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种切口美观且疗效显著的治疗腋臭的方法.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6月笔者对24例腋臭患者采用腋毛集中区切除小块皮肤,周围腋毛稀疏区真皮下分离切除皮下浅层脂肪、汗腺、毛囊法治疗腋臭.结果 24例患者均未发生皮肤感染、皮下血肿、皮肤坏死、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术后瘢痕呈线型均不明显;术后疗效按腋臭分级:0级19例,1级5例.结论 顺腋纹小切口皮瓣法治疗腋臭疗效确切,切口设计符合美学要求,操作简单易掌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腋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梁渝  王艺颖 《西部医学》2010,22(7):1244-1245
目的探讨梭形切除腋毛区Z成形手术和小切口手术治疗腋臭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A组(Z成形术)54例,顺腋毛区梭形切除皮肤、部分皮下脂肪,切口做Z成形缝合。B组(小切口术)46例,于腋毛区做两个1cm小切口达皮下,用专用器械在皮下刮去皮瓣内面脂肪组织,破坏大汗腺,直接缝合切口。结果 A组痊愈(气味完全消除)50例,显效(气味明显减轻)4例,回访6个月~5年,无复发,疗效确切。B组痊愈27例,显效17例,无效2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术后切口二期愈合1例,有明显线形瘢痕2例。B组术后伤口二期或三期愈合7例,局部硬块状瘢痕14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腋臭梭形切除Z成形术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腋臭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梭形切除皮瓣易位法和横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美容效果.方法应用梭形切除皮瓣易位法治疗腋臭40例,应用横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102例,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梭形切除皮瓣易位法和横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法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和15.7%,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后者的美容效果优于前者.结论横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美容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翻转皮瓣修剪法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肿胀麻醉下腋窝中部偏上腋皱襞2~2.5 cm小切口,翻转皮瓣修剪腋毛区浅部脂肪层至类似全厚皮,去除毛囊根,从而彻底清除大汗腺,提高腋臭治愈率。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一次手术治愈率高,基本未见复发病例,疗效满意。结论小切口翻转皮瓣修剪法治疗腋臭,直视下扩大范围清除大汗腺,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切口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三种方法治疗腋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群  张景波  董红昌 《吉林医学》2007,28(5):662-663
目的:探讨治疗腋臭的3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使用腋毛区梭形皮肤切除术、S形切口皮下剥离术、小切口皮下修剪加搔刮术治疗腋臭,同时观察3种手术方法对腋臭的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组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疤痕牵拉、局部皮肤坏死、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方面,小切口皮下修剪加搔刮术优于梭形皮肤切除术及S形切口皮下剥离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皮下修剪加搔刮术治疗腋臭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愈后无明显疤痕等优点,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皮下剥离修剪法治疗腋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切口皮下剥离修剪法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局麻下于腋顶部由前至后一条皮肤皱折线设计2~3cm切口。皮下组织浅层分离至腋毛区外1cm,剪去皮瓣上的脂肪组织、毛囊及汗腺组织,形成类似全厚皮的皮瓣,开窗引流,必要时置橡皮引流条,“8”字形绷带加压包扎。结果经临床71例.患青手术观察,随访1个月至2年,痊愈率90.1%,总有效率100%。切口瘢痕不明显且隐蔽。结论小切口皮下剥离修剪法是一种疗效确切,瘢痕不明显,并发症少的腋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如何在腋臭根治术中既能避免术后影响患者上肢功能,又能达到美观效果。方法 先沿腋窝中央皮肤褶皱处设计手术切口线,切开皮肤后,剪除腋毛区域及周围1cm皮肤上的脂肪组织、顶泌汗腺及毛囊,修剪成仅含皮肤全层和真皮下妞管网的超薄皮瓣,最后缝合切口结果7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上肢活动自如.术区皮肤柔软,腋毛稀疏,腋窝不再有异味。3例患者术区愈合延迟,换药后愈合结论本手术切口小,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术区皮肤柔软,可达到患者美容要求。手术并不切除腋窝皮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不受影响、而且手术在直视下破坏顶泌汗腺,手术彻底,操作简单,术后效果满意。本法缺点是术区毛囊破坏,腋毛脱落。  相似文献   

8.
林渊  朱唯力  汪雁  吴鑫  潘勇 《安徽医学》2008,29(3):239-240
目的设计应用“S”形切口进行腋窝毛囊、大汗腺、皮下脂肪去除的超薄皮瓣方法,希望探索一种创伤小、效果好的腋臭治疗手术。方法对62例18~42岁腋臭患者,采用“S”形切口形成超薄皮瓣治疗。术中设计切口对位缝合点,修剪皮下毛囊、汗腺形成超薄皮瓣,术后打包加压,术后10天拆线。结果术后经1~4年随访,所有患者手术区皮肤无坏死、感染;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腋臭症状消失。结论超薄皮瓣法术后并发症少、效果确切,正确的术前设计、术中操作及术后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前治疗腋臭常见用的Z型、S形切口或横形切口皮下剥离术 ,避免了皮肤张力缝合带来的增生瘢痕 ,但毕竟还存在较长的切口 ,仍可能遗留较明显的瘢痕。尤其在腋毛脱落后瘢痕更显而易见 ,笔者采用梭形小切口皮下剪刀潜行切除术治疗腋臭40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男性 1 7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2 0岁~ 39岁 ,术前腋臭严重。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 ,术区皮肤柔软富有弹性 ,看不到明显瘢痕。随访 6个月~ 1 2个月 ,39例腋臭完全消除 ,腋毛完全脱落。 1例腋臭明显减轻 ,周边仍有部分腋毛生长。2 手术方法术前用备皮刀将腋毛剪短 ,以 2 %盐酸利多…  相似文献   

10.
张晖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336-1337
目的:比较梭形切除和皮下修剪两种方法治疗腋臭的效果。方法:130例腋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梭形切除组65例,横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组65例,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皮下修剪组痊愈率(100.0%)明显高于梭形切除组(77.0%)(P<0.05),并发症发生率(4.5%)明显低于梭形切除组(50.8%)(P<0.05)。结论:皮下修剪组切除皮瓣较小,无张力愈合,疤痕较小,并发症少,痊愈率较高,是治疗腋臭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腋臭的3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腋部皮肤梭形切口根治术、小切口皮下修剪加搔刮术、微创小切口负压吸刮术治疗腋臭。结果:3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在术后瘢痕、局部皮肤坏死、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方面,微创小切口负压抽吸术较优。结论:微创小切口负压吸刮术治疗腋臭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愈后无明显瘢痕等优点,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腋臭切除术系棱形切除腋窝皮肤直接拉拢缝合,此法虽能达到根治目的,但术后易致瘢痕性条状挛缩,甚至影响上肢功能。笔者应用"S"形切口超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治疗腋臭1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手术方法 患者平卧位,双上肢外展,备皮,用甲紫溶液划线设计,沿腋毛分布区与正常皮肤交界处划线近似棱形,以腋中线为轴,在腋毛分布区中心设计"S"形切口线,切口线长轴长度超过腋毛分布区长轴长度的2/3,形成两个对称的皮瓣,皮瓣远端呈圆滑弧线形。用0.5%利多卡因加1/200000肾上腺素溶液沿腋毛区真皮下浸润麻醉。沿切口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深筋膜浅层,形成两个大小形状对称的皮瓣,掀起皮瓣修剪皮下组织至真皮网状层,彻底去除大汗腺。真皮下仅保留约1~2 mm厚的脂肪组织,以能透过脂肪层隐约看到真皮下血管网为标准。创面彻底止血,用0/3尼龙线将两侧皮瓣原位缝合于切缘皮肤。并沿设计线的棱形四周间隔1.0 cm作间断缝合并留线,作打包包扎固定皮瓣。术后双上肢限制活动1周,3 d换药,7~8 d打包,10~12 d拆线。 2 结 果 本组12例,仅1例因皮瓣下血肿伤口延期愈合外,其余均I期愈合。随访最长1年,腋窝无异味,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外观良好,双上肢活动无影响,腋窝毛发生长稀疏。 3 讨 论 本术式优点如下:①一次性根治率高,一次手术即可切除绝大部分汗腺组织,旦可根据毛发分布的不规则形状,适当延长皮瓣切口,安全、彻底、方便。②切口瘢痕不明显,由于采用"S"形切口,不去除腋窝正常皮肤,无皮肤缺损,张力最小,避免了传统术式由于腋窝皮肤去除过多所致的直线瘢痕或瘢痕挛缩后导致的双上肢活动时腋窝皮肤牵拉不适感。③手术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皮瓣成活率高,发生血肿、感染、坏死极少,疗效佳。④打包包扎起到止血和防止皮瓣移动作用,还可避免背"8"字绷带固定所引起的压迫深部血管和神经等并发症,利于术后恢复。 总之,该方法简单易行,并发症少,一次性治愈率高,省时、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简便、创伤小、效果确切、并发症少且瘢痕不明显的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术前标记手术范围,超过腋毛分布范围1.0cm,采用局部肿胀麻醉,在真皮下和深筋膜浅面进行抽吸后,经切口顺腋部皮纹皱褶切开皮肤3cm,翻转皮瓣修剪皮下残存的大汗腺,术区加压包扎。结果:患者于术后6个月随访:臭味消失,未见皮肤坏死,瘢痕挛缩和上肢活动受限。结论:抽吸术联合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彻底的治疗方法,并且符合整形美容外科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腋臭是一种常见病 ,是由腋窝大汗腺产生的脂肪酸—丁酸异戊酸特殊气味引起 ,夏季症状尤为明显。患者往往心理负担较重 ,要求予以根治的愿望强烈。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4月我院开展“s”形切口修剪皮瓣法腋臭根治术 ,疗效较好。术后患者瘢痕小且隐蔽 ,外形自然 ,上肢活动自如。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0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90例 ,年龄 13~ 4 0岁 ,均为两侧同时手术 ,术式均采用“s”形切口修剪皮瓣法。1.2 手术方法1.2 .1 术前设计 患者平卧 ,双臂外展上举 ,屈肘掌心向上置于枕后 ,剃除腋毛 ,甲紫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小切口皮下修剪搔刮术、刮吸术、“S”型皮瓣术治愈率及并发症和瘢痕发生率,以探讨小切口皮下修剪搔刮术的优势。方法对258例腋臭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上述3种术式,并随访6~24个月。结果采用小切口皮下修剪搔刮术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其并发症及瘢痕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其他2组。结论小切口皮下修剪搔刮术治疗腋臭不仅能彻底根治腋臭,而且并发症少,手术切口无明显瘢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腋臭的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小切口皮下搔刮与W形切口皮下修剪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腋臭,并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治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皮下血肿、皮肤坏死、瘢痕等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形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是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皮瓣法治疗腋臭的效果。方法:22例均采取腋皱襞切口,修剪刮除皮下汗腺组织,切除切口边缘部分皮肤。结果:22例腋臭患者手术顺利,18例随访3~12个月,术后无血肿形成,瘢痕不明显,上肢活动无影响,6例完全无臭味。结论:微创超薄皮瓣法治疗腋臭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方法治疗腋臭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三种治疗腋臭方法 疗效对比,探讨治疗腋臭的最佳方法 .方法 对139例患者分别采用原位薄皮瓣手术、腋部皮肤梭形切除手术和激光治疗,并经过4个月~5年随访,比较各种方法 的疗效、治疗所需时间及局部瘢痕情况.结果 原位薄皮瓣手术和腋部皮肤梭形切除治疗的有效率要高于激光法,从治疗开始到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考虑,以原位薄皮瓣手术恢复最快,而从局部遗留瘢痕考虑,原位薄皮瓣手术愈合遗留的瘢痕最不明显.结论 原位薄皮瓣手术治疗腋臭具有恢复快,疗效好,术后瘢痕不明显,不影响上肢活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区治疗腋臭大部分采用的方法是Z形、S形切口或横行切口皮下分离术,它避免了传统将腋毛区皮肤切除,直接张力缝合带来的增生性瘢痕,但仍有其切口长、痕迹明显的缺陷,笔者采用小切口皮下潜行刮除术治疗腋臭16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切口皮下搔刮修剪术治疗腋臭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肿胀麻醉下,取腋毛区中部沿腋下皮肤皱褶线横切口2.5~3.0cm,剥离真皮与脂肪层至腋毛区边缘0.5~1.0cm,刮除附着于真皮的脂肪球,破坏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组织,直视下剪除残留的脂肪组织、汗腺组织等,直至皮瓣呈淡紫色.用弹力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术前予以心理护理,术中陪护,术后监护患者全身及术区情况、指导注意事项、每天换药,出院健康指导.结果 180例腋臭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观察疗效,治愈127例,有效49例,无效4例.术后发生局部坏死2例,皮下血肿6例,皮脂腺、毛囊感染1例.结论 小切口皮下搔刮修剪术,集皮下搔刮术和皮下修剪术之优点,是一种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腋臭治疗方法 .合理的护理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