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次性游泳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es, PKB)mRMA表达、蛋白总量(t- PKB)及磷酸化PKB(p-PKB)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运动组。分别对高脂饮食组与高脂饮食+运动组饲以高脂饲料,4周后对高脂饮食+运动组大鼠运动干预2h。测血液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t-PKB蛋白表达、p-PKB磷酸化水平;RT-PCR法分析PKB mRNA表达。结果:高脂饮食组血糖和胰岛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脂饮食+运动组血糖和胰岛素浓度低于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组PKB mRNA表达下降;高脂饮食+运动组 PKB磷酸化水平和蛋白总量高于高脂饮食组。结论:运动干预改善高脂饮食诱发胰岛素抵抗大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PKB磷酸化水平和蛋白与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组)、吡格列酮治疗组(PIOG组)及高脂饮食组(FG组),均饲养12周;NG组喂饲普通饲料,剩余两组喂饲高脂饲料;PIOG组于实验第8~12周予吡格列酮灌胃,其余两组同期予蒸馏水灌胃;比较三组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FIR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HE染色分析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观察Kupffer细胞(KCs)形态变化。【结果】FG组大鼠FIRI、TG、TC均高于NG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肝组织呈大泡性脂肪变性并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及点状坏死,肝脏KCs发生形态改变,其产生的TNF、NO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呈正相关( P <0.05);PIOG组大鼠 FIRI、TG、TC均低于FG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减轻,仍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气球样变性,肝脏KCs形态及功能仍存在异常。【结论】吡格列酮可部分延缓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有关,与调节KCs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制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三联法制造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予不同处理[假手术组、单纯手术组、手术+高糖高脂组、链脲佐菌素(STZ)组、手术+STZ组、高糖高脂+STZ组、手术+高糖高脂+STZ组(三联法组)],监测大鼠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血肌酐、尿蛋白、肾脏肥大指数, 通过PAS及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形态学变化.结果:三联法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血肌酐、尿蛋白、肾脏肥大指数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变化最明显.结论:三联法组较好地模拟了人类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并出现了早期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培养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胰岛,检测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表达及胰岛分泌功能。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各20只,喂养8周后检测体质量、血糖、血胰岛素、血脂,分离大鼠胰岛细胞,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判断β细胞功能,Western法检测PTP1B表达。结果高脂饮食组大鼠体质量、血脂、血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正常饮食组明显升高(P<0.01),正常饮食组大鼠胰岛给予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是基线的(6.7±1.3)倍,高脂饮食组为(2.2±0.3)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饮食组大鼠胰岛PTP1B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结论肥胖大鼠胰岛中PTP1B表达增加,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5.
背景:钩藤具有清热平肝、活血通经、息风止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惊痫抽搐和全身麻木等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目的:观察钩藤水煎剂对高脂性肥胖大鼠体质量、进食量、摄入热量、血糖、胰岛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3/2003-05在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和钩藤组.方法:[1]正常对照组饲以基础饲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8.2%,4.5%,55.2%),高脂饮食组及钩藤组均给予高脂饲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23.7%,21.6%,39.0%).[2]正常对照组及高脂饮食组每日正常自由饮水.钩藤组自实验第1天起自由饮服10 g/L的钩藤水煎剂,后每天增加剂量至第1周末达到60g/L,并维持到第7周末.[3]每天称量各组大鼠的进食量,计算摄入热量,每周称量各组大鼠体质量,计算李氏指数[体质量(g)1/3&;#215;10^3/体长(cm)].[4]在实验第7周末大鼠禁食12 h后,取血,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用放免法测定胰岛素,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用比色法测定总抗氧化力及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5]3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F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主要观察指标:钩藤水煎剂对高脂性肥胖大鼠体质量、进食量、摄入热量、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游离脂肪酸、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大鼠27只,每组9只.[1]体质量:实验第3-7周末,高脂饮食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钩藤组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5~0.01);实验第1~6周末,钩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第7周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李氏指数:实验第7周末,高脂饮食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钩藤组(P<0.01).[3]摄食量:实验第1~7周末,钩藤组大鼠进食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第3,5,6,7周末钩藤组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5~0.01).[4]摄入热量:钩藤组第1,2,4周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第3,5,6,7周末钩藤组大鼠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1).[5]空腹血糖:3组大鼠相近.[6]血胰岛素和丙二醛水平:高脂饮食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钩藤组(P<0.01).[7]游离脂肪酸水平:高脂饮食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钩藤组相近.[8]总抗氧化力:高脂饮食组明显低于钩藤组(P<0.01).结论:[1]饮用钩藤水煎剂可明显抑制高脂性肥胖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2]可降低高脂性肥胖大鼠自由基和血清胰岛素水平,且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可能是由于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所致.[4]饮用钩藤水煎剂可增加高脂性肥胖大鼠的总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清内脂素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发现内脂素在多种代谢性疾病患者体内出现升高或高表达.实验旨在构建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并观察脂肪细胞因子内脂素在血清中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7-06/11在广州体育学院运动生化省重点实验室进行.①实验动物: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每组12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高脂饲料配方:猪油15%、白糖20%、蛋黄粉5%、胆盐0.2%、维生素0.05%、氯化胆碱0.15%、矿物质0.2%、基础饲料59.4%.②实验方法:适应性饲养1周后,分别喂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6周末,禁食12 h,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两组大鼠空腹血糖和空腹血胰岛素水平,用胰岛素抵抗指数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造模是否成功,并测定血清内脂素的浓度.分离附睾及肾脏周围脂肪垫,称质量,计为内脏脂肪总质量.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6周末高脂组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P<0.05).②6周末高脂组大鼠内脏脂肪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③高脂组大鼠血清内脂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脂饮食成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内脂素浓度明显增加,提示血清内脂素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动对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30只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8只和高脂组22只,分别给予基础饲料与高脂饲料喂养18周,诱导IR大鼠模型,将IR成功大鼠分为高脂组A10只,高脂组B12只,均继续高脂饮食,高脂组B配合游泳训练6周。结果:高脂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降低,体重、血脂、血糖及血清TNF-α水平均升高,高脂组A更明显(均P〈0.01);高脂组B训练后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接近。结论:运动可改善IR,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高糖高脂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判断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在注射STZ之前,高糖高脂喂养大鼠和对照组血糖基本相似,而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注射STZ之后,高糖高脂大鼠血糖明显增高,血清胰岛素降至对照组水平。在第10周末,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重指数较对照组存在差异而肾功无明显差异。。肾脏病理显示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典型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结论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和小剂量STZ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可以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探讨脂联素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方法筛选住院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30例,同期门诊确诊的初发单纯2型糖尿病29例,查体正常人员(正常对照组)31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LL)和白蛋白(ALB)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组和初发2型糖尿病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源性糖尿病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初发2型糖尿病组(P〈0.05)。肝源性糖尿病组和初发2型糖尿病组ISI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源性糖尿病组FBG、FINS、HOMA—IR和初发2型糖尿病组FBG、HOMA-I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源性糖尿病组FINS水平明显高于初发2型糖尿病组(P〉0.05),而FBG、ISI水平明显低于初发2型糖尿病组(P〉0.05)。脂联素与FBG、HOMA-IR呈显著负相关;与ISI呈显著正相关;与肝功能指标无相关性。结论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且脂联素代谢发生异常,两者可能共同影响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背景钩藤具有清热平肝、活血通经、息风止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惊痫抽搐和全身麻木等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目的观察钩藤水煎剂对高脂性肥胖大鼠体质量、进食量、摄入热量、血糖、胰岛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3/2003-05在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和钩藤组.方法[1]正常对照组饲以基础饲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8.2%,4.5%,55.2%),高脂饮食组及钩藤组均给予高脂饲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23.7%,21.6%,39.0%).[2]正常对照组及高脂饮食组每日正常自由饮水.钩藤组自实验第1天起自由饮服10 g/L的钩藤水煎剂,后每天增加剂量至第1周末达到60g/L,并维持到第7周末.[3]每天称量各组大鼠的进食量,计算摄入热量,每周称量各组大鼠体质量,计算李氏指数[体质量(g)1/3×103/体长(cm)].[4]在实验第7周末大鼠禁食12 h后,取血,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用放免法测定胰岛素,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用比色法测定总抗氧化力及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5]3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F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主要观察指标钩藤水煎剂对高脂性肥胖大鼠体质量、进食量、摄入热量、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游离脂肪酸、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大鼠27只,每组9只.[1]体质量实验第3-7周末,高脂饮食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钩藤组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5~0.01);实验第1~6周末,钩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第7周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李氏指数实验第7周末,高脂饮食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钩藤组(P<0.01).[3]摄食量实验第1~7周末,钩藤组大鼠进食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第3,5,6,7周末钩藤组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5~0.01).[4]摄入热量钩藤组第1,2,4周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第3,5,6,7周末钩藤组大鼠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1).[5]空腹血糖3组大鼠相近.[6]血胰岛素和丙二醛水平高脂饮食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钩藤组(P<0.01).[7]游离脂肪酸水平高脂饮食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钩藤组相近.[8]总抗氧化力高脂饮食组明显低于钩藤组(P<0.01).结论[1]饮用钩藤水煎剂可明显抑制高脂性肥胖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2]可降低高脂性肥胖大鼠自由基和血清胰岛素水平,且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可能是由于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所致.[4]饮用钩藤水煎剂可增加高脂性肥胖大鼠的总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调脂护肝方对高脂饲养所致脂肪肝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脂护肝方对高脂饲食脂肪肝大鼠的干预效应,探讨其药效学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4只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饲基础饲料,实验组52只给予高脂饲料饲食(含胆固醇2%,猪油10%,基础饲料88%),13周末随机抽取正常组2只、高脂饲养8只,验证高脂饲养大鼠脂肪肝形成。剩余44只随机分为4组即病理模型组、东宝甘泰组、羊栖菜组、调脂护肝方组,每组11只。在继续饲高脂饲料外,分别给予东宝甘泰,按0.5g/(kg·d)(用蒸馏水配成0.05g/ml的混悬液),羊栖菜煎剂按10ml/(kg·d)(10ml含羊栖菜生药20g),调脂护肝方按10ml/(kg·d)(由羊栖菜、丹参、制大黄、葛根、泽泻、茯苓=3:2:1:1:1:1),共8周。第21周末称重,处死动物,取肝脏,计算肝脂数(肝重/体重×100%),抽血,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白蛋白-胆固醇(HLD-C)、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与病理模型组、东宝甘泰组比较调脂护肝方组大鼠体重、肝指数血清TC值、TG值均降低,HLD-C值增高,血清ALT、AST、MDA值均较低,SOD值较高(各组比较P〈0.01)。结论调脂护肝方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效机制为:降低体重与肝指数,调整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抗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与罗格列酮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疗效及其对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10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50),治疗组给予硫普罗宁肠溶片200 mg 口服,每日三次和罗格列酮片2 mg 口服,每日二次治疗,对照组给予护肝片1.5 g 口服,每日三次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其疗效和对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81、17.94、20.31、14.86,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OMA-IR水平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84、8.81、7.59、7.41、4.67, P均<0.05),而对照组仅血清TG、TC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71、4.96,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脂肪肝B超分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6,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1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0.07,P<0.05);治疗组明显提高CD4+CD25+/CD4+比率和CD4+CD25+Foxp3/CD4+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78、6.74,P均<0.05)。结论硫普罗宁与罗格列酮联合治疗NAFLD在降低血脂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肝脏功能方面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导痰汤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以导痰汤低、中、高剂量分别进行干预,然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计算肝指数,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及炎症活动度,并查血清学指标ALT、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C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与空白模型组相比,各剂量治疗组大鼠肝指数明显降低(P〈0.05),血清ALT及TG、TCH、LDL-C也有显著降低(P〈0.01-P〈0.05),但HCL-C无明显变化(P〉0.05),能够升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P〈0.05),降低MDA含量(P〈0.05),血清TNF-α含量显著减少(P〈0.01),且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各治疗组大鼠肝脏炎症活动度也显著改善(P〈0.05),但量效关系不明显。结论 导痰汤有明显防治NASH作用,其机制在于减轻脂类在肝脏的积聚,缓解氧化应激,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22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者192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脂指标、体质量指数、血压、肝功能、空腹血糖、血尿酸等,并行肝脏B超检查,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其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男性舒张压、空腹血糖、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转肽酶及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谷氨酸转肽酶、舒张压、血尿酸、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40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酶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AFID)患者血清酶在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ID)、40例AFID、60例非脂肪肝(健康对照组)的血清酶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AFID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谷氨酸脱氢酶(GLDH)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ID组ALT、AST与NAFI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FID组的mAST、mAST/AST、GGT、GLDH均显著高于NAF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LT、AST、GGT、mAST、GLDH活性测定有助于AFID的评估,有助于AFID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MP-7/Smad6信号传导通路在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检测其在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中的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方法以自由摄取白酒加高脂饲料诱导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并比较普通饲料与高脂饲料对酒精性肝病的影响。实验结束后取各实验组肝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用生化检测仪检测大鼠血浆ALT、AST变化。用实时RCR检测肝的骨形成蛋白7(BMP-7)和Smad6 mRNA水平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显示正常饲料组肝组织出现脂肪肝表现,高脂饲料组脂肪变性程度加重并出现了肝炎及胶原纤维增生,而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结构正常。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结果显示:至实验结束时,实验组比对照组转氨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BMP和Smad6这两个基因的蛋白丰度与它们各自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两个实验组BMP-7表达水平降低,并与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呈负相关,两个实验组Smad6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但与肝脏病理变化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饮用白酒水溶液结合高脂饲料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酒精性肝损伤的大鼠模型,BMP-7/Smad6信号通路的失活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闫国超  邵云  秦小霞  武艳 《检验医学》2012,27(7):579-583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对高脂饮食诱导(HFD)的肥胖大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50只,随机选10只普通饲料喂养作为普通饲料组,其余40只高脂饲料喂养10周后评价肥胖大鼠模型,成模肥胖大鼠再随机分为2组:HFD组和HFD+ALA组,后者腹腔注射ALA(30 mg/kg)2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Hcy、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采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高脂饮食10周后成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32只。与普通饲料组比较,HFD组Hcy、FIns、IRI、TC、TG、HDL-C、LDL-C等明显升高(P<0.05),而FBG、FFA无明显差异(P>0.05)。与HFD组比较,HFD+ALA组Hcy、FIns、IRI、TC、TG、HDL-C、LDL-C、FFA水平明显下降,而FBG无明显差异。HFD+ALA组FFA水平明显低于HFD组及普通饲料组(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血清Hcy水平升高;ALA能够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并降低血清Hcy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浆脂肪细胞特异性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specific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的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选取T2DM合并NAFLD组(A组)60例,未合并NAFLD组56例(B组)为研究对象。测定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HbA1c)等生化指标。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C肽水平(fasting C-peptide,FC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of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测定A-FABP、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结果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其血浆A-FABP水平、BMI、腰围、腰臀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RP、TNF-α、FCP、FINS、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n(HOMA-IR)升高,Ln(IS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ABP水平变化与TNF-α、HOMA-IR、CRP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 T2DM伴NAFLD中,A-FABP升高与胰岛素抵抗是并存的,且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二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乙醇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与正常人群身体成分的差异及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0~69岁NAFLD患者172例,179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的身体成分和血生化指标。结果 NAFLD组细胞内液百分比、细胞外液百分比(ECW%)、蛋白质百分比、无机盐百分比、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比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体脂肪百分比、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WHR)及内脏脂肪面积、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HR、ECW%、TG与NAFLD具有相关性。结论 NAFLD患者的人体成分与健康人相比存在差异,代谢紊乱明显;NAFLD的发生可能与腹型肥胖、细胞外液百分比减少及高三酰甘油血症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