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了解罕见的脊柱棘球蚴病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对5 例脊柱棘球蚴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 例单纯脊柱棘球坳病在术前未明确诊断,3 例脊柱棘球蚴病同时合并其它脏器棘球蚴病在术前明确了诊断。1 例因全身情况欠佳而未能手术,另4 例行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诊40 mo,2 例复发,2 例良好。结论:单纯脊柱棘球蚴病因缺乏典型特征而不易诊断,合并其它脏器棘球蚴病时对脊柱棘球蚴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彻底切除病变、解除脊髓压迫和防止术中污染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彻底切断棘球蚴的生活周期与污染途径是根治此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肺棘球蚴病又称肺包虫病,在内蒙古地区较多见。典型的肺棘球蚴病X线诊断国内已见报道。对儿童肺棘球蚴病、合并感染、巨大肺棘球蚴病X线诊断论述较少。本文对16例经手术证实的儿童肺棘球蚴病X线诊断做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脑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已被大家所认识,诊断方法明确,手术方式已被共识,脑泡状棘球蚴病临床病例很少,文献报道极少,诊断也相对较困难,我院自2002年-2008年10月共收治了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棘球蚴病是不太常见的外科急症。本文报道1例肝棘球蚴病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经过。病例报道:一名阿尔及利亚儿童在急诊病房因阑尾炎综合征而被会诊。外科医生发现一个开放的肝棘球蚴囊后对其实施了包囊切除术及术后联合化疗。讨论:肝棘球蚴病在地方病区常见。单纯的肝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脑棘球蚴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0—2012年诊疗的成人颅内棘球蚴病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传染源接触史、人口学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模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72例患者全部为成人,其中细粒棘球蚴病64例,多房棘球蚴病8例。68例患者行手术+阿苯达唑治疗,4例行单纯阿苯达唑治疗。9例术中破裂(12.5%),7例(9.7%)复发,2例(2.8%)死亡。9例(12.5%)术后留有永久性功能损害。结论手术仍然是成人脑棘球蚴病的首选治疗方式,术中破溃的患者或不能手术的患者,药物治疗也是有效的。尽管随着影像技术、手术技术、新型药物的进展,成人脑棘球蚴病的有效率大大提高,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残率仍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棘球蚴病的血清学诊断——点免疫结合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首次应用点免疫结合法诊断棘球蚴病。52例棘球蚴病患者、31例其它疾病患者、60例正常人和1例猪囊虫病患者的诊断试验结果证明,此法诊断棘球蚴病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方法简便,适于在农牧区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7.
包虫病指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棘球蝴寄生于人体、畜体内的寄生虫病,也称棘球蚴病,在新疆农牧区广泛流行,按其病原及病变分为泡状棘球蝴病和细粒棘球蚴病,后者占绝大多数,棘球蚴可通过血行传播寄生于全身各个器官,尤以肝、肺最多见〔1,2〕,产生相应压迫症状,对人体造成危害。1 材料与方法收集建院以来在我院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证实的256例人细粒棘球蚴病标本,分别对其病变发生部位、性别、族别、年龄、家犬豢养史各项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与讨论256例患者,病变部位以肝为主的84例(32.8%),居首位,以肺为主…  相似文献   

8.
肝棘球蚴病是流行于我国西北、西南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由细粒棘球蚴侵入人体肝脏内所致。对肝棘球蚴病的诊断、治疗有关报道很多,但对棘球蚴病病人感染阶段及治疗后体内免疫水平的变化尚未系统研究。迄今,国内尚无报道,国外报道也很少。我院从1984年开始对32例肝棘球蚴病病  相似文献   

9.
以纯化的棘球蚴抗原对棘球蚴病患者、非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进行斑点免疫结合试验,以检测棘球蚴病患者特异性IgE抗体。当血清稀释度为1:100时,79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阳性符合率为94.9%,69例非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和119名健康人血清的假阳性率为3.2%,标准误差为2.79%。不同部位的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肝肺并发棘球蚴病100.0%,肝棘球蚴病97.5%,肺棘球蚴病93.5%,腹腔棘球蚴病75.0%。阻断试验、替代试验和诊断试验结果提示棘球蚴病患者特异性IgE免疫应答检测试验可以作为棘球蚴病血清学诊断的参考试验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我院1983~1992年收治的肝泡状棘球蚴病36例的治疗经验。我们认为根治性病变切除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部分病变切除,解除胆道及血管压迫,结合手术前后化疗对晚期肝泡状棘球蚴病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措施,有希望在大多数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吡喹酮和丙硫咪唑对泡状棘球蚴病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结合外科手术治疗肝泡状棘球蚴病效果将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也是世界范围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经济问题。目前,棘球蚴病的治疗主要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及免疫预防等为辅。随着临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对棘球蚴病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棘球蚴病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免疫预防都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细粒棘球蚴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例妊娠合并细粒棘球蚴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均为农民,有密切牛、羊、犬、马接触史;3例妊娠合并肝包虫囊肿,3例妊娠合并腹、盆腔包虫。诊断方式:腹部和盆腔B超筛查见典型的包虫囊肿声像图特征;终止妊娠方式均为剖宫产6,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新生儿发育均正常。结论妊娠合并细粒棘球蚴病不影响受孕过程结局,但易造成孕妇贫血、腹痛。早期筛查、及时诊断、选择正确的术式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棘球蚴病通称为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侵入人体所致的疾病。据报道,颅脑棘球蚴病约占全身包虫病的1%~2%[1]。我院自1980~1996年共收治颅脑棘球蚴病1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例颅脑棘球蚴病患者,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  相似文献   

14.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俗称包虫病(hydatid dis-ease),是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畜体内所致的人兽共患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公认的能使人致病的棘球绦虫是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4种,该4种棘球蚴可引起囊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和混合型包虫病3种疾病类型[1].棘球蚴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以农牧区为主[2].西藏等我国西部地区是棘球蚴病的高流行区,严重危害该地区人口的健康,影响经济生产力.棘球蚴可累及多个脏器器官,最常见受累器官是肝脏、肺部,而甲状腺受累罕见.本院收治1例甲状腺棘球蚴病患者,现结合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以期提高此类病例的认识及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15.
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可分为肝泡状棘球蚴和肝细粒棘球蚴,大多数肝包虫为肝细粒棘球蚴。肝包虫病在我国西北地区为常见地方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确诊后常需手术治疗,但历年来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无一个统一的明确观点,临床各位学者看法不一。现将我院自2000年-2007年收治的163例肝包虫病手术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筛选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标记物,探索其用于细粒棘球蚴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细粒棘球蚴病患者35例,非棘球蚴病其他肝病对照组17例,健康对照组20例,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CM10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血清蛋白质谱,用ZUCI-蛋白芯片数据分析系统软件包进行分析.通过支持向量机运算筛选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峰,建立细粒棘球蚴病蛋白质指纹图诊断模型并用留一法验证其诊断价值.结果 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共筛选出8个差异表达蛋白峰,质荷比分别为1044、1046、1055、1075、6452、6649、8714的几个蛋白峰在病例组中下调,质荷比为5651的蛋白峰在病例组中上调(P<0.05);细粒棘球蚴病组和其他肝病对照组之间筛选出1个差异蛋白峰(质荷比为5951,P<0.05);其他肝病组和健康组合并后的对照组和细粒棘球蚴病组之间共筛选出8个差异蛋白峰,留一法验证表明以此差异蛋白峰建立的诊断模型灵敏度为62.86%,特异度为67.57%.结论 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能筛选出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有望能成为细粒棘球蚴病的诊断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的:脾棘球蚴病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疾病,在所有棘球蚴病患儿中的发病率为1%~8%。发病频率的不同取决于患者及其所在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本研究旨在探讨脾棘球蚴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85—2004年,152例棘球蚴病患儿在保加利亚旧扎戈拉医科大学和普罗夫迪夫医科大学的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5例(9.87%)年龄为10~18岁的患儿发现有脾脏病变:6例男性和9例女性。10例患儿被发现为单房性囊肿,8例儿童仅在脾脏中发现单独的囊肿,7例儿童有其他器官病变(5例有肝脏病变,2例有肝脏和肺的病变)。所有的脾囊肿患儿均无临床症状。使用腹…  相似文献   

18.
肝泡状棘球蚴病是一种少见的但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寄生虫病,是由多房形棘球蚴在肝内生长所致。它表现为侵入性包块,由于对肝内胆管和血管结构的侵入破坏,引起胆管阻塞和门静脉高压。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可是,疾病的早期诊断才是获得完全治愈的关键。在进展期疾病中,并发症很多见。对12例肝泡状棘球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回顾了相关文献。对疾病的高度怀疑和特异性影像学所见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当应用苯并咪唑衍生物控制疾病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胆管受累尤其有效,甚至在疾病的晚期也是如此。肝泡状棘球蚴病:临床…  相似文献   

19.
人体泡状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其发病率远低于细粒棘球蚴病,但泡状棘球蚴如同肿瘤呈浸润性、外生性生长,常向远处器官转移〔1〕,加之影像学诊断属占位性肿物,极难与实性恶性肿瘤鉴别。患者就诊时,往往进入晚期阶段,手术切除机会少,对病人的健康危害严重〔2〕。1967~1988年间我们手术切除泡球蚴标本37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14~51岁,平均年龄34.47岁。汉族16例,哈萨克族13例,蒙古族3例,维吾尔族3例,锡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980年—2009年我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23例的病理大体及镜下观察。结果:23例均为居住青海高原寒冷地区的藏族农牧民,与犬、牛、羊有密切接触史。泡球蚴对肝组织破坏性强,有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结论:肝泡状棘球蚴病是具有致死性的寄生虫病,加强病畜管理,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治疗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