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将8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双盲、双模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应用唑来膦酸4 mg静脉滴注,加局部放疗,共2周;对照组行单纯放疗;对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VRS)、生活质量(QOL)、一般状况评分(KPS)、缓解率和加用止痛剂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药物的不良事件、血尿常规和生化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VRS及活动能力分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研究组疼痛总缓解率为97.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能力改善率为87.5%和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QOL、K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有1例在输注唑来膦酸后出现轻度全身疼痛,约8 h后自行消失.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高、安全性好,是目前治疗骨转移癌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唑来膦酸合并放射治疗骨转移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8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静滴唑来膦酸4 mg加局部放疗37.5GY/15F,之后再静滴唑来膦酸4 mg;对照组则单纯行放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8.2%和74.5%(P>0.05),多发骨转移癌疼痛病灶研究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6.5%和67.6%(P<0.05),随访2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6.3%和66.0%(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唑来膦酸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5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用化疗,28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结果治疗组骨病灶缓解、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65.4%、80.8%,对照组分别为25%、3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骨关节疼痛及化疗所致骨髓毒性、消化道反应等。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骨病灶缓解率高,止痛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且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伊班膦酸钠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伊班膦酸钠 (艾本 )及其联合化疗对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  2 3例单用伊班膦酸钠治疗 ,2 5例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单用伊班膦酸钠治疗 ,疼痛缓解率87% (2 0 / 2 3例 ) ,卡氏评分标准平均提高 10分 ;伊班膦酸钠加化疗组 ,疼痛缓解率 10 0 % (2 5 / 2 5例 ) ,卡氏评分标准平均提高 2 0分。结论 单用伊班膦酸钠或伊班膦酸钠加化疗对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均好 ,可缓解疼痛 ,促进骨质修复。伊班膦酸钠加化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481-2483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就诊经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证实为Ⅲ期、Ⅳ期且无脑转移的NSCLC患者72例,且确诊当时伴有肿瘤相关性疼痛(数字评分量表评分≥4分),无手术指征或不愿手术治疗,KPS评分60分,局部晚期患者未针对原发部位行放射治疗,知情并同意接受化疗及热疗,随机将其分成三组,每组24例。A组采用热疗结合化疗共同治疗,B组采用单纯热疗治疗,C组采用单纯对症治疗,A组与B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爆发疼痛时仍予以对症处理,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KPS评分及爆发痛次数情况,观察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情况采用主诉疼痛分级(VRS)进行评定,采用卡方检验法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发现,B组的疼痛情况、KP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疼痛情况、KP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高温全身热疗在晚期NSCLC癌痛治疗中有确切疗效,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癌痛,减少爆发痛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合化疗疗效更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伊班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晚期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的影响,方法 50例住院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干预组26例在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的同时加心理干预;对照组24例单纯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效果评定采用抑部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统计学分析.均给予3个周期的用药后评价疗效.结果 干预组的抑郁及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止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显著缓解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明显提高了伊班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钠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点滴唑来膦酸钠4mg,每4周1次。结果唑来膦酸钠治疗组对骨痛的总有效率为87.5%,布桂嗪对照组治疗骨痛的总效率仅为37.5%。唑来膦酸钠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钠能有效缓解多发性骨髓瘤骨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并能协同化疗促进缓解、降低患者的高血钙水平。  相似文献   

8.
背景: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属于第3阶梯用药,是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主要方法之一.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9例骨转移癌患者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在用药过程中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同时静脉滴注唑来膦酸4mg每4周1次,连续2次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发现骨转移癌患者的骨痛完全缓解25例(36%),部分缓解37例(54%),轻度缓解7例(10%),总有效率为90%(62/69);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腹胀、厌食、嗜睡、头晕、发热、肌肉痛等.结果表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疗效确切,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唑来膦酸治疗42例初发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评价疗效和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骨痛缓解有效率为69.05%(29/42),临床获益率为83.33%(35/42);单纯唑来膦酸治疗,有效率为40.0%(2/5);合并化疗者,有效率为72.97%(27/37);体力状况ECOG评分改善有效率56.67%(17/30)。不良反应主要为低钙血症。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有明显止痛作用,可明显改善体力状况,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赵月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847-8847
目的分析单用化疗或化疗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共68例患者,分两组治疗。34例单用NP方案化疗:诺维本25 mg/m2,第1、8天静脉推注,顺铂20 mg第1~5天静脉点滴,以21 d为一周期。34例化疗联合艾本治疗:NP方案化疗(方法同前),加艾本4 mg/次,21 d为一周期。均连用2周期。然后评价疗效。结果单用化疗组,疼痛缓解率82.3%(28.34),化疗联合艾本组,疼痛缓解率100%(34.34)。结论化疗联合艾本对肺癌骨转移疗效好,能缓解疼痛,延长生存期。艾本不良反应轻,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新一代双膦酸盐药物。  相似文献   

11.
潘惠娟 《全科护理》2013,(30):2789-2790
[目的]观察密固达(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骨痛及骨密度(BMD)的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密固达联合护理干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痛程度及BMD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骨痛症状缓解,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固达联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的BMD,改善骨痛症状.同时,通过护理干预能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2.
谈建  叶剑  周敬萧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88-1890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中重度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瘤伴随中重度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3例,其中研究组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分泌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疼痛总缓解率(84.8%),生存质量总有效率(81.8%),骨病灶总有效率(30.3%)均明显高于照组(54.5%,60.6%,12.1%),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为轻度的发热、全身关节痛和(或)肌肉痛、一过性的血压下降和局部红肿,经对症处理后逐渐缓解.[结论]唑来膦酸配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疼痛是有效、安全的,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吉奥(S-1)联合顺铂(DDP)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3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循环热灌注组,n=67)和对照组(普通热灌注组, n=67)。S-1均按体表面积给药,服药2周,停药1周,DDP腹腔给药,d190 mg,d860 mg。试验组经恒温循环热灌注仪给药,对照组加入预热的41~43℃0.9%生理盐水100 ml直接腹腔注入。21 d为1周期,2周期后参照 WHO 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际可评价134例,试验组腹水有效控制率为67.16%(45/67),对照组为47.76%(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受益反应率为82.1%(55/67),对照组临床受益率为67.2%(4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S-1联合DDP恒温循环热灌注治疗胃癌合并恶性腹水能取的更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代谢指标N端骨钙素(N-MID)、总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合全身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全身骨显像将21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45例)和骨转移组(165例),采用Soloway分级将骨转移组病例分为4级(0~Ⅲ级),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肿瘤骨转移组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骨转移组中随着转移病灶数目的增加,血清N-MID、TP1NP、β-CTx水平逐步增高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MID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17.59ng/mL,灵敏度70.3%,特异度88.9%,ROC曲线下面积0.831;血清TP1NP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43.04ng/mL,灵敏度78.2%,特异度95.6%,ROC曲线下面积0.890;血清β-CTx诊断肿瘤骨转移的截断值为0.48ng/mL,灵敏度73.9%和特异度93.3%,ROC曲线下面积0.869。结论血清N-MID、TP1NP及β-CTx是反映恶性肿瘤骨转移骨代谢敏感、准确、简便的生化指标,检测其水平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率,可结合全身骨显像检查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米替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癌性骨痛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50例合并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阿米替林片25 mg/次,口服,1次/晚,以及唑来膦酸4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15 min,每4周1次,作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单用唑来膦酸治疗,用法与治疗组一致。2个以上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6%)和临床获益率(96.2%)高于对照组(75.0%,9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好转;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阿米替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癌性骨痛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骨转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对骨转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身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使用反转恢复平面回波弥散序列分5段进行全身扫描。结果反转恢复平面回波弥散序列成功进行了全身磁共振弥散成像。重建出的最大密度投影像图像均一,清晰。3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9例患者检出了多发骨转移灶;7例患者为单发转移灶;2例淋巴瘤表现为骨髓信号增高;1例为多发骨髓瘤;3例假阴性。结论全身磁共振弥散成像对骨转移性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检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全身骨显像对骨病的诊断准确性和确定诊断率。方法 每个病人用^99T^m-MDP进行骨全身显像及局部放大显像。结果 140例不能确定诊断者经过手术、穿刺病理检查,或经复查显像,X线、CT、MRI证实,确定诊断为骨肿瘤78例(41%),骨关节病36例(26%),骨创伤15例(11%),骨结核7例(5%),骨炎症4例(3%)。结论全身骨显像表现不典型者一个或两个病灶时仍以肿瘤可能最多,应做为第一考虑,骨关节病病灶多发生在颈、腰椎和膝关节处,有创伤史者考虑骨创伤可能,骨结核和炎症虽为少数也需与肿瘤鉴别。掌握这些规律可以提高全身骨显像诊断的准确性和确诊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双磷酸盐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及检测BMD在双磷酸盐治疗MM骨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53例MM患者(33例初治、10例复发/难治、10例平台期)分为2组,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33例,单纯化疗组20例,两组患者化疗方案完全相同。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采用HologicQDR220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全身、腰椎L1-L4椎体及左股骨近端的BMD值。结果表明,由于样本量较小,且为随机抽取,治疗前2组BMD略有差异,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全身和腰椎的BMD值略低于单纯化疗组,左股骨颈BMD值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个月后2组间BM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全身、腰椎及左股骨近端的BMD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1);而单纯化疗组全身及腰椎的BMD与治疗前相比反而有所下降(P<0.01),但左股骨近端BMD值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1)。结论:双磷酸盐联合化疗对MM患者BMD有良好的作用,检测BMD简便易行,是监测双膦酸盐治疗MM骨病的敏感指标,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MR全身弥散扫描在多发性骨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R全身弥散扫描(WB-DWI)在多发骨转移瘤及骨髓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7例多发骨肿瘤性病变患者(其中多发骨转移瘤47例,多发骨髓瘤10例)及12例正常志愿者进行WB-DWI检查。选取胸椎、腰椎及髂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正常志愿者及多发骨肿瘤性病变在WB-DWI上的信号特征,测量其ADC值范围,通过比较ADC值差异探讨WB-DWI在多发骨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同时计算多发骨转移瘤患者通过WB-DWI找到原发灶的阳性病例数的比率。结果:与正常骨质相比,多发骨肿瘤性病变在WB-DWI表现为异常高信号。多发骨转移瘤病灶ADC值高于多发骨髓瘤,且两者的ADC值均明显高于正常骨质(P<0.01)。在多发骨转移瘤患者中,WB-DWI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74.5%(35/47)。结论:通过比较多发骨转移瘤及多发骨髓瘤ADC值的差异,能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WB-DWI对原发灶的显示,亦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