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MS)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之一.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和MS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过程,是MS研究的经典模型.目前认为,MS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及患者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等多因素有关.肥大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而发挥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研究表明,肥大细胞参与并调控了MS和EAE进展中的多个阶段,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研究肥大细胞在MS中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脂联素及其受体2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伴发MS患者的肝脂肪变、纤维化和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38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有无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分为MS组(65例)和非MS组(73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di)水平,并比较血清酶学、糖脂类代谢相关指标水平以及HBeAg阳性率等指标是否有组间差异.结果 CHB伴发MS患者血清酶学、糖脂类代谢相关指标水平以及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非MS组.体重指数和稳态模型评估指数是CHB伴发M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HB患者伴发的MS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肝脏脂联素表达水平与CHB伴发MS患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髓鞘缺失的炎症性疾病,对该病的研究因其标本难以获取而备受限制.建立相应的动物疾病模型是研究MS病理过程、发病机制以及寻找药物靶点的重要途径.MS的动物模型包括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病毒模型和化学毒性模型.了解这几种MS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广东地区汉族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作低分子量多肽(LMP)基因分型,探讨LMP基因与广东人群中MS遗传易感性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30例无亲缘关系的MS患者和95例无血缘关系的广东籍健康汉族人作LMP基因分型.结果 LMP7和LMP2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MS组和正常人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 05).结论从目前调查的例数,广东人群中MS与LMP基因不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广东地区汉族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作低分子量多肽(LMP)基因分型,探讨LMP基因与广东人群中MS遗传易感性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30例无亲缘关系的MS患者和95例无血缘关系的广东籍健康汉族人作LMP基因分型.结果LMP7和LMP2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MS组和正常人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从目前调查的例数,广东人群中MS与LMP基因不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探讨MMP-2水平与MS疾病组成成分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2009年7月至10月于广州市海珠区龙凤社区及素社社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MS组75例和对照组82例.采用ELISA法检测MS组及对照组血清MMP-2水平.对MS组患者的血清MMP-2水平与MS各组成成分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S组血清MMP-2水平显著降低[(216.6±51.6) μg/L比(232.9±49.8) μg/L,P<0.05].MS患者的血清MMP-2水平与三酰甘油(TG)、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和舒张压(DBP)呈负相关(r=-0.217、-0.188、-0.191、-0.199,均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r=0.263,P<0.05).结论 MS患者MMP-2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心血管系统细胞外基质沉积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合成酶(MS)基因A2756G突变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PCR扩增6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及143例对照者的MS基因突变点,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行凝胶电泳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MS A2756G各种基因型频率在DM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MS A2756G突变可能不足以构成2型糖尿病的独立遗传性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由效应性T细胞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不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EAE)为MS的动物模型.传统观念认为Th1细胞是MS自身免疫反应中主要的效应性T细胞.然而,Th17细胞的发现使Th1细胞的核心作用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蛋白激酶2(MK2)基因是否与代谢综合征(MS)有关联,为探讨MS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以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334例维吾尔族自然人群(MS组808例,非MS组1526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测序筛查维吾尔族MS患者MK2基因功能区的变异位点,然后选择代表性变异位点应用TaqMan-PCR在大样本人群中进行基因型鉴定及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结果 在MK2基因功能区共发现7个变异位点(4个已知变异位点,3个新发现的变异位点),选取3个代表性变异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TaqMan-PCR分型成功的2个变异位点(rs45514798、44890c/t)的基因型频率在MS组和非MS组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然而,rs45514798位点GG基因型的腰围(85.1+11.5)cm低于(AG+AA)基因型(87.1+21.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5,P=0.032).单体型关联分析发现H3 C-A在MS组的频率(12.9%)高于非MS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6,P=0.035);H3 C-A单体型在女性人群MS组的频率(13.9%)高于非MS组(10.8%),差异有临界统计学意义(x2=3.79,P=O.050).结论 MK2基因rs45514798、44890c/t位点变异与新疆维吾尔族人MS无关联;而rs45514798位点与腰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多发性硬化(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45例MS患者血清TGF-β1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和NIND组相比,MS患者血清TGF-β1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Stable MS组相比,RRMS组和CPMS组TGF-β1含量亦明显下降(P<0.05);动态观察显示,随着病情的好转,TGF-β1含量亦逐渐升高.结论:血清中TGF-β1的检测对判断MS患者的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各种细胞因子对MS易感性的研究已经被证实,慢性炎症反应通过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γ-干扰素(IFN-γ)等发挥免疫效应.因此研究与MS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变化对于MS发病机制的探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但是MS一直缺乏统一的定义.1988年Reaven用“x综合征”描述了各种成人代谢病的综合状态.1989年Kaplan将同时具有中心性肥胖、IGT、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称为“死亡四重奏”.此后,曾有学者称之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多代谢综合征”等.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MS的每一种成分都是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同时合并多种异常时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更大,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成为社会的沉重负担.胰岛素抵抗(IR)是MS中的重要中心环节,中心性肥胖通过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参与IR的发生和发展.引起MS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不良的生活方式(高热量、高脂饮食、体力活动减少等)是主要的外来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基因多态性与西方型、亚洲型多发性硬化(M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22例西方型MS患者、 36例亚洲型MS患者和79名健康人进行TNFβ基因多态性分析.对两型MS组患者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扩展病残状态(EDSS)评分、首发年龄、病程、发病次数等临床资料收集.结果: ①亚洲型MS组TNFβ1等位基因频率为51.39%, 较健康人(27.85%)明显升高(P<0.01).②西方型MS组与亚洲型MS组基因型为TNFβ1/1、 TNFβ1/2、 TNFβ2/2 的ED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亚型在EDSS评分、首发年龄、性别、病程、发病次数诸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NFβ1等位基因与亚洲型MS的易患性有关.TNFβ基因多态性与ED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细胞因子与多发性硬化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以髓鞘成分为自身抗原(Ag)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炎症和脱髓鞘为本病的特征.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 EAE)是研究MS的动物模型,通过对EAE的研究,发现MS的发生、发展与免疫调节网络的功能失衡有关.炎性细胞因子(cytokine, CK)和下调免疫反应的免疫抑制性CK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这一调节网络的两个主要方面.本文就这两类CK在MS及EAE中的作用和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调控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扬州大学教职工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教职工1000人,检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相关指标.结果 1000名调查对象中,符合MS诊断的101名,占总数的10.1%,其中男64名(0.64%),女37名(0.37%).MS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扬州大学教职工MS的相关因素包括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进展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炎症、脱髓鞘和轴索变性.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蛋白水解酶,由23个肽链内切酶组成的家族,是MS中神经炎症及血脑屏障破坏的主要参与者,其在MS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研究者认为,MS是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及感染因素触发的髓鞘特异性CD4+T细胞攻击中枢神经系统髓鞘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然而近年研究表明,B细胞也参与了MS的发病及病程的调控,B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APCs)、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以及分泌针对髓鞘和轴突的自身抗体都在M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硬化(MS)的病因及许多发病机理问题至今未明,现多认为MS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来的报道认为MS病人有自身反应性对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特异的T_H细胞,T_I的缺乏使T_H易于活化.活化时有MHC限制并有TCR基因片段的利用.致敏T_H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接触MBP后产生细胞免疫型的免疫病理变化,IFNγ,IL-1,TNFα等因子参与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体检人群中亚临床甲状腺减低症的患病率,探讨血甲状腺功能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1337名在健康管理研究院进行健康查体者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为亚临床甲减组与甲功正常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亚临床甲减总检出率9.1%;MS总检出率为18.8%,且亚临床甲减组与甲功正常组在MS组分中的血脂异常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特别是血脂中的甘油三脂水平.结论 亚临床甲减与MS的组分密切相关,其中血脂异常是发生亚临床甲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和比较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临床性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有效的25(OH)D检测依据.方法 收集263例血清标本,分别用ECLIA和LC-MS/MS两种方法测定25(OH)D水平,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对,探讨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 分析263例临床样本结果,与LC-MS/MS相比,ECLIA相对平均偏差为-0.9%;ECLIA检测结果与LC-MS/MS检测结果相关性为0.51,一致性为0.39;Bland-Altman回归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存在差异.结论 ECLIA无法检测25(OH)D2,与LC-MS/MS对比存在差异,相关性和一致性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