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窄波UVB光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是否主要通过局部效应.方法:对斑块型银屑病分组进行全身照射和局部照射12周.应用PASI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身照射组痊愈率为39.58%,有效率为83.33%.局部照射组痊愈率为36.73%,有效率为79.5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值为0.23,P>0.05).窄波UVB治疗斑块型银屑病全身照射和局部照射疗效相当.结论:窄波UVB治疗斑块型银屑病可能主要通过局部效应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生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31-1033
目的分析卤米松封包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对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博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予以对照组NB-UVB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卤米松乳膏联合NB-UVB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Th22、Th17细胞水平、PASI评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8.21%)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SI评分、Th22、Th17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卤米松封包联合NB-UVB照射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效果显著,可减轻皮损,改善Th22、Th17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3.
郑道声  陈大新 《上海医学》1989,12(8):444-447
本文采用氩离子激光经不同介质传输,照射人尸主动脉粥样斑块47个,比较不同传输介质对以相同条件的氩离子激光消蚀动脉粥样斑块效应的影响。激光照射斑块所产生的消蚀坑体积(mm~3),以全血组者(0.34±0.16)为最大。显著较血浆组(0.20±0.10)及非常显著较生理盐水组者(0.12±0.07)为大(P<0.05及P<0.01)。而全血组者与空气对照组者(0.48±0.2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组及生理盐水组则分别显著及非常显著地小于空气对照组者(P<0.05及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钬激光心脏瓣膜去钙化斑块所需功率的大小。方法收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二尖瓣共30块,按钬激光输出功率及瓣膜病变程度分成3组:Ⅰ组为1~10 w组;Ⅱ组为11~16 w组,再分为2小组:ⅡA组:输出功率为11~12 w(心脏瓣膜以增厚、僵硬为主,钙化不是很明显);ⅡB组:输出功率为13~16 w(瓣膜以钙化、增厚为主);Ⅲ组为〉16 w组。每组10块瓣膜。钬激光呈直角扫描照射瓣膜表层来消除钙化斑块及增厚纤维组织。切除激光去钙化斑块前、后的心脏瓣膜各1块行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去钙化斑块后的心脏瓣膜行胶原纤维Masson特殊染色。结果 (1)纤维组织增生伴黏液样变性、灶性钙化的瓣膜经钬激光照射后可见灶性钙化基本被消除,瓣膜表面凹凸不平。(2)心脏瓣膜去钙化斑块后热损伤范围Ⅱ组与Ⅰ组、Ⅲ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脏瓣膜表面的钙化斑块经激光照射后,Ⅱ组较Ⅰ组、Ⅲ组钙化点清除更彻底,表面更为光整,下层胶原纤维暴露更少。结论 11~16W钬激光输出功率为行心脏瓣膜去钙化斑块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滕飞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2051-2052
目的探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及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对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西华县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NB-UVB照射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血清血管生成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DLQI评分、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及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军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841-3843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方法,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斑块的性质、形态差异,为早期诊断冠心病提供影像学新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和10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统计、分析2组斑块的性质、形态差异。结果①ACS组共检出261个斑块,软斑块135个(51.72%),纤维斑块74个(28.35%),钙化斑块52个(19.92%);SAP组共检出175个斑块,软斑块35个(20.00%),纤维斑块39个(22.29%),钙化斑块101个(57.71%)。②Acs组中偏心性斑块165个,向心性斑块96个;SAP组中偏心性斑块77个,向心性斑块98个。结论64层螺旋CT可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标准,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不同回声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经过超声检查发现的117个斑块,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钙20mgqN治疗6个月,测量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斑块的厚度及回声。结果低回声、不均回声斑块两次测量斑块厚度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部分斑块回声发生变化;等回声斑块及强回声两次测量斑块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斑块回声未发生变化。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不同回声颈动脉斑块的效果不尽相同,对低回声、不均回声斑块的作用优于等回声、强回声斑块。  相似文献   

8.
静桂芳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1):1312-1314
目的:观察阿维A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16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口服阿维A胶囊,配合NB-UVB照射;对照组1只口服阿维A胶囊;对照组2单独应用NB—UVB照射治疗。结果:治疗3、6、9周时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阿维A联合NB-UVB治疗斑块型银屑病,可增加患者对光疗的敏感性,减少光疗的量和治疗时间,同时也减少阿维A的用量,从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治疗中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5例)单独采用NB-UVB照射治疗,B组(60例)采用NB-UVB照射联合口服阿维A治疗,疗程4周.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后PASI评分的变化、治疗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口服阿维A联合NB-UVB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33%,明显高于单独使用NB-UVB照射治疗组的6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阿维A联合NB-UVB治疗中重度银屑病,对于迅速控制病情、缩短疗程、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成像与高分辨颈动脉MR成像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以及颈动脉狭窄分级判定的效果。方法:25例经超声筛选的颈动脉斑块患者行颈动脉高分辨MR成像,扫描序列包括3D-TOF、QIR、T2WI和PDWI,对每例患者的颈总、分叉及颈内动脉进行超声及MR评价,将斑块分为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并判断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结果:25例患者共发现47个斑块,超声检出易损斑块20个,稳定斑块27个,MR检出易损斑块23个,稳定斑块24个,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别为轻度18个,中度12个,重度17个,MR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别为轻度16个,中度13个,重度18个,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可用于早期筛查易损斑块、判断管腔狭窄程度,颈动脉高分辨MR成像可进一步明确易损斑块的内在结构、判断斑块破裂风险,两者结合可以为颈动脉斑块患者病情的评估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定量评价不同类型的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质地。方法 87例病人的125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3组:软斑组(57个)、混合斑组(37个)、硬斑组(31个),分别对各个斑块行ARFI技术检查,记录各斑块的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对各组斑块的SWV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不同类型斑块的SWV明显不同,软斑块组斑块SWV最慢,其次是混合斑块组,硬斑块组斑块SWV最快,3组斑块的SWV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ARFI技术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质地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血管壁成像技术用于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的可重复性,并探讨斑块强化特点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   收集52例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行3.0 T常规头颅MRI、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及HR-MRI扫描,将每例患者的斑块分为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责任斑块为梗死灶供血动脉上唯一的斑块或最狭窄处的斑块,非责任斑块为非供血动脉上的斑块及梗死灶供血动脉上非最狭窄处的斑块。由两名观察者独立判断斑块的强化等级,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统计分析两组斑块强化等级和斑块处血管狭窄率的差异,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斑块强化等级与责任斑块的关系。结果   5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共118个,其中责任斑块52个,非责任斑块66个。责任斑块组中,40个斑块明显强化,9个轻度强化,3个无强化;非责任斑块组中,4个斑块明显强化,24个轻度强化,38个无强化。观察者内与观察者间对斑块强化等级评价一致性高(Kappa>0.75)。责任斑块组斑块强化等级(Z=-7.787,P<0.01)和斑块处血管狭窄率(Z=-5.327,P<0.01)均大于非责任斑块组,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斑块明显强化为责任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OR:74.3,95%CI:15.0~367.1,P<0.01)。结论   三维HR-MRI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的可重复性好;斑块强化多见于责任斑块,可能是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检查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02例作为ACI组,另取该院同期接受CTA检查发现MCA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非ACI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MCA狭窄程度、斑块类型特征,并按照ACI患者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上述指标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ACI组患者检出软斑块104个(42.80%)、混合斑块81个(33.33%)、纤维斑块34个(13.99%)、钙化斑块24个(9.88%),对照组检出软斑块54个(24.88%)、混合斑块32个(14.75%)、纤维斑块71个(32.72%)、钙化斑块60个(2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I组患者的MCA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P <0.05)。NIHSS评分≥ 15分ACI患者检出软斑块43个(44.79%)、混合斑块40个(41.67%)、纤维斑块8个(8.33%)、钙化斑块5个(5.21%),NIHSS评分< 15分ACI患者检出软斑块61个(41.50%)、混合斑块41个(27.89%)、纤维斑块26个(17.69%)、钙化斑块19个(1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IHSS评分≥15分ACI患者的MCA狭窄程度高于NIHSS评分< 15分ACI患者(P <0.05)。结论 ACI患者的MCA主要以混合型斑块、软斑块及中、重度狭窄为主,并且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5例新鲜尸体心脏13支冠脉分为非病变组和病变组。使用Nd—YAG激光照射闭塞冠脉,4支人造冠脉血栓和3支粥样斑块阻塞冠脉获得再通。钙化斑块所致的6支闭塞血管2支获得再通。实验说明使用激光进行冠脉血管再通与病变血管类型有密切关系。不同类型的病变血管,激光成形术所需能量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对照,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诊断冠脉斑块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47例,依次进行CCTA和CAG检查,以CAG作金标准,结果作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等统计。结果 CCTA检出非钙化斑块9个、钙化斑块102个、混合斑块23个,其中87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42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9个斑块未造成管腔狭窄。CAG共检出冠脉斑块116个,其中84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32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CAG、CCTA对65个致管腔狭窄≥50%的斑块诊断一致、对41处斑块局部管腔狭窄是否≥50%的诊断不一;CCTA对其中22个斑块所致的狭窄诊断过重、对19个斑块所致的狭窄诊断过轻。CCTA诊断冠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77.38%,特异性为95.83%,阳性预测价值为74.71%,阴性预测价值为96.37%,准确度为93.29%。相关性分析显示r=0.804、P=0.000。配对t检验显示t=1.583、P=0.114。CAG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例,CCTA准确诊断2例、漏诊2例。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脉成像能有效识别斑块及其危险程度,可观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整体结构,是一种极具临床应用价值的冠状动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斑块内出血后红细胞诱导的斑块炎症反应并探讨其中NF-κB涉及的机制。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8只,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在每只动物的腹主动脉上选定3个厚度相近的斑块,其中1个注射自身红细胞(红细胞斑块),建立斑块内出血模型,另2个斑块则分别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斑块)或不注射(空斑块)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红细胞斑块、生理盐水斑块和空斑块的NF-κBp65亚基、IκBα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红细胞斑块比生理盐水和空斑块有着更强的NF-κBp65亚基表达、更弱的IκBα表达、更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P均<0.01)。结论斑块内出血后红细胞可明显地提高斑块的炎症水平,NF-κB涉及的炎症机制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厨的与冠脉造影(CAG)相对照,研究320排容积CT与对冠状动脉管腔粥样硬化斑块性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并对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进行分类研究,探讨影响其准确性的原因。方法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发现冠状动脉管腔粥样硬化斑块并狭窄的102名患者,同期行冠脉造影(CAG)。对造成管腔狭窄的375个粥样硬化斑块进行研究,以CAG为参照,计算CTA对管腔狭窄分级程度显示的符合率;并应用冠脉探针技术和斑块分析软件按钙化、非钙化斑块进行分类比较。结果CTA显示375个粥样硬化斑块并狭窄(钙化宽块256个,非钙化斑块119个),测量狭窄分级程度与冠脉造影所示的管腔狭窄的符合率为89.1%,其中非钙化斑块狭窄的符合率为94%,钙化斑块狭窄的符合率为86.7%,具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不符合的41个病灶中92.7%(38个)CTA显示的狭窄程度等级高于cAG,82.9%(34个)为钙化斑块性狭窄,119个非钙化粥样斑块中78.2%发生于大分支近段。应用冠脉探针技术和斑块分析软件显示纤维斑块占53.8%,纤维脂质混合斑块占33.6%,脂质软斑块占12.6%。其中,不稳定斑块占18.5%(22个),稳定性斑块占81.5%(97个),多为稳定性宽块。结论冠脉非钙化粥样斑块多发生于大分支近段,多为稳定性斑块。320排CT对于显示冠脉非钙化斑块狭窄的符合率高于钙化斑块性狭窄。钙化斑块性狭窄CTA与CAG的不符多表现为对狭窄程度的夸大。320排cT应用冠脉探针技术和斑块分析软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非钙化斑块性狭窄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他扎罗汀凝胶联合中波紫外线(UVB)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对联合应用他扎罗汀凝胶加UVB治疗组及单用UVB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0%,单纯光疗组有效率为62.5%。显示他扎罗汀凝胶联合UVB光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优于单纯使用UVB照射,且副作用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联合应用超声造影及常规超声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3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配合基础治疗,利用超声造影及常规超声、血脂检查对其进行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评估。结果34例患者共57个斑块,其中观察的易损斑块34个,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斑块增强强度、曲线下面积明显减少(P<0.01)。治疗6个月后斑块积分减小,且低或等回声斑块较强回声及混合回声斑块厚度减小更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水平两次测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可有效评估颈动脉斑块治疗后的改变,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更能早期观察到斑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技术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05月至2013年08月经检查确诊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62例,分别进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A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技术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102处粥样硬化斑块,其中软斑、硬斑、扁平斑的个数分别为45、33、24;45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30个斑块位于颈内动脉分叉处,7个斑块位于颈外动脉起始处,19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干;此外,29例患者管腔为轻度狭窄,12例患者单纯内膜增厚,6例患者血栓形成。MRI共检出93处粥样硬化斑块,38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29个斑块位于颈内动脉起始段,7个斑块位于颈外动脉起始段,19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干。多普勒超声在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颅外段斑块显示明显优于MRA(p〈0.05),其余部位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技术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能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和诊断价值,两种技术互为有益的补充,联合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