=0.007)。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表达(CPS≥1% vs. CPS<1%)中ORR为(37.1% vs. 13.3%),DCR为(65.7% vs. 46.7%),中位PFS为(5.8个月 vs. 4.7个月),中位OS为(11.3个月 vs. 9.3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ECOG评分、转移灶数目、腹膜转移及免疫治疗线数是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年龄为保护性因素(HR=0.498,95%CI:0.255~0.974)。  结论  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早期采用PD-1单抗联合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PFS及OS。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治疗均有一定优势,但具体时机尚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