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对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全合一营养液肠外营养支持,连续7 d.其中对照组脂肪由20%中长链脂肪乳制剂提供,观察组脂肪由ω-3 PUFAs+20%中长链脂肪乳提供.观察...  相似文献   

2.
小儿胃肠道术后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胃肠道术后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的实施方法。方法:将葡萄糖、电解质、7%凡命(17-氨基酸)、20%脂肪乳剂和维生素等配制成全营养混合液,年龄7d至7岁的胃肠道手术后患儿40例分为两组,肠外营养组行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7d,观察有无副作用和治疗前后血浆蛋白、氨基酸谱变化,并与应用一般输液的对照组比较。结果:肠外营养组并发轻度静脉炎和血甘油三酯-过性增高各1例,无其他代谢并发症。血浆前白蛋白增高,血清氨基酸谱明显好转。结论:小儿胃肠道术后用全营养混合液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较安全、简便,可迅速改善患儿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合一"静脉营养液处方的配制及在新生儿营养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利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科,不能经口喂养或经口喂养不足需使用"全合一"静脉营养液治疗的患儿228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发现新生儿每日体重的增加平均为(23.43±5.86)g、平均住院日为(13.7±4.3)d、治愈率达97%、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结论:新生儿使用静脉全营养液协定处方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锁骨上、锁骨中点内侧新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技术特点及应用于成年人及小儿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拟行各种大手术或长期全胃肠外营养的成人患者194例,儿童、婴儿136例,新生儿16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锁骨上、锁骨中点内侧新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进针点位于锁骨中点内侧约0.5 cm(成人)或0.3 cm(小儿),锁骨上0.5~1 cm.穿刺针与冠状面呈向前10°~15°,进针方向指向锁骨内1/3段的中点.用J型引导钢丝外套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成人组总穿刺成功率100%,首次穿刺成功率88.6%(172/194);儿童及婴儿组总穿刺成功率98.52%(134/136),首次穿刺成功率84.51%(115/136);新生儿组总穿刺成功率93.7%(15/16),首次穿刺成功率68.7%(11/16).穿刺成功的343例全部置管顺利.无穿破动脉、无血肿、气胸和臂丛神经损伤出现.结论:经皮锁骨上、锁骨中点新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可用于成人、儿童、婴儿和新生儿.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静脉营养现状及其肝胆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乔玉芝  马丽芳 《医学综述》2002,8(6):352-353
当小儿不能耐受经肠道营养时 ,完全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支持名为静脉营养。又名全肠外营养 (totalparenteralnutr,TPN)。自 196 8年Dudrick首次报道应用静脉营养以来证实 ,TPN对提高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 ,提高小儿生存质量确有显著作用。但TPN的并发症尤其是肝胆并发症仍没有完全解决 ,现就新生儿静脉营养的现状及其肝胆并发症的防治综述如下。1 新生儿营养需要及营养液成分1.1 葡萄糖 在新生儿静脉营养液中 ,非蛋白能量来源极为重要 ,可以节省氮的消耗…  相似文献   

6.
杨立然  李君 《中原医刊》2003,30(11):49-50
肠外营养液是葡萄糖、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混合制剂 ,用于临床危重病人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其混合技术较为复杂 ,要求在洁净台上配制 ,若不注意无菌操作 ,极易被细菌、霉菌等污染 ,因此强调肠外营养液的无菌混合技术及操作规范是极为重要的。1 肠外营养液的组成1 1 葡萄糖 :糖类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 ,主要用 5 %~10 %的葡萄糖溶液。1 2 氨基酸 :氨基酸为人体提供氮源 ,是合成蛋白质的基质。临床现用为 5 %~ 10 %的乐凡命。1 3 脂肪 :脂肪不仅可提供能量 ,而且是正常代谢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临床使用的脂肪乳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全营养混合液在小儿胃肠外营养应用中的营养支持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住院需胃肠外营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情开出所需营养液处方,专人严格无菌操作,根据营养底物的理化性质按照标准配方的原则与顺序配制,将患儿所需的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混合为一,采用周围静脉途径用输液泵均匀输入.结果 31例患者共输入全合一营养液271袋,全部患儿均能维持营养的补给,未发现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亦未发现静脉炎、静脉栓塞等局部并发症和酸碱失衡、高血糖、血脂障碍等全身器官功能紊乱.结论 全营养混合液周围静脉营养治疗是小儿胃肠外营养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胃肠外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PN)对早产儿、危重新生儿的应用价值及使用方法。方法6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照组用胃肠内营养和静脉输注葡萄糖支持治疗;观察组予PN,经周围静脉输入“全合一”营养液,观察两组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住院时间、治愈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15.37±5.36)g]显著高于对照组[(10.21±4.89)g](P<0.01),住院时间[(12.77±7.35)d]短于对照组[(16.53±6.59)d](P<0.05);治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PN可提高早产儿、危重新生儿治愈率,经周围静脉输注“全合一”营养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患者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全合一营养液肠外营养支持以及相应的常规治疗,连续7 d。其中对照组脂肪由20%中长链脂肪乳制剂提供,观察组脂肪由ω-3多不饱和脂肪酸+20%中长链脂肪乳提供。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做出分析总结。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第8天炎症反应及免疫指标较对照组均改善明显(P0.05),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OP、血清MDA在治疗后显著下降,血清谷胱甘肽CSH上升(P0.05),氧化应激反应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ω-3 PUFAs可改善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有效控制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应用肠外营养治疗新生儿疾病12例。临床观察无任何不良反应,检测未发现代谢并发症。患儿体重平均增加216g,血浆白蛋白平均增加4.57g·L ̄(-1),结果表明,对新生儿进行肠外营养时,应根据新生儿的日龄、体重、疾病计算合理的配方,用脂肪和葡萄糖作为能源底物,脂肪供能占总热量的30%,最大不超过50%,氮热卡比值1:150~250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0 引言 脂肪乳剂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亚麻酸 .亚油酸的含量占 5 4% ,亚麻酸的含量占 6 %~ 9% [1 ] .因此 ,含脂肪乳剂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不仅可以较少的液体容量而提供较多的非蛋白热量 ,而且还可提供必须脂肪酸和磷 .以前的研究表明 ,长期无脂全胃肠外营养和禁食患者会引起必须脂肪酸缺乏症 .但是 ,手术创伤和手术后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对血浆脂肪酸谱的影响 ,国内尚未见报道 .我们应用气相色谱法对全胃切除患者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期间血浆游离脂肪酸谱作了动态观察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仪器和试剂 10 3型气相色谱仪 ;脂肪乳剂 ;甲醇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碳水化合物热卡营养液在老年患者肠外营养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年来低碳水化合物热卡全营养液与高碳水化合物热卡全营养液在250例老年患者中应用。结果用热卡为84 J/(kg.d)、糖脂比4∶6、碳水化合物热卡控制在40%~50%间的低碳水化合物热卡全营养液进行肠外营养既能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又能减少肠外营养并发症。结论低碳水化合物热卡全营养液在老年患者肠外营养中应用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一组1992年1月至2003年4月间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2例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新生儿11例,婴儿及儿童21例。平均2.8岁,男:女=2.2:1。X线检查呈典型“双泡征”9例、回盲部位置异常20例。剖腹探查明确诊断4例。全部采用Ladd手术,另加回肠结肠倒侧吻合术1例、肠切除吻合术3例、肠外置术1例。2例新生儿死亡,其余全部治愈。结论: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起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新生儿病例,梗阻症状严重,诊断容易;婴儿及儿童病例,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间歇性腹痛应常规做钡灌肠检查。Ladd手术效果较好。早期诊治,早期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 全合一肠外营养液又称“TPN”,即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它有双重含义,一是Parenteral即肠外之义,它是指当胃肠道不能用于供给营养或不能供给足够的营养,就必须从胃肠外供给,所以TPN的概念包括从静脉、动静脉导管、肌肉、皮肤、甚至腹  相似文献   

15.
将含有肠外营养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脂肪、氨基酸、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按患者需要量及一定比例混合置于醋酸乙烯 3升袋中 ,称为全营养混合液 (TNA) [1 ] 。这种 TNA是进行全肠外营养 (TPN)治疗一种非常成功的方法 ,我科自2 0 0 2年 7月至 2 0 0 3年 2月共配制 TNA 1 1 88袋 ,应用于1 83例病人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1 全营养混合液的配制1 .1  TNA的优点 :主要有 :1各种营养成分同时均匀输入 ,有利于机体更好地代谢、利用。避免了过度营养 ,节约了营养液 ,减少了费用。热、氮两大类物质的同时输入 ,更有利于机体蛋白质合成。 2糖及脂肪的输入速度均变慢 ,故不易发生高血糖等代谢性并发症 ,降低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3溶液稳定性好 ,便于配制规范化、标准化。混合营养液是有相当稳定的理化性质 ,临床应用安全。 4 3升袋组成的输液系统是全封闭式的 ,减少了细菌污染的机会。 5无需空气进入袋内 ,降低气栓发生。 6降低总渗透压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TNA的总渗透压接近 1 0 %葡萄糖 ,经周围 V输注 ,很少发生血栓性静脉炎。7简化输液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巨结肠(HD)是由于结肠远端神经节细胞缺如,引起结肠挛缩、粪便郁滞于近段结 肠,以致肠管高度扩张、肥厚,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常见有新生儿巨结肠、婴 儿与儿童巨结肠.男性较女性多见,平均男与女之比4∶1.我院自1999年11月以来,共收住 25例HD患者,除新生儿巨结肠患者先行非手术疗法外,已为18例HD患者施行了结肠切除、直 肠后结肠拖出术(Duhamel手术),其中1例为全结肠切除,手术后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外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体重增长的疗效.方法 将初生体重<1500g的极低体重儿按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能量合剂,治疗组患儿出生24小时即应用"全合一"营养液,并辅以少量的胃肠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允,营养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滴注时间维持在20h/d,...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PIVAS新生儿科肠外营养医嘱的回顾性分析,规范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的组分配比与配伍,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肠外营养液。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PIVAS新生儿科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的5889份医嘱信息,并对其进行配伍审查、糖脂比、热氮比、葡萄糖浓度、氨基酸浓度、电解质浓度分析总结。结果本次研究发现5889份医嘱信息中,有2份医嘱(0.034%)存在配伍禁忌,有4520份(76.75%)医嘱的糖脂比在1-3的合理区间内,有3份医嘱(0.05%)葡萄糖浓度大于23%,有5809份(98.64%)医嘱在合理的热氮比区间内,有14份(0.24%)医嘱的氨基酸浓度偏低,25份(0.42%)医嘱一价阳离子大于150 mmol·L~(-1),10份(0.17%)医嘱二价阳离子大于10 mmol·L~(-1)。结论我院PIVAS新生儿PN液只有少数存在配伍不合理情况和液体配比不合理情况,药师能及时发现并与病区沟通,保证了新生儿PN液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全合一营养液肠外营养支持,连续7 d。其中对照组脂肪由20%中长链脂肪乳制剂提供,观察组脂肪由ω-3多不饱和脂肪酸+20%中长链脂肪乳提供。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免疫功能、营养及近期临床结局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第8天炎症反应及免疫指标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短(P<0.000 1);两组住ICU期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54)。结论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改善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缩短住ICU时间,但不能降低住ICU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自1985年4月至1993年12月,共对522例小儿开展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atrition 简称 TPN)基础和临床应用系列研究,取得科研成果如下. 1.通过对165例新生儿经周围静脉TPN的应用和42例小儿经中心静脉TPN的应用经验总结,提出小儿TPN应首选经周围静脉TPN,它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便于护理等优点.经中心静脉TPN最大问题是导管有关的感染(发生率11.9%).指出防止导管有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