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蛇咬伤所致急性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7例毒蛇咬伤致急性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采用单纯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对照组),35例在抗蛇毒血清的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浓度(Fg)]、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Cr)]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88.6%vs59.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及肝肾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APTT、TT、ALT、AST、TB、BUN、Cr及CK-MB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Fg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各个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急性重症蛇咬伤疗效确切,且利于促进患者凝血、肝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张成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281-6281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疗效。方法对3例AFLP患者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可以缓解黄疸、少尿等临床症状,亦能降低患者肌酐、尿素氮、胆红素、转氨酶等生化指标。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后,AFLP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明显好转,是治疗AFLP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APHL)患者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APHL患者治疗后的血脂及CT评分、Ranson评分、AP 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得以明显下降,且随治疗时间延长呈递减趋势;治疗72h后,42例患者BUN、Scr、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得以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可阻断急性胰腺炎与高脂血症形成的恶性循环,有效控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并可有效清除炎性介质及代谢废物,阻断全身炎性反应和胰腺持续坏死。  相似文献   

4.
血液灌流+CVVH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效果观察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2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CVVH模式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清醒平均时间和治疗前、HP模式治疗2h及HP+CVVH治疗10h后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监测。结果 HP联合CVVH治疗后的重度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的临床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HP联合CVVH治疗可以改善AOPP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升高血清CHE,改善AOP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心脏术后严重肾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心脏术后急性肾衰竭的时机及有效性。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3年11月~2005年8月70例心脏手术后因急性肾衰竭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CBP方式以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为主,对两组患者治疗前进行APACHEⅡ评分,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h、48h和72h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Lac)等指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的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计数、肾功能(BUN、Cr)、心肌酶(AST、CPK、LDH)的变化。结果70例患者中存活35例,死亡35例。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II评分、MAP、Lac、BUN、Cr及CPK、AST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经CBP后两组患者MAP、PaO2/FiO2、BUN、Cr和心肌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HR、WBC和Plt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CBP是治疗心脏术后并发严重急性肾衰竭的有效手段,尽早进行CBP有助于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袁磊 《临床医学》2020,40(7):78-79
目的 分析甲基强的松龙、环磷酰胺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夏邑县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百草枯中毒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环磷酰胺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环磷酰胺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同期收治27例采用常规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愈率、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病例存活天数均较对照组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百草枯中毒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可作为抢救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首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205-1207
目的研究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并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集束化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生化指标、住院时间、预后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血肌酐等主要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的比较以及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生化检验指标,而且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预后改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0h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危重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对9例危重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10h的CVVH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4h的血K 、Na 、Cl-、血pH值、尿素氮(BUN)及肌酐(Cr)的变化情况,并监测治疗过程中呼吸(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结果CVVH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P>005),CVVH治疗后的BUN及C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4h的BUN及Cr较治疗结束时明显升高(P<005),接近治疗前的水平(P>005)。结论10h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治疗危重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没有影响,并可保持电解质、酸碱的相对稳定,对BUN及Cr有清除作用,但疗效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与常规HD治疗蜂蜇伤后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 35例蜂蜇伤后急性肾衰竭患者分为HD联合HP组18例,单纯HD组17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平均住院日。结果 2组治疗后肾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且HD联合HP组治疗后血BUN、C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平均住院日少于单纯HD组[(16.94±1.73)vs(18.88±2.20)d,P<0.05]。结论 HD联合HP组治疗蜂蜇伤后急性肾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在人工肝支持治疗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在人工肝支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70例重症肝功能衰竭患者予以血浆置换、血液灌流两种模式的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变化。结果:经过上述两种模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置换组治疗结束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二种模式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两种治疗模式均能有效清除肝功能衰竭或合并肾功能衰竭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血浆置换治疗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明显提高,出凝血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6只中国实验小型猪采用D-氨基半乳糖静脉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在给药48h后给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先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再经过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处理。观察比较实验动物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后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处理后血液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实验动物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实验动物血液中总胆红素、氨、丙氨酸转移酶、内毒素、肌酐明显减少(P0.01),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动度和甲胎蛋白明显增加(P0.01);与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比较,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所增加(P0.05),血氨、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应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安全、有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较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液滤过)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人工肝支持治疗对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161例经人工肝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的转归,探讨人工肝治疗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161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各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胆红素特异性吸附(bilirubin specific adsorption,BSA)、活性炭灌流(hemoperfusion,HP)、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y—cling system,MARS)、组合型生物人工肝(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HBL)、人工肝治疗,平均治疗2.7次。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4个不同时段取血分别测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内毒素水乎,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20例治疗前伴肝性脑病患者昏迷程度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脂酶显著升高(P<0.O1和P<0.05)。92例患者痊愈,33例成功的实施肝移植,其余36例分别死于严重感染者、消化道大出血和肝肾综合征,存活率为77.64%。结论 人工肝可能作为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作为判断患者能否自然恢复或必须进行肝移植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方莉  韩菊晖  金瑩  张娜  李君 《中国临床康复》2011,(18):3251-3254
背景:连续性血液净化又称为肾脏替代疗法,是近年来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一项重要发展,在临床上已成为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各种急危重患者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目的:总结肝移植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移植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用BM-25连续性血液净化机治疗的临床资料,治疗模式为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置换液使用方式是前/后稀释法,采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抗凝。治疗时间为5~30d。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尿素氮、血肌酐、血清钾、动脉血气碱剩余。结果与结论:10例患者中,好转8例,ICU存活率80.0%。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全身水肿逐渐减轻,呼吸状态好转。治疗24h心率显著下降,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中心静脉压显著下降。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正常,动脉血气明显改善,尿素氮、血肌酐、血钾明显降低。治疗前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明显改善肝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因而在肝移植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急性肝衰竭行急诊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病情复杂,风险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与普通肝脏移植有着明显不同。目的:总结急诊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以提高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行急诊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7例,年龄15-69岁。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23例(其中乙型合并丁型肝炎2例),Wilsons病7例,3例为毒蕈中毒,2例不明原因药物肝脏损害,1例雷公藤多甙中毒,1例为外伤行肝脏部分切除后失代偿,1例尸体肝移植后患者。结果与结论:38例患者生存时间为13-1740d,中位生存时间为634d。患者的围手术期存活率为76%,1年存活率为63%,2年存活率为58%。9例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包括脑水肿及颅内高压、肾功能衰竭、严重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颅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目前急诊肝移植仍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出血、感染、排异反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移植围手术期间每一环节的处理,对于肝移植的成功和患者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以血浆置换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 5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诊断为急性重型(ALF)3例和亚急性重型(sALF)2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配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HBL)治疗。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氨、PTA及内毒素水平变化。结果 5例患者4例乏力、腹胀明显减轻,3例伴肝性脑病患者意识状态均有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患者TBIL明显降低(P<0.01),PTA及CHE显著升高(P<0.05),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P<0.01)。治疗中未发生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2例患者痊愈,1例1周后成功实施肝移植,其余2例分别存活8日和21日。结论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可有效改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乏力、腹胀等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升高PTA,降低内毒素水平。患者耐受较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药物性肝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01-2013-12入住我院急诊科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12例,根据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肝损伤的的诊断标准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药物性肝病,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性别、年龄、口服剂量、是否接受超早期洗胃治疗、是否接受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是否接受CRRT治疗等因素对百草枯所致药物性肝病的影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口服剂量、是否接受超早期洗胃治疗、是否接受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是否接受CRRT治疗与急性百草枯患者肝损伤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百草枯的口服剂量对肝功能损伤的影响最大,及时给予超早期洗胃治疗、早期血液灌流治疗能减少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多种血液净化方法治疗160例肝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73例肝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13例)。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种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包括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一静脉血液滤过、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对照组仅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索(TB)、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前白蛋白(PALB)、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明显改善(P均〈0.01),但球蛋白(GLB)有所下降。对照组TB、TBA、ALT和PTA也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中肝性脑病患者意识转清率为78.95%(15/19例)、存活率为63.13%(101/160例);均较对照组的38.46%(5/13例)和47.79%(54/113例)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50.05)。结论:内科综合疗法加用多种血液净化方法治疗肝功能衰竭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秦华  魏丽 《临床荟萃》2019,34(7):633
目的 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并行人工肝治疗的乙型肝炎ACLF患者69例,其中DPMAS联合PE组32例,单纯PE组37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凝血指标和血小板(PLT)的变化,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4周总有效率和12周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PLT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MAS联合PE治疗ACLF疗效确切,能减少血浆用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目前常用人工肝治疗方法: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t system)联合肝移植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经验。方法 对7例慢性肝脏功能衰竭患者分别应用上述三种人工肝方法治疗15人次,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等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接受原位肝移植治疗。结果 人工肝治疗后多数患者的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7例均顺利进行原位肝脏移植,其中6例成活。结论 人工肝可明显改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术前状况,为肝移植赢得时间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