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1 型糖尿病(T1DM)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方法 选择新诊断T1DM患者8例,初诊未治2型糖尿病(T2DM)患者8例,均经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检测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与正常糖耐量志愿者10例进行比较.结果 T1DM组的年龄、BMI、空腹胰岛素(FIns)及空腹C-肽等各项参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TG、LDI-C、HDL-C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DM组与T2DM组比较,年龄、BMI、WHR、FIns、空腹C-肽、SBP、TC、TG均显著低于T2DM组(P<0.05).正常对照组、T1DM组、T2DM组ISI分别为12.83±1.09、9.95±0.50、3.80±0.20,3组间I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检测结果显示,TIDM患者的ISI显著低于正常人,但高于T2DM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T2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ELISA方法检测72例T2DM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FDR)和68例健康对照者(NC)血清hsC-RP、Fins、FPG等,并用HOMA—IR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1)FDR组血清hsC—RP水平较NC组升高(P〈0.01),HOMA—IR高于NC组(P〈0.01);(2)血清hsC-RP水平与HOMA-IR(r=0.307,P〈0.01)、Fins(r=0.286,P〈0.05)、BMI(r=0.250,P〈0.05)、LDL—C(r=0.302,P〈0.05)、TC(r=0.267,P〈0.05)相关。结论慢性炎症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hsC-RP升高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苓组方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代谢途径的影响及胰岛素抵抗(IR)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并分组,观察各组大鼠IGF-1、FPG、HbA1c、Fins、TG、TC的变化,比较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参苓组方能升高T2DM大鼠IGF-1水平(P〈0.01),降低FPG,HbA1c、Fins、TG、TC(P〈0.05),使IAI升高,HOMA—IR下降(P〈0.05)。结论参苓组方能改善T2DM大鼠IR和IGF-1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高血压非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高血压患者82例,对照组76例,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浓度及空腹血糖(FPG),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①高血压组较对照组FINS增高(21.39±14.21 vs 14.48±11.32,P〈0.05),ISI降低(-4.59±0.5 vs -4.18±0.54,P〈0.05),TG升高(2.96±0.58 vs 1.30±0.50,P〈0.05),HDL-C降低(1.30±0.07 vs 1.86±0.12,P〈0.05)。②以ISI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因素为TG、SBP、BMI和HDL-C(r^2=0.64,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更多存在胰岛素抵抗(IR)和血脂异常,氓与TG、SBP、BMI和HDL-C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及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T2DM患者62例,分为并发CHD组及未并发CHD(CHD-)组,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NC)组,检测血浆tHcy、Lp-a、FPG、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M+CHD组tHcy、Lp-a、Fins、FPG均显著高于、ISI显著低于CHD-组和NC组(P〈0.01或P〈0.05)。DM4-CHD组ISI与tHey、Lp-a呈负相关,CHD一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检测tHcy、Lp-a水平对于了解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ELISA方法测定96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24例健康对照者(NC组)空腹血清MCP-1水平及其他临床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DM组血清MCP-1水平高于NC组(P〈0.01),血清MCP-1与SBP、FPG、TG、TC、LDL—C、UA、HbA1c、Fins(P〈0.05)、HOMA—IR(P〈0.01)正相关,与HDL-C和BMI无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CP-1与HOMA-IR独立相关。由此推测,MCP-1作为一种炎性因子,可能参与了IR及T2DM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T2DM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与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T2DM组)137例和健康体检者(NC组)96名,测定两组FPG、FInS、血脂、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IGFBP7。结果T2DM组除TC和LDL-C外,其余指标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T2DM组IGFBP7四分位数将其分成4组(Q1~4),各组间年龄、BMI、C-RP、TNF-a、Fins、HOMA-IR和HOMA-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诊断T2DM患者IpFBP7与年龄、BMI、C-RP、TNF-a、Fins和HOMA-IR呈正相关(r=0.264、0.173、0.255、0.227、0.192、0.325,P〈0.05),与HOMA-IS呈负相关(r=-0.324,P〈0.01)。年龄、C-RP、TNF-n和HOMA-IR是影响新诊断T2DM患者IGFBP7水平的独立因素(β’=0.318、0.186、0.239、0.255,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IGFBP7与年龄、C-RP、TNF-a和HOMA-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T2DM123例,分高血压组63例,正常血压组60例,测定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组PBG、FINS、TC、TG、LDL—C、UA、HOMA—IR、BMI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两组SBP与PBG、FINS、BMI、TG、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血压组SBP与TC、UA呈弱相关(P〈0.05)。结论:肥胖、高甘油三脂、高餐后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与动脉粥样硬化(AS)危险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绝经后T2DM患者45例(20例合并大血管并发症,25例无大血管并发症),测定SHBG、FPG、Fins、FC—P、TC、TG、HDL—C、LDL-C、纤维蛋白原(FIB)。以ISI=-Ln(FPG·Fins)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对SHBG与BMI、WHR、FPG、Fins、FC—P、ISI、脂代谢指标、FIB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有大血管并发症组SHBG、ISI显著低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而WHR、FPG、Fins、FC-P、TC、LDLC、FIB显著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在简单相关分析中,SHBG与ISI呈显著正相关(R=0.731,P〈0.01)。在逐步叫归分析中,FC-P为预测SHBG最强的指标。结论低水平的SHBG是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阶梯式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初诊T2DM患者61例,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后续10周的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2hIns、FC-P、2hC-P、TC、TG、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 c和HOMA-IR显著下降,而Fins、2hIns、FC-P、2hC-P和HOMA-β显著上升。结论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后续数周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明显改善胰岛8细胞功能并减轻IR。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早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4例新诊断无并发症的T2DM早期患者和40名年龄、性别等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FPG、Fins、HbA,c、TC、TG、HDL—C、LDL-C、UA、NO、内皮素1(ET~1)等,并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2hPG。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测定肱动脉、颈动脉的血管内径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反映血管舒张功能。对IMT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组与对照组之间FPG、Fins、2hPG、HbA1C、TG、TC、HDL—C、LDL-C、H()MAIR、NO、E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基础血管内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础血流在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IMT在不同人群中的密切相关因素是不同的。结论T2DM早期患者就有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不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而且存在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新诊断T2DM患者中LADA的检出率,并分析其临床特征. 方法 测定152例病程<1年,且非酮症起病的新诊断T2DM患者GADA、ICA、IAA、血压、身高、体重及BMI,同时检测血脂、FPG、胰岛素、C-P、HbA1c、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观察LADA患者与T2DM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化特征的差异. 结果 新诊断T2DM患者中LADA的检出率为7.89%;与自身抗体阴性组相比,自身抗体阳性组BMI、TC降低,胰岛素及C-P水平较低,嗜中性粒细胞计数TSH异常检出率与TPO阳性率增高(P<0.05). 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LADA患者;对于BMI较低、胰岛功能较差的新诊断T2DM患者应尽早测定GADA、ICA和IAA.LADA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免疫炎症因子表达及更低的TC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组织SIRT1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40例对照组和40例T2DM患者脂肪组织SIRT1 mRNA水平,并分析了SIRT1水平与BMI、WHR、血脂、HbA1C、血糖、血浆胰岛素和HOMA—IR等的关系。结果新诊断的T2DM患者SIRT1 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49±0.47VS1.12±0.32,P〈0.01);线性相关分析表明,SIRT1与Fins、HOMA—IR呈显著负相关(r=-0.421,P〈0.01和r=-0.511,P〈0.01)。以SIRT1为因变量,年龄、WHR、BMI、TG、TC、LDL—C、HDL—C、HbA1C、FPG、Fins和HOMA—IR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OMA—IR是影响SIRT1的独立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控制性别、年龄、WHR、BMI、TC、TG、HDL—C、LDL—C后,发现SIRT1与T2DM发病呈负相关,OR〈1。结论脂肪组织中SIRT1 mRNA水平的变化与IR和T2DM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82例(男48例,女34例)为T2DM组,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62名(男33名,女29名)为对照组(NC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体格检查、生化指标和血清irisin水平检测,T2DM组加测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血糖.采用Student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组血清irisin浓度明显低于NC组[(1.5±0.6)比(2.6±0.6)ng/L,t=-10.233,P<0.05];且经Pearson相关分析,T2DM组血清irisin浓度与腰臀比(WHR)、餐后2h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r=-0.603、-0.295、-0.22,均P<0.05);与病程、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存在并发症、是否存在合并症、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FINS、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进一步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排除性别、年龄、血压、并发症、合并症后,血清irisin水平与WHR呈显著负相关,WHR是血清irisin水平独立的负性影响因子(标准化回归系数=-3.995,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irisin水平较正常人减低,并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硝基酪氨酸(NT)在糖尿病大鼠胰岛中的表达,以及普罗布考的干预对其表达和对胰岛β细胞的影响。方法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普罗布考组(PB组)每天同时灌胃普罗布考500mg/kg,10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NT在胰岛中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DM组)及PB组大鼠的FPG、TG、TC及MD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NC组)明显增加(P〈0.01),NT的平均光密度也明显高于NC组(P〈0.01),但PB组上述指标的测定显著低于DM组(P〈0.01);DM组和PB组大鼠的SOD水平、ISI明显低于NC组(P〈0.01),PB组这些指标的测定显著高于DM组(P〈0.01);NC组和PB组的Fins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都明显高于DM组(P〈0.01)。结论NT在胰岛的表达增强,普罗布考作为抗氧化剂,对于STZ引起的或糖尿病引起的氧化应激,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损伤,保护了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总睾酮(TT)水平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R)、血糖、血脂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男性T2DM患者进行性激素、FPG、Fins、FC—P、HbA,c、血脂水平测定。根据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评价IR程度。结果120例男性T2DM患者中1vr低下者占14%,IR占71%,BMI≥23kg/m2者占52%。TT与BMI、Fins及WHR成负相关(r=-0.335,-0.307,-0.232,P〈0.01),与年龄、病程、血糖、FC-P、HbAtc水平等无相关性。BMI与WHR、Fins、FC-P及InHO—MA-IR成正相关(r=0.489,0.348,0.356,0.301P%0.01或P〈0.05),年龄与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成正相关(r=0.310,0.442,P〈0.01)。结论肥胖是男性T2DM患者TT水平低下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肥胖的介导,TT与IR及脂代谢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果糖饲料喂养产生胰岛素抵抗的SD大鼠的脂蛋白脂酶活性和血压的影响。方法30只6周龄SD大鼠分为果糖喂养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及对照组。喂养期间每周用尾动脉血压间接测量法测血压1次。喂养8周后行FPG、Fins、TG、T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游离脂肪酸(FFA)的测定,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果糖喂养组的血压、Fins、TG、TC及FFA均高于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而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脂蛋白脂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结论罗格列酮具有改善果糖饲料喂养SD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血脂的作用,并有轻度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黄酸改善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及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n=15)及糖尿病造模组(DM,n=40),DM组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C,n=15)和糖尿病大黄酸治疗组(DM—T,n=15)。DM—T组予大黄酸100mg·kg^-1·d^-1灌胃11周。实验末检测各组大鼠FBG、FIns、TG、T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7(PPAR-γ)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在脂肪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17周末DM—C组较NC组FBG、TG明显升高,ISI明显降低,脂肪组织PPAR-γ及GluT-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DM—T组较DM—C组FBG明显降低;ISI明显升高;脂肪组织PPAR-γ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积分光密度有统计学差异;GluT-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积分密度(ID)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黄酸可上调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PPAR-γ及GluT-4蛋白表达,降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