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清微小RNA-223(miR-223)、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于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急诊科诊治的老年SAP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24 h空腹血糖(FPG)水平将其分为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57例和正常血糖组51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老年SAP患者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亚组26例和预后不良亚组31例。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miR-223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MGB1水平,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miR-223、HMGB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预测血清miR-223、HMGB1对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老年SAP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利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老年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miR-223、HMGB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6.492/0.000、9.488/0.000、2.063/0.042、2.296/0.024、8.130/0.000、8.316/0.000);预后不良亚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血清miR-223、HMGB1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亚组(t/P=3.730/0.000、3.375/0.001、7.163/0.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23、HMGB1预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老年SA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95%CI 0.768~0.952)、0.911(95%CI 0.805~0.960),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52(95%CI 0.860~0.97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5%、88.46%。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miR-223水平、高HMGB1水平及高APACHEⅡ评分是影响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老年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1.862(1.170~3.255)、2.104(1.346~3.289)、2.070(1.316~2.173)]。结论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老年SAP患者血清miR-223、HMGB1水平升高,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可作为评估病情发展及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和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年6 月—2019 年5 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 疗的成人非糖尿病重症肺炎患者100 例、普通肺炎患者100 例,以及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100 例。检测血清 sR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 反 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重症肺炎患者空腹血糖,并分为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空腹血糖≥ 7.0 mmol/L) (合并组)和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未合并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RAGE 水 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sRAGE 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sRAGE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 和普通肺炎患者(P <0.05)。合并组血清sRAGE 水平高于未合并组(P <0.05)。APACHE Ⅱ评分[Ol ^ R=2.295 (95% CI :1.877,3.241)]、MODS 评分[Ol ^ R=3.315(95% CI :2.186,5.673)]、sRAGE[Ol ^ R=1.271(95% CI : 1.026,1.573)]、AGEs[Ol ^ R=1.328(95% CI :1.105,1.792)] 是重症肺炎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影响因 素(P <0.05)。结论 血清sRAGE 在重症肺炎患者尤其是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肺炎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 显升高,sRAGE 不仅可反映肺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而且参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医院收治的186例AMI合并HF患者,根据随访1年的预后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61例)和预后良好组(1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RBP-4、GAS6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RBP-4、GAS6水平对AMI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急性HF占比、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RBP-4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左室射血分数、GAS6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91,95%CI:1.016~1.173)、急性HF(OR= 2.468,95%CI:1.030~5.913)、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OR=1.002,95%CI:1.001~1.003)、RBP-4(OR=1.156,95%CI:1.076~1.242)、左室射血分数(OR=0.829,95%CI:0.725~0.948)、GAS6(OR=0.342,95%CI:0.195~0.599)均为AMI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RBP-4、GAS6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AMI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0.790、0.895(P<0.05)。 结论 血清RBP-4水平升高和GAS6水平降低与AMI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有关,二者联合对AMI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激活素A(ACTA)联合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97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28 d后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55)和存活组(n=142)。比较两组血清ACTA水平和EVLWI,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CTA联合EVLWI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结果 死亡组血清ACTA水平和EVLWI高于存活组(P均<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氧合指数(OR=0.959,95%CI:0.933~0.986)为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独立保护因素,高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OR=1.195,95%CI:1.026~1.392)、ACTA水平(OR=1.351,95%CI:1.177~1.550)、EVLWI(OR=2.165,95%CI:1.498~3.129)为其独立危险因素(P均...  相似文献   

5.
丁晓娣  赵伟  项海英  何旭颖  林丽君 《浙江医学》2023,45(8):830-833,839
目的 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感染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4例,根据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69例)和非SAP组(125例)。观察SAP组患者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影响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SAP组患者入院后NLR的动态变化;分析NLR对SAP的诊断效能。结果 69例SAP组患者中58例细菌培养阳性(84.06%),共分离到病原菌6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2株,60.87%)。年龄≥65岁(OR=1.125,95%CI:1.073~1.177)、意识障碍(OR=3.259,95%CI:2.044~4.474)、吞咽困难(OR=2.065,95%CI:1.169~2.96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OR=1.324,95%CI:1.069~1.579)和NLR高(OR=2.311, 95%CI:1.351~3.302)是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SAP组患者NLR入院后第3天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铁及凝血功能异常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对脓毒症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铁及凝血功能异常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03例患者,其中男69例,女34例;生存组62例,死亡组4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O2(%)越低(OR=0.163,95%CI:0.013~0.330,P=0.001),血清铁<2.0μmol/L(OR=0.115,95%CI:0.009~0.425,P=0.001),CRP(OR=2.986,95%CI:1.124~6.925,P=0.006)、IL-1β(OR=3.442,95%CI:1.416~7.327,P=0.003)、PT越高(OR=4.117,95%CI:1.984~5.924,P=0.004)和凝血功能异常(OR=5.788,95%CI:1.087~9.874,P=0.009)的患者,脓毒症后死亡的风险越高。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铁对脓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SP)患者血浆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sFLT-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50例肺炎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普通肺炎组(n = 63)和SP组(n = 87),治疗后随访28 d,根据是否死亡将SP组分为死亡组(n = 32)和存活组(n = 55),另选取同期6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浆sTREM-1、sFLT-1、SOD水平,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SP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浆sTREM-1、sFLT-1、SOD水平对SP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对照组、普通肺炎组、SP组血浆sTREM-1、sFLT-1水平逐渐提升,SOD水平逐渐降低(P < 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重症监护室(ICU)时间(OR = 1.784,95%CI 1.077~2.955)、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OR = 1.834,95%CI 1.130~2.976)、sTREM-1(OR = 1.236,95%CI 1.034~1.477)、sFLT-1(OR = 1.095,95%CI 1.026~1.169)为SP患者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动脉血氧分压(PaO2)(OR = 0.894,95%CI 0.809~0.988)、SOD(OR = 0.933,95%CI 0.879~0.990)为保护因素(P < 0.05)。ROC曲线显示,sTREM-1+sFLT-1+SOD(AUC = 0.913,95%CI 0.833~0.963)预测SP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sTREM-1(AUC = 0.799,95%CI 0.699~0.877)、sFLT-1(AUC = 0.780,95%CI 0.678~0.861)、SOD(AUC = 0.801,95%CI 0.701~0.879)预测。  结论  SP患者血浆sTREM-1、sFLT-1水平明显提升,SOD水平明显降低,为不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可提升不良预后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背景 A2DS2评分是预测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最常用的量表,其指标均基于临床症状。已有研究发现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可以预测卒中后感染的发生,且检测方法简单。FT3是否可以预测SAP的发生、A2DS2评分联合FT3是否可以提高SAP的预测价值仍有待研究。目的 探讨A2DS2评分联合FT3对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300例。根据SAP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AP组和非SAP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于入院7 d内检测FT3水平和进行A2DS2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发生SAP的影响因素。绘制A2DS2评分、FT3及A2DS2评分联合FT3预测AIS患者发生S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比较其预测能力。结果 SAP组43例,非SAP组25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OR=4.631,95%CI(1.427,15.031)〕、心房颤动〔OR=3.745,95%CI(1.154,12.153)〕、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255,95%CI(1.061,1.486)〕、低FT3〔OR=5.024,95%CI(1.526,16.543)〕、A2DS2评分〔OR=1.781,95%CI(1.182,2.683)〕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2DS2评分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95%CI(0.803,0.947)〕,最佳截断值为4.5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9和0.957。FT3预测SAP的AUC为0.874〔95%CI(0.744,0.903)〕,最佳截断值为3.53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44和0.903。A2DS2评分联合FT3预测SAP的AUC为0.932〔95%CI(0.883,0.98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4和0.860。A2DS2评分联合FT3的AUC高于A2DS2评分(Z=2.159,P=0.03)、FT3(Z=2.392,P=0.02)。结论 A2DS2评分联合FT3预测SAP价值高,可以早期识别SAP高风险患者,有利于及时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联合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46例HBV-ACLF患者,检测血清MIP-3α、RIPK3水平,根据患者30 d内存活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73例)和存活组(17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及MIP-3α、RIPK3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国际标准化比值、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并发脑病比例及血清总胆红素、MIP-3α、RIPK3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MELD评分(OR=3.347,95%CI:1.844~6.073)及血清MIP-3α(OR=2.079,95%CI:1.307~3.309)、RIPK3(OR=2.004,95%CI:1.312~3.060)是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MELD评分及血清MIP-3α、RIPK3联合预测HBV-...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1年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的AIS患者,根据1年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0 相似文献   

11.
胡敏  朱炳喜 《医学研究杂志》2021,50(10):128-132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旁指数(BISAP)评分联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急性胰腺炎(AP)病情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组(MS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比较3组间的临床资料并进行BISAP评分,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研究HbA1c、BISAP评分以及二者联合评分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HbA1c(OR=1.335,95%CI:1.019~1.749)、血清肌酐(OR=1.026,95%CI:1.008~1.045)、白蛋白(OR=0.772,95%CI:0.707~0.843)是AP重症化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HbA1c、BISAP评分及二者联合评分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1(95%CI:0.530~0.753,P<0.05)、0.878(95%CI:0.815~0.940, P=0.000)、0.900(95%CI:0.844~0.956,P=0.000),敏感度分别为51.2%、78.0%和85.4%,特异性分别为78.0%、82.9%和78.0%。结论 HbA1c可能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BISAP评分联合HbA1c对SAP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5月在安阳地区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6例,根据PLR预测患者5年后死亡的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PLR组和低PL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随访结果,主要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再发心肌梗死、再发脑卒中和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ACCE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PLR预测患者5年后死亡的临界值为164,高PLR组94例,低PLR组122例。高PLR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和MACCE的发生率均高于低PLR组(?字2=4.744、4.484、4.476,均P<0.05);高PLR组5年存活率81.9%,明显低于低PLR组的96.7%(P<0.001);年龄(OR=2.312,95%CI:1.005~4.315)、左室射血分数(OR=1.217,95%CI:2.743~9.657)和PLR(OR=1.108,95%CI:1.638~6.256)为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高PLR为患者发生全因死亡(OR=0.132,95%CI:0.045~2.143)、心源性死亡(OR=1.459,95%CI:0.725~3.632)和MACCE(OR=5.413,95%CI:2.205~8.314)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PLR影响患者的5年存活率且为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全因死亡和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水平、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联合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9例(至少完成5年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与预后不良组(31例),收集两组临床相关资料及外周血Th17、MLR。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h17、MLR及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占比、低分化占比及外周血Th17、ML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OR=1.985,95%CI:1.167~3.376)、Th17水平(OR=2.126,95%CI:1.310~3.449)、MLR(OR=2.353,95%CI:1.276~4.337)是影响结直肠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h17、MLR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746、0.939。结论 外周血Th17、MLR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期强化血糖控制对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变异性(GV)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和对照组(血糖控制在8.0~10.0 mmol/L)各43例。观察2组入院第1、3、7天T细胞亚群(CD_4~+、CD_8~+及CD_4~+/CD_8~+)及空腹血糖(FPG)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GV、低血糖事件及28 d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V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强化组第3、7天,CD_4~+、GD_4~+/CD_8~+均较第1天显著升高(第3天t=2.42、2.06,第7天t=4.85、4.69,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第3天t=2.71、2.05,第7天t=5.64、2.32,P<0.05);强化组血糖达标时间、入院第3天和第7天FPG、GV、28 d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28、23.07、24.31、0.18、χ~2=5.47,P<0.05);2组入院第1天FPG、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2,0.54,P>0.05);与存活者比较,死亡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延长,入院第3天、第7天FPG、APACHEⅡ评分及GV明显升高(OR=1.705、1.889、1.924、1.436、2.01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OR=1.99,95%CI1.66~2.38,P<0.01),GV(OR=4.049,95%C 1.870~8.750,P<0.01)是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短期强化血糖控制可有效控制感染,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血糖波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机器学习和解释模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94例,按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46例)和预后良好组(148例),通过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构建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BP神经网络、XGBoost预测模型,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PR曲线筛选出最佳预测模型后,采用SHAP解释模型对其进行特征解释,并随机抽取1例患者进行模型评估。 结果 两组年龄、吸烟史、职业、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IgM、红细胞沉降率、谷草转氨酶、热盐包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骨质疏松仪治疗、关节功能状态分期、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6,95%CI:1.021~1.113)、职业(OR=16.711,95%CI:5.499~50.787)、骨质疏松仪使用情况(OR=6.836,95%CI:2.362~19.782)、关节功能状态分期(OR=2.756,95%CI:1.388~5.474)、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OR=6.287,95%CI:2.514~15.718)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及PR曲线结果显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性能最好,可信性最高。SHAP解释模型显示,类风湿因子水平、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职业等均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患者模型评估结果显示,类风湿因子水平、职业、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年龄、是否推拿治疗为该例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的预后预测模型可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预后情况,可针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和规范性治疗,减少不良预后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超  曹雪琴  赵辉  崔可  王锦栋 《广东医学》2021,42(11):1328-1331
目的 探究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SHG)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治的135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脓毒症患者发病24 h内是否发生SHG将其分为SHG组(56例)和正常血糖组(7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RAGE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HbA1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比较不同预后脓毒症并发SHG患者血清sRAGE、HbA1C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RAGE、HbA1C水平对脓毒症并发SHG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正常血糖组相比,SHG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定量表Ⅱ(APACHE Ⅱ)评分、血清sRAGE、HbA1C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28 d死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脓毒症并发SHG患者血清sRAGE、HbA1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sRAGE、HbA1C预测脓毒症并发SHG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859,截断值分别为1.70 ng/mL、9.47%,相应敏感度分别为76.7%、73.3%,特异度分别为80.8%、84.6%;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并发SHG患者死亡的AUC为0.904,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7%、80.2%。结论血清sRAGE、HbA1C水平升高均与脓毒症并发SHG患者不良预后关系密切,检测血清sRAGE、HbA1C水平有利于临床判定脓毒症并发SHG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预测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就诊的202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生获得性衰弱(AW)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AW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202例ICU患者中有98例发生AW(AW组),发生率为48.51%;104例未发生获得性衰弱(无AW组)。2组年龄、ICU入住时间、合并脓毒症、机械通气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空腹血糖水平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499,95%CI:1.301~4.799)、ICU入住时间≥10 d(OR=2.762,95%CI:1.447~5.271)、合并脓毒症(OR=2.043,95%CI:1.065~3.917)、机械通气时间≥7 d(OR=2.380,95%CI:1.234~4.593)、使用糖皮质激素(OR=5.530,95%CI:1.311~4.884)、空腹血糖≥7 mmol·L-1(OR=2.445,95%CI:1.266~4.724)及多器官功能障碍(OR=2.027,95%CI:1.067~3.851)是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这7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ICUAW风险的列线图模型,C-index指数达0.775(95%CI:0.743~0.807)。结论以ICUAW 7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准度、预测能力和区分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其对早期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根据院内是否发生SAP分为非SAP组和SAP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SA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SAP发生对患者早期结局事件[转归不良(mRS评分:3~6分)、卒中复发和死亡]的影响。 结果 共纳入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1039例,平均年龄(71.58±7.62)岁,男性577例(55.5%),发生SAP 64例(6.2%)。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3,95%CI:1.025~1.123,P<0.001)、入院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OR=1.114,95%CI:1.047~1.186,P<0.001)、吞咽障碍(OR=3.042,95%CI:1.523~6.084,P=0.002)及白细胞计数(OR=1.153,95%CI:1.023~1.299,P=0.020)是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AP发生与更高的早期转归不良(OR=3.194,95%CI:1.516~6.730,P=0.002)、卒中复发(OR=3.368,95%CI:1.271~8.926,P=0.015)和死亡(OR=2.706,95%CI:1.111~6.588,P=0.028)事件风险相关。 结论 年龄、入院NIHSS评分、吞咽困难及白细胞计数是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AP发生显著增加该类患者早期不良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19.
背景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预测胰腺炎严重程度上已被证实有一定意义,但目前探讨NLR、PLR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及并发肝损伤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NLR、PLR与BAP病情程度及并发急性肝损伤(ALI)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2例BAP患者,按照亚特兰大分类将患者分为轻症(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n=98)、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44);根据肝功能是否损伤分为ALI组(n=92)与无ALI组(n=50),其中ALI组再分为肝细胞型肝损伤亚组(n=1)、胆管细胞型肝损伤亚组(n=16)和混合型肝损伤亚组(n=75)。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LR、PLR对BAP严重程度及并发ALI的预测价值。 结果 MAP/MSAP组NLR、PLR均低于SAP组(P<0.05)。ALI组NLR、PLR均高于无ALI组(P<0.05)。胆管细胞型肝损伤亚组、混合型肝损伤亚组NLR、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9、0.667、0.809;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AL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0.767、0.806;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胆管细胞型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742、0.861;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混合型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770、0.79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升高是SAP的危险因素〔OR=1.184,95%CI(1.102,1.271),P<0.001〕;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ALI的危险因素〔OR=1.140,95%CI(1.050,1.238),P=0.002;OR=1.007,95%CI(1.001,1.013),P=0.023〕;NLR升高是BAP发生胆管细胞型肝损伤的危险因素〔OR=1.184,95%CI(1.054,1.331),P=0.004〕;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混合型肝损伤的危险因素〔OR=1.120,95%CI(1.120,1.221),P=0.011;OR=1.007,95%CI(1.001,1.013),P=0.034〕。 结论 NLR升高是SAP的危险因素,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ALI的危险因素,且NLR的预测价值优于PLR,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66例SAP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不稳定斑块将所有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n=121)及不稳定斑块组(n=14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结果:不稳定斑块组血清HMGB1水平[6.17(2.83~11.62)ng/ml]较稳定斑块组[4.23(1.73~7.50)ng/ml]明显升高(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HMGB1水平与SAP患者存在不稳定斑块呈独立正相关(OR=2.336,95%CI=1.207~3.988,P〈0.05)。结论:血清HMGB1是SAP患者存在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清HMGB1有望成为预测SAP患者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