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中医学顽痹范畴。病本禀赋不足,邪凑正虚致痹。临床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证,痰瘀痹阻。治疗法当温清并用,痰瘀同治。拟温化蠲痹方,温经清化法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2.
中药汽疗仪雾化透皮法外治痹病27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了研究中药汽仪辨证用药雾化透皮外治寒湿阻络证、寒热错杂证、痰瘀阻络证为主的风湿寒性关节痛(风关痛)、类风湿性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将378例风关痛、RA、AS、颈肩腰腿痛病人分别随机按3:1比例设立对照:治疗组278例依据临床证型分别选用寒湿痹浴舒、寒热痹浴安和痰瘀痹浴宁,对照组100例用食醋、威灵仙,疗程均为20天,对临床的疗效及观察指标、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估。结果治疗组对风关痛、RA、AS、颈肩腰腿痛,寒湿阻络证、寒热错杂证、痰瘀阻络证总有效率分别为98.89%、94%、96.22%、92.94%、98.22%、93.88%、94.12%;对照组分别为46.67%、20%、13.33%、45%、41.46%、10.53%、47.62%,显示中药汽疗仪辨证施药化透皮法对4病3证的总有效率均超过90%以上,对照组总有效率均未能超过50%,两组病、证分别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01);且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有肯定的疗效(P<0.05或P<0.01)。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严重副反应。表明中药汽疗仪辨病辨证用药雾化透皮法是治疗寒湿阻络证、寒热错杂证、痰瘀阻络证用药雾化透皮法是治疗寒湿阻络证、寒热 错杂证、痰瘀阻络证为主的风关痛、RA、AS、颈肩腰腿痛等病有肯定效果的一种新方法,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炎症性多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RA病程长,在不同的阶段其病机各异,急性期以寒热错杂、湿毒痹阻为主;稳定期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晚期以痰瘀互结、痹阻经络为主.而瘀血阻络则贯穿疾病的始终,故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对其进行辨证论治。分阶段治疗RA,体现了中医药治疗RA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顾护脾胃和调节情志。  相似文献   

4.
王惠  王志文 《光明中医》2016,(9):1228-1229
目的总结王志文教授治疗痹病的经验。方法王教授认为痹病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正气亏虚、外邪入侵、痰浊瘀血三方面,根据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寒热错杂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肾阳亏虚证这六种证型总结王志文教授对痹病的治法及用药规律,而且用临床病例验证了王教授的辨证治疗经验。结果王志文教授多年辨证治疗痹病的经验可行有效。结论王志文教授通过辨证治疗痹病,疗效可佳,使上万风湿骨病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多属痰瘀痹阻,且久病入络、痹病必挟瘀,痰瘀痹阻是RA中晚期的重要病机,治当以化痰通络、活血行瘀为主。治疗上强调通络为要、内外合治、综合治疗为最佳方案,且重视以脾胃为本的理念,减少内服药物对脾胃的损伤,以减轻脾胃负担、缓解RA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邵培培  王北 《北京中医药》2017,36(3):242-244
王为兰教授擅长治疗风湿性疾病和多种疑难杂病,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中医治疗有独到见解,他创造性地把温病理论引入到该病的治疗中,尤其重视营卫气血失调在RA发病中的作用,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气血失调、风寒湿阻,辨证分为寒盛型、热盛型、寒热错杂型及气血亏虚兼痰瘀互阻型,根据不同分型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组方之法主要涉及到,寒热并用,扶正祛邪,和解少阳;寒热错杂,泄热温阳,治痞安蛔;上热下寒,清上温下,止利止呕;热伤气阴,滋阴清热,护胃存津;真寒假热,回阳佐寒,以防格拒。基于该组方之法,总结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痰瘀痹阻,并进行拓展应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宁亚功教授认为DPN病机关键是寒热错杂、痰瘀蕴结、虚实并见而致络脉痹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临床辨证论治须“补泻同施、寒温并用、痰瘀同治”,方可取得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0月—2017年5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0例,以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分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寒热错杂、肝肾两虚等5种证型,统计不同中医证型年龄与病程分布情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魏氏法测定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风湿因子(Rheumatic factor,R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法)测定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痹阻证RA患者年龄相对年轻,不同年龄段各个证型间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病程多为10 a以下,病程超过20 a的多为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及肝肾两虚证。RA患者的PLT在湿热痹阻、痰瘀痹阻中明显升高,抗CCP抗体在湿热痹阻RA患者中更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RF、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豫北地区RA证候以湿热痹阻多见,病程短,且与PLT计数与抗CCP抗体滴度相关,可作为中医药治疗的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74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指标特点。方法收集740例RA患者,对其中医证型及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中医证型RA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范围;CRP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8,P=0.003)。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11,P=0.001)。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9,P=0.013)。免疫球蛋白(Ig)G水平比较,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4,P=0.014)。结论 RA患者以痰瘀痹阻证多见,湿热痹阻证疾病活动度最高,湿热和痰瘀是RA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安徽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不同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血小板活化关系。方法根据安徽地区100例RA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象,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检测患者血小板参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液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ESR)、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等指标,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压积(platelet hematocrit,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A患者血小板活化物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及E26转录因子-1(E26 transformaction specific-1,ETS-1)。结果安徽地区100例RA患者常见证型依次为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血小板参数异常数最多的为湿热痹阻证。不同证型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湿热痹阻证血小板参数较其他3个证型均升高(P<0.01或P<0.05)。血小板活化物GMP-140、PAF、ETS-1在不同证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GMP-140、PAF较其他3个证型均升高,肝肾亏虚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AF较寒湿痹阻证升高,痰瘀痹阻证患者ETS-1较寒湿痹阻证升高(P<0.01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MP-140与PLT、CRP、ESR呈正相关,PAF与RF呈正相关,ETS-1与CRP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安徽地区RA中医证候以湿热痹阻为主,伴有痰瘀痹阻,且血小板活化参与RA湿热痹阻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医案数据的分析,探讨明清医家及张鸣鹤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RA)的规律。方法:运用《中华医典》电子丛书检索明清时期与RA相关的医案,对其中的病名、病因病机、证型、治则治法等进行分析;收集并整理张鸣鹤教授治疗的RA有效病例,运用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检索出明清时期与RA相关的医案103则,每则含患者1例、处方1首;病案中出现较多的病名有痹病(62.14%)、痛痹(15.53%)、历节病(5.83%)等;病因病机以外邪侵袭、正气亏虚、经络痹阻为主;证候分布实证居多;治法包括祛除外邪法(37.86%)、扶正祛邪法(24.27%)、化痰行瘀法(14.56%)、清热解毒法(13.59%)、温经通络法(9.71%)。张鸣鹤教授治疗RA高频用药的药味以苦、辛、甘味为主,药性以温、寒、平性为主,药类以清热药(351次)、祛风湿药(325次)、活血化瘀药(257次)为主。统计明清医案及张老验案遣方用药的特点,古今常用药物的主要药性、药味、归经及药物类别基本一致。结论:明清医家及张鸣鹤教授治疗RA的共性为均重视清热除痹法,但前者是在祛除外邪、补肾扶正基础上兼顾清热解毒,后者则结合现代患者的具体情况,更加重视清热解毒法;前者多以虫类药通络除痹,后者从用药安全性等方面考虑,多采用藤类药疏通经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痹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为胸痹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心内科确诊为胸痹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观察胸痹各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结果:经统计学检验,不同证型在阻滞支数上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在阻塞程度上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3)。3支阻塞比例最高者为痰瘀互结组,其次为气虚血瘀组;冠脉造影阳性者中,比例最高者亦为痰瘀互结组,其次为气虚痰瘀组。结论:痰瘀互结证为胸痹最危险证型,其次为气虚血瘀和气虚痰瘀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拟临床"中医证候评分方法,观察痰瘀同治方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方法:将36只中国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舒降之组、痰瘀同治方高、中、低剂量组(生药2.0,1.0,0.5 g·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皮,术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8周,制备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术后给药8周,根据症状分级评分方法,分析各组动物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主症、兼症、舌象和脉象评分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在高脂6周和10周时,主症、兼症、舌象和脉象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痰瘀同治方不同剂量均能够降低6周和10周时主症评分;此外低剂量还能降低10周时舌象和脉象评分;中剂量能降低6周时舌象评分和10周时兼症、舌象和脉象评分;而高剂量则降低6周和10周时各项评分(P<0.05或P<0.01)。结论:痰瘀同治方能够改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主症、兼症、舌象和脉象评分,提示“拟临床”小型猪病证客观化评分对于中药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两组证候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数据中心(CRDC-TCM)确诊为R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患者,比较两组证候的人口学特征与病情特点。结果:共纳入659例RA确诊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463例、寒湿痹阻证196例。两组RA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RA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寒湿痹阻证RA患者(P<0.01),但在RF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RA患者关节肿胀数总体水平较寒湿痹阻证多(P<0.05),但在关节压痛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A患者在DAS-28(CRP)等级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RA患者以高度活动较多、寒湿痹阻证RA患者以中度活动较多。结论: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A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上差异不明显;病情特点方面,在RF、关节压痛数上差异不明显,在ESR、CRP、关节肿胀数与疾病活动度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判别分析,探讨并建立湿热痹阻型、肝肾两虚型、寒热错杂型的判别模型。方法:收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肝肾两虚、湿热痹阻、寒热错杂3种证型。对变量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模型,并使用逐一回代法对模型的符合率进行检验。结果:筛选出对区分3类中医证型有显著贡献的13个变量,建立判别模型。根据判别模型对观测量所属类别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模型所判的分类,符合率分别是86.82%、81.82%、91.84%。结论:建立的判别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型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20,(2):161-163
卢芳教授认为痹病多由外感风、寒、湿等邪气与内生之湿、痰、瘀邪相合痹阻经脉而致,治疗须以攻邪为要。在痹病诊治中,对于寒邪兼夹痰浊、血瘀等有形之邪形成的邪气积聚证,卢教授运用攻下法治疗,通过逐邪通络,引积聚从下而解。受《伤寒杂病论》启发,卢教授选用大黄、芒硝作为攻邪主药,常以多方合方,或以大黄、芒硝为主药自拟处方。  相似文献   

18.
介绍胸痹心痛治疗四法。辛温通阳,散寒宣痹—胸阳不振;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肝郁气滞证;补血养心,调补脾胃—脾胃不调,心气不足;通阳泄浊,豁痰宣痹通络—痰浊闭阻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风湿科住院的223例RA患者,记录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瘀痹阻证RA患者中男性居多,各中医证型间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型RA患者血小板水平高于其他3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型RA患者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其他3种证型,与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患者的DAS28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痹阻型RA疾病活动度高,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中国小型猪血液流变性及血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6只中国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舒降之组和痰瘀同治方高、中、低剂量组(2.0,1.0,0.5 g·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皮,术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 8周,制备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术后给药8周,观察各组动物血液流变学参数、血脂水平及心肌缺血程度和范围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及V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5 s-1和60 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明显增加(P<0.01),心肌缺血程度和范围也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痰瘀同治方组的心肌缺血程度和范围均明显减少(P<0.01),血清TC,TG,LDL-C及V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5 s-1和60 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痰瘀同治方能够改善痰瘀互结证冠心病中国小型猪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状态,同时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