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针对流动人口的有效艾滋病干预措施。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九江市浔阳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建筑工人、工厂务工人员3类流动人口共1864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干预前后对调查对象使用同一问卷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认知度调查和获取知识主要途径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文化程度较低,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多数为青壮年;以农村户口为主(占90.8%)。干预前流动人口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偏低,干预后明显提高(P〈0.01)。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流动人口的不同工种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建筑工人提高的幅度最高。干预前不同工种流动人口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干预后主要途径为培训。结论针对不同工种流动人口采取培训、发放宣传品等不同侧重点的干预方法,是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认知度,增强防病意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魏常友  陈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420-6422,6426
目的 了解成都市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现状,提高他们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增强自觉抵御艾滋病感染的能力,为政府和艾滋病防控部门提供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制定预防干预措施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成都市从事建筑业、宾馆和酒楼业以及美容美发行业工作人员中的流动人口为目标人群,采用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然后对目标人群开展艾滋病的宣传倡导措施,抽取部分调查对象通过评估问卷进行考核和测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有所增加,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有所改善.结论 应该建立全社会宣传倡导艾滋病防治工作和保障机制,倡导综合干预模式,同时要将经常性的宣传教育与重点人群的强化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免疫规划网络平台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并观察评估效果。方法选取芜湖市市区流动人口集中的10家预防接种门诊作为本次研究现场,随机从每个接种门诊抽取一定数量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基线调查;根据预先设计的干预方案对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一年后,再次随机抽取样本进行调查,观察干预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评价干预活动的效果。结果流动人口干预前后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9.35%和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96,P0.01)。结论依托免疫规划网络系统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健康干预效果较好,是艾滋病综合防治的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天津市西青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针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西青区1110名外出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分析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结论 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应针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薄弱环节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做好该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宣传干预工作,减少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对江苏省南京市流动人口进行不同方式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并比较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4个干预组和1个对照组,干预组分别采用录像、讲座、手册及复合干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各组干预前后及组间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录像、讲座、手册组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知晓率分别为66.71%,67.35%,61.09%,讲座效果优于录像、手册;复合干预方式干预后知晓率为68.43%,优于单一方式.结论在流动人口中进行以讲座为主的多种方式结合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在流动人口中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艾滋病知识干预,了解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变化,探索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上海浦东、长宁、嘉定、青浦4个区5个镇的3287名流动人口作为干预对象,按照不同人群分5组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分别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并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平均得分为47.1分,干预后平均得分为60.1分,不同人群有敏感度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同时,健康教育效果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结论对流动人口来说,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是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比较有效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感染率,制定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的干预措施。方法2010年3月对坐落在北辰区辖区内的大型建筑工地外地农民工进行艾滋病防治、防控知识的调查。采用问卷填写,并为被调查者所填问卷内容保密的方式进行。然后,对目标人群开展艾滋病的宣教,抽取部分调查对象,通过评估问卷进行考核和测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有所提高。结论在全社会加大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更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进行检索,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截止2012年4月发表的关于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的文献.采用ReviewManager 5.1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率差(RD)作为效应指标,采用卡方检验,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 3个数据库共检索文献178篇,最终纳入22篇.研究样本量310~ 3400人,干预时间从0.5天~8个月不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性传播知晓率、母婴传播知晓率、血液传播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和正确态度持有率均增高.结论 在中国对流动人口进行短期艾滋病健康教育短期干预有效,长期效果有待研究,建议建立针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的后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并对比分析太原市居民、流动人口和暗娼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认知水平,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匿名自填的调查方法,对居民、流动人口和暗娼艾滋病的知信行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对于艾滋病的两个基本问题,全部调查对象能正确回答的共503人占56.1%,居民(68.7%)的知晓率高于流动人口(50.5%)和暗娼(49.0%).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持有全部正确态度的共有341人占38.0%,暗娼持有全部正确态度的比例(16.9%)高于流动人口(11.1%)和居民(9.9%).暗娼从事高危性行为的比例均高于流动人口和居民(P<0.05). [结论]居民、流动人口和暗娼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全部正确应答率普遍偏低.应针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的干预措施. 病的知信行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对于艾滋病的两个基本问题,全部调查对象能正确回答的共503人占56.1%,居民(68.7%)的知晓率高于流动人口(50.5%)和暗娼(49.0%).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持有全部正确态度的共有341人占38.0%,暗娼持有全部正确态度的比例(16.9%)高于流动人口(11.1 )和居民(9.9%).暗娼从事高危性行为的比例均高于流动人口和居民(P<0.05). [结论]居民、流动人口和暗娼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全部正确应答率普遍偏低.应针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的干预措施. 病的知信行情况进行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的中远期效果。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深圳市龙岗区某工厂450名工人(流动人口)作为干预对象,同时随机抽取另一工厂490名工人(流动人口)作为对照,实施半年的同伴教育干预后,每半年进行1次问卷调查,2年共进行4次调查(包括干预前1次),调查内容主要为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在实施同伴教育干预后的0.5、1、1.5年时其对艾滋病问题基本认识与交流得分以及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但在满2年时2组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在实施同伴教育干预后的0.5、1、1.5及2年时其对艾滋病相关问题的态度、行为与生活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同伴教育对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的干预效果近期比较明显,而远期效果不理想,有必要在1~1.5年后再次强化同伴教育,以巩固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职业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制定针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建筑工人、工厂工人、个体经营者、餐饮服务业人员、家政从业者、临时雇佣劳动力和娱乐场所服务人员七大类流动人口1384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及行为。结果东莞市流动人口年龄中位数29岁,以初中文化程度及省外流动人口为主。对艾滋病相关问题回答平均正确率为66.1%。对商业性和临时性性行为的赞成率分别为27.2%和39.5%。分别有3.5%和6.1%的流动人口近一年内有过商业性和临时性性行为,在商业性性行为和临时性性行为中每次均使用安全套者分别占50.0%和25.3%。结论流动人口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非婚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率低等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应加大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浙江省女性人群艾滋病知识、对HIV感染者态度、安全套使用以及信息获取途径,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此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浙江省三个地区的1041名育龄妇女进行一对一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浙江省女性人群的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4.3%,非传播途径知晓率66.5%,艾滋病自身易感性知晓率61.5%,对HIV感染者存在一定恐惧和歧视,安全套使用情况不佳.结论 在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时,要加强非传播途径、自身易感性的宣传,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宣传途径.  相似文献   

13.
温州市鹿城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鹿城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08年9月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校中学生和农民工4类人群共计680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校中学生和农民工的总体知晓率分别为84.17%、68.51%、87.98%和75.19%,4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较高,个别知识知晓率较低。文化程度是影响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因素。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均以电视为主。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更加全面、科学。应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农民工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新生代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条件的251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新生代农民工总体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64.44%,"蚊子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的回答错误率最高,为64.14%。艾滋病正向态度报告率为43.63%,安全套正确使用率为58.03%。最近一年接受过专门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为33.47%,艾滋病健康教育状况与年龄分布、婚姻状态相关。新生代农民工想了解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依次为传播途径(56.97%)、预防知识(52.99%)、治疗知识(42.23%)、流行情况(35.86%)。新生代农民工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依次为电视(60.16%)、书刊报纸(48.21%)、宣传展览(41.04%)、专题讲座(27.89%)。结论新生代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与正向态度报告率和正确行为率均较低,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应根据该人群的不同需求制定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5.
曾素清  黄融融  郭寒蕾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52-1254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内企业外来人口艾滋病相关的基本信息,探索外来人口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特征,为进一步开展对外来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相关服务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选择金山区某企业外来务工人员310人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同时进行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外来务工人员属于文化层次较低(初中及以下占68.4%)的一个群体,缺乏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艾滋病是种什么疾病的正确回答率只有9.4%,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及哪些行为会传播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38.7%和31.0%。结论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在艾滋病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并提供相关服务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6.
周娓  龚静 《中国健康教育》2012,(11):953-955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及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采取现场集中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家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传播途径全部知晓率为58.2%,艾滋病“四免”政策全部知晓率仅为43.7%;不同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同;91.7%的人认为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有必要,对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方式认可度为53.5%;愿意参加的健康服务中免费健康体检居首位,达85.8%,其次为健康教育活动,达58.8%,对社区医生提供的健康服务认可度为64.5%。结论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需求较大,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结合有关健康服务活动,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工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由人力资源部门协调,根据方便抽样原则,抽取深圳市南山区马家龙工业区1家服装制造厂和1家电子晶体制造厂一线员工中全部流动人口的1/3左右员工,并使抽样人群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在征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发放匿名自填式问卷收集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等信息。结果共有383名被调查人员有效完成问卷。该群体总体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60.93%,"蚊子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的回答错误率最高,为61.10%。艾滋病正向态度报告率为41.69%,安全套正确使用率为61.01%。最近一年接受过专门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工厂流动人口为35.51%,艾滋病健康教育状况与年龄分布、婚姻状态相关。想了解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依次为传播途径(58.22%)、预防知识(44.91%)、治疗知识(37.08%)、临床表现(34.73%)、流行情况(31.07%)。工厂流动人口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依次为电视(55.87%)、书刊报纸(42.04%)、宣传展览(33.94%)、收音机(26.89%)、专题讲座(25.33%)。结论工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与正向态度报告率和行为正确率均较低。开展工厂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根据该人群的不同需求制定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进城民工对性病/艾滋病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了解进城民工对性病 /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的认知状况。方法  2 0 0 2年 8月3~ 19日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杭州市进城民工的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对性病和艾滋病的认知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30 0 1名进城民工中 ,大多数对性病 /艾滋病认识不全面。 5 5 6人(18 8% )认为安全套不能预防性病 ,75 9人 (2 5 3% )不知道是否可以预防。 35 7人 (11 9% )认为艾滋病不可以预防 ,74 6人 (2 4 9% )认为艾滋病可以治愈 ,6 37人 (2 1 2 % )并不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 ,72 5人 (2 4 2 % )认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可以感染艾滋病。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对性病 /艾滋病的认知状况有影响。结论 进城民工缺乏有关性病 /艾滋病的知识。应以社区为基地 ,切实做好该高危人群性病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HIV高发区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为开展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工地农民工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所有资料经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较低,为53.66%,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相对较差,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广播电视,医生咨询,同伴教育,报刊杂志,分别为68.15%,43.25%,41.15%,33.12%。经常使用安全套的人仅占16.54%,且有4.5%存在商业性行为。影响农民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因素有年龄、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结论]HIV高发区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其中少数人的高危行为已经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20.
郭秀伟  周丽英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05-2708
目的了解聊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聊城市几家大企业抽取外来务工人员406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同时进行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外来务工人员属于文化层次较低(初中以下学历占79.06%)的一个群体,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了解不高,对艾滋病是性病的正确回答率只有51.06%;对艾滋病3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均在70%以上,而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与感染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正确回答率仅为13.55%;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高,其中有87.78%的人认为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减少艾滋病传播;对非婚性行为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16.41%;对AIDS/HIV有歧视、偏见的占少数,仅有2.31%的认为不应得到任何帮助和支持;未有人检出抗-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结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非传播途径存在较多误解,今后,应采取多种渠道,加强部门联合,强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并提供相关服务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