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莱芜市莱城区居民膳食钠摄入和排出及其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以18~69岁常驻居民83人为研究对象,以连续72 h膳食回顾和调味品称重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膳食钠摄入数据。按标准留取24 h尿标本,检测尿钾、尿钠含量和尿钠钾比值。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时采用秩和检验,采用Pearson双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变量非正态分布时采用Spearman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对象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钠(6 318.73±2 660.98)mg,男性膳食钠(盐)摄入量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1,P0.05);不同年龄组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65,P0.05);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居民钠(盐)摄入量远低于其他两组,且与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居民摄入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经济状况居民钠(盐)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04,P0.05)。18~69岁居民24 h尿钠均值为(234.33±69.16)mmol,24 h尿钾均值为(32.17±21.71)mmol,钠钾比均值为9.15±4.39。24 h尿钠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9,P0.05);24 h尿钾男性低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2,P0.05);24 h尿钠钾比男性低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0,P0.05);不同年龄组间24 h尿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68,P0.05);各年龄组不同性别24 h尿钠、尿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居民24 h尿钠、24 h尿钾、钠钾比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864、0.135、0.812,均P0.05)。不同经济状况居民24 h尿钠、24 h尿钾、钠钾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87、0.487、0.294,均P0.05)。居民膳食钠与24 h尿钠呈正相关(r=0.228,P0.05),膳食钠与24 h尿钾不相关(r=0.079,P0.05)。结论莱芜市莱城区居民膳食钠摄入量较高,钾摄入量不足,调味品是钠的主要来源。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是膳食钠的摄入量和24 h尿钠钾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丽水市莲都区成年居民钠、钾摄入量和血压水平,为制定高血压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莲都区18~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收集24小时尿液标本检测钠、钾含量,计算钠、钾摄入量和钠钾比值。结果完成调查300人,钠盐日均摄入量为(10.59±3.90) g,其中男性为(11.11±4.33) g,高于女性的(10.08±3.37) g (P0.05);钠盐日均摄入量≥6 g有274人,占91.33%。钾日均摄入量为(1.67±0.71) g,其中男性为(1.57±0.68) g,低于女性的(1.77±0.72) g (P0.05);不同年龄居民钾日均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0岁~组最低(P0.05);钾日均摄入量≤2 g 217人,占72.33%。钠钾比值为4.7±2.2,其中男性为5.3±2.7,高于女性的4.1±1.4 (P0.05);随年龄增加,钠钾比值呈下降趋势(P0.05);钠钾比值1.87有291人,占97.00%。高血压95例,患病率为31.6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3.56%,女性为29.80%。结论莲都区居民的钠盐摄入过量,钾摄入不足,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普通人群24 h尿钠、尿钾以及钠钾比与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 MAU)的关系。  方法  2018年在黑龙江省、河北省、四川省、湖南省、江西省、青海省的12个区县开展基线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测量以及24 h尿液收集的方法对抽取的18~75岁对象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24 h尿钠、尿钾以及钠钾比和MAU的相关性。  结果  最后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2 604名,年龄为(47.32±12.78)岁,男性有1 287人(49.42%),MAU者共231人(8.87%)。24h尿量为(1 614.80±645.16)mL/d,尿钠为(193.07±78.87)mmol/d,尿钾为(40.18±16.59)mmol/d,钠钾比为(5.18±2.19)。随着24 h尿钠和钠钾比的增长,MAU的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P趋势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24 h尿钠排泄量(Q5)与最低五分位数组(Q1)相比,MAU发生的风险增加(OR=2.211, 95% CI: 1.359~3.597)。较高的尿钠钾比水平(Q5)与最低五分位数组(Q1)相比,MAU发生的风险增加(OR=2.498,95% CI: 1.546~4.038)。  结论  24 h尿钠、钠钾比与MAU的发生呈正向关联,而24 h尿钾与MAU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国成年人群24 h尿钠、24 h尿钾以及钠钾比与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关联性,为肥胖预防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10—12月开展的中英减盐行动“以社区为基础的中国居民减盐综合干预整群随机对照研究”基线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黑龙江、江西、湖南、四川和青海6省18~75岁居民2 639名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采集24 h尿液检测24 h尿钠、24 h尿钾和尿钠钾比水平。采用SAS 9.4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2 639名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7.4±12.8)岁,肥胖率为17.39%,中心性肥胖率为63.55%。24 h尿钠水平为(192.93±79.19)mmol/d,24 h尿钾水平为(40.15±15.56)mmol/d,尿钠钾比水平为(5.18±2.18)。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24 h尿钠最低水平组相比,最高水平组与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高风险相关(OR=2.427,95%CI:1.739...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国6省18~75岁社区人群的低钠盐使用情况,及其与24 h尿钠、24 h尿钾、钠钾比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693名社区人群进行低钠盐使用情况调查,并采集其体格测量数据和24 h尿液。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社区人群低钠盐使用情况与其24 h尿钠、24 h尿钾、钠钾比间的关系。结果 中国6省2635名18~75岁社区人群中,听说过低钠盐的社区人群占26.6%,目前使用低钠盐的社区人群占8.8%。社区人群24 h尿钠为(192.97±79.27)mmol/d, 24 h尿钾为(40.16±16.57)mmol/d,钠钾比为(5.18±2.19)。检验结果显示,听说过低钠盐的社区人群的24 h尿钠和钠钾比均低于未听过低钠盐的社区人群,分别为(176.77±70.89)mmol/d和(4.34±2.16),24 h尿钾高于未听说人群,为(40.78±17.07)mmol/d;目前使用低钠盐的社区人群的24 h尿钠和钠钾比均低于未使用低钠盐的社区人群,分别为(166.06±62.92)mmol/d和(4.71±2.11)。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听说过低钠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两次24 h尿量和尿盐排出量, 探讨24 h尿用于评估群体和个体食盐摄入量的价值。   方法   于2013-2014年在山东省和江苏省4个项目县,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18~69岁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间隔1 d两次24 h尿液, 比较两次24 h尿量的差异, 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分析两次24 h尿盐排出量的差异。   结果   1 288名研究对象年龄为(42.3±14.0)岁, 男性626名(48.6%)。24 h平均尿量为(1 462±437)ml, 第1次24 h尿量(1 427±488)ml低于第2次24 h尿量(1 498±552)ml(t=-4.439, P < 0.001)。调查对象每日食盐摄入量为(9.8±3.3)g, 男性每日食盐摄入量(10.1±3.5)g高于女性(9.5±3.1)g(t=3.09, P=0.002), 不同年龄组人群每日食盐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7, P < 0.001), 1 136名(88.2%)研究对象每日食盐摄入量高于推荐值。从个体层面比较, 调查对象两次24 h尿盐排出量绝对差异 < 1 g, 人数为279(21.7%), 而有48.5%的调查对象差异 > 3 g。从群体层面比较, 调查对象两次24 h尿盐排出量分别为(9.9±4.1)g和(9.7±4.0)g,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 两次24 h尿盐排出量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508(95% CI:0.451~0.559)。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24 h尿钠能较好评估人群食盐摄入量, 但不能准确反映个体食盐摄入量。  相似文献   

7.
探讨昆明某高校在校生膳食钠钾摄入比值与随机尿钠钾排泄比值和24h尿钠钾排泄比值之间的相关性,为学生的膳食营养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2名昆明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男、女各半)作为受试者,将其随机平均分入4 g/d、8 g/d、12 g/d等3个不同摄盐组(每组2男2女);为其统一提供4d膳食,称重计算其每日膳食钠、钾摄入总量,收集并测定研究对象3d内随机尿钠、尿钾含量和24 h尿钠、尿钾排泄总量.结果 对3个不同摄盐组的膳食钠钾比值作秩和检验,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31,P=0.021).对3个不同摄盐组的24h尿钠钾比值做方差分析,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82,P=0.01),符合分组要求.膳食钠钾比值与3d上午随机尿钠钾比值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25,0.635,0.608,P值均<0.05);膳食钠钾比值与24 h尿钠钾比值之间呈正相关(r=0.642,P=0.024).结论 通过测定在校大学生上午的随机尿钠钾排泄比值或者24 h尿钠钾排泄比值对判定膳食钠钾摄入比值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国6地区家庭主厨及家庭成员24 h尿钠、尿钾及钠钾比水平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我国6地区共1 576名家庭主厨和家庭成员,进行调查问卷、体格测量及24 h尿液收集,检测24 h尿钠、尿钾水平。结果 排除不合格尿液样本后,共1 530人纳入本研究。本研究调查对象24 h尿钠值为(4.39±1.93)g,24 h尿钾值为(1.59±0.62)g,钠钾比值为5.02±2.18。对调查对象的24 h尿钠值、尿钾值及钠钾比分别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24 h尿钠值与年龄、女性、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呈负相关(P<0.05),与自觉口味偏咸、BMI、SBP呈正相关(P<0.05);24 h尿钾值与几乎每天外出就餐呈负相关(P<0.05),与BMI、愿意减盐呈正相关(P<0.05);钠钾比值与年龄、女性、初中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呈负相关(P<0.05),与自觉口味偏咸、SBP、每周3~5 d外出就餐呈正相关(P<0.05)。结论 我国6地区家庭主厨及家庭成员的24 h尿钠值及钠钾比值仍处于较高水平,而24 h尿钾值较低,它们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对家庭主厨及家庭成员进行长期综合减盐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并分析北京市昌平区成年居民膳食钠钾摄入水平及其食物来源。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昌平区抽取4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共198户居民进行询问调查及膳食调查。结果昌平区成年居民平均每日摄入钠为4 653.7(3 430.9~6 361.5)mg,钾为1 643.1(1 266.7~2 141.1)mg。女性膳食钠、钾摄入量显著低于男性居民(P0.01);城镇居民膳食钠摄入量显著低于农村居民(P0.01),各年龄组居民膳食钠钾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0~64岁年龄组膳食钠摄入量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年龄组(P0.05,P0.01),65岁以上居民膳食钾摄入量显著低于其它两个年龄组(P0.05,P0.01)。从摄入水平分布看,99.0%的居民膳食钠摄入量超过AI值,68.8%的居民膳食钾摄入量低于AI值。膳食钠主要来源于调味品,占79.2%,膳食钾主要来源于谷类、蔬菜,占53.1%。结论昌平区成年居民膳食钠钾摄入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今后开展慢性病防控时,应大力宣传膳食钠钾平衡的健康意义,鼓励居民限盐的同时增加膳食钾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等含钾丰富的食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2019年安徽省高血压和钠盐摄入监测基线调查数据,估算盐摄入量。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8~6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指标检测。通过问卷询问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和身体活动等信息;通过身体测量获取BMI、腰围和血压值。采集24 h尿液,检测尿钠、尿钾、尿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使用复杂样本基于设计的泰勒级数线性化法估算不同特征居民的盐摄入量,分析盐摄入量与血压值、腰围和BMI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 500人,成年居民盐摄入量为9.14 g/d,男性盐摄入量(9.84 g/d)高于女性(8.47 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组居民的盐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盐摄入量与SBP、DBP、腰围和BMI均呈正相关(P<0.05)。调整后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盐摄入量仅与BMI呈正相关(β=0.053,95%CI:0.028~0.078,P<0.05)。结论 安徽省成年居民膳食的盐摄入量高于WHO的建议,需采取公共卫生措施减少盐的摄入。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北方男性膳食钠摄入量及其对尿钙排出量的影响 ,我们对健康男性 1 49人 (老年人 50名、青年人 48名、青少年 51名 )进行 5天称重法膳食调查 ,测定血清中钙、磷、肌、酐 ,2 4h尿中钙、磷、钠、肌酐。结果显示三组膳食钙的摄入量均低于我国供给量。2 4 h尿钠排出量 (即膳食钠摄入量 ) :青少年组 1 43.85mmol/d,青年组 2 53.7mmol/d,老年组 1 84.4mmol/d,三组间差异显著 ( P<0 .0 0 1 )。尿钙排出量与尿钠排出量呈显著正相关 ( P<0 .0 0 1 )。提示北方男性钙的需要量可能受钠的摄入量影响 ,在制定膳食钙供给量标准时应考虑钠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山东省居民24 h尿钠钾比与MS的关系。方法 2011年在山东省采用四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69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测量其血糖、血脂四项、尿钠、尿钾和尿肌酐等指标。依据24 h尿钠钾比值将研究对象按照四分位数法分组, 采用二分类logistic分析钠钾比与MS的关系。结果 1 906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 其中男性1 003人, 女性903人。MS患病率为24.7%。经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 与24 h尿钠钾比值<4.3组相比, 4.3~5.6、5.7~8.1和≥8.1组MS患病风险OR值(95%CI)分别为1.27(0.93~1.71)、1.06(0.78~1.46)和1.45(1.06~1.97), 趋势检验显示, P<0.05。在MS各组分中, 中心性肥胖和血压升高风险与24 h尿钠钾比之间存在线性趋势(线性趋势检验P<0.05)。结论 随着24 h尿钠钾比增加, MS患病风险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居民食盐摄入水平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居民食盐摄入水平。方法采用分阶段抽样法抽取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各1个,进行6岁以上人群抽样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24小时尿钠含量。结果调查对象24小时尿钠含量的中位数为194.58mmol,相当于11.37克食盐。其中,城区165.79 mmol(9.69克),近郊区200.43 mmol(11.71克),远郊区226.80 mmol(13.25克),远郊区人群最高(P〈0.01);男性214.20mmol(12.52克),女性180.06mmol(10.52克),男性人群高于女性(P〈0.01);6-18岁组130.34mmol(7.62克),19-59岁组214.20mmol(12.52克),60岁以上组187.45mmol(10.95克),19-59岁劳动力人群最高(P〈0.01)。结论北京市居民食盐摄入量仍很高,急需加大干预力度,减少高盐饮食对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山市18岁及以上居民膳食钠和钾摄入状况及其食物来源,并对钠钾比与高血压关系进行研究。方法以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山市5个镇区400户18岁及以上居民,对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高血压患病情况和1年中对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及摄入频率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高血压与钠钾比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对984名中山市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其中男性463人(占47.1%)、女性521人(占52.9%),高血压患病率为8.2%(81/984)。调查对象日均膳食钠和钾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2 501.5(2 265.7~2 988.8)、1 962.4(1 313.6~2 775.6)mg。93.6%的居民膳食钠摄入量超过AI值,52.4%的居民膳食钾摄入量低于AI值。居民膳食钠的主要来源是食用盐,占63.4%,其余依次为畜禽肉类8.8%、水产品8.3%。膳食钾来源依次为谷类(占20.9%)、蔬菜类(占17.4%)、畜禽肉类(占15.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膳食钠钾比每增加1个单位,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0.341倍(OR=1.341)。结论中山市18岁及以上居民膳食钠摄入偏高而膳食钾摄入偏低,膳食钠钾比升高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加强相关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倡低钠高钾膳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基于小学生减盐健康教育能否降低其自身及其家长盐的摄入量。方法从长治市城区28所学校即将升入5年级的班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班符合条件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0名,干预组进行减盐健康教育并传递给家长。对2组学生和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随访,观察24 h尿钠、尿钾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家长24 h尿钠对照组较之前增加了(15.30±72.91)mmol,干预组较之前降低了(35.03±73.60)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6,P0.05);家长尿钠钾比值对照组较之前增加了(0.28±2.06),干预组较之前降低了(1.28±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5,P0.05);学生24 h尿钠对照组较之前增加了(11.12±27.47)mmol,干预组较之前降低了(8.43±24.16)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2,P0.05);学生尿钠钾比值对照组较之前增加了(2.73±1.87),干预组较之前增加了(2.18±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8,P0.05);结论采取对小学生进行减盐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家庭自觉减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南京市城乡居民膳食钠和钾摄入状况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 方法 以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个城区1 062户(城市762户,农村300户)18岁及以上居民2 272人,使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和调味品称重法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个人膳食钠和钾的摄入量同时进行医学体检获得血压,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者的关系。 结果 南京居民每标准人日钠和钾摄入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75百分位数)分别为4 543.6(3 226.7~6 362.7)mg和1 585.4(1 276.3~2 025.8)mg。实际每日摄入钠3 945.6(2 833.9~5 614.1)mg,钾1 366.6(1 119.2~1 729.1)mg;95.4%的居民膳食钠摄入量超过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AI),85.3%的居民膳食钾摄入量低于AI值。钠的主要来源是调味品,烹调盐占69.9%,酱油占9.5%;钾主要来源为谷类(21.7%)、蔬菜(32.1%)及肉类(14.3%)。钠钾比值中位数为2.9,其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的等级相关(rs=0.049,P=0.028;rs=0.045,P=0.043)。调整人群基本信息、总能量及体质指数,钠钾比第三等份(3.0~4.3)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1.409,95%CI:1.058~1.875,P=0.019)。 结论 南京市居民膳食钠钾严重失衡,属于高钠低钾饮食。膳食中高的钠钾比值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提倡低钠高钾膳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准确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居民膳食中的食盐摄入量,针对高尿钠人群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辖区内604户18岁以上1 425名居民进行调查,包括问卷资料、膳食调查和医学检查。内容包括年龄、职业、教育水平、婚姻状况、个人健康状况以及3日膳食摄入情况;医学体检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和24 h尿钠检测;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尿钠与食盐摄入量的相关性。结果 289份尿钠中位数为157.8 mmol,相当于9.22 g食盐,其中城市138.4 mmol(8.09 g),农村170.1 mmol(9.94 g),农村高于城市(P0.05);不同性别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9人膳食调查食盐摄入量中位数为9.8 g,其中城市8.8 g,农村10.3 g,农村高于城市(P0.05);不同性别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尿钠与食盐摄入量呈正相关(r=0.139,P0.05)。结论北京市顺义区成人居民食盐摄入量、尿钠水平较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加强高尿钠人群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北京市城区居民钠及食盐的摄入量及其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的关系。方法以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个城区732户18岁及以上1841名居民,以连续3天24小时回顾和称重法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个人膳食钠和食盐的摄入数据。结果调查对象平均每天摄入钠(4665.6±2700.8)mg、食盐(7.6±5.6)g,男性钠和食盐的摄入量分别为(5066.5±2844.5)mg和(8.2±5.9)g,高于女性(P<0.05)。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居民平均每日摄入食盐(7.1±5.4)g,低于高中/中专和初中及以下居民(P<0.05)。调查对象食盐和酱油的钠分别占总量的64.2%和13.5%。与同年龄组男性相比,18~29岁女性来自食盐和糕点饮料的钠更高(分别为67.2%和1.6%),来自畜禽水产和谷类的钠更低(分别为3.5%和2.3%)。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中,初中及以下者来自谷类的钠(4.1%)最高,来自畜禽水产的钠(3.4%)最低。不同经济状况居民中,家庭人均年收入<15 000元者来自食盐和谷类的钠最高(分别为67.1%和4.2%),来自畜禽水产的钠(2.8%)最低。结论北京市城区居民钠和食盐的摄入量较高,调味品是钠的主要来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是钠的摄入量或来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董博芳  吴命君  刘宏鹏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42-1343,1346
目的更准确地掌握人体不同尿液采集时间尿汞含量的大小,以便为临床治疗汞中毒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方法采集不同时间点的尿液,用WS/T97的方法测定尿肌酐,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汞。结果同一患者3 d晨尿、随机尿液(每天3次)以及24 h尿液的尿汞肌酐校正平均值与T值(所有尿汞肌酐校正值的平均值)的差异分别为0.5%、0.8%、22.4%、22.4%、0.1%;不同患者晨尿与T24(24小时尿液的尿汞肌酐校正值)差异值在10%以内,而随机尿液与T24的差异值波动较大,从2.2%~196%,且无特定规律。结论 24 h尿液和晨尿的尿汞肌酐校正值最为稳定,住院患者最好留取24h尿液,而门诊患者应留取晨尿,随机尿液的尿汞肌酐校正值差异较大,不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18~69岁普通人群24 h尿钠与肥胖的相关性。  方法  2013-2014年在山东省和江苏省4个项目县,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 400名18~69岁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24 h尿液收集。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钠和肥胖的关系。  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2 275名研究对象肥胖率19.1%(95%CI:17.4%~20.6%),24 h尿钠为(166.4±71.5)mmol/d。肥胖、按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计算的向心性肥胖人群24 h尿钠水平高于非肥胖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整相关因素后,24 h尿钠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和WHtR呈正相关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吸烟、饮酒、身体活动、高血压和糖尿病后,与尿钠水平最低组相比,尿钠水平最高组患肥胖、向心性肥胖(按WC计算)、向心性肥胖(按WHtR计算)风险的OR(95%CI)值分别为1.61(1.18~2.20)、2.01(1.39~2.89)和1.47(1.15~1.89)。  结论  24 h尿钠与肥胖呈正相关,高钠摄入是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