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对肠粘连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对肠粘连防治作用的机理。方法取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活血通腑方高、中、低剂量组、地塞米松磷酸钠阳性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制备肠粘连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kg),活血通腑方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予活血通腑方(0.65、1.3、2.6g/100g),连续给药1周。各组于术后第8天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β和TNF?α含量;取粘连组织,匀浆后试剂盒检测TGF-β1、CTGF的含量,同时记录大鼠肠粘连级别。RT-PCR检测粘连组织中F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Smad3的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增高,FN mRNA的表达增加,TGF-β1、CTGF含量增高。与模型组相比,活血通腑方低、中、高剂量组的肠粘连程度明显减轻,血清IL-1β和TNF?α及粘连组织中TGF-β1和CTGF含量明显下降(P0.05~0.01),FN mRNA和p-Smad3表达降低(P0.05~0.01)。结论活血通腑方可减轻肠粘连的程度,对肠粘连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血通腑方对术后腹腔粘连大鼠粘连部位Nrf2、HO-1及NQO1蛋白及mRNA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粘连评分评价腹腔粘连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核蛋白、HO-1和NQO1蛋白表达,qPCR检测Nrf2、HO-1和NQO1 mRNA表达。结果?活血通腑方能够显著降低肉眼腹腔粘连评分(P<0.01)。活血通腑方组Nrf2核蛋白、HO-1和NQO1蛋白表达以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活血通腑方对术后腹腔粘连大鼠粘连部位Nrf2、HO-1及NQO1表达有显著影响,可能通过调节Nrf2及下游因子的表达进而提升抗氧化应激能力,发挥抗腹腔粘连效应。   相似文献   

3.
活血通腑方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粘连性肠梗阻病人56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8例采用单纯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活血通腑方煎剂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就2组消化功能恢复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28例,治愈及好转26例,手术2例;对照组28例,治愈及好转18例,手术10例,2组治疗方法对患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消化功能恢复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腑方可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活血通腑方有效剂量筛选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将活血通腑方药剂用于腹腔粘连大鼠,通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TGF-βmRNA表达的检测和大鼠腹腔粘连级别评分,确立活血通腑方有效剂量。方法 将模型SD(清洁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大、中、小剂量3组.进行胃内药物灌注。观察d7大鼠腹腔粘连情况,测定血浆FIB含量、粘连组织标本TGF-βmRNA表达,筛选出活血通腑方的有效剂量。结果 ①血浆FIB的析出中、小、大剂量组呈递增态势;②粘连级别中、小、大剂量组顺序递增;③TGF-βmRNA表达大、中、小剂量组递减。结论 中剂量活血通腑方能影响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程度、降低血浆FIB含量及TGF-βmRNA表达。  相似文献   

5.
活血通腑方对大鼠术后血FIB、FD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活血通腑方对实验性腹腔粘连大鼠血FIB及FDP含量的影响 ,探讨其防治腹腔粘连的机制。方法 将 12 0只SD雄性大鼠 (清洁级 )随机分为实验组 (活血通腑方组 )、对照组 (四磨汤口服液组 )、模型组、假手术组 4组 ,每组 30只。分别进行胃内药物灌注 ,测定术后 1、 3、 5、 7、 2 1d时血FIB、FDP含量 ,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活血通腑方组术后 5、 7、 2 1d时血FIB含量降低 (P <0 0 1) ,术后 3、 5、 7、 2 1d时血FDP含量升高 (P <0 0 5 ) ;4组大鼠腹腔粘连程度评定 ,各分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活血通腑方能使大鼠术后血FIB降低、FDP升高 ,从而防治腹腔粘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对实验性腹腔粘连血浆、腹腔液FDP水平及粘连程度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腹腔粘连机制。方法将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假手术)、B(模型)、C(活血通腑方)、D(对照)4组,每组30只大鼠。进行胃内药物灌注,分别测定13、、57、、21 d外周血、腹腔液FDP含量,并结合粘连级别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活血通腑方能升高术后FDP水平,外周血C组与D组比较3、57、dP<0.01;腹腔液C组与D组比较52、1 dP<0.05。结论活血通腑方能通过调节术后外周血、腹腔液FDP水平,影响粘连程度而防治大鼠术后腹腔粘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对术后腹腔粘连早期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活血通腑方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动物均采用锉刀法构建腹腔粘连大鼠模型,分别于术后第3、6、12?h和24?h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术后48?h采血及组织样本,ELISA法测定血浆中TNF-α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sIgA的含量和CD4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下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12?h和24?h后模型组血浆中TNF-α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3、6?h模型组黏膜sIgA表达明显下降;肠黏膜下淋巴细胞凋亡明显(P<0.01),12、24?h时sIgA的分泌量明显增多(P<0.05);而模型组12、24?h与3、6?h相比,黏膜下淋巴细胞凋亡明显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模型组3?h肠道黏膜CD4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1);6、12、24?h时CD4细胞数量3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P>0.05)。活血通腑方在术后3?h可显著降低模型鼠血浆中TNF-α水平;增高肠道黏膜sIgA含量和CD4细胞数量;减弱黏膜下淋巴细胞凋亡。结论?活血通腑方组可通过降低血TNF-α的水平,减轻黏膜下淋巴细胞凋亡,增加肠道黏膜sIgA含量和CD4细胞数量,提高局部免疫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活血通腑方优选方对TNF-α诱导下腹膜间皮细胞TGF-β1、FN、CTGF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TNF-α加入PMCs培养24 h,加入含药血清继续培养24 h.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TGF-β1、FN、CTGF蛋白含量,分优选处方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 优选处方组腹膜间皮细胞TGF-β1、FN、CIGF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活血通腑方优选处方可提高TGF-β1,、FN、CIGF蛋白含量,具有抗腹腔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活血通里方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只给予脾切除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脾切除术后常规治疗外,还给予益气健脾活血通里中药辨证加减预防血栓形成.结果 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治疗组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脾虚、腑实、血瘀是脾切除术后的主要病机,益气健脾活血通里方具有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下气活血通腑汤对结肠癌术后急性炎症性肠梗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1例结肠癌术后急性炎症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6例加以下气活血通腑汤治疗,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饮食恢复时间、TNF-α、ET、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气活血通腑汤可降低结肠癌术后炎症性肠梗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还可缓解肠道症状,促进肠道排气、排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曾广鹏 《当代医学》2014,(21):82-83
目的:探讨分析通腑泻热法治疗外科急腹症并发脓毒症的效果。方法以阳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外科急腹症并发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40),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使用通腑泻热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第3 d和第7 d血清中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 d和第7 d血清中CPR、TNF-α、IL-6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即术后伤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和呼吸道感染皆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泻热法治疗外科急腹症并发脓毒症,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程度、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负担及和谐医疗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胃肠功能障碍腹胀满病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腹胀满病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试验组(n=43)。2组均采用积极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营养免疫调理等基础治疗,试验组经中医辨证为热毒中阻证者予大黄黄连泻心化裁方消导化积,清热解毒;气滞血瘀证者予血府逐瘀化裁方理气通腑,活血祛瘀;肺脾气虚证者予自拟益气通腑方益气健脾,通腑泄浊。各证型均配以针灸、穴位贴敷等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腹部症状、体征、腹内压等胃肠道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ICU住院天数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腹部体征评分、腹内压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在试验组治疗第7、14天各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第14天以中医症状评分及腹部体征评分下降更明显(P<0.01)。2组28d死亡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患者平均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分析显示,以热毒中阻证患者占比最高,且痊愈率明显高于气滞血瘀证和脾肺气虚证患者,而无效率明显低于气滞血瘀证和脾肺气虚证患者(P<0.05)。结论 在MODS腹胀满病住院患者中应用诊疗方案进行诊疗可显著提高第14天的临床疗效,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活血通里方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只给予脾切除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脾切除术后常规治疗外,还给予益气健脾活血通里中药辨证加减预防血栓形成。结果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7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治疗组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脾虚、腑实、血瘀是脾切除术后的主要病机,益气健脾活血通里方具有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50例,依照患者意愿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75),实验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对比2组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3.0±0.6)cm、手术时间(56±18)min、术后排气时间(1.0±0.2)d以及住院时间(4.3±1.5)d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68.5±6.5)mL显著小于对照组(114.2±8.6)mL(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30.6%)(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与开腹手术治疗相比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尔泰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对155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关腹前腹腔内应用术尔泰,观察术后5年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与88例同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5年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0例(12.9%),对照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1例(23.8%)(P〈0.05)。治疗组术后通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5)。结论术中正确使用术尔泰具有较好的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小承气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承气汤,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积液积气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腹围减小程度、24 h引流量明显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的中转手术率为1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小承气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加味通腑汤联合肠内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早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62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在术后常规处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肠内外营养支持基础上给予加味通腑汤经鼻空肠营养管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术前1 d、术后3 d和术后7 d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总蛋白(total serum protein,TP)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术后腹胀、恶心呕吐、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PA、Alb、TP、Hb均较术前1 d显著降低(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PA、Alb、TP、Hb均较术后3 d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PA、Alb、TP、H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加味通腑汤小肠内滴注,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通腑活血法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桃核承气汤(由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组成).两组疗程均为7 d.疗程结束后统计病死率,并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7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在病死率方面,对照组死亡3例(病死率为10.00%),观察组死亡2例(病死率为6.67%),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在APACHEⅡ评分方面,治疗7 d后,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观察组的下降作用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5);(3)在PLT变化方面,治疗7 d后,两组的PLT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观察组的上升作用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5);(4)在D-二聚体方面,治疗3 d后,两组D-二聚体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其中观察组的下降作用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7 d后,两组D-二聚体继续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腑活血法在改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报》2013,(7):932-934
目的:观察通腑消胀方对应用吗啡类药物所致便秘的肿瘤患者排便情况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口服麻仁润肠软胶囊,每次8粒,每天早晚餐后30 min服用。治疗组口服通腑消胀方(生黄芪30 g,焦槟榔12 g,莱菔子15 g,商陆6 g)治疗,每日1剂,水煎取液300 mL,早晚分服。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停药第7天时观察排便积分变化情况并分析通便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3个监测时间点的排便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第14天排便积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消胀方能够降低肿瘤患者因服用吗啡类药物所致便秘的排便积分,提高排便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消癌解毒方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化疗副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结直肠癌术后住院患者单盲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术后肿瘤化疗和心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消癌解毒方。治疗12周后观察2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外周血细胞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肝功能损伤程度。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部分心理状态因子、卡氏评分等级明显改善(P<0.05~0.01),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外周血细胞检验结果没有明显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明显下降(P<0.01),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肝功能损伤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癌解毒方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