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选择传统终结性评价变革为形成性评价,以期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学习效果。方法将山东省立第三医院2018年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岗前培训采用相同的实施方案,培训后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对照组采用结业考试,试验组实行形成性评价考核。通过考核成绩分析及学生自评两种形式,评价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岗前培训中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临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和最终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技能操作掌握、团队协作能力、课外学习时间、岗前培训满意度4个方面的问卷调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培训,更加符合岗前培训注重临床实践技能操作的目的,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2.
谢芝蓉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1080-1081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岗前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内容与方法。方法将2009年以来院实习护生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培训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岗前培训;培训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与事故教训的培训方法。结果两组出科效果比较,培训组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率86.66%,对照组6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与事故教训应用于实习护生岗前培训中,不仅有利于巩固护生在校学习的医院感染知识,而且在护理工作中能够重视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各项预防措施,避免发生职业性接触感染。  相似文献   

3.
唐丽云  王熠 《全科护理》2023,(17):2310-2313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技术联合微课教学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9月新入职护士60人为对照组,2022年3月新入职护士60人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岗前培训方法,试验组给予虚拟仿真技术联合微课教学模式的岗前培训方法。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考核成绩及岗前培训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得分。结果:试验组新入职护士考核成绩及岗前培训效果调查问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虚拟仿真技术联合微课教学法应用于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能激发新入职护士学习兴趣,提高其理论及技能操作成绩,提高岗前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军护理人员远洋卫勤保障任务岗前培训需求情况。方法 2013年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海军3所医院和基层部队4个门诊部的8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海军护理人员远洋卫勤保障任务岗前培训需求调查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海军护理人员远洋卫勤保障任务岗前培训项目需求排在前五位的是英语培训(98.9%)、海上护理操作技巧学习(96.6%)、护理岗位轮训(93.2%)、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培训(88.6%)、多元文化护理培训(87.5%),岗前培训方式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任务前短期岗前集训(97.7%)、岸基医院规范化岗前培训(95.5%)、单项内容专项培训指导(92.0%),岗前培训时间需求以1~2个月为主。结论海军陆上医院相关部门在护理人员岗前培训中应完善系统合理的培训项目、构建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选择科学适宜的培训时间,确保护理人员远洋卫勤保障护理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5.
护理专业文职人员任职培训课程设置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职人员是按照规定的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人员.随着文职人员招聘工作在全军的展开,其招聘后岗前培训及任职后培训已成为军队医院管理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种不同岗前培训形式对护生实习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更能有效提高实习效果的岗前培训形式.方法 对具有可比性的2组人员,在分别接受传统形式的岗前培训和新形式的岗前培训后,从护理学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实习初期适应临床情况、带教老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患者对实习生的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比分析.结果 接受新形式岗前培训后的实习生(实验组)较接受传统形式岗前培训后的实习生(对照组)考试成绩明显偏高(P<0.01),带教老师及患者对实验组人员综合素质评价及满意度较对照组普遍偏高(P<0.05).实验组人员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临床技能操作熟练、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尽快融入临床实习.结论 这种新的岗前培训形式对实习初期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意义,对整个实习期间的教学效果及学生毕业后的岗位工作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级创伤救治(Primary Trauma Care,PTC)培训模式在急诊科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4~2016年新入职护士52名,按照PTC培训模式进行急诊岗前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理论、急救技能和情景模拟考核成绩。结果:应用PTC培训模式后,急诊新入职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情景模拟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1)。结论:应用PTC培训模式进行急诊岗前培训,可以使新入职护士更好地掌握急诊相关理论和技能,同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及团队意识,减轻上岗前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护生在实习前期的心理变化情况,探讨岗前培训新模式对护生实习前期心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来自13所护理学院的71名大专、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学校、学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6人,对照组35人。岗前培训前后分别对护生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量表(SDS)、心理适应性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护生岗前培训前后SAS、SDS和心理适应性量表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科实习4周后的问卷调查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岗前培训新的教学模式,有效缓解了护生实习前期的焦虑情绪,提高了护生的心理素质及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护士人职前进行岗前培训,它的重要性得到了各级医院的认可。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培训,可以帮助她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从而胜任护理工作。本文针对新护士岗前培训的现状、岗前培训的方法、岗前培训的意义进行综合评述,使各级医院在进行岗前培训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在实习护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人文关怀融入临床实习护生的岗前培训中,以帮助护生顺利度过从学校到临床的关键时期。[方法]从2004年开始通过对实习护生岗前培训内容及授课形式的改进,加强人性化教学理念,选择2001年—2003年153名护生作为对照组,2004年—2007年187名护生作为实验组,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结果]护生对带教老师授课满意度及护生岗前培训考核成绩实施人文关怀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生的岗前培训中,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能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医院和科室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岗前培训授课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实习前对中职护士生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二级医院临床实习质量.方法:对2009年至2010年来院实习的124名中职护士生进行岗前培训前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制定出岗前培训的内容.结果:中职护士生经岗前培训后,缩短了对医院的适应期,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结论:岗前培训是保证中职护士生进行角色定位的重要过程,是二级医院提高临床实习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为临床教学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岗前集中培训与临床科室继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对临床实习医护学生实施职业道德及执业行为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对来本院实习的4个医学院校582名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医学生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及临床科室继续培训等措施实施职业道德及执业行为规范化培训,比较岗前培训前后医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习初期和后期医护学生对自身临床执业行为的认知程度以及临床带教老师对医护学生实习初期与后期临床行为与工作表现的满意度。结果经过规范化培训,医护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培训前有所提高,实习后期医护学生对自身临床行为的认知程度较实习初期有所提高,临床带教老师对医护学生临床行为及工作表现满意度较实习前期有所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医护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医护学生职业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理念和意识,规范执业行为,是培养优秀医护人员,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精神科护士在掌握基础护理及内外科等普通护理的基础上,还需掌握精神科护理及心理护理。目前护士在学校学习精神科护理知识时间短,又缺乏在精神科临床实习,新招聘的精神科护士难以适应精神科病房护理业务。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为此,我院多年来对新招聘的精神科护士进行了岗前培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培训方法、内容和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培养手术室新毕业护士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毕业护士 (以下简称新护士 ) ,即是从参加工作之日起至一年工龄的护士。如何使新护士在一年内继续巩固护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 ,胜任专科工作 ,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在综合性医院中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环节 ,手术室是外科的中心。针对新护士在手术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制定了对手术室新护士培训考核标准 ,并逐步完善。经过几年的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1 制定考核标准及培训目标1 1 考核标准分为两部分 :医院组织的岗前培训 ;手术室新毕业护士培训考核标准。1 1 1 岗前…  相似文献   

15.
毛凤菊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112-114
目的:了解新护士进院时基础理论和常用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评估岗前规范化培训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新进院的30名护士进行摸底考试,找出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师生互动式岗前规范化培训,培训前后评价效果。结果:新护士岗前培训前后体温单书写及其各项记录和常用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考核的各项指标中,培训后扣分人数明显少于培训前(P<0.01)。结论:采用针对性的重点及师生互动式对新护士进行岗前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环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迅速实现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6.
肿瘤科护士化疗职业防护培训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在医院接受化疗职业防护的培训情况,为医院制定培训内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乌鲁木齐市三所三甲综合医院的肿瘤科110名护士和一所肿瘤专科医院抽取的110名护士进行化疗职业防护培训情况的调查。结果:综合医院岗前培训时间为(0.39±0.12)h,专科医院为(0.50±0.13)h。护士对防护知识学习的来源只有15.91%来自岗前培训,18.18%来自在岗培训。96.82%的护士认为医院应该定期举行化疗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结论:护士化疗职业防护培训严重缺乏,不能满足护士对培训的需求,医院应引起重视,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培训的次数和内容,使护士能够按照防护标准做好化疗职业防护,减少化疗药物对护士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辉 《护理研究》2010,(5):1272-1273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抢救生命技术,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急救技能,是每年医院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的必修课,是部、省、市级对医院考评的必考项。因此,如何优质高效地使医院职工掌握好这项技术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传染病院护理实习生职业安全知识现状及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职业安全知识问卷调查表,对深圳市属传染病院2008年~2009年45名护理实习生对传染病医院护理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2.2%的学生对护理安全知识完全掌握,26.1%的学生部分掌握,61.7%的学生完全未掌握.结论 传染病院护理实习生职业安全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学校和医院应加强护生职业防护课程教育和护生岗前职业安全培训,充分发挥临床带教师资的指导示范作用,培养护生职业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9.
实习前夕开展护生岗前培训的方法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实习前夕进行护生岗前培训,培养护生专业修养,提高护生综合能力。方法:选择三年制护理专科生、四年制护理本科生和五年制护理本科生,采取医院与学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结果:经过培训后,巩固了护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结论:开展岗前培训,是护生由学校进入临床实习的桥梁,有利于护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更新知识,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提高实习质量,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岗前培训的效果。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通报以来,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迅速反应,综合分析以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修订了隔离病区规范化岗前培训手册,并对预进入隔离病区的180名医护人员进行基本知识、技能培训考核及心理干预,比较岗前培训前后医护人员基本知识掌握率、消毒隔离防护用品穿脱技能合格率以及焦虑、抑郁量表(SDS、SAS)评分。结果 通过积极落实隔离病区规范化岗前培训,医护人员基本知识掌握率(97.22%)高于培训前(67.78%);消毒隔离及防护服穿脱技能合格率(98.89%)高于培训前(60.56%);SDS评分从(0.59±0.26)分降低至(0.50±0.15)分,SAS评分从(59.44±7.12)分降低至(50.36±5.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进入隔离区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岗前培训可以提高其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医护人员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确保医护人员提供更高效的医疗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