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今年5月17日的“世界高血压日”将主题定为“健康体重,健康血压”,并且建议公众从“监测腰围、绿色饮食、增加运动和减少摄盐”四方面去控制体重和血压。我觉得这个主题和建议提得非常好,而且完全可以套用到糖尿病患者身上。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健康体重不仅可以带来健康血压,而且可以带来健康血糖、健康血脂、健康心态……,所以应该说“健康体重,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2.
动态血压监测探讨体重指数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动态血压监测探讨患者体重指数与血压变化情况。方法:选择门诊和病房住院的患者共691例(其中男性417例,女性274例),年龄范围13~90岁,平均年龄为55岁。所有观察对象测量诊室血压、心率、身高、体重和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等指标,按照体重指数分为3组,体重指数<24为正常体重组;24≤体重指数<28为超重组;体重指数≥28为肥胖组。结果:肥胖组患者24小时和白天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以及24小时、白天和夜间心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此外,血压负荷也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体重指数与动态血压和血压负荷有较密切的关系;与正常体重组、超重组比较,肥胖组患者的血压最高、心率最快;动态血压提供的数据信息量大,结论更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体检人群体重指数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动态血压监测的体检者1198例,根据体重指数分为正常体重组316例、超重组524例和肥胖组358例,分析体重指数与动态血压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24 h血压水平、24 h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肥胖组24 h舒张压变化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变化标准差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24 h血压水平、24 h血压负荷、24 h舒张压变化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变化标准差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24 h血压水平、夜间血压负荷、24 h舒张压变化标准差显著相关。结论随着体重指数升高,24 h动态血压水平、血压负荷、血压变化标准差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研究显示即使适当降低一些体重也可引起长时间血压下降。研究对象为1191例超重者 ,年龄 30岁~ 5 4岁 ,血压为正常上限或者是高血压 (≥ 140 / 90 )。一半的人遵嘱进行 3年的降低体重计划 ,另一半人作为对照 ,只接受通常的内科治疗。每 6个月测一次体重和血压。结果 :减重组体重减少 ,对照组体重增加。在研究开始后第 6 ,18,36个月 ,减重组血压比对照组明显减低 ,体重减低得最多的其血压也减少得最多。在占1/ 5的体重减少得最多的人中 ,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分别下降 7mmHg和 5mmHg ,相反对照组则舒张压只下降 0 7mmHg ,收缩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成年人体重10年间的动态变化及其它因素与血压关系的探讨,进一步阐明体重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1983-1984年对调查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及心肺疾病危险因素的基线调查,于1993-1994年对队列人群再次进行随访调查,共调查男性2083人、女性2576人.结果无论男女,10年后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均值都比10年前高(P<0.01);体重的不同变化对血压的影响不同,体重增加组收缩压,舒张压增加均值大于体重不变及体重减轻组,差异有极显著性,体重不变及体重减轻组之间收缩压,舒张压增加均值无明显差异;在控制年龄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基线体重(BMI)、随访体重(BMI)、体重(BMI)变化均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收缩压有影响的自变量是年龄、家族史、随访体重、随访BMI,对舒张压有影响的自变量则是家族史、年龄、随访体重、随访BMI和基线BMI.结论体重的增长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采取有效方式控制体重的增长是防止血压升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发表于美国《糖尿病护理》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称:2型糖尿病一经确诊就开始减轻体重,将能够对患者产生持久的益处。减轻体重有利于患者血压和血糖的控制,并能够明显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者称,在诊断2型糖尿病之后的一年半以内减轻9.8%的体重是最为理想的。  相似文献   

7.
发表于美国《糖尿病护理》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称:2型糖尿病一经确诊就开始减轻体重,将能够对患者产生持久的益处。减轻体重有利于患者血压和血糖的控制,并能够明显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者称,在诊断2型糖尿病之后的一年半以内减轻9.8%的体重是最为理想的。  相似文献   

8.
成年人体重10年变化与血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成年人体重 10年间的动态变化及其它因素与血压关系的探讨 ,进一步阐明体重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在 1983 -1984年对调查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及心肺疾病危险因素的基线调查 ,于 1993 -1994年对队列人群再次进行随访调查 ,共调查男性 2 0 83人、女性 2 576人。结果 无论男女 ,10年后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均值都比 10年前高 (P <0 0 1) ;体重的不同变化对血压的影响不同 ,体重增加组收缩压 ,舒张压增加均值大于体重不变及体重减轻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体重不变及体重减轻组之间收缩压 ,舒张压增加均值无明显差异 ;在控制年龄后 ,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基线体重 (BMI)、随访体重 (BMI)、体重 (BMI)变化均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呈正相关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对收缩压有影响的自变量是年龄、家族史、随访体重、随访BMI ,对舒张压有影响的自变量则是家族史、年龄、随访体重、随访BMI和基线BMI。结论 体重的增长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 ,采取有效方式控制体重的增长是防止血压升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研究者观察了3634例于1946年在英国出生的不同社会和经济背景的人,分别记录他们儿童时、36岁、43岁、53岁时的血压。经详细分析这些人的出生体重、孩童时的经济状况等因素,结果表明,终生保持理想体重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降低体重对中青年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41例,均给予有氧运动,观察运动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血压情况。结果运动4周、运动8周及运动12周时体重、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运动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青年高血压病治疗中,加入有计划的有氧运动后,可促进患者体重降低,并有效改善血压水平,缩小脉压差,提升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各年龄段人群体重变化与血脂、血压变化的关系,作者以1981~1996年之间能连续2年就诊,并接受血压、血脂检查的19~88岁人员为研究对象,这些人员限定於未接受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治疗,且吸烟及饮酒习惯无改变者。能观察体重改变与血脂关系者16425名,观察体重改变与血压关系者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因素均有助于降低血压及体重,故对于总体心脏健康,保持较多数量的健康行为(包括健康体重、不吸烟、不饮酒或适量饮酒、适量体力活动、健康饮食)非常重要。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高血压委员会及美国高血压学会联合科学年会上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维持健康体重是保持长期血压控制最重要的因素。研究者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John BoothⅢ等入选年轻  相似文献   

13.
盐敏感是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对盐敏感的人.如果饮食中的盐含量太多.血压就会升高。一般儿童对盐的敏感性很低.但随着年龄增长对盐的敏感性会有所增加。在青少年当中.大约18—20%的人对盐敏感。最近有一项瑞士的研究显示.出生时体重过低的孩子(小于2500克)长大后对盐的敏感性高于出生体重正常的孩子。他们摄入高盐饮食可使血压升高.限制盐摄入量则可使血压改善。  相似文献   

14.
笔者研究了3063名0~15岁儿童血压与身高、体重、红细胞钠、钾浓度及遗传家系史的关系。经统计学处理证明:儿童血压随年龄、身高、体重增长而升高;高血压者与血压正常者红细胞内钠、钾、血浆钠浓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两者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瑶、汉两族老年人血压与其身高、体重、血脂及血红蛋白水平的相互关系,并阐述其机理。方法选择粤北乳源县瑶、汉两族老年人,采取整群抽样,比较两组身高、体重、血压、血脂及血红蛋白水平,经统计学分析,研究影响血压水平的因素。结果汉族老年人身高、体重、血脂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性别瑶族老年人,同时,瑶族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性别汉族老年人,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合理膳食、运动、控制血脂、体重对预防高血压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降低体重并减少食盐量能增强对血压的控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降低体重并减少食盐量”是当今医生对体重超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句口头禅。但是谁也不能肯定这种降低体重并减少食盐量的劝告是有效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超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均减少4.5kg体重和降低25%食盐量能显著降低血压。参试者达到或持续这一标准,在开始限制热量和食盐的几个月内就可以停用治疗高血压药物。在营养师的帮助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安阳市市直机关干部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及血糖的相关性及其年龄分布特征。 方法 利用该市机关干部体检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体重指数(BMI)与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和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均呈高度显著性相关(P<001)。 结论 肥胖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行为问题之一,当前特别要注意脑力劳动者中的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18.
墨玺霞  黎蠡 《内科》2013,(2):138-139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控制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每月调整干体重1次);观察组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透析结合单纯超滤及序贯治疗,每次合理调整干体重,连续观察1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LVEDD等指标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63.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血流液透析患者干体重可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寒地哈尔滨城乡老年人体重指数(BMI)与血压及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608例哈尔滨市60~69岁的城乡汉族老年人BMI、血压及体质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体重超重率为44.08%,肥胖率为13.82%。BMI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握力呈正相关(P0.01,P0.001),与心率、坐位体前屈呈负相关(P0.05),随着BMI升高,寒地老年人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显著上升,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值显著下降。结论超重和肥胖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对老年人体质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保持正常的体重水平对寒地老年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期肥胖症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与追踪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北京市部分健康学生,调查学龄儿童(7岁~12岁)与9年后同一观察对象(15岁~20岁)共193名(386人次),对每位学生在其儿童期(7岁~12岁)及青少年期(15岁~20岁)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并将出生体重、儿童饮食习惯等内容的问卷表发给家长填写。根据儿童期及青少年期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比较同一观察对象儿童期、青少年期肥胖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儿童期与青少年期男孩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女孩,儿童期的肥胖率要高于青少年期,青少年期的超重率高于儿童期。正常出生体重组与高出生体重组超重-肥胖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重组与高出生体重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肥胖及青少年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