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患者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出现关节面塌陷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6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6个月以上,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关节面塌陷,将患者分为关节面塌陷组和非塌陷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面塌陷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期间有18例患者出现关节面塌陷,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类型(Schatzker分型)、负重时间、初始平台塌陷程度、术后复位情况是术后关节面塌陷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骨折Schatzker分型为Ⅴ~Ⅵ型、初始平台塌陷程度≥5mm、术后复位较差是患者术后出现关节面塌陷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患者的负重时间12周是患者术后出现关节面塌陷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骨折Schatzker分型为Ⅴ~Ⅵ型、初始平台塌陷程度≥5mm、术后复位较差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易出现关节面塌陷,要重视这类危险因素的患者,通过调整可控因素,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关节面塌陷。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11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H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影响因素,Spearman法分析术后膝关节功能与骨关节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体重指数、骨折Schatzker分型、术前膝关节屈伸范围、术后并发症、伸膝装置损伤、胫骨平台后倾角、骨折复位质量的患者术后6个月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重、Schatzker分型Ⅲ~Ⅳ型、术前膝关节屈伸范围≥90°、伸膝装置损伤、胫骨平台后倾角>7°、年龄≥60岁、术后有并发症、骨折复位质量欠佳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骨关节炎发生率及WOMAC评分HSS评分≥70分患者均低于HSS评分<70分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与骨关节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P<0.001)。结论 超重、Schatzker分型Ⅲ~Ⅳ型、术前膝关节屈伸范围≥9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62例,女91例,年龄20~85岁,平均(49.25±12.96)岁。记录患者从术毕放置引流管至拔出为止的总引流量,定义引流量大于等于中位数为引流量增多。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既往手术史、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D-二聚体、受伤至手术时间、ASA麻醉分级、Schatzker分型、手术时间、切口数量、术中出血量、单/双侧钢板等。统计学方法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平均术后引流量为(262.19±185.47)mL,引流量增多12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1.850,P=0.021)、Schatzker分型(OR=1.774,P=0.034)及手术持续时间延长(OR=2.003,P=0.007)是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引流量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引流量增多与吸烟史、Schatzker分型及手术时间密切相关,临床医生应制定有效措施预防术后引流量增多,以促进切口早期愈合,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张氏牵引复位器顺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应用顺势牵引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例(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3±14)岁。根据Schatzker分型,包括Ⅱ型4例,Ⅳ型1例,Ⅴ型2例,Ⅵ型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张氏牵引复位器闭合复位胫骨平台骨折;对于合并关节面塌陷患者,应用经皮顶压技术复位塌陷骨折;应用带易断槽加压螺栓纠正平台宽度。骨折复位后采用经皮微创置入接骨板固定。采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数据。术后随访行影像学检查,末次随访根据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估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8个月,平均(6.6±0.7)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110°~140°,平均(124.5±9.8)°。Rasmussen影像学评分优良率达100%。膝关节HSS评分81~96分,平均(86.3±5.1)分。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复位丢失等并发症。结论顺势牵引复位技术实现了各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最大限度减少了软组织的损伤,可有效保护其生物学活性及生理特性,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和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7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男58例,女17例;年龄20~54岁,平均47岁。左侧42例,右侧33例。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23例,Ⅱ型49例,Ⅲ型3例。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ARIF组(采用ARIF治疗40例),ORIF组(采用ORIF治疗3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ARIF组和ORIF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75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等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ARIF组的手术时间[(58.3±4.2)min]较ORIF组[(48.4±5.2)min]长,ARIF组的切口长度[(4.3±0.9)cm]较ORIF组[(6.2±0.8)cm]短,ARIF组术中失血量[(60.8±4.5)mL]较ORIF组[(72.8±6.5)mL]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F组和ORIF组住院时间分别为(5.1±0.6)、(5.5±1.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IF组和ORIF组分别有15例和5例患者合并软组织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RIF组和ORIF组患者的HS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100%(40/40)和85%(3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IF和ORIF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均可以获得良好疗效;但ARIF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和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的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ARIF)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0-03—2014-12诊治的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110例,按分层随机分组分为ARIF组和ORIF组,术后12个月随访观察2组疗效。结果 ORIF组手术时间(90.4±11.1)min,ARIF组手术时间(119.3±17.2)min,ORIF组手术时间较ARIF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F组53例中51例达到解剖复位,ORIF组57例中48例达到解剖复位;术后6个月ARIF组的膝关节功能优于O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失血量、切口大小、并发症、术后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IF技术有利于提高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质量,具有康复快的优点,提高了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前外侧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例胫骨前外侧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病例。根据CT检查结果,骨折按AO分型为B型和SchatzkerⅡ型。采用膝关节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经过12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均已复位,随访3~6个月时X线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术后1年患者胫骨平台骨折高度未丢失,按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平均95分。结论胫骨前外侧平台并后外侧骨折手术治疗,采用膝关节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对于患者行骨折直视下复位和固定,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定位复位器(自行设计,于2015年2月18日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 0601629.7)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应用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定位复位器复位治疗16例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本组16例均为闭合骨折,待伤后5~12天局部肿胀消退,软组织条件改善后采用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定位复位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1、3、6、12个月规律随访,行膝关节正、侧位X片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并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HSS评分[2]。结果 16例获随访6~22个月,平均15个月。HSS评分平均为91.7分,优良率100%,无关节内感染及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结论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定位复位器设计合理,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操作简单、可直视下解剖复位关节面,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其它手术方法造成的软组织损伤、新的骨折及复位不良等副损伤,减少创伤,有助于术后功能康复,是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14-03—2015-03诊治因外伤致胫骨平台后柱骨折15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Ⅱ型4例,Ⅴ型8例,Ⅵ型3例,按照三柱分型均为三柱损伤。采用改良倒L形入路直视下复位后外侧关节面,植骨排钉固定后外侧粉碎塌陷关节面。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12.1(8~13)个月,术后均恢复下肢力线和关节面高度。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6(6~9)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失效、关节僵硬和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5°~130°,膝关节HSS评分平均92.1(72~91)分。结论对于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粉碎伴塌陷的患者,采用改良入路能直视复位关节面和植骨放置排钉钢板,达到对骨折完美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腔造影技术在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中对骨折复位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5月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医院下肢病区收治的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27~63岁,平均45.5岁;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Ⅱ型6例,Ⅲ型1例,Ⅳ型2例。术中所有患者均在关节腔内注入造影剂后透视寻找造影剂填充最低点;骨折复位植骨后再次造影透视,关节面复位满意后经皮微创置入接骨板。术前和术后6个月测量并比较膝关节活动度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6个月根据Rasmussen影像学评价标准对膝关节X线片进行评分,同时记录手术前后关节面塌陷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3~10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2周内达骨性愈合。术前膝关节屈曲60.7°±13.1°,伸直4.6°±2.9°,HSS评分为(51.9±5.7)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122.4°±10.8°,伸直4.4°±2.5°,HSS关节评分为(84.9±5.3)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和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伸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面塌陷程度由术前9.5 mm(5~15 mm)恢复至术后1.3 mm(0~3 mm)。术后6个月Rasmussen影像学评分:优6例,良3例。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关节僵硬、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中通过关节腔造影可较好地观察骨折塌陷的情况,同时准确判断关节面间接复位的情况,有益于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关节镜监视下对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SchatzkerⅠ~Ⅳ型)进行复位固定.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24(10±3)个月.术后3~6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按HSS评分:优38例,良4例.结论 在关节镜监视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损伤小,复位固定确切,有利于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MIPPO结合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IPPO结合双钢板治疗SchatzkerⅥ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SchatzkerⅥ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MIPPO技术内外侧入路、复位骨折后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撑塌陷的关节面、同时使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4.8±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3.5±1.2)个月。3例发生异体骨排斥反应,经换药及对症处理后愈合;无皮肤坏死、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发生。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法评定:优6例,良16例,可2例。结论 MIPPO结合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牢靠,允许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复位(ARIF)与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8例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两组,其中34例ARIF治疗为研究组,ORIF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情况及疗效,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101.98±12.74 m L、9.23±1.6周、9.21±2.15d)均短于对照组(136.72±20.76 mL、12.86±2.37周、13.28±2.75d)(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70.5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23.53%,P<0.05)。结论 ARIF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优于ORIF,可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外侧锁定板和前后拉力钉固定胫骨前外侧平台塌陷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为SchatzkerⅡ型患者行上述手术治疗。术前采用Mimics软件在健侧胫骨近端数字模型确定锁定板及螺钉位置,测量关节面下前后拉力钉置入方向及长度。术中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骨折复位固定后经胫骨平台前外侧入路置入外侧锁定钛板,依照健侧膝关节术前Mimics软件测量前后拉力钉置入方向及长度,指导前后拉力钉在矢状位方向置入2枚合适长度螺钉。[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2.6±4.3)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5.7±6.5) ml。术后1年膝关节伸直完全正常,HSS功能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1年,关节面塌陷高度显著减少(P<0.05),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显著改善,所有患者于12~18周骨折愈合。术后1年CT片示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无塌陷出现。[结论]外侧锁定板前后拉力钉固定胫骨前外侧平台塌陷骨折临床疗效满意,避免继发性的关节面塌陷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外侧平台非核心负重区截骨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后外侧柱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采用经外侧平台非核心负重区截骨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3例伴后外侧柱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26~62岁,平均42.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高处坠落伤5例,其他伤2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Ⅴ型15例,Ⅵ型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8 d,平均5.9 d。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2 d及6个月后外侧柱关节面塌陷深度、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inclination angle,PSA),采用Rasmussen解剖评分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术后2 d及6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95 min,平均152.8 min;术中出血量50~175 mL,平均109.5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7个月。术后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于Schatzker Ⅱ及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塌陷的关节面是治疗重点[1].临床上复位塌陷的关节面无专用工具,多采用螺丝刀、骨膜剥离子等工具,使用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我们设计一种新型的实用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820018840.0),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21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撬拨复位三柱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9月~2014年2月,在C型臂X线透视机监视下采用联合入路有限切开、撬拨复位、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5例。根据Schatzker分型:Ⅴ型19例,Ⅵ型6例,CT扫描均为三柱骨折;骨折复位满意后三柱坚强内固定防止关节面塌陷,术中自体髂骨植骨7例。[结果]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8个月,平均16.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未见平台高度丢失。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标准,优20例,良2例,可3例,优良率为88.0%。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和股胫角(FTA)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撬拨复位三柱固定治疗累及三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软组织损伤小,内固定坚强,可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Schatzker分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形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2-01—2017-06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的8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及X线分级标准。胫骨平台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6例,Ⅱ型8例,Ⅲ型12例,Ⅳ型14例,Ⅴ型19例,Ⅵ型22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HSS评分与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骨性关节炎发生时间、骨性关节炎类型(累及单一关节或累及多个关节)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HSS评分与WOMAC评分、疼痛VAS评分总分、骨性关节炎发生时间、累及多个关节发生呈负相关,与单一关节发生呈正相关。结论不同Schatzker分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形成时间、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因此尽早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有利于准确进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预防和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复位,使用可注射人工骨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关节腔探查,直视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复位,可注射人工骨平台下成形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患者9例,均为闭合骨折,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3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2例。[结果]9例患者随访24~6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关节功能评价参照Rasmussen评分标准:优8例,良1例。[结论]关节镜下辅助复位,注射人工骨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植骨充分、稳定,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MIPPO双钢板固定与单钢板加空心螺钉固定技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单侧锁定钢板加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单钢板加空心螺钉组,20例)和MIPPO双钢板内固定(MIPPO双钢板组,2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PSA)的变化。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5±2.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时TPA、P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MIPPO双钢板组少于单钢板加空心螺钉组(P0.05);术后12个月单钢板加空心螺钉组塌陷较MIPPO双钢板组严重(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功能评分MIPPO双钢板组优于单钢板加空心螺钉组(P0.05)。结论采用MIPPO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理想,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