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糖尿病本身又可并发很多慢性并发症,临床常见并发症是周围神经病变、冠心病(CVD)、脑梗死、肾病、高血压、眼底病、皮肤病等.心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发生CVD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1].糖尿病的并发症虽然多.但其基础的病理变化为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
程飞  赵丽芹  龚循俊 《北京医学》2007,29(7):388-39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变化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5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慢性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变患病率及糖尿病病程随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呈递增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周血管病变、高血压、空腹血糖和糖尿病病程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变化的相关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定期监测尿白蛋白水平变化,早期进行血糖、血脂、血压、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对预防和降低其血管并发症、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付景冉  卢丽娜  余莉萍 《广东医学》2012,33(12):1841-1842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危险因素与内外源性雌激素、月经史、生育史、生活方式等有关[1].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被视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与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密切相关[2].脂联素可通过影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2型糖尿病本身可增加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危险.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由于化疗药物的使用可产生胰岛素抵抗,继发2型糖尿病.现对脂联素、2型糖尿病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中国高血压患者人数约为2亿人,2010年中国糖尿病发生率高达9.7%,发病人数已超过9000万[1].约40%~50%的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常在诊断之时便存在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5%~25%伴糖尿病,与血压正常的人群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耐量受损的发生率亦明显增高[2].成人发生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聚集与肥胖存在一定关联,体重指数越大高血压发病风险越高[3].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占糖尿病人群的20%~60%,与肥胖、种族和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持续存在,可以显著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包括脑血管病变、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病变(视网膜病、肾病和神经病),其中86%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1~5].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血糖监测和下肢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属外周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及致残率高.科学的血糖监测,合理的自我管理对于有效控制血糖,干预可逆性危险因素,防止并发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相似文献   

7.
六联社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分析六联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提供指导依据.方法:设计出可能与T2DM慢性并发症有关的因素,随机选择调查38例T2DM患者是否具备这些危险因素以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获得的数据经SPSS软件行相关分析,结果:病程、高血压、高血糖与大血管病变有统计学关系;病程、家族史、肥胖与微血管病变有统计学关系;病程是三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家族史和肥胖是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及其慢性并发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综合防治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健康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和高血压均被认为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可造成多系统血管功能损害.高血压是糖尿病最多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大约为非糖尿病患高血压的1.5~2.0倍,糖尿病高血压者与非糖尿病正常血压者相比,前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4倍[1].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多的高血压发病率,2007年6月~2008年8月收治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44例,根据其临床特点制订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高于非糖尿病患者1.5-2倍,约50%合并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心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1].另外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临床预后明显恶化,其心血管病、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增加,且临床预后和血压成正比[2].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在年轻人中比较少见,研究表明45岁以下占所有急性心肌梗死人数的2%~10%,以男性为主[1].可能与家族型高脂血症有关,其他不典型因素包括吸烟、有早发心肌梗死的家族史(<55岁)、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肥胖等[2].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正在逐年迅速上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DM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又称DM肾小球硬化症,是在DM病程中出现的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等肾脏病变为特征的总称[1].DN是DM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发生率为20%-40%,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2].  相似文献   

12.
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病变化.近年研究表明,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AMs)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1].本研究通过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水平,了解它们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中的作用;检测vWF水平,探讨粘附分子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服务性学习在糖尿病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志金 《广西医学》2008,30(9):1459-1460
据调查,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多种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如未控制的高血压、高血糖、肥胖、血脂紊乱等.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很差[1].  相似文献   

14.
王洪光 《当代医师》2014,(11):1552-155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74例患者,根据患者的疾病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6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B组54例单独糖尿病患者;C组58例单独高血压患者.比较三组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 (1)A组患者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变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2)糖化血红蛋白是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甘油三酯是外周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并发症复杂、发病率高等临床特点,通过对其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28例,2型糖尿病患者76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6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13例、糖尿病肾病组27例),测定LP(a).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及并发症组血清LP(a)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组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结论:LP(a)在2型糖尿病中已明显升高,在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时升高的更明显,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1型和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 30 %和 6 0 % ,我国约 4 9 6 %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1] 。 1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可能和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而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原因不清 ,大部分患者往往同时具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向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 ,具备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2 ]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临床预后明显恶化 ,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5年内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分别为 2 5 8%和…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增长,据有关报道,目前我国已有超过9 240万糖尿病患者,跃居全球第一,其中,2型糖尿病(T2DM)约占95%[1].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可导致失明、肾衰、截肢、冠心病等并发症,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肾性高血压多由肾脏血管病变引起,熊汝成等[1]总结我国引起肾脏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是大动脉炎.自1972年Kaufman等首次报道以来,自体肾移植逐渐成为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主要手段[2].由于自体肾移植术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所以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同种异体肾移植,且临床疗效佳[3].本文报告我院进行的孤立肾自体肾移植1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561例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997年美国ADA标准确诊,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患者分成4组: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结果:①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6.68%,而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病程<0.5年)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27%,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5.5%.②随糖尿病病程延长或增龄,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③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龄和长病程有关,而微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高血糖、长病程有关.结论:在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之前,部分患者可能已出现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并随病程延长或增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龄和病程延长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高血糖,病程延长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初诊未治疗的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的关系,同时进行中日比较。方法选择对中日双方2709名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登记其生活背景,包括年龄、家族史、吸烟、饮酒、运动状况,同时检查眼底、心电图、血压,检测尿微量蛋白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中方家族史、饮酒、运动状况少于日方(P<0.01),而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患者较日方多(P=0.001,0.02,0.01);两组患者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高血脂组,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日双方初诊时都有较高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日方肾脏病变的发病率明显较中方高(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与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等疾病及吸烟、饮酒、少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中日双方初诊患者都有较高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日方肾脏病变的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