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医脾胃病包括了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食道炎,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常见病。其病因常与寒邪外客、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本虚有关,其病机常表现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胃不和、瘀血内阻、脾胃阴亏、脾胃虚弱,针对其病因病机治法常用温胃散寒。和胃降逆,疏肝理气,活血定痛,健脾助运,消积导滞,养阴益胃等等,以下就几类治法常用脾胃病中药谈一下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最常见的疾病。作者自1954年开始,对本病进行了中医中药的治疗研究观察等工作。兹从临床实践中所获得的效果的基础上,对病因和病机方面,提出个人的看法。一、病因(1)一般因素:脾和胃,在病机方面常相互影响,前贤论之甚详,如:李东垣《脾胃胜复论》:“夫饮食不节则胃病,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故亦从而病焉;形体劳倦则脾病,脾既病则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张景岳《论脾胃》:“脾胃之伤于外者,惟劳倦最能伤脾,脾伤则表里相通,而胃受其困者为甚。”(可见脾和胃有着极为密切的相互关系。在许多情况之下,脾胃很容易受病。)  相似文献   

3.
胃溃疡是常见脾胃病之一,病程长,易复发,常长期困扰患者。姚树坤教授从胃溃疡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情志失调等病因入手,抓住其湿热蕴胃,肝气犯胃,痰凝血瘀,脾肾不足等病机,治以清热祛湿为主,辅以疏肝活血化痰、收敛疡面、健脾温阳等方法,且嘱患者注意饮食、情志调理,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毛德西教授认为胃痛是由于饮食、情志、寒邪、劳倦、体虚等因素引起的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总的病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毛德西教授认为胃痛临床常见寒邪客胃、饮食伤胃、湿阻中焦、木郁犯土、瘀血停滞、胃阴不足、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胃阳虚等证型。对于胃痛的治疗,毛德西教授认为应明虚实,辨寒热;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审病因,顾肝肾。重在辨证论治,因人而异,治病求本,重视舌脉,以求得准确有效的治疗。方药选择上以经方、小方为主,活血行气,祛湿健脾,寒热温清相互配伍,达到脾胃升降有序,气血调和,胃和则痛自消。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信有 《世界中医药》2007,2(2):101-102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痛、痞满、嘈杂范畴。系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性病变,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病理上主要表现为黏膜腺体萎缩,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当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在中度以上时则有癌变可能。1病因病机本病发病原因,不外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3个方面。寒邪客胃系指腹部受凉,或恣食生冷,致寒凝气滞,胃失和降,收引作痛。《素问.举痛论》谓:“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饮食不节系指暴饮暴食,恣食肥甘,损伤脾胃,食滞不化,气滞络阻,则痞满疼痛。情…  相似文献   

6.
分析《伤寒论》中关于胃气上逆的具体条文,从病性辨证结合病位角度探讨呕吐哕逆的病因病机,认为呕吐病因有寒、热、虚、实、蓄水、蓄脓等不同,病机包括表里不和、寒邪犯胃、内有郁热、水湿痰饮、气机郁滞、食滞内停、脾胃气虚、阳气亏虚等。仲景治病紧抓病机灵活处理,其辨证之精,对治疗此类病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总结杨少山主任中医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其学术思想分为以下几部分:①临床辨证需分型,常分为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亏虚型、瘀阻胃络型、饮食停滞型,注重治病求本;②临床用药切合病机,治疗脾胃病不忘以和为主;③要畅通脾胃气机,临床以花类药物为首选;④要治愈脾胃病应注意自身的调养。杨少山主任中医师治疗脾胃病临床疗效显著,与上述系统的学术创见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认为饮食不节是糖尿病的主要病因,脾胃损伤致脾虚胃强、痰热互结是糖尿病的重要病机,从脾胃论治,健脾益气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胃痛亦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等病种。胃居中焦,主受纳,主降,喜润恶燥,与脾胃相为表里。胃痛初起多为实证,其病位在胃,或肝胃吲病,或脾胃同病,多因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胃病。胃痛实证包括肝气犯胃、肝胃郁热、饮食停滞、淤血停滞、寒邪客胃和湿热中阻6个证型。  相似文献   

10.
"寒"的中医学内涵丰富,"寒"与痞满的病因病机、症状证候密切相关.寒邪犯胃、脾胃阳虚、脾肾阳虚、肝经虚寒、寒热错杂是五种与寒邪相关的痞满常见证型,其治疗应抓住"寒"这一关键因素,分别采用温胃散寒、温中健脾、温补脾肾、暖肝散寒、温清并用结合消痞散结之法治疗,常可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胸痹心痛病因研究很多,综合1993年各地冠心病病因的调查,不外与饮食、劳倦、体质肥胖、年龄、外感寒邪等因素有关。胸痹心痛虽病位在心,但其涉及到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下面就上述各种病因分别论述脾胃与之直接或间接的关系。1饮食伤及脾胃与胸痹心痛的关系《卫生宝鉴》指出:“饥则伤气、饱则伤胃。”李东恒也提出:“饮食自倍、则脾胄之气即伤,而元气亦不能允,诸病之所胜也。”若饮食不节、饥饿不宜,过食肥甘厚味、恣饮酒浆、酷嗜辛之品等,皆可直接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水津不能输布,则停而为饮,聚而成疾。痰…  相似文献   

12.
咳嗽是常见临床症状,其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但最主要的病机是伤于"寒"。"寒"不仅是外来之寒邪,内之饮食生冷亦是。外寒与内寒相合于肺是咳嗽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不仅要防外来之风寒邪气,还要忌食寒凉之品,在治疗上不仅要疏导肺络调畅气机,还要温运脾胃、祛痰化浊。  相似文献   

13.
杨永杰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51-151
目的:李师认为胃脘痛病初多因外邪、情志、食伤,随后可涉及肝、脾等脏腑之气机运行,致食积、痰湿、瘀血、郁热内生,不通则痛。本病之病机关键是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辨证主要分为寒邪犯胃、饮食积滞、肝气犯胃、胃阴不足、瘀血停胃型,治疗以调气为主,时时照顾脾胃之元气,用药轻灵,动静结合,润燥相宜,升降和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王友仁主任医师推拿手法治疗寒邪客胃型胃脘痛的临床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方面论述王老以"呼吸按动法"为主治疗寒邪客胃型胃脘痛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基本手法及配伍予以总结。结果:王老以"呼吸按动法"为主,配合温中散寒的手法治疗寒邪客胃型胃脘痛,临床疗效佳。结论:王老认为胃脘痛多因胃腑外感寒邪或脾胃阳虚所致,呼吸按动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以上腹部隐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嗳气等为主要症状,此病属于中医学“胃痞”、“胃痛”等范畴,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目前普遍认为的为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近年来,众多医家对本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有所侧重和发展,丰富了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因病机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正>王垂杰教授,辽宁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行医30余载,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拜于门下,现将其治疗胃痛经验总结整理如下。1辨明病因病机胃痛,又称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好发病。王教授认为,本病病因为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  相似文献   

17.
査安生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査安生教授认为GERD患者主要病因为现代人易发焦虑和抑郁至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而犯胃,或暴饮暴食、饮食厚腻,损伤脾胃;其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治疗强调疏肝健脾和胃。临床分为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痰瘀互结证五种证型论治。  相似文献   

18.
梳理明清以前关于痞满的文献,梳理出痞满病因、病机理论框架,发掘痞满病因在空间维度上分为外感病因和内伤病因,外感病因最主要病因为寒邪,其他外感因素如:外感暑邪、湿邪太盛、痰饮、食积、痧秽等多种病因均可以导致痞满发生。内伤病因包括饮食所伤、七情失和、病理产物病因、及其他病因导致的痞满。文章梳理出饮食所伤的病因主要是指饮食偏嗜甜美和煎烤之物;七情中“怒”最易致痞;病理产物病因主要是痰饮所致痞满;其他病因主要是指误下和克伐太过。痞满的病机主要分为脏腑病机、六经病机、三焦病机、气血津液病机和阴阳失调病机。通过系统梳理明清以前医家关于痞满病因病机的著作,构建痞满病因病机基本理论框架,为临床诊治痞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培诊治脾胃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文霞 《四川中医》2005,23(10):10-11
李培主任医师诊治脾胃病,认为其病因以脾胃虚弱,肝气犯胃,寒邪客胃多见;病机为脾胃虚衰,寒热错杂为主;其治疗特色是顾护胃气,升降并用,治脾宜温阳,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疏肝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胃缓”、“嘈杂”等范畴。多认为其病因病机是由于情志失调,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或中气不足邪犯胃肠,致使胃肠运动功能及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失调而致。其病位在胃,病机与肝、脾密切相关,基本证型为肝郁气滞与脾胃虚弱。临床治法及方药颇多,初学者不易掌握,一时无所适从。作者认为疏肝理气法为治疗FD的基本大法。试从理论及临床分析中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