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祎  刘燕  丁秀云 《包头医学》2012,36(3):129-132
综述和分析了抗肿瘤药物近年来的新进展,包括天然抗肿瘤药物、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药物、抗代谢抗肿瘤药物、肿瘤耐药逆转剂、以细胞信号转导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导向治疗剂、分化诱导剂、基因调节药物(反义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等.  相似文献   

2.
自然药学观的相关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天人合一整体观,结合研究发现感悟,分析药物本质的必然性,提出自然药学观,认为自然界必然存在着维存人类生命的自然药物界及其药物体系。其组成药物元素及其关联药物,为具有特定应答生命体系状态信息、维存生命的相应独特的物质,具有特定组成规律,而呈现相应的药物属性特性,其总集合药物体系为自然药物界。自然药物界的相关性主要表征为药物体系的网络关联性,网络单元为药物-性能-(生命)信息。以药物体系为网络单元,可逐一揭示单物质药物、多物质药物、所有药物的组成体系与相关性及其存在规律,从而以其特定的相关性将自然药物界中各药物体系相互连接,构建出自然药物界网络关联体系,以发现最适药物体系,创造最佳药物,实现从药物必然王国进入药物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3.
共价药物是一类能与靶标形成共价键从而发挥生物学功能的药物。随着多个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共价药物的上市,共价药物重新回到药物发现的视野并成为抗肿瘤化疗药物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共价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学优势、开发策略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抗肿瘤共价药物及候选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新型抗肿瘤共价药物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药物转运体是存在于机体几乎所有器官的跨膜转运蛋白,其功能是主动转运药物。药物转运体的功能变化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在临床上,很多药物联合用药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靶点就是药物转运体。药物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与药物疗效、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安全用药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5.
刘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12-1113
目的:对比分析一种降压药物与联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口服降压药物至少1个月以上的高血压患者416例,按服用一种降压药物和联合降压药物进行分组,对比分析血压控制情况及降压有效率。结果:联合降压药物组的降压有效率82.9%,一种降压药物组的降压有效率58.7%,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降压药物组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一种降压药物组(P<0.01);服用一种降压药物无效而改为增加药物剂量的患者,其血压降低均值明显小于改为联合降压药物患者(P<0.01)。结论:小剂量联合应用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一种降压药物,一种降压药物效果不明显而改为联合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一种降压药物增加剂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医院药房药物咨询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永中 《当代医学》2009,15(24):32-33
目的探讨医院药房药物咨询服务的重要性、条件、内容及方式。方法药物咨询方式主要包括窗口式、参与式和研究式。结果(1)贯彻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建立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药师队伍,是开展药物咨询服务的必要条件。(2)患者药物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用法、药物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药物贮藏及保管,医护人员药物咨询内容多是药物名称与价格、药物使用方法、药物间相互作用等。结论医院药房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可以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密切医、护、药的联系,是医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既有助也有碍于药物的全身分布。药物在血流中与白蛋白结合有助于药物达到全身各个部位。因为结合的药物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其分布到组织的速率,将必为游离的非解离的药物浓度梯度所控制。通常是非结合型药物的浓度具有药理学和毒理学的活性。非结合型药物部分也能影响药物的排泄速率。因此结合确实影响着药物作用的时间和强度。  相似文献   

8.
乔悦昕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3):155-156
以奎宁的发现为例导出药物发现的发展过程。从最早期的偶然发现到早期的经验尝试,从后来的动物或微生物筛选到现代的高通量药物试验筛选以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来发现药物。总结了药物的发现发展过程,预见了药物发展的将来。  相似文献   

9.
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苗苗 《医学综述》2004,10(11):703-704,F003
药物基因组学(Phamacogenomics)是一新兴和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主要阐明药物代谢、药物转运和药物靶分子的基因多态性及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药物基因组学将在药学研究中,特别在药物机制、药物代谢,提高药物疗效及新药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将从根本上改变药物临床治疗模式和新药开发方式,药物基因组学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药物剂型是药物发挥最佳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根据药物自身性质特点、人体生理吸收特点及临床试验而设定的。然而在临床使用药物时,破坏药物剂型或不按药物剂型使用的现象屡见不鲜,现就滥用药物剂型问题作简要分析并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和监管方式,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015年,门诊处方31828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634张;住院病历514本,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病历245本,占病历总数47.66%,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联用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类别和抗菌药物适用人群进行统计。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我院门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几率为1.99%,住院病历使用抗菌药物几率为47.66%。精神科医生使用抗菌药物大多单一用药,少数联用或交替使用,严格控制限制抗生素的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一般体现在用药剂量不合理以及无适应症用药中,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类别包括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以及喹诺酮类,应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拉定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以及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结论:我院应用抗菌药物比较合理,但是结合精神科患者的特点和精神科用药的特殊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依旧存在不合理现象,同时要加强对于抗菌药物的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储存及被机体排出,使体内药物活性降低和消除的过程,称为药物的消除。药物消除的快慢多用半衰期(Half-life time)或半寿期表示。半衰期是药物自体内消除一半所需时间,也是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通常用t_(1/2) 表示。 在临床工作中,常反复给病人用药,使机体内的药物不能及时消除,药物的浓度逐渐增高,称为药物的蓄积。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药物进入机体的速度大于药物自机体消除的速度,都可以产生蓄积作用。药物在体内有一定的蓄积常常是必要的。临床用药时往往有计划地先使药物在体内逐渐积蓄。使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和分析科室药物管理记录单的设计和应用价值。方法我科自2012年6月通过药剂科和护理部联合设计的科室药物管理记录单,对比分析采用该记录单后,药物管理人员管理的时间、过期药物使用率和药物管理质量的质量评分。结果采用该科室药物管理记录单后,药物管理人员管理药物的时间节约了22%,过期药物的使用率从4.3%降低为0,且药物管理质量的评分提高了5%,采用科室药物记录单前后两组数据存在明显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采用科室药物管理记录单后,科室管理规范化提高,能够有效的降低过期药物的使用率,提高了药物管理的质量,减少了药物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田康杰,高彩萍,刘华凤(包钢医院药剂科,包头014010)细菌性感染极为普遍,因此抗菌药物是医院各科室应用最为普通的药物。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抗菌谱和药物体内代谢等方面的知识,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只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  相似文献   

15.
肝脏的重要功能之一为异物解毒 ,其中药物代谢、药物在肝内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药物性肝损害的关系 ,临床、药学工作者必须重视。药物代谢又称药物的生物转化或外来物质的代谢 ,当药物进入机体后机体对药物进行处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药物代谢产生 4种结果 ,即①转化成无活性物质 ;②使原来无药理活性的药物转变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 ;③将活性药物转化成其它活性物质的代谢产物 ;④产生毒性物质。但最终机体还是通过各种途径终止外来药物的作用。近年来 ,药物的副作用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其与肝脏的关系倍受重视。本文简述…  相似文献   

16.
使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时临床药师应密切关注的药物相互作用。唑类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很高,临床使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时务必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相似文献   

17.
药物共晶筛选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药物共晶筛选技术成为改善药物溶解度、稳定性等性质的研究热点。该技术不改变药物分子结构,只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为难溶性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途径。共晶是具有新特性的药物组合,可获得知识产权。本文综述了药物共晶筛选技术,为药物共晶的深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预训练模型的出现后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图神经网络的引入也使得药物研发变得更加准确和高效。为了使药物研发者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中的前沿算法,同时阐述了人工智能在药物小分子设计、虚拟筛选、药物再利用以及药物性质预测等多方面的应用场景,最后探讨它在未来药物研发中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药物性肝炎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加强药物性肝炎的防治。方法:对216例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炎患者多有明确使用损肝药物史,多发生于服药后10天—45天,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药物性肝炎多发生于长期、联合使用有肝毒性的药物而又无肝功能监测的患者。结论:影响药物性肝炎的因素有药物的种类,持续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医生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以及是否指导患者监测肝功能,出现肝损害后是否及时停药等。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的药物相互作用在传统中药的研究过程中越来越重要.中草药与其它药物的合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物效应学,从而增加/减弱其药效或毒性作用.药动学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在肝脏,而肝转运体在药物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肝转运体在生长发育,衰老过程,时辰,妊娠和哺乳的生理变化及吴茱萸次碱对肝药物转运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