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曹玉香 《内蒙古中医药》1994,13(1):35-35,F003
以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昝进宝,曹玉香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颅神经病变中最为常见的疾患。我们近三年来对本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及各种治疗方法进行了综合探讨、分析,取众之长,以针灸为主,中西药物结合运用的综合疗法,治疗患者40例,治...  相似文献   

2.
贝尔面瘫是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006年2月至2010年7月,我们用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贝尔面瘫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玉屏风散加味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济南市中心医院(250013)薛旗陈光明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玉屏风散穴位注射采用玉屏风散加味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我科凤存安教授所创立的治疗方法,我们用此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3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朵雄  任培荣  赵斌 《西部中医药》2006,19(11):23-24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位、病因以及针刺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3 26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病史、分型来确定病位、病因,并进行针刺治疗,运用House-Brackmann面部神经功能分级统计治疗结果,分析比较年龄、病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痊愈2 180例,占66.7%,总有效率98%.年龄与疗效比较,20岁以下、50岁以上2组痊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正确认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位和病因是确保针刺效果的关键,病程越长疗效越差,年龄越大疗效也越差.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的面神经疾患之一。2001年11月-2004年11月我们采用穴位埋药线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排除慢性中耳炎、乳突炎等所造成)9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歪嘴风或面瘫,是指茎乳孔以内和内耳孔以外的面神经管内段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的面神经麻痹。1990—2000年,笔者采用毫针透穴和穴位电磁疗法治疗面瘫患者212例,现将2种方法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内挑外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挑外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5例(250031)山东省交通医院单衍丽(250011)山东省中医院张彤近年来,我们对85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内挑刺外针刺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同时设对照组对比,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85例患者中,男性46例,...  相似文献   

8.
针灸药罐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面神经麻痹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大类。本文主要是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笔者自2002年~2004年采用针灸药罐四种方法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库谦  古加 《新疆中医药》2012,30(2):41-42
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病因暂不明确。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口眼歪斜、患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闭合不紧、语言障碍等等。本人2006年10月~2011年9月接诊面神经麻痹患者50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临床表现为患者突然一侧面瘫,口喎眼斜。纯西医对此病治疗效果欠佳,且可能留下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收治1例典型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伴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医生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整体调节,并结合针灸理疗,获得了显著疗效。文章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归纳整理该病病因、病性、治疗方法,介绍本案例治疗全过程、案例特点以及转归,并对监护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进行说明,分析了诊疗过程和治疗机制,效果良好。本案例较成功且具有典型性,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由于对该病的病因尚未清楚,故在治疗上还缺乏统一而特效的方法.作者自1996年以来,应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共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穴位和手法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Bell氏麻痹)目前临床多以针灸治疗为主。但是,从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其临床治愈率平均只有72.35%,并不令人满意。本文试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关临床报导,结合笔者临床体会,谈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针刺方法和处方配穴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与同道商讨,以达到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用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80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以茎乳突孔内急性水肿、面神经压迫或面神经本身的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中医称为“口眼歪斜”、“口僻”等。笔者近几年来,以牵正散为主组方,配合指针点穴治疗此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病因尚未明确.2003年6月-2006年10月,本院采用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神经炎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齐刺翳风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和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更为有效和方便的针刺方法。方法将10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首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齐刺翳风穴为主,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针法治疗为主。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治愈率为58.4%,总有效率为88.7%。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治愈患者所针刺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齐刺针法针刺翳风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浮针行罐治疗中重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些病患发病严重、或因治疗不当、或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导致不同程度后遗症和并发症发生.我们采用浮针走罐方法治疗H-B国际分级属中重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20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针灸临床治疗以周围性面瘫居多。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本身的病变,多由免疫力低下,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以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导致的面神经水肿、变性、麻痹最多见,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在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的针灸介入时机问题,目前学术界尚存一定争议,本次研究将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三组,对各组针灸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量化评定,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时期针灸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从而探讨针灸介入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属现代医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其病因尚不明确。而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周围神经病变常见,多见为颅神经受累。受损颅神经中以动眼神经受损最常见,其次为外展神经、滑车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等。本报导为笔者治疗的一例糖尿病诱发面神经麻痹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戴晓娟 《河北中医》2014,(4):550-55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面神经麻痹。目前认为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病理表现为面神经水肿,髓鞘肿胀、脱失,晚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症状随面神经损害部位不同而轻重不一,西药治疗后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2008-05-2013-05,笔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6例,并与西药为主治疗3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