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喜疗妥软膏联合热敷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湿热敷加马铃薯薄片敷用,观察组采用湿热敷加喜疗妥软膏外涂。比较两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血管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血管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喜疗妥软膏联合热敷,可消除肿胀、改善血管弹性、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效果优于湿热敷加马铃薯薄片敷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择10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涂,实验组采用红外线照射加喜疗妥软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透析12个月后动静脉内瘘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12个月后内瘘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可有效减少硬结、红肿、血管狭窄等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随身灸联合喜疗妥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行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热敷联合喜疗妥软膏的方法,实验组采用随身灸联合喜疗妥软膏的方法,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的血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内瘘使用时间及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内瘘血管情况在轻型、中型、重型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身灸联合喜疗妥能促进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壁损伤的修复,减少硬节等并发症,延长动静脉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获得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有效透析,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马铃薯与喜疗妥联合远红外线理疗治疗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内瘘皮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1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对照组2采用喜辽妥配合湿热敷,观察组采用外敷马铃薯与喜辽妥联合远红外线理疗.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结论 马铃薯外敷与喜辽妥外涂联合远红外线理疗科可有效治愈糖尿病肾病动静脉内瘘血肿,应用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491-1492
探讨血液透析病人内瘘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治疗的护理措施与效果。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血液透析患者55例,随机分组,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28例采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治疗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内瘘血管情况。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管塌陷(3.57%)、血流量不充足(10.71%)、血管杂音弱(3.57%)、血管弹性较差(3.57%)的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有效地保护动静脉内瘘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胡娇 《妇幼护理》2024,4(10):2480-2482
目的 探究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采取喜疗妥外敷结合远红外线照射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50 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喜 疗妥外敷护理;观察组采取喜疗妥外敷结合远红外线照射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透析血流量、疼痛情况以及并发 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及透析血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中采取喜疗妥外敷结合远红外线照射 护理干预,能提升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透析血流量,缓解患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90例动静脉内瘘因穿刺失败等发生皮下血肿伴疼痛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两对照组分别用50%硫酸镁湿敷和喜疗妥乳膏外擦,对比观察3组间皮下血肿伴疼痛的治疗效果,并对6月后内瘘血管狭窄、栓塞等并发症及血流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较硫酸镁组和喜疗妥组疼痛完全消失时间短,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内瘘皮下血肿消退时间比较,观察组较两对照组血肿消退快,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个月发生内瘘血管狭窄及内瘘血流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在6个月内瘘血管栓塞发生率方面,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线照射联合马铃薯片外敷可有效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伴疼痛,减少内瘘血管狭窄,提高内瘘的通畅率,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效果优于单独使用50%硫酸镁湿敷或喜疗妥外擦。此护理方法无创、安全且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复方丹参喜疗妥软膏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6月—2007年1月在血液净化中心使用新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常规处理,即透析结束采用弹力绷带配合指压压迫止血5 min,30 min后解除弹力绷带,指导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结束24 h后行湿热敷和握力器锻炼,每日2~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透析治疗结束24 h后用自制的复方丹参喜疗妥软膏涂抹动静脉内瘘及周围皮肤组织并按摩,每日1次。观察两组内瘘在12个月内发生栓塞、狭窄、动脉瘤、局部血管硬化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血管硬化、狭窄、动脉瘤、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喜疗妥软膏能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喜疗妥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30例患者应用喜疗妥软膏涂擦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观察。结果:30例血液透析患者在应用喜疗妥软膏涂擦动静脉内瘘后在血管弹性、血流量、血管并发症、穿刺处疤痕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结论:喜疗妥软膏对动静脉内瘘有较强的保护功能,并能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木瓜酒湿敷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维持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流量下降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木瓜酒湿敷法)34例与对照组(喜疗妥热敷法)31例。治疗1周后通过内瘘物理检查方法和超声多普勒检测患者血流改善、血管杂音增强及血管狭窄、硬结软化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改善瘘管狭窄、血流量、增强血管杂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木瓜酒湿敷法对改善自体动静脉内瘘泵控血流量不足效果优于喜疗妥热敷法,而且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易行、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寻找-组织-澄清-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处理(FOCUS-PDCA)”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在太仓市中医医院采用AVF维持血液透析的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的5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结合远红外线照护;将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的58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FOCUS-PDCA管理。两组均于管理6个月后比较患者的血管情况(血管弹性、血管杂音、血流量)、并发症(内瘘狭窄、动脉瘤、栓塞、硬结)发生情况、内瘘通畅率以及管理前后透析效能。结果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血管弹性良好患者多于对照组,轻、中、重型血管弹性不良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血管杂音强、血流量充足的患者均多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在6个月内并发内瘘栓塞、狭窄、硬结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动脉瘤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瘘通畅率高于对照组(96.55%vs.86.21%,P<0.05);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的尿素氮下降率与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OCUS-PDCA管理应用于AVF的管理中,能有效维护患者的血管状态,降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维持内瘘通畅,保障良好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联合TDP照射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影响。方法:选取铜陵市中医医院及铜陵市第五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喜辽妥软膏外涂,治疗组应用中药外敷联合TDP照射治疗,疗程二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瘘功能不良的发生及改善情况,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内瘘口直径、血管壁厚、内瘘血流量。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远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内瘘口直径、血管壁厚、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指标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TDP照射联合中药外敷能减少内瘘狭窄、栓塞、皮下血肿等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治疗血流量,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3种不同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动静脉内瘘穿刺方向的不同分为向心组、交替组、离心组,每组40例。3组观察时间均为1年,比较3种方法对患者透析效果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3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和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向心组发生1(2.50%)例内瘘闭塞、8(20.00%)例内瘘狭窄和1(2.50%)例动脉瘤;交替组发生2(5.00%)例内瘘狭窄和2(5.00%)例动脉瘤;离心组发生6(15.00%)例内瘘闭塞、1(2.50%)例内瘘狭窄和10(25.00%)例动脉瘤。结论向心与离心交替穿刺可以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狭窄的发生率,降低血管瘤的形成风险,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便携式肢体固定装置在经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血液净化中心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固定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后采用自制的便携式肢体固定装置固定患者穿刺侧腕部尺骨隆凸上方直至血液透析结束解除。就对照组21930次和观察组22140次穿刺治疗中血肿、穿刺针滑出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并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血肿发生率和穿刺针滑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便携式肢体固定装置能够明显减少经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血肿和穿刺针滑出的发生,缓解患者治疗中的压力,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增加,提升了血液透析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功能动静脉内瘘肢体固定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和传统治疗中覆盖胶布固定方法,均在透析开始时应用,观察透析的患者在12个月治疗期间,比较2组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渗血、穿刺针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2血肿/渗血/穿刺针脱出=87.305,140.466,15.153,P=0.000);2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5.45,P〈0.05);结论多功能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对内瘘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了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一种血液透析内瘘的新术式-动静脉2针套接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并报告一种简捷、安全的永久性血液透析直接内瘘成形术的新术式。方法 慢性肾能衰竭尿毒症期(CRF)行血液透析(HD)治疗的患者90例分3组:A组30例采用2针套接内瘘新术式;B组:30例采用钛制轮钉内瘘术;C组:30例采用端端缝合内瘘术。3组内瘘均于4周后使用;并比较3组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及内瘘血栓和血管瘤的发生率以及3组内瘘手术中血管连接时间。结果 2针套接成熟时间及透析血流量均达标准;其血管连接时间明显较另两组短(15.3±2.4)min,P<0.01;其血栓发生率较另两组低(6.7%,P<0.01)且无血管瘤发生。结论 动静脉2针套接法是一种简捷、安全、血管并发症少且血管连接处无异物和狭窄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7.
背景: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重要补充形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日益广泛,但有研究发现,将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还鲜有报道。目的:比较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差异,探讨不同类型的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根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组48例及颈静脉半永久双腔静脉导管组32例,以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检测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半永久插管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内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使用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较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可进一步加重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