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荜茇根提取物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与血清胃泌素(GAS)和胃黏膜PGE2、TNF-α、IL-8含量的关系。方法:自制返流液给大鼠灌胃制作胆汁返流性胃炎大鼠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GAS、PGE2、TNF-α、IL-8含量。以多潘立酮为对照,观察荜茇根提取物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和GAS、PGE2、TNF-α、IL-8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明显损伤,有大量炎细胞浸润,部分大鼠见不典型增生和粘膜肠上皮样化生,同时血清GAS、粘膜PGE2含量降低(P<0.01)和黏膜TNF-α、TL-8含量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荜茇根提取物可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并提升血清GAS、黏膜PGE2含量,降低黏膜TNF-α、TL-8的含量(均P<0.05或P<0.01)。结论:荜茇根提取物对模型大鼠胃黏膜有显著保护作用,作用的发生与升高血清GAS、胃黏膜PGE2,降低胃黏膜TNF-α、IL-8有关。  相似文献   

2.
蔡菊  白光 《四川中医》2014,(1):68-69
目的:研究降逆和胃汤对大鼠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72只随机将其分空白组、模型组、铝碳酸镁片阳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6组。自制反流液对大鼠进行灌胃,造成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按组进行空腹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给药15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a、IL-6、GAS含量。观察降逆和胃汤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中TNF-a、IL-6、GAS含量的影响。结论:降逆和胃汤对模型大鼠胃黏膜有较为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的发生与升高血清GAS,降低胃黏膜TNF-a、IL-6有关。  相似文献   

3.
胃炎饮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PGE_2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炎饮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反流液灌胃建立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以吗叮啉为对照,采用放免法观察胃炎饮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PGE2含量以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胃黏膜出现明显破损、脱落,黏膜下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大部分大鼠胃黏膜可见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同时胃黏膜PGE2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胃炎饮可明显改善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并升高胃黏膜PGE2含量(P〈0.01)。结论:胃炎饮具有升高模型大鼠胃黏膜PGE2含量,从而保护胃黏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气滞胃痛颗粒处方组成,探讨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实验性反流性胃炎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灌服自制反流液法复制反流性胃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气滞胃痛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考察各组中胃黏膜病理损伤程度及胃酸度,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GAS、MTL、PGE2、尿素酶指标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较空白组胃酸度降低,胃黏膜损伤严重,血清GAS、PGE2显著降低(P<0.05),MTL、尿素酶显著升高(P<0.05);气滞胃痛复方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较模型组小,损伤程度低,血清GAS、PGE2含量升高,MTL、尿素酶含量降低,有显著性差异,且与空白对照组相近。结论:气滞胃痛颗粒通过调节GAS、MTL、PGE2、尿素酶含量,从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角度,发挥治疗反流性胃炎的药效作用,进而为临床的广泛应用及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胃炎片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及胃动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胃炎片高、低剂量组及多潘立酮(吗丁啉)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造模,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SP含量及血清GAS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改善,且胃炎片高剂量组疗效优于多潘立酮组;各给药组胃黏膜SP含量明显升高,血清GAS含量明显降低。结论:胃炎片能减轻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大鼠炎症程度,增加胃黏膜保护及促进胃动力,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炎饮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反流液灌胃建立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以吗叮啉为对照,观察胃炎饮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和胃黏膜SP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明显破损、脱落,黏膜下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大部分大鼠可见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同时胃黏膜SP含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炎饮可明显改善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并升高SP含量(P〈0.05或P〈0.01)。结论胃炎饮具有升高模型大鼠胃黏膜SP含量,促进胃蠕动,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拟调脾养胃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肠激素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调脾养胃汤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胆汁分流等级变化,检测2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MTL、GAS)和炎症因子(TNF-α、IL-8)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胆汁分流等级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胆汁分流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GAS、TNF-α、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MTL水平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GAS、TNF-α、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MT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调脾养胃汤能明显调节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胆胃宁颗粒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胆胃宁颗粒剂对实验性大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及与胃肠激素的关系,以探讨其治病机制.并观察其毒副反应.方法:将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胆胃宁颗粒剂小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预防组、吗叮啉对照组6组,以模拟胆汁灌胃造成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观察治疗各剂量组、预防组、对照组、模型组胃黏膜血流量、胃黏膜屏障功能、胃泌素、胃窦部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胆胃宁颗粒剂具有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提高胃黏膜血流量,调整胃泌素、PGE2的水平,促进损伤胃黏膜的修复,以预防组效果最好.并且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表明,该药无毒副作用.结论:胆胃宁颗粒剂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为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黏膜供血,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9.
胆胃宁颗粒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胆胃宁颗粒剂对实验性大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及与胃肠激素的关系,以探讨其治病机制。并观察其毒副反应。方法:将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胆胃宁颗粒剂小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预防组、吗叮啉对照组6组。以模拟胆汁灌胃造成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观察治疗各剂量组、预防组、对照组、模型组胃黏膜血流量、胃黏膜屏障功能、胃泌素、胃窦部前列腺素B(PGE2)的水平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胆胃宁颗粒剂具有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提高胃黏膜血流量,调整胃泌素、PGE,的水平,促进损伤胃黏膜的修复,以预防组效果最好。并且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表明,该药无毒副作用。结论:胆胃宁颗粒剂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为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黏膜供血。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纳达合剂对胆汁反流性大鼠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大鼠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纳达低剂量组、纳达中剂量组、纳达高剂量组和吗丁啉组,每组10只。通过ELISA检测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血清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及胃黏膜P物质(SP)含量变化。通过比色法检测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结果:纳达合剂能够显著提高胆汁反流性大鼠胃黏膜SP及血清MTL含量(P0.05),能显著降低胆汁反流性大鼠血清VIP及NO含量(P0.05)。结论:纳达合剂具有调节胃肠激素(SP、MTL、VIP、NO)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陆喜荣  陶鸣浩 《河南中医》2011,31(4):318-319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因脾胃失调,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胆胃不和,胆气上逆而见胆汁反流入胃.脾虚为致病之本,肝郁为致病之标,肝睥不和为病机关键,治疗时当辨别不同证型,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炎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以胃炎片治疗;对照组80例,以多潘立酮、铝碳酸镁治疗,2组均30 d为1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变情况血浆胃动素、CCK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8.75%)明显优于对照组(6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上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胃动素(MOT)水平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MOT水平(410.81±61.48)ng/L高于对照组(376.38±58.5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炎片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明显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新 《陕西中医》2006,27(9):1117-111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110例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针刺中脘、期门、阳陵泉等穴位;对照组50例口服吗丁啉、阿莫西林等药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提示本方法具有疏肝理气,降逆和胃,清热利湿,利胆通腑之功效,恢复幽门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一贯煎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3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晓辉  白海燕 《陕西中医》2006,27(9):1042-1043
目的观察一贯煎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按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一贯煎加减方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主要观察临床症状、胃镜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3.6%,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显效率37.5%,总有效率78.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一贯煎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十二指肠胆汁反流至胃内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可为胃食管反流病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的一部分,是慢性胃炎的特殊类型。予自拟愈胃舒胆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00例,疗效满意,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40例均经电子胃镜确诊,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与脾胃湿热型。方用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加味,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结果]40例中,治愈8例,显效20例,好转11例,无效1例。[结论]柴胡疏肝散有疏肝理气,清泄胆热,滋养胃阴,和胃止痛之功。  相似文献   

17.
从经方治疗、专方治疗、中医综合治疗等综述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指出:胆汁返流脾胃亏虚为本,肝郁为标。治疗多以疏肝为主,辅以健脾。  相似文献   

18.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肝胆关系密切,病变涉及脾、胃、肝、胆,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胆气虚而不降,则逆而犯胃出现胆汁反流。对124例治疗方法及疗效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罗军 《江苏中医药》2011,43(7):15-16
邵荣世教授将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机归纳为六型:胃火上炎,通降失司;肝气郁结,胆胃失和;胃阴亏虚,虚火上逆;寒热互结,中焦痞塞;脾阳虚损,饮停中焦;气滞血瘀,胃络受损。治疗分别采用以下诸法:清胃泻火,通腑泄浊;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滋养胃阴,酸甘缓急;辛开苦降,开痞散结;健脾利湿,温阳化饮;和络止痛,护膜生肌。临床验之每获佳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热理气冲剂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和分析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5组大鼠应用胆汁灌胃导致胃黏膜损害.2周后分别应用清热理气冲剂等效剂量、大剂量、西沙必利、枸橼酸铋钾处理.实验第4周处死大鼠,观察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形态,测定胃泌素、胃动素和瘦素含量.结果:病理对照组光镜可见,黏膜下层充血水肿、胃小凹增生、肠上皮化生、炎性细胞浸润等,而中药各组胃黏膜组织形态显著改善.病理对照组电镜观察到胃黏膜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受损,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微绒毛变短或丢失,中药各组胃黏膜的超微结构得到明显的改善,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和胃黏膜瘦素含量明显高于病理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理气冲剂可以减轻胃黏膜损伤,通过影响胃肠激素分泌而达到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