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刻画成都市2011—2017年暴雨洪涝与儿童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之间的短期滞后关系,并进一步量化在不同性别、年龄亚组中的效应,识别脆弱人群。方法 收集整理成都市2011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的15岁以下HFMD日发病数、气象因子和暴雨洪涝发生情况数据。以暴雨洪涝为关键自变量,运用准泊松分布滞后模型,探讨了暴雨洪涝发生后0~14天的滞后效应。结果 研究发现暴雨洪涝与儿童手足口病呈正相关关系。0~7天和0~14天的累积滞后效应分别为1.11(95% CI:1.01~1.22)和1.21 (95% CI:1.04~1.41)。性别和年龄亚组分析分别表明,男童和3岁以下儿童(<1岁婴儿和1~2岁幼儿亚组)存在单日滞后统计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0~7天和0~14天的累积滞后均显著;女童的单日滞后没有统计学意义,仅0~14天累计滞后统计显著,且效应略低于男童(女童: RR =1.23(1.00~1.51),男童: RR =1.26(1.06~1.51));<1岁婴儿0~7天和0~14天的累积滞后效应最强,分别为1.26(95%CI:1.02~1.57)和1.68(95%CI:1.20~2.34)。结论 暴雨洪涝会增加儿童患HFMD的风险,尤其是男童和3岁以下的婴幼儿(对1岁以下的婴儿的影响最大)。利益相关者应充分意识到暴雨洪涝的健康风险。家庭、社区、学校和政府应共同努力,减少暴雨洪涝相关的儿童HFMD。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识别中国大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高危地区,探讨社会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与COVID-19空间分布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6日至2020年2月29日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除湖北省)的COVID-19发病资料和社会经济、环境因素资料,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贝叶斯空间模型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30个省共报告COVID-19病例12 934例,发病率范围为0.03/10万~2.10/10万,全局Moran’s I =0.35(P<0.05)。COVID-19高风险地区主要分布在湖北省的相邻省份和经济发达的省份。城乡人口比重、湖北流出人口比例与COVID-19发病风险的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两个变量的后验估计相对风险分别为1.1012(95%CI:1.045 8~1.1598)和1.0394(95%CI:1.0080~1.0713)。环境因素的相对风险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VID-19发病风险与城乡人口比重、人口流动有关,与环境因素几乎无关,提示不同环境的国家和地区同样面临COVID-19风险,应做好应对准备,可通过实施封闭和交通管控等措施防控COVID-19。  相似文献   
3.
淀粉样前体蛋白修饰、转运及其剪切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β-,γ-分泌酶切割产生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代谢过程异常是AD形成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人们对APP的修饰及加工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为AD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本文就有关APP修饰及剪切加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对维持机体葡萄糖代谢的稳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β细胞的线粒体一方面利用葡萄糖酵解产生的ATP引起ATP依赖的KATP通道关闭,Ca2+通道开放,Ca2+内流,促进胰岛素囊泡向胞外分泌;另一方面通过KATP通道非依赖途径,利用丙酮酸回补反应使葡萄糖充分酵解,既补充了由于糖酵解循环代谢造成的中间物的流失,又生成了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中间产物及促使ATP/ADP比率的增加,进一步促进胰岛素的释放。该文对丙酮酸回补反应的3个途径,即丙酮酸-苹果酸循环途径,丙酮酸-柠檬酸循环途径和丙酮酸-异柠檬酸循环途径,及其在胰岛素分泌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殷菲   《中国医学工程》2014,(3):46-47
目的探讨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3年3月于我院诊治32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160例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归为观察组,160例单纯剖宫产术患者归为对照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62.86±8.34)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47.82±7.30)min(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总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乙烯四胺(TETA)如何调节c-myc基因表达。方法利用圆二色谱分析TETA对c-myc启动区核酸酶超敏元件Ⅲ1(c-mycNHEⅢ1)碱基序列形成的G-四链体DNA(G4-DNA)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分别构建含c-mycNHEⅢ1的野生型和突变型的c-myc启动区荧光报告质粒,并分别转染HEK293细胞24h后,再接种到96孔板,TETA以终浓度0,0.1,1.0,10及100μmol·L-1处理8h,测定荧光素酶活性,计算TETA对其转录活性抑制率。结果圆二色谱实验结果表明,TETA5μmol·L-1就能够进一步增强c-myc NHEⅢ1在240nm处的负峰和260nm处的正峰的形成,即增强G4-DNA结构的稳定性。报告基因分析结果表明,TETA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野生型c-myc启动区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但对突变型c-myc启动区荧光素酶基因的抑制能力明显下降。在TETA1nmol·L-1作用时,对突变型c-myc启动区荧光素酶基因抑制率仅为4.3%,而对野生型的抑制率还高达30.4%。结论TETA可能通过稳定c-mycNHEⅢ1序列形成的G4-DNA结构调节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季节差分ARIMA模型在结核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为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四川省2004年1月~2007年6月的逐月肺结核发病率进行ARIMA建模拟合,采用2007年剩余各月的实际月发病率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ARIMA(1,0,0)×(1,1,0)12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段上的发病率序列,其对2007年7~12月发病率的预测值基本符合实际发病率的变动趋势。[结论]季节差分ARIMA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短期内肺结核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动趋势,若用于长期预测,应根据长期监测数据不断调整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前瞻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在麻疹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方法模拟实时监测,采用前瞻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对成都市2005年麻疹数据进行逐日前瞻性分析。结果以6月份预警结果为例,6月10日发出预警信号,该预警信号包括的天数为2 d,所包括的乡镇街道为武侯区的簇桥街道和金花桥街道。结论前瞻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能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及时探测到传染病的聚集性发病。  相似文献   
9.
2004年我国麻疹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叶敏  李晓松  殷菲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8):1561-1564
[目的]初步描述和分析2004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2004年我国建立并投入使用的"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ORACLE数据库数据以及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初步描述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各地区麻疹发病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04年我国麻疹发病率为6.42/10万.麻疹病例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集中在0~10岁年龄组(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5.20%);男、女性分别占总报告病例数的58.30%和41.70%;3~7月高发(占62.86%),其次是11、12月,也即冬春季节高发,发病最高峰为4月.全国各地区麻疹发病率参差不齐,较高的省份多位于西部地区.聚类分析结果共分为8类.[结论]2004年我国麻疹发病形势不客乐观,各地发病率差别较大,应进一步弄清存在差别的原因,加强麻疹计划免疫及相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前瞻性时空扫描统计量在传染病早期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前瞻性时空扫描统计量在传染病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方法 模拟实时监测系统,采用前瞻性时空扫描统计量对2005年成都市102个乡镇街道的3212例细菌性痢疾病例数据进行逐日前瞻性分析,并与单纯时间聚集性分析结果相比较.结果 前瞻性时空扫描统计量可提供确切的预警信息,对细菌性痢疾进行时间和空间定位.从6月的预警结果可见,前瞻性时空扫描统计量及时探测到了细菌性痢疾的局部暴发,且预警信号较强(P=0.007).而单纯时间聚集性分析滞后2 d发出预警,且信号较弱(P=0.039).结论 前瞻性时空扫描统计量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传染病监测数据中的时间和空间信息,能够提高聚集性探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