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对试点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能力的影响,为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价提供基本依据。方法于干预前后统一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江西省4个县及所属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的技术人员、设备设施、生殖道感染干预工作开展情况及相关业务收入。资料整理、分析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结果干预后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人员职称、学历结构有所改善,其中初、中级职称比例由干预前38·8%和19·4%上升为47·5%和39·6%,无职称比例由干预前40·8%下降为12·9%;硬件设施的配备得以加强,能开展生殖道感染检测的服务机构增加;其他业务收入有所增长,将生殖健康服务纳入计划生育日常工作已普遍被服务人员接受。结论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通过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开展防治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 国家计生委根据“十五”期间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规划和群众需求,确定了与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相关的“三大工程”,作为其中之一的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已在我国逐步展开,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为配合国家计生委科技重点工作的开展,使广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管理人员能够全面系统了解艾滋病防治和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的规划与实施,提高计划生育系统综合防治艾滋病/生殖道感染的能力,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编辑部决定于2002年8月举办全国艾滋病/生殖道感染防治研讨会。会议将重点研讨如何在我国开展艾滋病防治和生殖道感染干预工作中提高宣传教育、防治技术和服务水平,新技术新产品在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届时将邀请政府领导、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的项目官员和专家学者到会作专题报告和讲座。现将有关征文事项通知如下: 1.征文内容:有关生殖道感染干预措施的管理、科研成果与经验介绍;艾滋病/生殖道感染现状调查与分析;艾滋病/生殖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以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为主的生殖道感染干预模式,并对干预人群生殖道感染知识、行为和患病率等指标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规模、性质、人数、受教育水平相当的2家工厂进行干预并设立另2家工厂作为对照。干预前后分别对工厂女工进行KAP问卷和患病率调查。结果干预组总知识得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RTI总知识水平明显高于终点调查时的对照组;干预组阴道冲洗的比例由24.93%下降到10.72%,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7.28%);干预组RTI总患病率由18.43%下降为9.88%,明显低于对照组(16.75%)。结论以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为主的健康教育和普查普治可以提高女工的生殖道感染知识水平,改善其就医行为和日常卫生行为,降低生殖道感染患病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RTI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综合性健康教育措施对农村地区育龄人群的生殖道感染 性传播疾病知识的改善效果。方法 资料来源于 1998~ 2 0 0 2年实施的生殖健康 计划生育国际合作项目。利用准人群试验设计 ,从 3 2个项目县中选择 6个县作为干预组。选择人口和经济状况与项目县类似的 6个县作为对照组。采用结构式问卷共访谈 <3岁儿童的母亲和 <3 5岁男性青年 675名 ,干预组和对照组各为 3 67名和 3 0 8名。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目标人群在生殖健康 计划生育知识的差异 ,并用OR值反映差异的大小。结果 经过 18个月的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后 ,干预组在生殖道感染 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危害、症状、处理和预防五个方面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在控制人口学特征因素后 ,干预措施与调查对象在传播途径、健康危害、症状、得病后的处理和预防五个方面的知识相关 ,OR值的 95%CI分别为 2 .4~ 6.4、2 .0~ 4.8、3 .0~6.4、1.9~ 5.7和 1.8~ 6.8。文化程度是影响目标人群掌握生殖道感染 性传播疾病知识一个重要因素。结论 综合性健康教育可提高目标人群的生殖道感染 性传播疾病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在社区开展生殖道感染宣教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干预对已婚育龄妇女性传播生殖道感染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上海市徐汇区4个街道一定数量的居委会,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的计划生育服务基础上实施性传播生殖道感染宣教和筛查诊疗服务,对照组只开展常规的计划生育服务,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殖道感染状况的变化。结果:性传播生殖道感染(淋病、滴虫性阴道炎及非淋菌性尿道炎)总的患病率在干预实施前后干预组分别为13.23%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别为9.80%和12.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组性传播生殖道感染新发病比例低于对照组(OR=0.57,95%C:I 0.38~0.86);干预后安全套使用频度的提高对降低生殖道感染有积极作用(OR=0.32,95%CI:0.15~0.69)。结论:计划生育系统在社区进行的宣教和服务综合干预能够降低已婚育龄妇女性传播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李科生  蒲玮  朱军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1133-1135
目的:旨在获取四川省计划生育技术人员有关神经管缺陷及其干预措施知晓率的基础数据,为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方法:围绕胎儿神经管缺陷及干预措施有关知识设计问卷,以现场调查方式进行。本项目共调查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507名,回收有效答卷485份。相关数据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管缺陷主要畸形的知晓率为32.8%,预防神经管缺陷关键时期的知晓率仅有23.9%,10.7%的人员能够正确回答神经管缺陷再发风险;神经管缺陷高危因素的知晓率约57.0%~69.0%;B超产前诊断知晓率54.4%。不同工作单位、不同技术职称的人员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层计划生育技术人员有关神经管缺陷及干预措施方面的知晓率较低,将直接影响干预工程的实施效果,提示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依托现有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网络,建立有效的生殖道感染综合控制体系,减少2个项目点(弥勒、陇川)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发生,探索并建立一种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组建及完善健康教育网络,编写开发健康教育材料,培训各级健康教育人员,组织农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广泛传播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结果:在项目实施3年的时间里,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健康行为形成率逐年上升,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显著下降,实现了预期目标。结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整套模式,即省-县-乡(镇)-村四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系统联合干预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试点地区生殖道感染干预前后育龄妇女“知、信、行”的改变,为评价生殖道感染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提供基本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西省4个目标县中12个乡的12个行政村在进行基线调查后实施干预,干预后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统一的生殖道感染“知、信、行”问卷调查。全部数据应用Epidata2.0建库管理,资料转换后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观察育龄妇女854名,干预后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态度问题的答对率普遍提高;月经正常率由干预前79.3%上升为干预后85.5%,经期下水田和干重活的人数比例明显下降,依次由干预前76.0%和67.1%下降为44.0%和39.3%;通过广播电视、个别咨询、报刊以及集体听课或宣教四条途径获得生殖道感染知识的人数比例也在升高;干预后使用单独浴巾、浴盆洗外阴、采用以淋浴为主的洗澡方式、由前向后的便后擦拭方式的人数比例增加,分别由干预前79.1%、23.4%和58.8%上升为84.0%、55.6%和64.0%。结论:经过干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均有明显改善,生殖道感染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南山区社区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RTI)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求医行为的综合干预效果。方法2005年1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600名社区育龄妇女开展基线调查。在实施1年半的社区生殖道感染综合干预后,2006年7月使用统一方法进行终点调查。结果干预后,育龄妇女对RTI症状、传播途径、RTI感染的不良后果及其他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达80%以上,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确求医行为明显提高,患病后一周内就医的比例(90.3%)和接受规范治疗比例(61.3%)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1),每周至少做一次阴道冲洗比例为13.4%,较干预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通过社区生殖道感染综合干预,育龄妇女对RTI相关防治知识的知、信、行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说明利用计划生育服务开展社区RTI防治服务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吴海平  饶敏 《现代保健》2011,(30):86-87
目的评价育龄期妇女生殖道感染知识知晓率以及相关行为综合干预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以单位为群体的妇女病普查人员中随机抽取120名育龄妇女,在实施1年的生殖道感染综合干预后,使用统一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育龄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症状、传播途径、感染的不良后果及其他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达到85%以上,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接受正规治疗比例有所提高。结论通过以单位为主体的育龄期妇女生殖道感染综合干预,育龄期妇女对相关防治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和提高,说明利用妇女病普查开展妇女生殖道健康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措施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江西省4个县随机抽取的12个乡的12个行政村进行基线调查后,按江西省人口计生委制定的方案实施动态干预,干预过程中重复进行4次调查,另在这4个县各选取一个行政村作为对照。全部数据应用Epidata2·0建库管理,用SPSS10·0及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不同活产数育龄妇女的绝育率较对照组低24·7%,而置器率较对照组高22·3%,干预前后比较,绝育率呈下降趋势,置器率呈上升趋势;育龄妇女参加干预的次数与置器率和绝育率均呈正相关。总节育率干预前后及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提高了育龄妇女的知情选择,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贫困农村妇女对生殖道感染服务的利用以及服务提供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检调查,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集中讨论会等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结果:乡级卫生机构资源利用不合理,村卫生室设备及人员均缺乏,个体诊所必需的诊断设备缺乏;贫困农村妇女对生殖道感染服务需要高,但利用率低,经济困难、生殖道感染知识缺乏、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服务质量低下是影响妇女利用生殖道感染诊治服务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妇女对RTIs服务的可及性;建议对基层服务提供者加强业务培训;对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我国计划生育机构开展生殖道感染防治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目前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生殖道感染(RTIs)防治工作的现状。方法利用文献回顾法、知情人定性访谈和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并整理分析。结果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RTIs防治工作,98·3%的地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已从预防、医疗、宣教等多个角度参与此项工作。我国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完善,人力资源丰富,开展RTIs防治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然而专项经费不足、技术人员RTIs医疗水平不高、部门间缺乏协调等问题有待解决。结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现有的硬件设备和技术力量为开展RTIs防治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但仍需加强服务人员RTIs技能培训和协调部门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澄江、陆良农村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级和县级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部门合作,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以云南“妇女生育卫生与发展”合作项目为契机,在生殖健康服务的重点地区——农村开展咨询、对采取避孕措施后的妇女监测随访的同时治疗生殖道感染、治疗不孕不育症等生殖健康系列服务,以一种整合性的跨部门、跨学科合作来满足云南省陆良、澄江两县部分社区农村妇女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需求,探索集知识教育、信息提供、咨询及服务为一体,适合其他农村地区开展的计划生育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对农村生殖道感染妇女就医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江西省4个县随机抽取的12个乡的12个行政村进行基线调查后实施干预,干预过程中重复进行4次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另选取这4个县的一个行政村作为对照,观察方法同干预组。全部数据应用Epidata2.0建库管理,用SPSS10.0及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症状现患率及患者无症状比例下降,就医率由干预前31·5%上升为69·0%,较对照组39·6%有明显提高,且立即就诊比例由第一次干预时的46·7%升高到第4次干预时的75·6%,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大幅度提高。结论:生殖道感染的干预改善了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就医行为,提高了就诊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王玮  许伟  张世奇  周宝森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851-3853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妇女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地区1260例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生殖道感染的妇女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沈阳市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为35.16%,生殖道感染妇女的就诊率为31.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生殖道感染妇女中,生殖道感染知识认知水平高、对疾病重视程度高、认为诊室环境和服务态度好、有既往生殖道感染史、家庭月收入高者,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的可能性大。结论:有必要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疾病的认识,引导妇女正确的就医行为,从而促进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农村妇女对生殖道感染干预服务的需求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农村妇女对生殖道感染干预服务的利用现状,并对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干预服务利用的建议。方法采用定量、定性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弥勒、陇川两个试点县2167名农村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县、乡、村三级生殖健康服务机构的管理者、服务提供者和社区群众进行了小组访谈及个人访谈。结果干预前后妇女的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从53·5%下降为46·1%,多数妇女对医生的态度、保密性、服务的方便性、就诊时间等方面较为满意,但超过50%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够,尤其是充分和满意的咨询服务。结论农村妇女对生殖道感染防治服务的需求尚未满足,育龄妇女对生殖道感染干预服务的利用受到需求和服务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目标人群利用生殖道感染防治服务的情况和需求进行分析,提出改善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的建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弥勒、陇川两个试点县的县、乡、村生殖健康服务机构的管理者、服务提供者和社区群众进行了小组访谈及个人访谈。结果:服务对象认为对现有生殖道感染防治服务利用不足,有进一步的需求;服务提供者通过项目实践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但操作的规范性有待加强;在提供常规性病的医疗服务方面,还需加强能力建设,完善转诊制度。结论:生殖道感染的有效控制需要从政策制定、服务提供、社区参与、个人行为等方面入手,制定综合防治规划。生殖道感染防治与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具有非常好的社会效益比。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徐汇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状况、影响因素及来源途径,为后续开展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的抽样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4个街道60个居委会共1646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AS8.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其知识水平主要受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口所在地等因素的影响;书报杂志、影视广播和医务人员是已婚育龄妇女获得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不同年龄、文化的已婚育龄妇女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不尽相同。结论: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生殖道感染的相关知识,倡导健康的卫生行为,预防生殖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