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口腔颌面外科常用麻醉方法,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有一定的难度,常伴发鼻腔内出血致口腔内血性分泌物积聚,易产生窒息。为选择安全有效的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方法,我们施行了“清醒”状态下即双侧喉上神经阻滞加环甲膜穿刺和全麻状态下的两种诱导方法,并观察了这两种方法对患者心血管反应和呼吸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选择28例行舌癌、颊粘膜癌、牙龈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全麻诱导下经鼻盲探气管插管,B组为“清醒”状态下即神经阻滞诱导后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患者年龄35~65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喉上神经阻滞复合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用于经鼻纤维支气管镜(FOB)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45例择期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的患者,在咽喉表面麻醉及静注咪达唑仑60μg/kg和芬太尼0.2μg/kg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Ⅰ组,未加其他处理(n=15);Ⅱ组,加环甲膜穿刺(h=15);Ⅲ组,加喉上神经阻滞(n=15).3组患者FOB插管操作前均先静脉缓慢注射味达唑仑60μg/kg,5 min后静脉缓慢滴注枸橼酸芬太尼0.2μg/kg,1、2 min后再进行FOB操作.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FOB进入咽喉即刻(T1)、FOB进入声门即刻(T2)、插入气管导管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整个气管插管过程中恶心、呛咳和躁动情况.结果 在Ⅰ组,T1、T2、T3时点MAP和HR均较T0增高和加快(P<0.05).在T1、T2时点,Ⅰ组MAP增高和HR加快比Ⅱ组和Ⅲ组明显(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呛咳、恶心、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恶心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与其他方法比较,喉上神经阻滞复合芬太尼和咪达唑仑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插管.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们选择静脉复合麻醉加环甲膜穿刺注射利多卡因局部表面麻醉,用于67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们选择静脉复合麻醉加环甲膜穿刺注射利多卡因局部表面麻醉,用于47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外科因先天性、外伤、或其他因素导致畸形而引起全麻气管插管困难,在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较为常见。良好的气道表面麻醉是保证插管成功的关键,并能有效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既往常规用盐酸利多卡因作黏膜局部麻醉,但研究结果表明碳酸利多卡因较盐酸利多卡因具有潜伏期更短、麻醉效果强等优点,现比较在利用BTII盲探装置经鼻气管插管中1.73%碳酸利多卡因和2%盐酸利多卡因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麻的效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李荣花  张新建  盛莉 《临床医学》2011,31(10):52-53
目的探讨不同插管方法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LE)、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ET)和表面麻醉处理后行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LET)三组,每组40例。诱导前行第9~10胸椎间隙硬膜外阻滞,1.7%~2.4%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LE组置入喉罩,ET组气管插管,LET组插管前行2%利多卡因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插管(罩)前后(T1、T11)、切皮前后(T2、T22)、腹腔探查前后(T3、T33)、拔管(罩)前后(T4、T44)观察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结果三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T和LET组内、组间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T和LET组内、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差异在插管(罩)前后和拔管(罩)前后。结论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和应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气管导管插管也可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  相似文献   

7.
环甲膜穿刺注入局麻药行气管声带表面麻醉时,常用的方法是注射器直接接穿刺针穿刺.我科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注射器接头皮针进行环甲膜穿刺注射局麻药行气管声带表面麻醉,获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药物在全喉切除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全喉切除术患者64例,随机分成2组,依托咪酯组依托咪酯剂量(0.28±0.12)mg/kg,注射速度(20.80±4.60)s。羟丁酸钠组羟丁酸钠剂量(65.00±19.00)mg/kg,注射速度(70.00±13.20)s。两组患者均于暴露气管环前给予安定0.1~0.2mg/kg,杜东合剂2ml,芬氟合剂2ml,并以2%利多卡因经气管环注入,行气管内表面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后HR,MAP和SpO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在支气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患者40例,年龄19~76岁,体质指数(BMI)19~23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为Ⅱ级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和超声组(U组)。两组患者均采取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U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C组在麻醉诱导后经支气管镜行表面麻醉。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0~60。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0)、置入喉罩时(T_1)、手术开始时(T_2)、手术开始10 min (T_3)及拔除喉罩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和BIS值;记录苏醒时间、术中呛咳发生率、单位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和手术医师满意度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SpO_2、PETCO_2和BI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C组相比,U组术中呛咳发生率降低,单位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缩短,手术医师满意度评分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应用于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中,安全、有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气管插管可诱发严重的心血管反应,在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明显,严重时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或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我们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前用2%利多卡因2ml经环甲膜穿刺注射行气管内表面麻醉,观察其预防高血压病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择24例合并高血压病、限期手术患者,术前血压均控制在恰当水平,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分别男5,6,5例,女3,2,3例;平均年龄分别为523±75岁,502±89岁,541±68岁;体重分别为551±51kg,530±61kg,560±45kg。术前30分钟予海俄辛03mg皮下注射及苯巴比妥钠01g…  相似文献   

11.
王娟 《临床荟萃》1996,11(8):371-371
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麻醉用药及方法较多,我院传统方法应用2%利多卡因喷雾鼻咽部加用环甲膜穿刺气管内注药进行麻醉,虽能较好地解决纤支镜检查的麻醉问题,但易给受检者造成心理负担而不乐于接受,且两上肺叶的麻醉效果欠佳。自1994年9月起,我们采用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法进行术前麻醉,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喉麻管在显微支撑喉镜经鼻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喉麻管在显微支撑喉镜鼻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需鼻插管的病人40例,入室后,静脉注射氟芬合剂,芬太尼,先以含有麻黄素的地卡因溶液行鼻腔及咽喉部喷雾表麻后,分为两组,Ⅰ组(喉麻管组)将会厌挑起后显露声门,用含有4%利多卡因2~2.5ml的喉麻管行气管内表麻.Ⅱ组(环穿组)嘱患者憋气,将4%利多卡因2~2.5ml经环甲膜穿刺注入气管,鼓励病人咳嗽以利麻醉药的扩散.插管成功后,给予1.5mg·kg-1异丙酚,万可松0.1mg·kg-1,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分别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插管前、插管后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Ⅰ组病人麻醉诱导过程中,BP、HR平稳,患者舒适、无呛咳.Ⅱ组病人则BP、HR波动较大,呛咳明显.结论喉麻管用于显微支撑喉镜经鼻气管插管对心血管的影响显著轻于环穿组.  相似文献   

13.
SLIPA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SLIPA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效果,并与气管插管全麻对比。方法:选取14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应用SLIPA喉罩通气,对照组(70例)应用气管插管,观察麻醉前、置喉罩或气管插管即刻、置入喉罩或插管后5min、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即刻的心率、血压,观察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置入及拔除喉罩时血压和心率较对照组稳定;咽喉部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7.14%)明显低于对照组(21.43%)。结论:SLIPA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并发症少,使用简便,对喉损伤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喉麻管在预防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高血压、需全麻的病人30例,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用喉镜挑起会厌。显露声门,用含有2%利多卡因2—2.5mL的喉麻管行气管内表面麻醉,并随机选择同类病人30例作为对照,二者麻醉诱导厦维持用药基本相同。分别记录入室后基础值、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10min各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观察组病人FIR、SBP、DBP在插管即刻厦插管后各时间点变化不大,与入室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病人在插管即刻、1、3min时,HR、SBP和DBP有较大幅度增快或升高,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在插管后5、7min仍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插管后10min则基本恢复到诱导前水平。结论 喉麻管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后能有效地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可安全的用于气管插管反应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0年开始我们采用声门加气管滴入法进行术前麻醉,并与环甲膜穿刺法麻醉对比,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将我院1990~1991年间进行纤支镜检查的病人任选100例,分成A、B两组,每组50人。上呼吸道表面麻醉,每例均采用2%利多卡因喷雾鼻腔及咽喉部,每隔2~3min喷雾1次,共3次,每次3喷,每喷约含利多卡因2mg。下呼吸道麻醉分组进行。A组采用声门滴入法加气管滴入法,即由鼻腔插镜到声门处,经活检孔将2%利多卡因1.5~2ml注入声门,对声门及部分气管进行麻醉2~3min,待声门充分麻醉再插入气管,并追加2%利多卡因7~8ml注入气管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联合表面麻醉对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需经鼻气管插管患者21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体质量指数(18~24)kg/m2,ASAⅠ~Ⅱ级。每例患者采用清醒慢诱导法,在插管前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和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观察阻滞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3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总频功率(TP)、LF/HF的比值,并计算LF、HF的标准化值(LFnu、HFnu),同时记录气管插管完成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T0相比,T1、T4、T5各时点LF值显著降低(P0.05或0.01),T1~T5各时点LFnu、HF、HFnu及LF/HF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可调节清醒气管插管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维持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张力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一次性喉麻管经喉罩行气道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患者经喉罩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使用喉麻管行利多卡因喷雾表面麻醉,Lido组)和对照组(使用喉麻管行生理盐水喷雾,NS组)各30例。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1)、麻醉诱导后(T2)、置入喉罩即刻(T3)、插入气管导管即刻(T4),气管插管后l min(T5)、2 min(T6)、3 min(T7)、4 min(T8)、5 min(T9)的血压和心率。结果使用喉麻管行利多卡因喷雾表面麻醉组在经喉罩气管插管时和插管后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与置入喉罩即刻、麻醉诱导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 4 t 1. 67,P 0. 05),而使用喉麻管行生理盐水喷雾的NS组则显著升高(t=3. 82~4. 38,P 0. 05)。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 47~3. 54,P 0. 05)。结论采用一次性喉麻管行气道表面麻醉可使经喉罩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18.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过程中,减轻插管应激反应是麻醉同仁们一直关心关注的问题。我院采用喉麻管经声门气管庄药,减轻了插管应激反应。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择期全麻下手术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22~65岁。ASAⅠ~Ⅱ级,无心血管及内分泌疾病,其中,中、上腹部手术38例,胸腔手术32例,环甲膜穿刺注药组(Ⅰ组)喉麻管经声门气管注药组(Ⅱ组),每组35例。  相似文献   

19.
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在全麻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应用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用于全身麻醉插管,以降低其心血管反应,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喉罩全醉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1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喉罩全醉复合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插管或入喉罩时、拔管/喉罩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波动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1h、6h、12h、24h 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全醉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稳定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