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目的]通过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知识、态度、行为等健康教育活动,评价高血压防治的效果。[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抽取的石河子市24小区干预前后的两次现况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高血压相关的12项防治知识、7项态度及7项行为改变均取得令人满意的干预效果。[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某市264名城市社区居民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某市某社区居民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探索在社区中对居民进行营养教育和营养指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某市某社区成年常住居民26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水平较差,主要缺乏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和营养与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营养态度和行为尚可;调查对象期望营养知识来源主要为讲座和宣传画册等.[结论]社区居民营养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饮食与健康关系了解不够全面,但营养态度和行为尚可.应加强对社区居民营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景强  李晓萍  龙慧英  星吉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537-537,540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为今后社区高血压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5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正常血压、高血压标准及高血压可导致冠心病的知晓率较低,对35岁以上有必要测量血压和高血压可导致脑卒中的知晓率较高.居民各种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也相应提高.[结论]应对社区居民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提高知识水平,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社区居民在其生活方式中的主要不良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并对比实施干预行为后的效果,为不良健康行为疾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盐田16个社区中随机抽取8个社区1230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区域逐户上门作行为调查,对目标区域人群开展综合性行为干预,并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干预后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高盐饮食、抽烟、饮酒、体检不定期、长时间看电视电脑等不良健康行为方式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综合行为干预对改善居民不良健康行为有重要意义,是降低社区居民不良健康行为疾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居民慢病综合干预前后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社区居民社区综合干预前后有关慢病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的改变情况,探讨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在慢病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7月在南京市3个城区和1个郊县分别随机整群抽取1个社区,以社区35岁及以上人群(n=4,293)为研究对象.在完成基线调查的情况下,对4个社区的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临床义诊、定期随访等干预措施,于2007年7月份进行终点调查,整个现场干预和随访期限为3年.[结果]干预前后糖尿病病人的患病知晓率(36%,51.7%),治疗率(33.7%,44.6%),血糖控制率(11.3%,21.6%)显著明显增加.慢病知、信、行水平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居民定期测量血压率显著提高(13.0%,18.5%,X2=44.25,P<0.01);饮酒比例下降显著(24.3%,17.9%,X2=47.93,P<0.01).[结论]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中心内容的的慢病综合干预措施在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下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患者综合防治效果,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的能力.[方法]选取2006年盐城市6个社区5 997人在体检中被确诊的34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对象,采取针对社区全体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强化干预的措施,6月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干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69,P<0.001);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50,P<0.001):对行为的影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规范的分类管理和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综合干预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浦东新区食源性疾病社区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晨  王宇  刘弘 《上海预防医学》2010,22(6):285-288
[目的]对浦东新区部分居民进行预防食源性疾病干预效果评价,为居民的食源性疾病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浦东新区30个社区为研究现场,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地域相邻的2个社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3年的干预。于2008年12月—2009年6月,采用问卷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为期3年。[结果]干预组社区居民知识水平和饮食习惯相对于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年内腹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取有效可行的社区干预措施可改善居民的知识水平和行为生活方式,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流感预防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华  陈玲  马龙  杨浩峰  史景红  高枫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752-3754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城区居民流感相关知识情况,同时在社区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及干预活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为今后开展相关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采用自行设计自填式问卷.在了解该市城市居民对流感及相关知识知晓率基础上,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社区宣传栏及知识讲座教育等多种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宣传教育,再采用以上方法对研究对象开展二次现况调查,最终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结果]在基线调查回收有效问卷中抽取565份,再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53份.基线调查知识部分平均得分4.75±1.822,经过健康教育,再次调查知识平均得分有提高,得分达到5.50±1.344 (P=0.000).与健康教育前相比,流感相关态度和行为问题肯定回答率有不同程度提高.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愿意接种流感疫苗相关因素有流感相关知识得分、过去1年曾患流感和当周围人患流感时也采取预防措施行为倾向、有相应流感疫苗知识、住所附近有流感疫苗接种点等. [结论]在鸟鲁木齐市社区人群中采用适宜健康教育手段能有效改变社区人群流感相关态度和行为,是预防流感流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市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对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患者综合防治效果。[方法]针对社区全体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强化干预。[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水平均有降低,以不规律锻炼率下降最为明显;高血压患者知识、态度和行为平均得分较干预前分别增加了0.6分,0.5分和0.8分;干预后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定期复查率分别提高22.6%、20.6%、72.8%和14.8%。[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曹家渡社区脑卒中知信行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分析曹家渡社区 3 5岁以上居民经 2年综合干预后 ,脑卒中有关知识、信念、行为 (KAP)的改变。[方法 ]  1998年随机调查 481人 ,作为基线调查人群 ,其中对照组 2 41人 ,干预组 2 40人。经过 2年社区干预后 ,于 2 0 0 0年随机抽查了 45 4人 ,对照组和干预组各调查了 2 2 6和 2 2 8人。 [结果 ] 干预组总体信念、高血压患者相关行为、高血脂患者相关行为等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其及格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 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具有一定效果 ,有助于改善居民对防制脑卒中的认识和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11.
何文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5):1014-1015
目的对江华县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随机选取400名企业职工,400名社区居民,400名娱乐场所从业人员(CSW),800名学生,调查分析健康教育前后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KAP)。结果企业职工、社区居民、CSW、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60%、40%、30%、70%提高到85%、80%、80%、95%;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接受率有较大提高,对艾滋病朋友的态度及性观念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对提高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转变不良观念和改变高危行为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PurposeTo evaluate, by gender, the impact of a structured, comprehensive risk reduction intervention with and without boosters o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in incarcerated youth; and to determine predictors of increasing HIV knowledge and reducing high-risk attitudes and behaviors.MethodsTh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volved participants completing structured interviews at 1, 3, and 6 months. Repeated 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used to analyze changes over time.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secure custody facilities and in the community. The study sample comprising 391 incarcerated youth, 102 female and 289 male aged 12–18, formed the voluntary sample.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ree conditions: education intervention; education intervention with booster; or no systematic intervention. The outcome and predictor measures included the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Youth Self Report, Drug Use Inventory, and HIV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Scale.ResultsThe 6-month retention rate was 59.6%. At 6 months, males in the education and booster groups sustained increases in knowledge scores (p < 0.001). Females in these groups sustained increased condom attitude scores (p = 0.004). Males in the booster group sustained increased prevention attitude scores (p = 0.017). Females in the booster group reported more consistent condom use (odds ratio [OR] = 4.2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1.81, 9.77). Age, gender, drug use, and psychological profiles were predictive of outcome.ConclusionsThe intervention and boosters led to gender-specific improvements in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condom use. Result variations by gender underline the importance of gender issues in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Predictors of success were identified to inform future HIV education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淮南市3家火力发电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态度、行为,为降低和避免职业病的发生、发展,开展干预活动,促进职工健康,提供基础数据和防治意见。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被调查者独立、完整的填写问卷,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0.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问卷938份,对职业卫生知识应答正确率64.7%,对职业卫生态度应答正确率57.2%,对职业卫生相关行为应答正确率60.9%。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正后实施1年以来,该市3家火力发电企业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不容乐观,有待加强职业健康教育,以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佘冬梅  姚秋菊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16-1618
目的了解2007—2010年随州市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行为、相关态度和需求,以及在4年里发生的变化,为防治艾滋病的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对随州市农村居民进行自填表式问卷调查,所有资料均经EpiData 3.02进行录入后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州市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3个传播途径和经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到2010年基本上均提高到90%左右;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亦有所提高,其中对使用安全套是否有保护作用的知晓率从52.23%提高到92.64%,对忠于性伴侣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的知晓率从76.89%提高到91.47%;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外表上与正常人群无区别的知晓率从45.24%提高到80.62%;2010年有78.10%的居民愿意与感染了HIV的熟人继续交往;农村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宣传资料、电视和报刊书籍。结论随州市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成效,提高农村居民的防治知识和保护意识,对农村居民的艾滋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北京市大兴区农民工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通过现场培训、资料发放、播放DVD等活动对大兴区13家企业的1500名农民工进行为期6个月的职业卫生行为干预,并调查干预前后农民工职业卫生知识、态度和相关行为状况。结果干预后,农民工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有了一定提高,知识得分由干预前的9.83±2.939提高到10.97±2.7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态度得分与行为得分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场培训、资料发放等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对提高农民工职业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职业卫生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邯郸市社区居民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邯郸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前后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态度改变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河北省邯郸市选择2个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居民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态度变化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干预后乙肝疫苗作用、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约90%,对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接种对象、携带者概念的知晓率约为60%~70%,对乙肝疫苗种类及我国乙肝携带者人数等问题的知晓率不足40%,对照组大部分问题的知晓率在25%~45%之间,干预组的整体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关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态度较对照组积极(P<0.05)。结论对社区人群进行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增强了社区人群对乙肝及其疫苗预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后南宁市城乡居民基本健康知识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价南宁市百场健康知识讲座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制定健康干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相同的健康素养问卷,在“百场健康知识讲座”前后对听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讲座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讲座前的52.8%提高至78.7%,提高了25.9%,其中,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了33.8%,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了18.5%;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了31.1%,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了20.8%,这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场健康知识讲座项目干预效果显著,应继续开展类似干预活动。对农村居民的干预效果好于城市,类似的干预政策和措施可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对基本健康知识的干预效果好于基本健康行为,提高居民健康行为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社区健康教育在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闵行区华漕镇4个居委中年龄≥45岁的居民共200人作为干预对象,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开展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并对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认为“吸烟者有必要戒烟”、“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呼吸道疾病有用”、“接种肺炎疫苗对预防呼吸道疾病有用”的人所占比例显著增加,分别为92.0%、93.5%和93.5%。干预后,“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接种流感疫苗”的人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分别为98.0%和78.5%;而其他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在干预前后没有明显改变。调查对象呼吸道疾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人们对呼吸道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并促进态度的积极改变,从而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但一些健康行为的形成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同伴健康教育在学生预防结核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同伴健康教育方式在学校中进行肺结核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为今后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嘉兴市5县2区各抽取1所小学,共960名小学生,按班级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同伴健康教育干预,半年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结核病知晓率(95.4%)高于对照组(51.7%),但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对待结核病的行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学校内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结核病的预防及相关知识水平,但对改变学生行为态度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