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食管癌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30例食管癌病人根治术后,随机分为PN组和非PN组进行对比观察,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8天检测IgG,IgA,IgM、C3、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和IL-2等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14例肝癌患者围术期NK细胞、T细胞亚群,单个核细胞IL-2R表达与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进行动态测定,结果发现肝癌患者NK细胞、CD3细胞、CD4细胞降低,CD4/CD8细胞比值降低,CD8细胞增高,IL-2R表达降低,Ig升高,后10天NK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IL-2R表达回升。术后30天升至正常水平;Ig术后20天降低,术后30天至术前水平。结果表明手  相似文献   

3.
作者将全肠外营养(TPN)添加免疫调节剂黄芪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观察其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氮平衡和纤维连接蛋白明显改善;IgG、IgM、C_3、CD3+、CD4+、CD4+/CD8+和NKC明显升高,TNF和IL-2R明显下降,与TPN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1),且接近正常对照值水平。结果说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是TPN和黄芪双重作用的结果,并达到较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败血症的发生机理,研究了37例梗阻性黄疸(A组)和90例胆囊结石(B组)患者的胆道内压力、门静脉血流速度与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A组又分为急诊手术组(A1)、择期手术组(A2)、>60岁组(A3)和<60岁组(A4)4个亚组。结果显示:A及A1~4各组术前CD3+、CD4+、CD8+值均显著低于术后10天值(P<0.05或P<0.01),sIL-2R显著高于术后10天值(P<0.01)。A1组术前sIL-2R极显著高于A及A2~4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胆道内压力与IL-2、CD3+、CD4+及CD8+呈负相关,与sIL-2R呈正相关(P<0.01),门静脉血流速度与IL-2呈正相关(P<0.01)。由此表明梗阻性黄疸感染与宿主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后免疫功能状况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行脾切除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正常人、肝硬化病人、肝硬化门脉高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行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术后病人的外周血中IgA,iGg,IgG,CD3,CD4,CD8,NK细胞。结果IgA,IgA在4组间均无明显差异。IgG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断流手术组、联合手术组均明显升高(P〈0.05,P〈0.01),但在后3组间无明显差异。CD3  相似文献   

6.
肺癌冷冻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冷冻手术治疗的10例肺癌患者使用单抗致敏红细胞花环法及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分别检测手术前及手术后不同时期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改变。结果表明:(1)冷冻术后的OKT+3、OKT+4、OKT+4/OKT+8比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而OK+8则显著减少(P<0.01)。(2)冷冻术后免疫球蛋白也显著增加(P<0.01)。提示:(1)冷冻术能恢复肺癌病人的免疫平衡。(2)冷冻术尚可激发人体的抗肿瘤免疫,即存在冷冻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心脏体外循环(CPB)手术前后病人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观察分析心脏CPB手术病人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4例风心病择期换瓣病人,术前、CPB10分钟、CPB2小时、术后第1天、3天、5天检测血清sIL-2R水平、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术后第1天血清sIL-2R水平升高,CO4(辅助细胞)活性明显降低,CD4/CD8(辅助细胞/抑制细胞)比值下降,NK活性降低;并且sIL-2R与CD4、NK活性呈负相关。结论:低温心脏CPB手术对病人免疫机能有不良影响,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术后病人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8.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TPN支持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进展期胃癌施行根治性胃切除(RG),术后应用TPN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分别在术前和术后9天检测患者外周血的NK细胞活性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显示,RG术后无论是否给予营养支持,均可见NK细胞活性,CD4+细胞和CD4+/CD8+细胞比值明显升高,而CD8+细胞明显下降,RG术后TPN支持能使NK细胞活性、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较非TPN组显著升高。故作者认为,除胃癌切除术能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外,术后营养支持,包括应用脂肪乳剂,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9.
生物疗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BCG及IL2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作用,联合应用BCG膀胱灌注加IL2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A组)并与丝裂霉素C(B组)随机对照观察。A组14例,随访18~26个月,无1例复发。B组14例,随访15~29个月,4例复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组治疗后外周血NK活性、LAK活性、CD3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升高(P<005),CD4细胞数,CD4/CD8值治疗后均有提高趋势。结果表明:联合应用BCG及IL2可显著提高肌体免疫细胞功能,是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较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和补体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观察了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手术后IgG、IgM水平以及CD3+、CD4+、CD8+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及气腹后(P<0.01)。补体C3及C4水平在手术后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及P<0.01),而CIC及CH50水平则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及P<0.01)。这些观察结果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增强,肝脏C3及C4产生增加,而对CIC的清除增加。这些变化可能是机体对高压CO2气腹及高碳酸血症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收治结直肠癌患者60例,分别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各30例,于术前1d和术后第3天、第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比较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IgA,IgM,IgG,IL-6,CD3+,CD4+,CD8+细胞和NK细胞,比较术前1d和术后第1天、第3天TNF-α细胞活性。结果:术后第3天患者CD3+,CD4+,CD8+细胞活性及CD4+/CD8+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后第7天腹腔镜较开腹组明显低。术后第3天IL-6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C反应蛋白于术后第3天开腹组高于腹腔镜组。IgM于术后第3天开腹组高于腹腔镜组,IgA、IgG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NF-α于术后第3天开腹组高于腹腔镜组。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对机体免疫机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GH)强化的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机体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患者72例,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28例(生长激素强化静脉营养基础上进行)和对照组44例(单纯静脉营养)。术后分别给予两组患者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10d,试验组于术后第3天起肠外营养提供生长激素,连用7d,8U/d。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营养和免疫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LB、TF、IgA、IgG、IgM、CD3+、CD4+、CD4+/CD8+均低于正常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6天,试验组ALB、TF、IgA、IgG、IgM、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0天,试验组ALB、TF、IgA、IgG、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IgM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长激素强化的肠外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蛋白代谢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meral nutrition,EN)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EN组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PN组),每组20例。EN组术后12h经造瘘管给予营养液;PN组术后按常规,营养支持共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第8天测定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CD3^+、CD4^+、CD8^+及CD4^+/CD8^+,并观察感染率的变化。结果7d后EN组补体C3、IgA、IgG、CD4^+及CD4^+/CD8^+的恢复程度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组感染率(10.0%)较PN组低。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免疫功能,可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3月,同一手术组将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0例。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3天、1、2周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映蛋白(CRP)、IL-6、免疫球蛋白IgA、Ig M、IgG,CD3 、CD4 、CD8 及NK细胞活性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4 /CD8 及NK细胞活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第1周、2周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1)。IL-6术后第1、3天,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CRP术后第3、7天,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P<0·05)。Ig M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P<0·05),IgA,IgG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比传统开腹手术对机体影响小,在免疫功能保护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管理的观察组(n=40)与常规围手术期管理的对照组(n=40),比较两组患者各时段炎性介质(IL-6、IL-8及IL-10)及IgA、IgG、IgM、CD3~+、CD4~+、CD4~+/CD8~+免疫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两组患者IL-6、IL-8均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IL-10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IgA、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IgM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D3~+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术后CD4~+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D4~+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1天、第3天,两组患者CD8~+、CD4~+/CD8~+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可减轻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并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过度炎症反应,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癌细胞的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16.
参麦注射液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胃癌患者半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19例、肠内营养组19例、观察组(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20例,术前第1d及术后第1、5、9d检测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观察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第9d血清CD3、CD4、CD4/CD8、前白蛋白均比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相应指标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IgA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缩短(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较常规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大部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有胃大部切除指征的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0例,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水平及测定、组间比较CD3+(T细胞总数)、CD4+(T辅助/诱导细胞)、CD8+(T抑制/杀伤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IgM、IgA、C4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术后1d IgG、C3较术前有所下降,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开腹组IgG、C3术后1d明显低于术前水平,术后5d恢复至术前水平。腹腔镜组淋巴细胞亚群手术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开腹组术后1d CD3+、CD4+、CD8+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术后5d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腹腔镜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小,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及其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72例胃癌患者,20例正常人为对照,检测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含量;NK细胞活性、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结果(1)胃癌患者RBC-C3bRR显著降低,RBC-ICR显著升高(P<0.01).(2)术后组RBC-C3bRR显著升高,RBC-ICR显著降低(P<0.01).(3)胃癌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B细胞,IgG、IgA均显著降低,CIC显著升高(P<0.05或P<0.01);手术后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IgA均有显著提高(P<0.01);胃癌患者术前组及手术前后RBC-C3bRR变化组与CD3+、CD4+、NK细胞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1)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2)手术可使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3)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与T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血浆蛋白和免疫功能变化及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5例外科危重患者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rhGH组15例。两组患者术后治病和营养支持方案相同。rhGH组术后48h开始加用rhGH8U/d肌注,连续7d。观察两组患者血浆蛋白浓度、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CD3、VD4、VD8、NK活性及CD4/CD8比值均用于正常。rhGH组使用rhGH后第4天血清前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使用rhGH后第8天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5),CD4、NK活性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5)。结论 术后营养支持加rhGH迅速改善外科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有胆囊切除手术指征的80例患者分为2组,腹腔镜胆囊切除组(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组)和开腹胆囊切除组(open cholecystectomy,OC组)各40例,测定并比较手术前后IgG、IgM、IgA,补体C3、C4水平及CD3^+(T细胞总数)、CD4^+(T辅助/诱导细胞)和CD8^+的数量。结果:两组IgM、IgA、C4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组术后1d IgG、C3较术前有所下降,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OC组术后1d IgG、C3明显低于术前水平,术后5d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OC组术后IgG、C3下降明显。LC组T淋巴细胞亚群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组术后1d CD3^+、CD4^+、CD8^+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术后5d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术后1d、3d OC组CD3^+、CD4^+、CD8^+均明显低于LC组。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