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形态学特点。方法 将2002-2005年本院确诊46例MDS临床和血液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MDS中,平均年龄58岁,〉40岁39例,难治性贫血(RA)20例(43.4);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RAS)1例(2.2);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TAEB)20例(43.4);转化型RAEB(RAEB-t)3例(6.5);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2例(4.3)。可见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结论 应重视对血常规异常患者的血液和骨髓形态学检查,骨髓病态造血对MDS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一组骨髓病态造血、成熟障碍、外周血细胞减少及形态功能异常的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疾病。1985年FAB协作将MDS共分五型:(1)难治性贫血(RA),(2)伴环形铁粒幼细胞的难治性贫血(RAS),(3)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的性贫血(RAEB),(4)转变中的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T),(5)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4例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本院确诊的54例MDS外周血和骨髓涂片。结果:54例MDS中,3例难治性贫血(RA),1例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RS),7例难治性贫血伴多系统发育异常(RCMD),3例难治性贫血伴多系发育异常和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CMD-RS),21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型(RAEB-Ⅰ),19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Ⅱ型(RAEB-Ⅱ),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结论:一系或多系血细胞病态造血是诊断MDS的必备条件,形态学仍是诊断MDS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全部患者的临床特征,常规血液学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49例中难治性贫血(RA)占36.7%,难治性盆身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RAS)占8.2%,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占20.4%,转变中的RAEB占30.6%,慢性粒单型白血病(CMML)占4.0%。三系均不同程度表现病态造血特征,并有向白 病转化的趋势。结论 MDS诊断(特别是RA)较困难,应以明确的病态造血为依据,外周血查见原幼粒细胞有助于RA与慢性再障(CAA)的鉴别,MDS/AML与AML-TMDS的鉴别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11三体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血液学特征和预后。方法对5例单纯11三体MDS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骨髓涂片行Wright—Gimsa染邑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随访观察转白率、疗效及生存期。结果238例MDS有5例检出单纯11三体核型异常,发生率为2.1%。5例患者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粒、红、巨核多系有明显病态的造血改变。难治性贫血(RA)1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EB—t)2例。4例患者转化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 2例、M5 1例、M6 1例),转白率80%,总缓解率50%,中位生存期16个月。结论单纯11三体MDS以RAEB、RAEB-t亚型为主,多系有明显病态的造血改变,转化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生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血象和骨髓象,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行诊断与分期探讨。[方法]末梢血及骨髓片均经瑞氏染色、铁粒染色、碱性蓝93染色,油镜下观察计数。[结果]诊断为难治性贫血(RA)152例(70%);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RAS)7例(3%);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37例(17%);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2例(1%);转化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20例(9%)。[结论]MDS的5个亚型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同一个疾病病程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时血细胞中有病态造血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参照最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标准对MDS患者进行实验室诊断.方法 将150例MDS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涂片标本进行细胞计数,观察各系病态造血的质与量,依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颁布的诊断标准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 150例MDS患者中,单系病态造血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12例[难治性贫血(RA)7例、难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RN)3例、难治性血小板减少(RT)2例],RA伴环形铁粒幼细胞9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30例(伴环形铁粒幼细胞15例);RA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I、Ⅱ分别为51、36例,MDS无法分类12例.结论 MDS临床表现多样化及诊断技术缺乏特异性给实验室诊断带来巨大压力;新版MDS诊断标准对旧版诊断标准的不足进行了补充,并着重强调病态造血质与量对MDS的诊断价值,推动了MDS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均系造血干细胞疾病,二者均可有全血细胞减少、感染或出血等临床表现。前者主要损伤造血干细胞分化,使恶性克隆增殖,骨髓造血异常;后者主要损伤造血干细胞增生,抑制造血功能。诊断MDS的关键是找出病态造血细胞。本文对10例再障(其中典型再障8例,非典型再障2例)、15例MDS(难治性贫血3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3例,RAEB9例)及15例增生性贫血(以下简称增贫)患者的骨髓涂片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探讨其特点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1990—05/2007—09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77例细胞形态学观察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包括难治性贫血(RA)32例,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RAS)6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22例,转化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13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4例。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外周血中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伴有形态异常,并有病态造血,约有50%的MDS患者伴有细胞遗传学异常。MDS包括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病态造血(MDS-RCUD)、难治性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MDS-RCMD)、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等多种分型。  相似文献   

11.
按照FAB推荐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分型标准,大约5%~10%MDS患者的初始特征实际上无法归入任何一型。这类患者常表现全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其骨髓及外周血原始细胞不增多,无Auer小体及单核细胞增多,不能诊断为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中的RAEB(RAEB-T)或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因而常被归类于难治性贫血(RA)或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性RA(RARS)。然而,依据FAB标准,RA或RARS的形态异常及临床表现往往仅限于红系,因此,有作者将这类患者称为无法分类的MDS(MDS,u)。本文作者称之为三系增生异常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MD)。 作者通过18例RCMD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形态学及遗传学特征分析,并与完全符合FAB标准的14例RA或RARS、28例RAEB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对53例MDS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文献情况综合分析。结果53例MDS中:难治性贫血(RA)25例(47.2%),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RAS)1例(1.9%),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19例(35.8%),转变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7例(13.2%),慢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CMML)1例(1.9%)。RA多采取支持治疗及诱导分化治疗,11例缓解。RAEB及RAEB-T采用小剂量阿糖胞苷,少数病例加用强化疗方案,65%的病例得到缓解。结论以小剂量阿糖胞苷或加用强化疗方案LA或HA方案治疗RAEB及RAEB-T,能使病情得到缓解,但对RA及RAS效果欠佳。本文53例MDS中向白血病转化者10例,转化率为18.9%,其中RAEB-T3例,RAEB4例,RA3例。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非均一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失常。常进展为急性白血病。抗白血病治疗见效者甚少。易因骨髓持续再生障碍引起感染和出血死亡。按照FAB协作组分类,MDS可分为5个亚型,包括难治性贫血(RA)、伴环形铁粒幼细胞的难治性贫血(RARS)、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中的RAEB(RAEBt)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相似文献   

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染色体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和RHG 显带分析38例原发性 MDS 核型按 WHO 分型:难治性贫血(RA)4例;难治性贫血伴有环状铁粒幼细胞(RARS)1例: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17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14例;MDS 不可分类型(MDS-U)2例结果:38例 MDS 患者中共检出14例异常核型(占36.8%).单纯异常9例(数日异常6例,结构异常3例),复杂异常5例,1例出现核型演变。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 MDS 的正确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是一组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在临床、血象和骨髓象等方面易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hronicaplasticanemi a ,CAA)、巨幼细胞性贫血 (M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ITP)等相混淆。本文就MDS骨髓各系的病理细胞与上述疾病进行了比较 ,以资鉴别诊断。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依据 1982年FAB标准诊断[1] MDS 4 0例 ,均系我院近 2 0年的住院患者 ,难治性贫血 (RA)型 2 4例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型 10例 ,RAEB …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58例按FAB标准诊断为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活检石蜡包埋切片,用QBEND10,一种能识别祖细胞CD_(34)抗原的单克隆抗体CD_(34)进行染色。定量研究CD_(34)免疫染色与MDS预后的关系。58例中,难治性贫血(RA)5例,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RARS)9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20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1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3例,伴严重网状纤维化的  相似文献   

1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讲求个体化,故疾病危险度分析、预后分组对指导治疗、评估患者生存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MDS的诊断分型:1982年FAB协作组提出以形态学为基础的FAB标准,将MDS分为5型: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用环孢霉素A(CyA)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22~74岁。按FAB标准分型:难治性贫血(RA)16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1例(原始细胞计数<10%)。均无肝肾功能失常,无严重感染的病史,未进行过骨髓移植,其中1例确诊MDS前患乳腺癌行化疗5年,骨髓增生低下型9例中,两系病态造血者5例,三系病态造血者3例,1例有轻度病态造血但有典型异常核型5q~-和明显的大红细胞症,2例有显著的红细胞增生低下。骨髓细胞数正常3例,过多5例,均示三系增生异常。全血细胞减少8  相似文献   

19.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骨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2年2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36例,均符合1982年FAB诊断标准。其中6例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即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Hpo-MDS),占16.7%,现将骨髓象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6例Hpo-MDS患者中,男2例,女4例,男:女=1:2,年龄27岁至69岁,中位年龄49岁。其中,难治性贫血(RA)3例占50.0%;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2例,占33.3%;转化中的RAEB2.2骨髓象6例患者均经2个及以上部位骨髓穿刺,表现为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骨髓象呈现不同程度病态造血,4例为三系病态造血,占66.7%,2例为两系病态造血,占33.…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简称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异常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难治性贫血,其骨髓增生活跃呈病态造血,涉及一个或几个系统的病理改变。不仅血细胞形态出现异常,而且在铁代谢方面有较明显的紊乱。本文对17例MDS骨髓的细胞外铁和铁粒幼红细胞进行观察分析,拟从铁代谢的改变探讨对MDS的诊断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