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与甲状腺结节超声评估系统(TI-RA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75例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通过TI-RADS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分级,与细针穿刺细胞学结果、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FNAC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诊断的符合率为90.56%,FNAC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85.7%(18/21),特异度为93.8%(30/32);TI-RADS分级与FNAC对照,诊断符合率为80.2%(381/475),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39.0%(41/105),特异度为91.9%(340/370);TI-RADS与手术病理对照,诊断符合率为90.6%(48/53),诊断甲状腺癌敏感度为85.7%(18/21),特异度为93.8%(30/32)。结论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超声评估系统对于术前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超声评估与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FNA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169例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表现、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结果 、随访及手术病理.结果 24例未能获得细胞学诊断(14.2%),145例获得细胞学诊断(85.8%),其中32例手术,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FNAC的符合率为84.4%,FNAC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82.6% (19/23),特异性为88.90% (8/9).与FNAC对照和手术病理对照,超声符合率分别为89.0% (129/145)和78.1% (25/32),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4.7% (18/19)和93.3% (14/15),特异性分别为88.1% (111/126)和64.7% (11/17).结论超声评估结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正确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术(ultrasound-guided core-needle biopsy,US-CNB)判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效果,以期提高甲状腺结节术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经超声诊断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采用US-CNB定性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效果。结果获取的152个结节中,82个结节内可见微钙化。US-CNB诊断恶性肿瘤92个,良性结节56个,4个结节取材不满意。US-CNB诊断假阳性2例(均误诊甲状腺乳头状癌),误诊率3.39%;假阴性3例(均漏诊甲状腺乳头状癌),漏诊率3.23%。US-CNB对直径≥1.0 cm结节的诊断符合率均在97.00%以上,且高于直径1.0 cm结节的诊断符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CNB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定有重要意义;通过选择可疑恶性结节穿刺、增加穿刺次数、确保活检针针槽位于结节内、联合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可降低US-CNB误诊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4.
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病理基础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结合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病理基础,分析其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对其超声征象进行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8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者76例共199个结节,恶性者13例共18个结节,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1.6%,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符合率为85.2%,甲状腺腺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3.3%,甲状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62.2%。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综合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病理基础与超声征象可提高对其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住院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病种构成、不同检查方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次住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938例临床资料,并按每4年为一时期此将93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成A组(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B组(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C组(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比较三组病种、手术原因、术前超声诊断及核素显像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A组282例中甲状腺结节252例(89.36%)、甲状腺癌18例(6.38%)、甲状腺腺瘤为12例(4.26%),B组326例中甲状腺结节297例(91.10%)、甲状腺癌21例(6.44%)、甲状腺腺瘤为8例(2.45%),C组330例中甲状腺结节282例(85.45%)、甲状腺癌27例(8.18%)、甲状腺腺瘤21例(6.37%)。甲状腺癌66例中乳头状癌54例、滤泡状腺癌10例、髓样癌和原发性粘液腺癌各1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术前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为65.15%。结论:甲状腺手术的构成中良性疾病比例高,应严格掌握甲状腺手术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手术,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术前诊断符合率高,可作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超声检查在肾上腺微小肿瘤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体位和断面对正常肾上腺超声显示率和肾上腺微小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择取不同体位与断面对49例肾上腺微小肿瘤和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肾上腺超声检查,并将肾上腺微小肿瘤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结果 50例正常肾上腺中,右侧显示率98%(49/50),左侧显示率94%(47/50).49例肾上腺微小肿瘤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91.8%(45/49),定性提示诊断符合率87.8%(43/49).结论 右肾上腺或肿瘤取仰卧位经侧腰部超声检查为最佳途径,左肾上腺或肿瘤经侧腰部并结合饮水检查法为最佳选择.超声对肾上腺微小肿瘤的定位与定性提示诊断价值较大,可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肿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型超声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和定性与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作过B超检查的肾上腺肿瘤36例.结果超声显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超声定位符合率97.2%(35/36),定性符合率86.1%(31/36).结论对于典型的肾上腺肿瘤,超声结合临床其它检查术前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8.
胡铭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8):4219-4220
选取我院经病理检查或手术证实为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及CT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病灶显示率、诊断符合率及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准确率。结果 CT诊断符合率为93.81%,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符合率76.29%(P0.01)。CT对钙化、边界、晕环及侵袭包膜情况的显示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或P0.01)。此外,CT联合超声对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超声或CT的准确率(P0.05)。CT对甲状腺结节病灶显示率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CT联合超声可有效提高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月125例疑为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超声及CT检查,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超声显像诊断后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48例,肾上腺皮质腺瘤41例,皮质腺癌11例,肾上腺转移癌9例,髓样脂肪瘤8例,结节样增生2例,肾上腺结核4例,胰尾部肿瘤1例,肝脏肿瘤1例,肾上极肿瘤1例。结果肾上腺肿瘤的病理类型不同,声像图表现亦各不相同。超声显像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6.0%(120/125),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1.2%(114/125)。结论超声显像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较大,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86例甲状腺结节病变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甲状腺及结节的的大小、结节内部回声、周边回声、结节的血供,对比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甲状腺良性结节111例,诊断符合率为90.98%;恶性结节22例,诊断符合率为70.96%。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价值高,有助于甲状腺结节的性质的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临床术前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在甲状腺结节手术决策中的作用  目的  检索北京协和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甲状腺结节而行手术切除的病例, 按10%~15%的比例分别对2004、2006、2008、2010、2012、2014年手术病例进行随机抽样, 查阅抽样的门诊及住院病历, 记录是否行术前超声检查, 超声报告是否给予诊断提示, 如提示则与病理结果对照判断提示是否正确。计算术前超声检查比例、超声提示诊断比例、提示诊断正确率和超声诊断正确率  结果  2004年至2014年甲状腺结节手术例数逐年上升, 其中恶性结节的比例逐年增高, 由2004年的15.65%上升至2014年的69.91%。抽样结果显示, 术前超声检查比例范围为80.65%~96.65%;超声提示诊断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范围为46.94%~92.36%;超声提示诊断正确率在78.26%~93.62%范围内; 超声诊断正确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范围为36.73%~81.40%  结论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患者急剧增加, 超声诊断水平逐年提高, 在甲状腺结节的外科决策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B超和同位素扫描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疾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疾病的B超检查和同位素显像检查的诊断意义。方法 2005年全年我院收治的227例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疾病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随机选取其中151例患者术前行同位素扫描检查。对照手术后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B超检查和同位素显像的诊断意义。结果 对比病理检查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的B超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168/179),90%(28/31),50%(1/2),20%(3/15)。同位素扫描结果:病理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112例患者中,冷结节26例、凉结节54例、温结节25例、热结节7例;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腺瘤的25例患者中,冷结节8例、凉结节16例、温结节1例;病理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炎的2例患者中,冷结节1例、凉结节1例;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的12例患者中,冷结节9例、凉结节2例、温结节1例。结论 B超检查在鉴别甲状腺结节疾病的单多发性、良恶性、囊实性时,意义较大,可作为筛选甲状腺肿物的重要手段,并可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同位素扫描缺少特异性和准确性,需和病史、体检、B超显像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对肿块在甲状腺内的分布、大小、回声及其有否囊性变、形态和边界、钙化及其大小、血流状况进行分析,计算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 3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共有337个病灶,右侧病灶181个,左侧病灶150个,峡部病灶6个。超声诊断病灶最大者54.0 mm×52.0 mm×33.0 mm,最小者2.1 mm×1.6 mm×1.8 mm。甲状腺乳头状癌声像图均表现为低回声,肿块不伴囊性变比例为98.22%(331/337)。肿块存在钙化灶占61.13%(206/337),其中沙砾样钙化占51.04%(172/337)。肿块高度可大于宽度,边界清晰或不清晰,边缘和形态一般不规则或呈微分叶状。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09%(260/302)。结论 超声声像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7-2010年1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 105例患者中,良性结节71例,甲状腺癌3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1.9%,误诊18例(17.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单发结节三维超声定性诊断及其ROC曲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结节三维超声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行三维超声检查,评价甲状腺结节的三维灰阶特征及三维血管的形态及分布特征,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三维灰阶超声特征、结节内部三维血管形态及分布、结节周边三维血管形态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三维灰阶超声特征来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8,诊断价值较高;以结节周围血管形态来鉴别结节良恶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1,诊断价值中等;以三维超声灰阶和血管三维能量图整体评价结节良恶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9608,诊断价值最高。结论:三维超声成像能评价甲状腺结节的灰阶特征及结节内部及周边血管的形态及分布特征,可以提高甲状腺单发结节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单发实性小结节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常规超声可疑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51例甲状腺单发实性小结节患者首先行灰阶超声检查,观察结节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晕环等;再采用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观察结节内有无彩色血流及其分布;然后在纵切面进行实时弹性成像,将弹性图分为Ⅰ~Ⅴ级.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结果:Ⅰ、Ⅱ级共6例患者,均为良性;Ⅲ级9例(6例良性,3例恶性);Ⅳ、Ⅴ级共36例(34例恶性,2例良性).以弹性分级Ⅳ~Ⅴ级为高度恶性预测指标,其灵敏度为91.89%,特异度85.71%,准确率90.20%,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80.00%,明显高于灰阶和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χ2=16.252,P<0.001).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常规超声发现可疑恶性的甲状腺单发实性小结节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37例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误诊为甲状腺癌患者的声像图与病理特征。 方法与手术病理镜下诊断结果对照并结合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数据系统(TI-RADS)评估结果,对37例患者46个甲状腺良性结节术前超声出现的恶性征象特征及超声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仅用灰阶超声误诊的37例患者46个甲状腺良性结节术前超声显示小结节21个,最大径≤10.0 mm,大结节25个,最大径>10.0 mm,其中多数结节具有3个或3个以上恶性征象,表现为实性(89.1%,41/46)、囊实性(10.9%,5/46)、极低回声(87.0%,40/46)、结节边缘不规整(56.5%,26/46)和钙化(76.1%,35/46,微钙化及粗大钙化),部分结节纵横比>1(30.4%,14/46)。以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为基础进行评估,46个结节中TI-RADS评估为4c类41个(89.1%,41/46,即具有4个恶性超声征象),TI-RADS 5类5个(10.9%,5/46,即具有5个恶性超声征象),无TI-RAD S 1~3类结节(无恶性超声征象)。46个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病理显示结节间质广泛纤维化伴玻璃样变及钙化,致超声图像复杂多样,与恶性结节难以鉴别而误诊。 结论甲状腺良性结节间质出现广泛纤维化伴玻璃样变、质硬、出血、钙化、囊性变等病理改变,会使甲状腺结节形态、边界、回声强度、内部结构出现相应改变,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边缘规整或不规整、纵横比>1等良恶性征象混合存在或叠加出现时超声易误诊为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参考价值。方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8月选取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院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探究良恶性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3%、84.1%、88.9%。良恶性结节PSV、RI指标与影像学特征差异明显(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良恶性结节可以鉴别诊断,诊断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多普勒超声观察甲状腺癌组39例和甲状腺良性结节组41例的内部血流特征,血流丰富程度分为0~Ⅲ级,Ⅱ级和Ⅲ级的血流形态分为点线型、团状型、分支型和穿入型;并测量血流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结果Ⅱ级或Ⅲ级血流在甲状腺癌组阻力指数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分支型或穿入型的血管在甲状腺癌组中的检出率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甲状腺癌组中的阻力指数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of thyroid nodule volume measurements performed by 2- and 3-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and to evaluate the dependence of volume measurement results on nodule size and ech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Results of multiple 2- and 3-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ic volume measurements of thyroid nodules in 102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variants of thyroid nodular disease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The standardized difference, within-observer variability, and repeatability were estimated for both 2- and 3-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 SD in the examined group was 14.9 +/- 2.8 years; the mean volume of thyroid nodules was 0.78 +/- 0.13 mL. RESULTS: The SD of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for 3-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2.8%) showed the clear superiority of its accuracy over 2-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15.9%; F test, P < .01). Intraobserver variability and repeatability for both examined methods had significant dependence on the nodule outline. For 2-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the intraobserver variability increased from 14.0% in nodules with a regular outline to 24.5% in those with an irregular outline (P < .001), and for 3-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it increased from 5.1% to 9.3% (P < .001). Intraobserver repeatability dropped from 85.4% in regular nodules to 74.6% in irregular nodules (P < .001) for 2-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and from 94.7% to 90.4% (P < .001) for 3-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CONCLUSIONS: Volume measurements by 3-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are more accurate, showing lower intraobserver variability and higher repeatability, than those made by 2-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with less dependence on nodule size and ech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