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产区、地域及采收时间太子参中环肽A(HA)、B(HB)含量变化,为探索太子参药材品质形成过程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太子参中HA、HB含量。结果 不同产区、同一产区不同地域及不同采收时间太子参中HA、HB的含量存在差异,HA、HB的动态积累具有一定规律。结论 不同产区太子参中HA、HB的含量及其比值具有差异相关性,太子参中HA、HB的最高积累总值时间段与传统采收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种源太子参地下生物量及太子参环肽B含量的差异,为指导太子参栽培种植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9个种源太子参为研究对象,测量单株地下生物量,并采用HPLC法测定药材中太子参环肽B的含量.结果:9个种源的平均单株地下生物量和太子参环肽B含量均差异较大,其中6号种源(江苏句容)单株地下生物量最大,为9.10g;7号种源(江苏句容)的林下种植的太子参环肽B含量最高,为0.0494%.结论:不同种源太子参地下生物量与太子参环肽B含量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太子参地下生物量与太子参环肽B含量的差异可作为太子参种源筛选、品种选育、栽培环境和繁殖方式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中药太子参中环肽A和B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太子参环肽A(HA)和B(HB)为对照品,研究建立中药太子参中环肽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厢高效液相色谱(HPLC)通过标准曲线测定、稳定性实验、精密度实验、重现性实验、回收率实验对10批不同市售太子参药材的HA和HB的含量及其HPLC图进行了研究。结果:太子参中HA和HB的含量分别为6.21×10^-5~3.19×10^-4mg/100g和1.89×10-^5~2.09×10^-3mg/100g。其HPLC图可分为3类:第1类以HB为主成分,HB的含量约为HA的10~30倍,江苏和安徽销售的太子参药材大多属于此类;第2类以HA为主成分,HA的含量约为HB的10~20倍,福建和北京销售的太子参药材大多属于此类;第3类以HA和HB含量在同一数量级,南京、杭州和昆明销售的太子参药材大多属于此类。结论:本实验方法重现性较好,不同销售地的太子参药材中HA和HB的含量存在差异,在其HPLC图中HA和HB为共有峰。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长期太子参药效成分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生长期太子参药效成分环肽B动态变化规律,确立太子参的最佳采收期,为太子参GAP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Hedera ODS-2C18(4.6mm×250mm,5μm),以水-乙腈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nm。结果不同生长时期太子参环肽B含量差异较大,在5月和7月含量较高。结论综合考虑药效成分含量与产量,太子参合理采收期应为7月,试验结果为太子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产地不同加工方法对太子参药材中太子参环肽B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产地不同加工方法样品中太子参环肽B的含量。结果产地不同加工方法对太子参药材及须根中太子参环肽B的含量有显著影响,样品不论来源于何产地,生晒品中太子参环肽B的含量均大于300μg/g,远远高于《中国药典》2015版中的最低限量0.020%(200μg/g),而煮晒品、蒸晒品太子参环肽B的含量参差不齐,为143.30~453.18μg/g不等。结论样品不论来源于何产地,药材及须根中太子参环肽B含量在不同加工方法之间均呈现规律性差异,即生晒品蒸晒品煮晒品。该研究为太子参药材的产地加工提供了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紫苏叶挥发性成分的动态积累,为确定紫苏叶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SGC/MS法分析不同采收时间紫苏叶中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以其中10种主要活性成分为指标,考察它们的动态变化.结果 初步分离鉴定出52种成分,其中共有成分20种,不同生长期紫苏叶中挥发性成分积累具有一定规律.结论 紫苏叶挥发性成分积累曲线最大峰值与传统采收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太子参多糖中单糖的组成。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太子参多糖,2 mol/L硫酸水解后加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进行衍生化,采用UPLC法测定太子参多糖中单糖的衍生物。采用沃特世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10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0.1 mol/L磷酸盐(pH 6.8)缓冲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太子参单糖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太子参多糖由半乳糖、D-甘露糖、鼠李糖、阿拉伯糖、D-无水葡萄糖、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7种单糖组成,不同产地太子参多糖中单糖组成稍有差别,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10个不同产地太子参单糖聚成3类,并按照单糖含量对各产地进行排名。结论  柱前衍生UPLC法表明,太子参多糖主要由半乳糖醛酸、半乳糖和阿拉伯糖构成,并且贵州施秉县地区产太子参单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作者等前曾报道从太子参的报中分得棕润酸、山酸、2-吡咯甲酸、β-谷甾醇和蔗糖等。今又分得2个新的环肽heterophyllin(A)和(B)。heterophyllinA为针状结晶,用6mol/LHCI,1100C水解得异亮氨酸和辅、苏、甘、缬和苯丙氨酸。heterophvllinB水解后得甘氨酸、腕氨酸和异亮、亮及苯丙氨酸。太子参根中的环肽@史玉俊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的分析研究方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尿液进行代谢轮廓分析,从而探索ONFH的分子机制及诊断性生物标志物。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对26例ONFH患者的尿液(实验组)和26例正常人的尿液(对照组)进行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_DA)对差异代谢物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并观察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代谢谱得到明显区分,发现并鉴定出28种与ONFH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筛选出二丙基二硫化物、三甲基硒和氨基甲酸作为ONFH潜在的诊断性生物标志物;此外,嘌呤代谢、酪氨酸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的紊乱可能与ONFH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ONFH患者的骨骼发育、能量代谢、骨代谢、矿物质代谢、脂质代谢、脂质氧化、血管通透性和氧化应激均受到干扰。结论: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合多变量数据统计分析成功运用于ONFH尿液的代谢轮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E-MS)技术的尿液代谢组学方法,寻找与小儿积滞体质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究积滞体质形成的代谢特征。方法 依照侯江红教授制定的中医儿童体质分型与判定标准,纳入积滞体质与健康体质志愿者各30例。采集两组志愿者的尿液样品,利用UPLC-QE-MS技术进行尿液样品检测和数据采集,结合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信号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统计处理数据,以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P<0.05为卡值标准筛选积滞体潜在生物标志物,将筛选得到的差异代谢物导入到KEGG数据库,通过富集和拓扑分析,寻找相关性最强的关键途径。结果 积滞体质与健康体质OPLS-DA得分图表明两种体质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43个与积滞体质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3个标志物涉及色氨酸代谢、脂肪酸代谢等5条通路。结论 积滞体质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参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代谢,脂肪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氨代谢,嘧啶代谢等途径,对机体的影响与积滞体质免疫力低下、易感冒、大便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不同产地太子参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探讨不同产地太子参的抗应激抗疲劳的药理作用。方法 :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不同产地太子参的多糖含量。通过小鼠游泳实验、耐常压缺氧实验考察不同产地太子参的抗应激、抗疲劳作用。结果 :不同产地的太子参多糖含量有一定差异。太子参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在缺氧环境下能明显延长存活时间。结论 :太子参具有抗疲劳、抗应激作用,但与太子参多糖的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板蓝根药材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对20批不同产地板蓝根药材建立化学指纹图谱并测定表告依春含量;以指纹图谱相似度和表告依春含量为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好,不同产地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范围为0.851~0.991,表告依春的质量分数为0.005%~0.06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板蓝根的表告依春含量及化学指纹图谱不尽相同,化学成分差异与产地有一定相关性,同一产区板蓝根化学质量相对稳定,但也有个别存在较大质量差异。结论:综合化学指纹图谱分析及表告依春含量检测的方法,能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反映药材的化学成分信息,可为板蓝根药材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分析不同种千斤拔指纹图谱。方法采用石油醚、氯仿、95%乙醇、水等四种溶剂分别提取千斤拔药材不同极性部位成分,测定其紫外、红外指纹图谱,研究各个样品之间的异同。结果该方法可以区别出不同种千斤拔药材。结论该方法便于两个及以上样品之间的比较,应用范围广,为千斤拔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三种方法提取当归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常压水蒸气蒸馏(NPSD)、减压水蒸气蒸馏(VDS)和超临界CO2萃取(SFE-CO2)法所提取当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结果】3种提取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无论在成分还是在含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以SFE-CO2法提取效率高,提取成分较完全,为提取当归挥发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牛膝的红外光谱和红外导数光谱并对其差异性进行分析,为牛膝药材的快速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对不同产地的牛膝药材进行鉴别,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红外光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牛膝的红外吸收峰主要在3 289、2 975、2 890、1 723、1 630、1 403、1 321、1 241、1 018、927、814、773 cm-1附近,虽然不同产地牛膝所含化学成分具有相似性,但不同产地牛膝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和相对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并且在二阶导数红外图谱的1 800~800 cm-1波段中有更加明显差别,可以为其鉴别提供更准确的依据。聚类分析显示不同批次间相似度很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1 723、1 630、927、814、651 cm-1等处的吸收峰对区分不同产地牛膝药材的贡献较大,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的牛膝药材综合评分较高。结论 红外光谱法与二阶导数光谱相结合不仅可以提供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对其不同产地进行区分,实现对牛膝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6.
板蓝根乙酸乙酯部位抗病毒活性组分及相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板蓝根乙酸乙酯部位的抗病毒活性组分及相关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法及色谱法提取分离板蓝根乙酸乙酯部位各化学组分,MTT法体外筛选各组分抗单纯疱疹病毒1(HSV-1)活性,利用UPLC-Q-TOF-MS检测乙酸乙酯部位及各组分的化学成分,运用Markview软件及Excel软件进行各组分差异性成分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得到抗病毒相关的化学成分。结果?按照化学成分的相似性,利用色谱法将板蓝根乙酸乙酯部位分为16个组分,其中8个组分具有明显抗病毒活性。UPLC-Q-TOF-MS检测到乙酸乙酯部位中的49个化学成分,并明确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在各化学组分的分析检测及差异性分析中,发现了生物碱类、有机酸和氨基酸衍生物共12个化学成分与抗病毒活性相关。结论?板蓝根乙酸乙酯部位以生物碱、有机酸、核苷、黄酮、蒽醌及氨基酸类成分为主,其中生物碱、有机酸和氨基酸衍生物与抗病毒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鉴定9个省(市)的57批桔梗药材中皂苷类成分, 绘制并比较南北产地桔梗药材皂苷谱。  方法  以UPLC-LTQ-Orbitrap-MS和LC-MS/MS法测定桔梗药材中皂苷类成分, 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处理样品数据。  结果  桔梗药材中共鉴定出48种皂苷, PCA及OPLS-DA均显示南北桔梗药材中皂苷有较好区分, 共发现23种差异皂苷。靶标定量结果显示南桔梗中桔梗皂苷D、去芹糖桔梗皂苷D、远志皂苷D及去芹糖桔梗皂苷D2含量显著高于北桔梗。  结论  南北桔梗药材在皂苷成分上有着明显差异, 同时建立了快速、稳定的靶标定量方法, 可为桔梗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复杂网络算法对周仲瑛教授和赵景芳教授治疗肺癌辨证用药的个性差异进行比较,为总结与传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数据支撑。  方法  采集周仲瑛教授和赵景芳教授治疗肺癌的门诊电子病历,借助复杂网络算法对两位名老中医的病历数据构建“证-证”和“证-药”复杂网络图谱,以分析两者肺癌辨证用药经验的个性化差异。  结果  通过分析复杂网络图谱,发现两位名老中医对肺癌的辨证均有气阴两虚证, 不同之处为周仲瑛教授还有痰瘀郁肺、热毒痰瘀、癌毒走注、痰瘀互结等证的辨证;而赵景芳教授常辨证型为肺脾气虚、痰热蕴肺、脾虚痰湿、肝郁脾虚等证。周仲瑛教授治疗肺癌的常用药物有北沙参、南沙参、麦冬、山慈菇、泽漆、太子参、仙鹤草、猫爪草、白花蛇舌草、炙僵蚕等;而赵景芳教授常用药物为党参、炒白术、制半夏、茯苓、太子参、南沙参、北沙参、陈皮、薏苡仁、猪苓、谷芽、麦芽、炙枇杷叶等。  结论  周仲瑛教授辨治肺癌从癌毒学说出发,强调癌毒的辨治;赵景芳教授辨治肺癌基于微调平衡理论,以培土生金法为治疗肺癌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3种基原大黄(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51批大黄指纹图谱及14个化学成分含量,并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不同基原大黄药材进行全面质量评价.结果 建立了3种基原大黄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聚类分析用于丹参药材质量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药典标准对丹参药材进行鉴定,以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对不同产地的10批丹参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将10批丹参分为2类,分析结果同产地、采收时间、储存条件等因素有关。结论:就药典所规定检测指标而言产地对其影响不显著,采收时间、储存条件等因素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