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方向孜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9):1413-1415
生活事件是影响个人心理健康的常见应激源,主要指生活中遭遇的足以扰乱人们心理和生理稳态的重大变故,生活事件处理不当会导致焦虑、抑郁,甚至产生严重疾病[1].非自杀式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简称自伤行为,是一种不以自杀为目的的直接地、蓄意地伤害自己躯体的行为[2].研究表明,青少年是故意自伤行为的高发人群,且自伤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3].大多数大学生长期在外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如学习、生活、人际、恋爱、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与困惑,这些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易诱发心理病理问题,同时又是自伤行为较强的危险因素[4].另有研究显示,青少年心理病理状态是后期自伤行为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5-6].据此提出理论假设,即心理病理状态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自伤行为的关联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为验证该假设,本研究通过调查高职学生自伤行为、心理病理状态及经历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心理病理状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海训及心理应激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导致部队发病谱的变化[1,2].为此,我们亲自参与并调查了应急机动部队沿海驻训1个月官兵疾病的发生情况,旨在为海训部队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童年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社会认知和心理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证实,童年期应激对一系列健康结果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包括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健康行为和死亡风险[1].约有一半的青少年至少经历过1种类型的童年期应激事件[2].童年经历虐待、忽视或其他不良经历与成年后患抑郁症呈正相关[3];儿童期不良经历越多,外周血中部分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越高[4].大量研究阐述了5-羟色胺转运蛋白(5-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5-HTT)、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ene,NR3C1)、FK506结合蛋白5(FK506 binding protein5,FKBP5)等候选基因甲基化的改变、早期不良经历、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童年期应激可以导致候选基因甲基化水平的改变,进而增加青少年乃至成人期抑郁、自杀等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给灾区儿童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相关研究发现,儿童在经历地震灾难后的2周,甚至1~3 a期间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1-3];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具有较高的并发性[4];有些儿童甚至可能会伴随出现怨恨、报复、自杀等问题[5].  相似文献   

5.
孙桐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4):509-511
烟草流行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而又可以预防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者超过500万;预计到2030年,由于烟草流行导致死亡的80%将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1].美国、德国、西班牙最近的报告都反映了烟草流行所导致死亡的严重情况[1-3].2004年归因于二手烟的死亡人数达60.3万,约占全球死亡总数的1%,其中儿童占28%[4].中国目前吸烟人数已有3亿之多,每年死于与烟草相关疾病者达120万,远超过了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和自杀等所致死亡人数的总和[5].本文重点就儿童被动吸烟对智力和身体等方面的危害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大同市30岁以上人群血压及高血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病之一,亦是导致其它一些较严重疾病如脑卒中等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过高、长期维持正常稳定的血压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是致关重要的.通过实施对高血压病的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1,2,3].30 a以上人群是我市城镇居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4].本文对我市城镇居民30 a以上人群血压及高血压病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1-4].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c4R基因已被证实是与肥胖密切相关的基因之一[3.5-7],可以控制食欲和增加能量消耗,进而调节体重[7-9].Mc4R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食欲增加和暴饮暴食,进而导致肥胖发生[10.11].Mc4R基因附近的rs12970134位点,是近来大家关注的一个与肥胖相关的基因位点,Chambers [3]、Zobel[12]的研究均发现了该位点对肥胖的作用,其可能参与Mc4R基因的转录调控.本研究为证实在调查地区的人群中该位点基因型与肥胖的关系,以及与相关健康指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膳食、营养与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的科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为主的慢性病呈持续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1].有研究表明,膳食不合理、缺乏身体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导致多数慢性病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预防80%的心脏病、卒中、2型糖尿病和超过40%的恶性肿瘤[2].  相似文献   

9.
因摄人食物而导致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在美国食源性疾病每年导致5000人死亡[1],在发展中国家每年仍有约1500万儿童因患胃肠炎而死亡[2].1991年世界银行对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的研究将疾病负担概念引入了各国对多种疾病的负担研究中[3].  相似文献   

10.
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0但对于母子都是一次重大的心身应激,女性怀孕以后,其心理会随着妊娠的进展而有不同的变化[1].妊娠晚期常表现为焦虑、恐惧等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心理可导致宫缩乏力,从而影响产力,而产力的强弱则可影响胎方位的变化,孕妇心理应激可经交感神经中介,影响子宫血液供应(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子宫动脉收缩),从而影响胎儿的供氧,此外,产妇的紧张心理还可导致产后子宫松弛性出血.  相似文献   

11.
轮班可以引起人体节律紊乱,影响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从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1].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时间生物学研究将轮班的负面影响集中于睡眠障碍、胃肠疾病、心理失调等,认为轮班不仅降低了轮班人员对工作的适应性和耐受性,而且与一些急、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观点认为,自杀是有意识的自我毁灭行动[1].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自杀是全球15~34岁人群的前三大死因之一[2].对中国人群自杀情况的研究发现,抑郁、既往自杀史和严重的心理应激是影响自杀行为的前三位危险因素[3].  相似文献   

13.
慢性病防治策略与研究领域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原因[1,2].来自全球广泛人群、众多领域的证据证实,多数的重要慢性病的发生是由吸烟、不健康饮食、少体力活动等危险因素导致[3].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破伤风是指由破伤风杆菌侵入新生儿脐部所致的严重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由于新生儿应激能力差,破伤风杆菌可以引起新生儿较长时间的反复抽搐,易使患儿产生多种合并症,如不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极易导致患儿死亡.对新生儿破伤风患儿除有效的药物治疗外,做好特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有效治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非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1].虽然诺如病毒胃肠炎是温和的、自限性的疾病,但是它发病率高,感染广泛,导致住院和死亡人数的增加[2].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儿童肥胖的快速流行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不仅造成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下降等各种行为问题[3],还会增加成人期发生肥胖的危险,并且导致很多在成年期发生的与肥胖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疾病在儿童期出现[4-5].大量的研究显示,儿童期的肥胖与高血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超重和肥胖儿童高血压的患病危险分别是正常体重的3.3和3.9倍[6].因此,预防儿童肥胖是减少肥胖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了解重庆市6~13岁儿童肥胖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可以为开展相关的干预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肥胖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专家预期,肥胖将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3].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增势迅猛,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4].儿童青少年肥胖危害很大,不但导致身心疾患和生理功能障碍,影响学习能力,而且导致相当多的患儿成年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部分肿瘤等的提前发生[5].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与膳食及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6].为了解北京市怀柔区中小学生肥胖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实施肥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2010年9-10月笔者对怀柔区1 2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状况检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护理工作有较高的应激危险性,护士应激水平通常高于医师、药剂师及一般人群,持续高水平应激对护士的心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有显著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9.
评价恐惧包括正向评价恐惧和负向评价恐惧.Weeks等[1]研究表明,正向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的大学生更害怕他人的负向评价,社交焦虑与负向评价恐惧存在明显的负相关[2]. 人格是促使个体行为一致性的持久的、内在的特征系统[3].人格特征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品质,不但与个体的行为有直接关系,而且也会对个体的社会适应产生影响[4].根据心理应激理论,不同的人格特征会使人对同一应激原持完全不同的态度和认知评价,并采取不同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5].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人格特征对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6].  相似文献   

20.
布病是一种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的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回升.该病严重威胁着人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常常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巨大的经济损失[1].布鲁菌是布病的病原,同时是潜在的生物恐怖制剂[2].布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发热、乏力、多汗、肝脾肿大、顽固性关节和肌肉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