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2021年7—9月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开封市祥符区、许昌市襄城县和南阳市唐河县等4县(区)的羊圈、猪圈或牛棚等附近采集按蚊,经形态学鉴定后,采用WHO推荐的成蚊滤纸接触筒法测定雌性中华按蚊对0.05%溴氰菊酯(0.017 8 g/m2)、0.15%高效氟氯氰菊酯(0.053 4 g/m2)、0.1%残杀威(0.035 7 g/m2)和5%马拉硫磷(1.78 g/m2)的抗药性,并判定中华按蚊对不同杀虫剂的抗性级别。结果显示,平桥区、祥符区、襄城县和唐河县共采集1 334只中华按蚊用于抗性测定。唐河县受试蚊接触溴氰菊酯的首只击倒时间最长为25.85 min,平桥区受试蚊接触高效氟氯氰菊酯药膜的首只击倒时间最短为2.83 min。平桥区、祥符区、襄城县和唐河县受试蚊接触高效氟氯氰菊酯的60 min后击倒率分别为24.42%(21/86)、2.47%(2/81)、37.31%(25/67)和45.45%(25/55)(χ2=39.355,...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DDT和马拉硫磷的敏感性。方法从泗洪、扬中、宜兴3县(市)现场捕获野外中华按蚊成蚊并培养子1代成蚊,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观察计算中华按蚊接触杀虫剂10、15、20、30、40、50、60min的击倒率和24h后死亡率。结果泗洪、扬中、宜兴3县(市)野外中华按蚊子1代接触0.05%溴氰菊酯60min的击倒率分别为28.57%、57.14%和52.38%,24h后死亡率分别为35.71%、57.14%和61.90%,对溴氰菊酯抗性均达到R级;接触4%DDT60min的击倒率分别为9.52%、2.38%和4.76%,24h后死亡率分别为47.62%、50%和40.48%,对DDT的抗性均达到R级;接触5%马拉硫磷60min后击倒率分别为11.90%、28.57%和28.13%,24h后死亡率分别为80.95%、85.71%和93.75%,对马拉硫磷的抗性为M级。宜兴市野外中华按蚊捕获后1、7、15d及其子1代成蚊,接触0.05%溴氰菊酯60min的击倒率分别为54.76%、76.19%、92.86%和52.38%,24h后死亡率分别为54.76%、76.19%、95.23%和61.90%,捕获后1d与子1代成蚊24h后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0.05)。泗洪县中华按蚊子1代雌、雄成蚊接触0.05%溴氰菊酯60min的击倒率分别为28.57%和40.48%,24h后的死亡率为35.71%和42.86%,2种按蚊24h后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结论江苏省野外中华按蚊已对溴氰菊酯、DDT产生高度抗性,对马拉硫磷已产生初步抗性。在媒介防制时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防止抗性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南省部分地区传疟媒介按蚊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于2008-2010年在多年使用杀虫剂防治疟疾的高疟区昌江县王下乡和东方市江边乡采集媒介按蚊,在昌江县王下乡以人诱法采集大劣按蚊,在东方市江边乡采用牛诱法采集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取F0代中华按蚊雌蚊、F1代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雌蚊为测试蚊虫,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筒法测定上述测试蚊虫接触4%DDT(1.428g/m2)、0.05%溴氰菊酯(0.0178g/m2)、0.15%氟氯氰菊酯(0.053 4 g/m2)和5%马拉硫磷(1.78 g/m2)等4种杀虫剂的区分剂量60 min内的击倒率,同时设空白对照组。计算半数击倒时间(KT50)和24 h后死亡率,以区分剂量判定抗性级别。结果 DDT、溴氰菊酯和马拉硫磷对大劣按蚊的死亡率均为100%;DDT和溴氰菊酯对大劣按蚊的击倒率分别为82.0%和100%,KT50值分别为46.9 min和18.4 min。DDT、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对微小按蚊的死亡率分别为98.1%、99.0%、100%和100%;DDT、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对微小按蚊的击倒率分别为96.3%、99.0%和100%,KT5...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河南省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对DDT、氟氯氰菊酯、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的敏感性,为制定疟疾媒介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6月在河南省桐柏县、淮滨县和永城市3个县(市)现场分别捕获吸血后中华按蚊成蚊417、421和433只,采用WHO推荐的成蚊滤纸接触法进行检测,计算中华按蚊分别接触4%DDT(1.428g/m2),0.15%氟氯氰菊酯(0.0 534 g/m2),5%马拉硫磷(1.78 g/m2)和0.05%溴氰菊酯(0.0 178 g/m2)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和24 h后死亡率。根据死亡率判定抗性级别,死亡率98%~100%为敏感群体(S级),80%~97%为初步抗性群体(M级),80%以下为抗性群体(R级)。结果桐柏县、淮滨县和永城市3个县(市)中华按蚊接触DDT的KT50分别为206.13、877.04和826.81 min;接触氟氯氢菊酯的KT50分别为206.43、85.39和427.60 min;接触马拉硫磷的KT50分别为19.98、48.05和97.79 min;接触溴氰菊酯的KT50分别为1122.50、89.65和960 min。接触4%DDT 24 h死亡率分别为82.52%、57.41%和65.69%,抗性级别分别为M、R和R级;接触0.15%氟氯氰菊酯24 h死亡率分别为91.89%、85.00%和72.73%,抗性级别分别为M、M和R级;接触5%马拉硫磷24h死亡率分别为95.10%、95.37%和93.16%,抗性级别均为M级;接触0.05%溴氰菊酯24h死亡率分别为92.08%、77.14%和63.46%,抗性级别分别为M、R和R级。结论河南省中华按蚊对DDT、氟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已产生较强抗性,对马拉硫磷产生初步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南省濮阳市中华按蚊对马拉硫磷、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为当地传疟媒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为调查点,于2018年9月和2020年7月捕捉中华按蚊,采用滤纸接触筒法测定中华按蚊对马拉硫磷、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应用WHO抗药性评价标准确定抗性级别。结果 2018年和2020年捕获的中华按蚊对马拉硫磷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91.08 min和40.95 min,60 min击倒率分别为37.50%和60.87%,24 h死亡率分别为90.91%和100%,抗性级别分别为初步抗性(M)和敏感(S);对溴氰菊酯的KT50分别为415.56 min和341.19 min,60 min击倒率分别为22.92%和16.98%,24 h死亡率分别为22.92%和16.98%,抗性级别均为抗性(R);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KT50分别为164.22 min和236.22 min,60 min击倒率分别为30.39%和38.30%,24 h死亡率分别为19.60%和21.28%,抗性级别均为R。结论 河南省濮阳市中华按蚊对马拉硫磷较敏感,但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已产生高度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助力云南省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再传播工作。为选择或更换适宜的杀虫剂,控制当地媒介按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省沧源县开展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和抗性基因突变调查,选定沧源县勐董镇勐董社区芒勐寨旁永和下7组为监测点,使用吸蚊管于试验前夜在现场采集牛圈内的中华按蚊成蚊,带回实验室饲以10%葡萄糖水供试验用。参照《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 生物测定法》(GB/T26347-2010),采用成蚊接触筒法开展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调查。测定结束后分别收集死亡(敏感表型)和存活(抗性表型)个体,用无水乙醇保存带回,提取蚊DNA后,开展抗药性靶标kdr(knockdown resistance)、ace-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接触0.05%高效氯氰菊酯、0.05%高效氯氟氰菊酯、0.05%溴氰菊酯、0.1%残杀威、5%马拉硫磷和1%杀螟硫磷后,中华按蚊首只被击倒的时间分别为5 min 34 s、5 min 11 s、6 min 46 s、4 min 30 s、5 min 13 s和3 min 36 s;击倒率分别为17.49%、17.32%、15.44%、29.72...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中华按蚊的抗药性进行监测,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成蚊滤纸接触法,按照WHO区分剂量,观察首只蚊虫击倒时间、击倒率和死亡率,以区分剂量判定抗性级别,以半数致死量确定抗性程度。结果监测点中华按蚊对DDT首只蚊虫击倒时间≥10 min,击倒率均20%,KT50176.86~1 718.63 min;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首只击倒时间为10~32 min和5~33 min,击倒率2.91%~18.35%和2.06%~15.00%;其中溴氰菊酯KT50138.41~6 234.72 min,比1996年调查的KT50提高了20~631倍。中华按蚊对DDT、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均50%,对马拉硫磷区分剂量死亡率为10.20%~58.66%,其中DDT LC50均4%,与1993年的调查结果一致;溴氰菊酯LT50684.12 min,比1998年上升了306倍。结论中华按蚊对DDT抗性居高不下,对溴氰菊酯抗药性发展迅猛,可能成为疟疾媒介控制的最大障碍。区分剂量法是监测蚊虫对杀虫剂抗性的有效手段,击倒时间和击倒率的变化是检测早期击倒抗性(kdr)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按蚊优势种伪威氏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方法 选择察隅县下察隅镇的日玛村和塔玛村为调查点,于2011年7月采用牛诱法捕获饱血伪威氏按蚊,带回实验室繁殖至子一代,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的成蚊接触筒法对溴氰菊酯杀虫剂的敏感性进行测试,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测试试纸均以丙酮为溶剂,实验组为0.05%溴氰菊酯,对照组未添加杀虫剂.将待测蚊虫移入装有0.05%溴氰菊酯药膜滤纸的实验组接触筒和空白对照接触筒中,蚊虫接触供试杀虫剂60 min,计算半数击倒时间(KT50),24h后记录蚊虫死亡数,计算死亡率.结果 察隅县下察隅镇伪威氏按蚊经0.05%溴氰菊酯测试后,击倒率分别为96.4%和97.5%,校正死亡率均为100%.结论 察隅县下察隅镇伪威氏按蚊对溴氰菊酯杀虫剂敏感,可以采用溴氰菊酯对该地伪威氏按蚊进行媒介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安徽省北部疟疾流行区中华按蚊的溴氰菊酯抗性现状。方法选择涡阳县临湖镇、蒙城县坛城镇、太和县大新镇、利辛县纪五场乡,每乡镇各选取1个自然村,于2011年7~8月采用牛诱和猪诱法捕获饱血中华按蚊,采用WHO推荐的成蚊接触筒法进行按蚊敏感性测试。结果涡阳县临湖镇,蒙城县坛城镇、太和县大新镇、利辛县纪五场乡捕获的中华按蚊0.05%溴氰菊酯击倒率分别为2.73%、4.9%、4.72%和6.42%,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4%、7.78%、9.27%和11.18%,均为抗性群体。结论安徽省北部疟疾流行区中华按蚊已经对溴氰菊酯产生明显抗性。  相似文献   

10.
中华按蚊对常用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现场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对常用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情况。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法,使中华按蚊接触药纸30min,倒入清洁蚊笼,置饲养室。抗性分级按全国蚊类抗性监测网提供的区分剂量法进行评价。结果 连续灭蚊5年以上的盱眙县,3-5年的洪泽县,3年以下的泗洪县现场中华按蚊,接触溴氰菊酯药膜30min,24h后死亡率为98.1%-100%,接触二氯苯醚菊酯药膜30min,24h后死亡率分别为89.4%、98.5%、99.5%。结论 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均敏感,在长期(5年以上)使用菊酯类杀虫剂灭蚊后,中华按蚊对二氯苯醚菊酯能产生初级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安徽省沿淮地区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杀虫剂的抗性状况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s)、 细胞色素氧化酶 (P450s) 等代谢解毒酶活性和钠离子通道击倒抗性基因 (Knockdown resistance, kdr) 的突变情况。方法 2011 年8-9月采集安徽省蚌埠市李楼乡、 沫河口镇和沱湖乡中华按蚊成蚊样本, 采用WHO成蚊接触筒药膜滤纸接触法, 调查3 个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状况。随机挑选样本采用生化法检测代谢解毒酶活性并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分析钠离子通道kdr基因IIS6片段L1014位点基因型。结果 李楼乡、 沫河口镇和沱湖乡3个检测点的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60 min内击倒率分别为4.1%、 7.0%和8.2%, 恢复24 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 12.0%、 12.8%, 均为抗性种群。3个检测点的中华按蚊GSTs和P450s活性均显著高于实验室敏感种群 (P < 0.001)。3个检测点的中华按蚊kdr基因均发生突变, 存在 L1014C和L1014F两种突变类型, 无野生纯合型 (TTG/TTG), 实验室敏感种群kdr基因均为无突变的野生纯合型。结论 安徽省沿淮地区的中华按蚊已对溴氰菊酯产生较强的抗性, 代谢解毒酶活性比实验室敏感种群显著升高, 钠离子通道kdr基因L1014位点出现高频率的突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北部地区淡色库蚊对多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及其kdr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方法 2014年 6-9月在淮北市、 蚌埠市和滁州市3地采集淡色库蚊幼虫, 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虫, 采用WHO成蚊接触筒药膜滤纸接触 法对其进行0.05%溴氰菊酯、 5%马拉硫磷、 0.1%噁虫威、 4%DDT抗性生物测定。以PCR扩增经溴氰菊酯抗性测定的库蚊 抗性相关kdr基因并进行测序, 统计L1014位点突变情况。结果 结果 上述3个地区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 马拉硫磷、 噁虫 威、 DDT 4种杀虫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对DDT产生的抗性较高; 虽然3地淡色库蚊接触DDT后的死亡率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F = 1.027,P > 0.05); 但接触溴氰菊酯、 马拉硫磷、 噁虫威后的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23.823、 33.955、 128.841, P均< 0.01)。3地淡色库蚊种群的kdr基因1014位点均存在L1014F、 L1014S 这2种非同义突变; L1014F 突变频率与溴氰菊酯抗性水平呈正相关 (r 2 = 0.718, P < 0.01)。结论 结论 安徽省中北部地区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 马拉硫 磷、 噁虫威、 DDT均产生了较强的抗性, kdr基因L1014F突变频率与溴氰菊酯抗性水平呈正相关; 各地区卫生部门需加强 对媒介蚊虫抗性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江苏省消除疟疾阶段媒介监测结果,为输入性疟疾在本地传播的风险评估和消除疟疾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7年每年6-10月,在江苏省媒介按蚊监测点采用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室外全通宵诱蚊灯法诱捕按蚊,进行按蚊种群和密度监测;采用WHO推荐的强迫接触筒法进行杀虫剂抗性监测。结果 2011-2017年,在江苏省7个媒介按蚊监测点采用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共捕获中华按蚊5 106只,年均叮人率分别为1.075、0.786、1.057、0.787、0.790、1.797只/(人·h)和1.185只/(人·h);采用室外全通宵诱蚊灯法共捕获中华按蚊28 186只,年均灯诱密度分别为57.950、50.932、14.800、4.405、58.070、72.406只/(灯·夜)和17.145只/(灯·夜)。2012年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DDT和马拉硫磷的敏感性、抗性指数均为R级。结论 江苏省传疟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部分疟疾流行区中华按蚊已对溴氰菊酯、DDT和马拉硫磷产生高度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拜虫杀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毒杀效果。方法采用拜虫杀10、15、20mg/m2(有效成分)浸泡棉纱布和尼龙纱布,以实验室饲养的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为试虫,进行击倒力、致死力和持效观察。结果采用拜虫杀10、15、20mg/m2浸泡两种材料蚊帐,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接触药帐后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在3.98~7.30min之间,被击倒的蚊虫恢复饲养24h,死亡率均为100%;接触药帐3min,恢复饲养24h,蚊虫死亡率均>90%;杀虫剂浸泡过的蚊帐悬挂180d后,对媒介按蚊的击倒力仍在8.57~16.31min之间,且恢复饲养24h,死亡率仍为100%。结论拜虫杀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有很强的杀灭效果,持效可达180d以上。  相似文献   

15.
用人工感染的方法,以贵州中华按蚊、上海中华按蚊和海南大劣按蚊对贵州省荔波、普安和丹寨县的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进行了比较实验。实验结果示知,贵州中华按蚊胃感染率81.22~100%,腺感染率86.36~100%;上海中华按蚊胃感染率85.71~100%,腺感染率91.67~100%;海南大劣按蚊胃感染率85.33~100%,腺感染率82.22~100%。上述结果表明:贵州中华按蚊、上海中华按蚊和海南大劣按蚊均为贵州省间日疟原虫高度易感的媒蚊。  相似文献   

16.
用成蚊接触筒法和幼虫浸渍法测定河南省淮滨县中华按蚊子1代Ⅳ龄幼虫和3~5日龄成蚊对敌敌畏、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药性,用色度法测定幼虫和成蚊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加入上述3种杀虫剂前后的活性,计算抑制率。结果显示,0.05%溴氰菊酯(0.017 8 g/m2)药纸测定中华按蚊成蚊的死亡率为51.2%(<80%),判断为抗性群体(R);中华按蚊幼虫对敌敌畏、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等3种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76、320.85和754.32 mg/L。0.005 mmol/L敌敌畏、溴氰菊酯和残杀威对幼虫AChE的抑制率分别为77.8%、62.8%和58.9%,对成蚊的抑制率分别为76.1%、62.2%和58.2%,对幼虫和成虫的AChE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均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粒胶囊杀虫剂在浸泡尼龙蚊帐上的残效。方法用10、15、20mg/m^2的大灭悬浮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和15mg/m^2拜虫杀悬浮剂(12.5%高效氟氯氰菊酯)浸泡尼龙蚊帐;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观察中华按蚊接触药帐后每分钟的蚊虫击倒数和24h后死亡率。结果大灭悬浮剂10、15、20mg/m^2浸泡尼龙蚊帐180d后对中华按蚊的击倒中时(Kt50)分别为21.40、16.20、15.70min,24h后死亡率均为100%;拜虫杀15mg/m^2浸泡尼龙蚊帐120d后对中华按蚊的Kt50为16.06min,24h后死亡率为100%。结论2种杀虫剂浸泡的蚊帐均能够有效杀灭疟疾媒介按蚊,但微粒胶囊悬浮剂在尼龙蚊帐上的持效时间较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比较澜湄流域中国和老挝三带喙库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制定疾病媒介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云南省景洪市嘎洒镇曼别村及老挝琅勃拉邦省Phonexay县Natan和Densavang村的猪圈或牛棚采集三带喙库蚊成蚊,采用成蚊滤纸接触筒法测定其对杀虫剂的抗药性,计算两地不同杀虫剂处理蚊虫的死亡率和击倒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国景洪市三带喙库蚊成蚊氯菊酯(0.25%,3 h)、残杀威(0.10%,2 h)、杀螟硫磷(1.00%,2 h)、高效氯氰菊酯(0.05%,1 h)和溴氰菊酯(0.05%,1 h)击倒率分别为1.64%、9.15%、8.57%、0和2.73%,死亡率分别为1.64%(抗性)、10.46%(抗性)、10.48%(抗性)、3.57%(抗性)和2.73%(抗性)。老挝琅勃拉邦省三带喙库蚊成蚊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和杀螟硫磷击倒率分别为100.00%、91.40%、94.37%和82.18%,死亡率分别为59.29%(抗性)、70.86%(抗性)、85.68%(可能抗性)和95.05%(可能抗性)。两地蚊虫4种杀虫剂击倒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国景洪三带喙库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老挝琅勃拉邦三带喙库蚊对菊酯类杀虫剂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均为可能抗性。建议上述地区因地制宜,交替或混用不同类型的杀虫剂,科学合理地进行抗性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增效醚混合溴氰菊酯杀灭媒介按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增效醚混合溴氰菊酯杀灭媒介按蚊的效果,以探讨媒介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的治理方法.方法采用增效醚(PBO)与溴氰菊酯混用,观察其对嗜人按蚊、中华按蚊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增效效果.结果嗜人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增效比分别为2.61和9.84,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增效比分别为1.69和3.28.结论增效醚能提高溴氰菊酯对实验按蚊的毒效,并随着蚊虫抗性的上升其效果也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接触DDT和溴氰菊酯敏感性测定的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的抗性(存活)与敏感(死亡)表型样本的击倒抗性基因(knockdown resistance,kdr)序列,阐明其抗性表型与kd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云南昭阳、芒市、江城和孟连等地的三带喙库蚊经接触DDT和溴氰菊酯测定后死亡和存活的个体,分别提取单蚊基因组DNA,PCR扩增kdr部分基因片段,测定和分析序列,统计抗性与敏感表型个体中kdr突变的基因型和频率,采用χ~2检验分析kdr基因突变与抗性表型的相互关系。结果共获得411条三带喙库蚊kdr基因序列,检测结果显示,在1014位点存在突变,等位基因有2种,即野生型TTA/L和突变型TTT/F;基因型共3种,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L/L,突变型纯合子F/F,以及野生型/突变型杂合子L/F,频率分别为96.35%(396/411)、0.73%(3/411)和2.92%(12/411)。在接触DDT的抗性与敏感表型个体中,突变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2%(4/117)和3.88%(4/103);在接触溴氰菊酯的抗性与敏感个体中,突变基因型频率为3.96%(4/101)和3.33%(3/90)。接触DDT和溴氰菊酯的三带喙库蚊抗性与敏感表型与kdr基因型频率无相关性(χ~2=0.034,P0.05;χ~2=0.053,P0.05)。结论云南省三带喙库蚊中发现kdr新的等位基因L1014F,但频率较低。该蚊对DDT和溴氰菊酯产生抗性与kdr基因突变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