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安徽省天长市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起分级清晰、分工合理、运行顺畅的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整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天长市首先建立起紧密型医共体,采取"九部一中心"工作机制。在牵头医院成立医共体管理中心,下设9个工作部(人事工作部、健康促进部、财务管理部、业务指导部、信息管理部、药品耗材采购部、公卫服务部、督查考核部、基金管理部)强化医共体牵头医院职  相似文献   

2.
正为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科室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基层和县域被认为是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通过发挥紧密型管理机制优势,建立协同高效救治体系,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结合县域医疗机构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别由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牵头建设3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近年来,医共体围绕“优机制、强基层、提能力、暖民心”工作目标,着力推进人员、编制、岗位、财务、经费、药物、信息、管理“八统一”,打造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逐步深入,探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分析了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内涵、发展现状、发展困境,基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视角,提出:制定医院集团章程,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健全医院决策机制,明确政府市场功能;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健全信息管理制度,打造资源共享平台等建议,以期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山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人力资源现状,以找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使用多阶段分层抽样选取10家山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包括10家牵头医院和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通过描述性分析对数据进行呈现。结果 县域医共体的应急机构体系有待健全、县域医共体卫生应急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县域医共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演练需要优化。结论 县域医共体在应急管理中存在着应急机构体系不完整、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促进专业人才发展;重视优化应急培训演练,提高卫生应急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6.
各地     
<正>广东力促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近日,《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提出到2020年6月,实现所有县(市、区)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到2020年年底,各地级以上市至少初步建成1个优质高效运行的县域医共体,医共体所在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浙江全力打造"医学高峰"近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与浙江大学签订委校合作协议,并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10家省级医院签署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  相似文献   

7.
针对山西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县域各医疗卫生机构独立设置各自为政、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等短板。山西省开展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尤其是2019年,启动《山西省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促进条例》立法,固化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情况,提出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政策建议。方法:选取200个县级医院作为样本医院,采用问卷调查和聚类分析方法,从资源整合、管理协同、激励约束三个方面,分析2019年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情况。结果:51.5%的医院实现药品统一采购,32.0%的医院实现规章制度统一,72.0%的医院颁布了医共体实施方案,60.5%的医院出台了医共体考核机制。聚类结果表明,缓慢推进型医共体占27.6%,中间型医共体占53.1%,积极推进型医共体占19.3%,县域医共体整体推进效果较好。结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可注重从县域医共体资源整合、管理协同、建立激励相容机制入手,集中资源逐步提高基层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湖南省醴陵市为典型案例分析由民营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具体做法、效果及其运行机制.方法 采用描述性单一案例研究方法,通过现场调研与定性访谈获取民营医院牵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具体做法相关数据,采用定量数据分析医共体组建前后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在机构规模、服务提供和经济运行等指标变化.结果 民营医院牵头县域内非建...  相似文献   

10.
正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本文通过梳理国家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地区助力基层能力提升、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活力等典型做法,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刚 《中国卫生》2024,(3):52-53
<正>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9个县市的紧密型医共体组建完成,当年全市的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基层就诊率同比增长1.34%,县域外住院人次同比降低3.6%。牵头医院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20余项,指导帮扶38家乡镇卫生院。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近年来黄冈市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基层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分级诊疗模式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2.
自成都市新都区被批准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以来,新都区中医医院通过建设“两平台一体系”,探索实施“45321”工程,逐步建立起“互联网+”县域中医智能医共体,使基层医疗机构彻底从单纯依赖上级医院的“输血”式帮扶向基层自身能力提升的“造血”式生长转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5月28日,国家卫健委出台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和《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明确指出医保基金、公共卫生资金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中引擎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防融合的核心。其中医保基金是发挥"医"的保障作用,科学规范管理基金是决定医共体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充分发挥医保基金"杠杆"效应和引领作用,促进紧密型医共体制度扎实推进,两者互为融合、相得益彰,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抗疫实战进一步证明了县域医共体的价值,也为下一步完善和推进改革指明了方向。疫情防控发挥特有作用根据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县域医共体具体建设目标包括,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形成优质高效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实现分级诊疗;从治疗向健康转变,实现医防融合,促进健康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国家开始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当前, 我国紧密型医共体发展尚存在4方面问题, 即服务体系构建欠完善、基本体制机制不健全、供给能力质量未达标以及核心保障制度不完备。为解决现存问题, 作者选择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和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作为典型案例, 总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先进试点地区经验, 提出未来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应落足于构建"单核多层"体系, 从协同管理、实务操作、制度建设、基础保障和多方监督5个层面出发,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 最终实现分级诊疗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安徽省通过世行贷款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促进项目的实施,以紧密型医联体、紧密型医共体为抓手,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开展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进一步构建安徽省以人为本、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域医共体"两包三单六贯通"2014年,安徽省提出县域医共体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访谈调研,总结天津市实施镇村一体化机制、构建区级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紧密型医共体开展基层数字健共体,打造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和云检验平台的经验。通过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牵头医院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占比由2018年的31.49%增加至2020年的33.44%,县域内基层机构门急诊人次数占比由2018年的50.2%上升至2020年57.4%。在医共体内统一药品目录,确保基层单位配备常用慢性病药品45个品种、196个品规。门诊收费中药占比快速上升,由2018年的76.6%增加至2020年的85.7%。天津市在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中成效明显,但在紧密型医共体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牵头医院医防融合、城市城区紧密型医共体专科特色和数字健共体嵌入式发展运行机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加强。  相似文献   

18.
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医共体)建设是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突破口。2020年滨海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医共体成立后,通过实施一体化管理,建立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的改革试点路径。紧密型医共体在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效率的同时,也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作者对滨海县人民医院医共体的建设模式与成效进行探讨,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共生理论探究总额预付制对非紧密型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就医流向和基金分配的影响, 为相关部门制定医共体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从某市卫生健康信息系统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非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基层)的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和医保基金使用等数据。采用共生理论分析非紧密型医共体共生系统, 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间断时间序列分段回归模型分析2008年4月实施总额预付制以来, 该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的就医流向和基金分配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非紧密型医共体共生系统形成了组织上的连续共生模式和行为上的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从就医流向来看, 2017—2019年, 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门急诊人次均呈上升趋势, 出院人次变化不大;牵头医院下转患者人次从2017年的32人次增至2019年的87人次。间断时间序列分段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总额预付制度实施后, 牵头医院门急诊人次占比下降(β3=-0.43, P<0.05), 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呈上升趋势(β3=0.02, P<0.05)。从基金分配来看, 牵头医院医保基金占比从2017年的45.98%...  相似文献   

20.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2019年5月)明确了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的政策目标.从现有的医疗资源分配机制来看,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推动县域医共体行动者间的有效互动和协调行动才能顺利达成政策目标,并切实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本文基于行动者中心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