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常规与血气分析变化对高原脑水肿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与早期高原脑水肿的关系,希望对高原脑水肿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根据高原反应症状评分以及典型症状,对24200例急进高原人员进行筛查,对其中162例高原脑水肿疑似病例进行观察随访,分析他们急进高原1周内血常规、生化、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在高原脑水肿疑似病例中,有36例最后确诊为高原脑水肿,必须住院治疗。高原脑水肿人群在高原暴露48h后出现更严重的低氧血症、呼吸性碱中毒及白细胞增高表现,与未发生高原脑水肿的观察对象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进高原早期出现,且不随高原适应时间延长而逐渐改善的低氧血症、呼吸性碱中毒及白细胞增高与早期高原脑水肿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高原低氧习服是指进入高原后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以确保能在低氧环境中更好地生活,其对高原人群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如何快速习服高原低氧环境、减少高原低氧对机体损伤至今仍不清楚。了解高原低氧损伤发生、发展机制,寻找精准预测高原低氧损伤发生的靶点,研发高效预防和治疗高原低氧损伤的措施迫在眉睫。该文就高原低氧损伤发生机制、高原低氧损伤易感性靶点、促进高原低氧习服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高原医学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为构建对高原低氧损伤的充分认识、早期预警、有效预防和快速治疗于一体的诊防治新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青藏线铁路职工慢性高原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英 《铁道医学》1996,24(6):366-367
自1991年6月至1995年4月我院共接收青藏线疗养员1464例,根据其病历对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移居高原的年龄、性别及高原生活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提示世居者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慢性高原病(在海拨2840m-3000m中度高原)主要发生在中年以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高原高血压病多在移居高原8年以后开始发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多发生在男性。  相似文献   

4.
自1991年6月至1995年4月我院共接收青藏线疗养员1464例,根据其病历对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移居高原的年龄、性别及高原生活年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提示世居者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慢性高原病(在海拔2840m~3000m中度高原)主要发生在中年以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高原高血压病等多在移居高原8年以后开始发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多发生在男性。  相似文献   

5.
突出高原特色,加强高原疾病学现场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高原面积大,需要大量掌握高原医学专业知识的医生。高原疾病学作为高原军事医学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高原特色,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经过学员自身体验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让学员充分利用好高原现场教学的机会,使其全面掌握应用高原疾病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高原脱习服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对机体的影响及其防治方法,旨在引起对高原脱习服的重视,使研究者从更深更全面的角度对高原脱习服进行研究,从而采取措施,减少和防治高原脱习服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高原医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人在高原对环境的适应生理及高原疾病的防治两大內容。随着高原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登山等事业的发展,加之现代化交通工具所提供的方便,每年进入高原(高山)地区的人数不断增加。实践证明,大多数人是能够适应高原环境的。但是,由于高原环境的特殊性,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生产劳动带来一定的影  相似文献   

8.
高原医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人在高原对环境的适应生理及高原疾病的防治两大内容。随着高原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登山等事业的发展,加之现代化交通工具所提供的方便,每年进入高原(高山)地区的人数不断增加。实践证明,大多数人是能够适应高原环境的。但是,由于高原环境的特殊性,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生产劳动带来一定的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口腔科门诊护士职业高原、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职业高原问卷、工作满意度量表对深圳市5家三级综合医院177名口腔科门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口腔科门诊护士职业高原得分2~5分,平均(3.06±0.58)分,其中中心化高原得分最高,内容高原得分最低;工作满意度得分30~80分,平均(61.52±10.36)分,职业高原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职业高原的中心化高原、层级高原、职称是预测口腔科门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口腔科门诊护士职业高原处于中等水平,工作满意度为一般,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职业高原的消极影响,提高口腔科门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从而促进口腔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西地那非对高原人体生理的作用及其用于防治高原肺动脉高压、高原肺水肿、高原低氧血症,提高运动能力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了解高原低氧环境对机体的影响.①对1061人血红蛋白测定,分析血红蛋白增多的发病率;②对9451例门诊内科病人进行统计,分析高血压、低血压发病率;③时1012例住院病人进行统计,分析高血压、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高原心脏病发病率;④对482名在校小学生检查结果分析,了解在校学生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国西藏自治区高原环境对医疗设备运行的影响,以保障医疗设备在高原环境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西藏自治区高原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压、温差、太阳辐射热量和日照时间等数据分析,验证高原环境对医疗设备的不同影响。结果中国西藏自治区高原环境严重影响医疗设备性能高效、安全诊疗患者。结论西藏自治区医院与国家同级别其他医院相比,存在医疗专业人才和医疗设备及耗材严重不足的难题,西藏特殊的高原环境对医疗设备影响造成其使用成本较高、故障率较高现象,严重影响着广大藏族同胞的卫生健康。  相似文献   

13.
在前期探索性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军医大学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的结构模型是一阶4因子、二阶单因子模型。一阶4因子包括趋中高原、层级高原、内容高原和职级高原。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4因素结构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对该结构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研究结论对验证军医大学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结构,拓展高校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医学上将海拔超过3000米的地方称为高原.我国高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青海等区域,高原地区边境线长,与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10多个国家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机体快速从平原进入高原,就开始对高原环境进行习服,如果高原习服不良,会诱发各型高原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在东北地区开发饲育高原鼠兔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在室内人工饲育条件下,对高原鼠兔的外观、习性及食性等方面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 高原鼠兔具有体型小、性情温顺、繁殖力强及饲料简单等特点,对低质饲料的利用率和对植物纤维的需求较高,超过家兔,更易饲养,结论 高原鼠兔在东北地区室内饲养是可以适应的。将高原鼠兔作为实验动物,有利于节省饲养空间和经费。  相似文献   

16.
解勇 《中国厂矿医学》2006,19(4):327-328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发生及发展过程与肺动脉平均压(MPAP)的关系。方法在海拔4600~4800m对发生高原肺水肿的38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MPAP,且对未发生高原肺水肿的35例正常组测定MPAP。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比较t检验。结果38例高原肺水肿患者初发肺水肿时MPAP(66·5±12·3)mmHg;治疗后MPAP(48·7±8·72)mmHg,2组比较P<0·01;高原正常对照组MPAP(19·8±6·1)mmHg,与高原肺水肿组比较P<0·01。结论高原肺水肿MPAP显著增高,经治疗可以显著下降,但不能短期降至正常,未发生高原肺水肿者MPAP接近正常。肺动脉压增高是发生高原肺水肿的主要关键因素,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高原检测肺动脉压,具有经济、简便、可靠、无创等优点,对高原肺水肿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高原脑水肿早期的主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根据高原反应症状评分以及典型症状对24200例急进高原人员进行筛查,对其中162例高原脑水肿疑似病例进行观察随访及脑电图检查,并结合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组高原脑水肿疑似病例中,36例患者最后确诊为高原脑水肿,必须住院治疗。其中25例患者在未出现显著精神、神经症状前即出现了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轻度或中度慢波性异常;但在未发生高原脑水肿的观察对象中亦有48.4%患者出现类似的脑电图改变。结论高原脑水肿早期的脑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慢波性异常,包括高波幅θ活动明显增多、中等量δ活动、枕区基本节律明显减慢等,偶有高波幅β活动增多,但脑电图对高原脑水肿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模拟人类阶梯式逐步进入高原的形式,将大鼠由近海平面区携往高原,测定了无人工控制饮食饮水条件下,大鼠达中、高海拔高原实地时的血硒浓度,初步发现大鼠进入高原后血硒浓度并无明显改变,对高原迁移中补硒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9.
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会对机体的许多系统产生影响,诱发各种高原疾病,但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也对人体产生有利的影响.近些年高原训练逐渐成为主流赛事前的训练方式.在一定条件下,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不仅可以使运动员提升运动能力,而且具有保护心脏、保护脑组织、降低血压、降低血糖、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肺动脉段基线延长对高原心脏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林炳夫(铁道部南京高原病康复院南京210031)高原心脏病是慢性高原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危害高原地区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高原心脏病的诊断水平,对防治高原心脏病有着重要意义。作者测量了89例高原心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