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Th1/Th2型细胞因子与肺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组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及间质纤维化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已知的病因如感染、药物、化学制剂、有机或无机粉尘、放射线、胶原血管病等,但也有一部分病例无明确病因,称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细胞因子网络在介导炎症及其后的纤维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在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存在着1型辅助性T细胞(Th1)和2型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因子间的失衡,即Th1/Th2免疫失衡,从而促进了成纤维细胞激活、增生,细胞外基质沉积,与肺纤维化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现将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C)在与各种不同微生物刺激物接触后,可被激活并逐渐成熟。根据不同的成熟信号,DC可激发Th细胞分化为Th1、Th2或调节性T细胞。引起Th2极化反应的蠕虫产物是与宿主有长期接触的虫体成分。对于这些蠕虫感染初期和早期能否激活抗原呈递细胞(APCs),并极化Th2型免疫反应尚不清楚。该实验采用血吸虫幼虫产物(0-3hRP)刺激DC成熟,观察其促进T细胞极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诸多研究表明,辅助T细胞(Th2)占优势的Th1/Th2失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制。减毒活菌卡介苗(BCG)是一很强的Th1型细胞诱导剂,本研究意在观察BCG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肺纤维化与Th1/Th2失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纤维化是以肺部炎症导致肺泡持续性损伤及细胞外基质(ECM)的反复破坏、修复、重建和过度沉积,正常肺组织结构破坏为病理特点的一类疾病,是许多病因不同的肺问质疾病的共同结局,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尘肺、过敏性肺炎、药物和放射线导致的纤维化及与胶原血管病有关的致纤维化肺泡炎等。由于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故而传统药物的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有学提出,Th1/Th2失衡可能在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为肺纤维化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近来研究发现Th1/Th2失衡是哮喘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Th1/Th2失衡与哮喘的关系,Th1/Th2平衡的调节及其在哮喘治疗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调节Jurkat T细胞分泌为Th1/Th2型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作用于受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Jurkat T细胞,于不同时间点分别用ELISA法检测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RT-PCR法检测T-bet和GATA-3 mRNA表达。结果白藜芦醇作用后IFN-γ、IL-10及T-bet mRNA、GATA-3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白藜芦醇对受PHA刺激的JurcatT细胞由Th0向Th1、Th2细胞分化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Th1/Th2细胞因子与肝病关系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小虎  朱金水 《肝脏》2004,9(2):135-137
辅助T细胞(helperTcell,Th)是指能帮助B细胞分化成抗体产生细胞和放大细胞免疫应答的一个细胞群,它表达CD4而不表达CD8。Th活化后可释放细胞因子,调节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活性,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Th可分为Th1、Th2及Th0三型,机体对细胞内与细胞外抗原的免疫应答主要受Th1和Th2调节。活化的Th1产生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和其他免疫效应分子,可促进T细胞应答,增强细胞免疫应答,抑制抗体产生、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活化的Th2释放IL-4及IL-10等细胞因子,可使B细胞活化、促进抗体产生。Th细胞是免疫应答的中心细胞,它不但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细胞,而且其活性对整个免疫应答具有调节作用,如果没有Th的活化,机体就会处于无能状态。Th1与Th2之间存在相互制约或促进作用,细胞因子组成一个复杂的分子网络,参与调节炎症反应以及器官功能的自我稳定,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在肝细胞炎症坏死、病毒清除及病毒持续存在等方面的免疫机制中均起着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8.
魏燕  向旭东 《国际呼吸杂志》2014,(23):1803-180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经典的Th1/Th2细胞失衡被认为是过敏性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Th17/IL-17轴被证实与重症哮喘、激素抵抗型哮喘、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哮喘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机体内存在一种不同于目前已知的Thl、Th2、Thl7、Th9等的新型CD4+T细胞,被称为Th2/Th17双表型记忆性CD4+T细胞群(简称Th2/Th17细胞群)。在哮喘发病机制的探讨中发现,Th2/Th17细胞群既能分泌Th2表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也可以分泌Th17型细胞因子IL-17、IL-8、IL-22等;且在不同的微环境下发生不一样的生物学效应,这显示了Th2/Th17细胞群可能在哮喘发生发展(特别是重症哮喘)及各亚型相互转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现就Th2/Th17细胞群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哮喘的相关性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银杏内酯对老年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对老年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和25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单个核细胞(PBMC)经银杏内酯干预后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及Th1/Th2比值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显著增高(P〈0.01),哮喘组Th1/Th2比值显著减低(P〈0.01)。哮喘组银杏内酯体外干预后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较干预前显著减低(P〈0.01),Th1/Th2比值较较干预前显著增高(P〈0.01)。结论银杏内酯具有抑制哮喘Th2细胞亚群优势反应和调节免疫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靳妮娜  吴斌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2):1696-1699
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的重要基础是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两种亚型Th1和Th2细胞组成的比例及功能失衡。CpG DNA能抑制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的气道浸润,抑制气道变应性炎症,使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产生减少,并诱导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12(IL-12)和7干扰素(IFN-γ)产生,诱导Th1反应,下调Th2反应,使Th2反应向Thl反应转变,进而使Th1/Th2细胞比例和功能达到平衡的状态,在哮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是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的严重病理损害。宿主处于何种免疫应答状态决定了肝纤维化的进展。当宿主体内以Th1免疫应答为主时,不易发生肝纤维化;而宿主体内以Th2免疫应答为主时,易形成肝纤维化。细胞因子及共刺激分子在Th1/Th2极化过程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调控Th1/Th2极化的作用及其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晚期C57BL/6小鼠体内Th1、Th2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技术,采用表面分子、胞内因子同时染色的三色标记和间接标记的方法,对日本血吸虫感染13周的C57BL/6小鼠脾脏、淋巴结中的Th1、Th2细胞的凋亡水平进行观察。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晚期C57BL/6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Th1、Th2细胞凋亡均显著增加,但Th1细胞凋亡较多而Th2细胞凋亡较少。此阶段Th1细胞凋亡比Th2细胞更加易感。结论Th1、Th2细胞凋亡易感性的不同可能是导致血吸虫感染晚期Th2极化的原因之一,此为血吸虫感染过程中Th极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 4 T淋巴细胞及其亚型 (Th1/Th2 )细胞在初治肺结核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并了解其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对 10 5例初治肺结核患者、2 5名正常人外周血CD 4 T淋巴细胞进行直接计数 ,同时用 2 5ng/ml佛波酯 (PMA)、2 5 0ng/ml离子霉素 (ionomycin)对外周血细胞进行刺激 ,用 2 μmol/ml莫能霉素 (monensin)作蛋白转运抑制剂 ,5 %CO2培养 4 0~ 4 5h ,而后分别配对加入CD3 PC5 CD8 FITC INF γ PE/CD3 PC5 CD8 FITC IgG1 PE、CD3 PC5 CD8 FITC IL 4 PE/CD3 PC5 CD8 FITC IgG1 PE(PC5 :藻红蛋白 花青苷 5 ;FITC :异硫氰酸胍荧光素 ;PE :藻红蛋白 )单克隆抗体进行胞膜和胞内标记 ,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的百分含量。按病变程度分为重度 32例 ,中度 4 4例 ,轻度 2 9例。并对其中 6 7例肺结核患者在化疗强化期末、第 6个月化疗结束时进行同样指标的追踪检测 ,以了解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 4 T细胞、Th1/Th2细胞的变化状况。结果  (1)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 4 T细胞、Th1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其检测值分别为 (6 6 3± 16 0 )个 / μl、(9 5 6±3 6 0 ) %和 (735± 15 6 )个 / μl、(18 70± 5 0 3) % (P值均 <0 0 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不同病期体内及体外培养后脾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表达谱,探讨协同刺激分子介导Th1/Th2极化的作用。方法收集血吸虫感染后4w、7w、12w、16w和20w小鼠及正常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以及上述不同病期经SEA诱导72h后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ICOS、CD40、OX40、4-1BB及PD1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h1细胞因子IFN-γ,Th2细胞因子IL-4、IL-5、IL-10、IL-13。结果血吸虫感染后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表面CD86、ICOS、CD40和OX40的表达均随感染时间延长而上调,其中ICOS和CD86表达上调最为显著;经SEA诱导培养72h后CD86、ICOS亦显著上调表达;培养上清检测发现IFN-γ在4w时呈高表达,7w开始随感染时间延长呈下调表达;IL-4、IL-5、IL-10和IL-13的表达水平则从7w开始明显升高,IL-5的峰值出现在12w,其余均16w达高峰,致20w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CD4+T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水平与Th1/Th2免疫偏移密切相关,其中ICOS、CD86在介导Th2极化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COPD患者Th1/Th2平衡失调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h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失调特点。方法分别于56例患者疾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测定反映Th1淋巴细胞功能的IFN-γ及反映Th2淋巴细胞功能的IL-4血清水平,比较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并将其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期COPD患者IL-4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IFN-γ显著增高(P〈0.05)。而急性期COPD患者IL-4及IFN-γ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与稳定期相比,急性期血浆IL-4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IFN-γ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存在Th1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而急性加重期Th1/Th2平衡有向Th2漂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过多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引起的胃黏膜化学性炎症,与萎缩、肠化生等胃黏膜癌前病变有关。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存在Thl/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目的:探讨BRG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其胃黏膜Thl/Th2平衡状态与胃癌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BRG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者纳入研究。于内镜下行BRG分级,取胃黏膜根据新悉尼系统行组织学变化分级,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Thl细胞因子干扰素-1(IFN-1)和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BRG胃黏膜内镜和组织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BRG胃黏膜中的IFN-γ、IL-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两者呈负相关(P〈0.05),IL-4呈高表达而IFN-1呈低表达(免疫组化评分:2.60±1.83对1.10±1.12)。BRG胃黏膜IFN-1表达与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活动性呈正相关(P〈0.05),与肠化生呈负相关(P〈0.05);IL-4表达与胃黏膜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呈正相关(P〈0.05);两者表达均与BRG内镜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BRG胃黏膜的Thl/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与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Thl/Th2平衡漂移方向一致;Th2型炎症反应在BRG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hl极化时胃黏膜不易发生肠化生。  相似文献   

18.
Regulation of Th17 and Th1 cell responses against intracellular pathogens, including Listeria monocytogenes (L. m), is critical to limit inflammation-induced tissue damage. We recently demonstrated the ability of P. UF1 bacterium derived from the intestinal bacterial commensals of preterm infants fed human breast milk to significantly mitigate pathogen-induced inflammation limiting colonic tissue damage. Here we further elucidated the potential of P. UF1 to also regulate innate and T cells, particularly Th17 and Th1 cells, against systemic L. m infection. Data demonstrate that P. UF1 not only robustly regulated protective Th17 and Th1 cells, but also sustained regulatory T cells (Treg cells) resulting in accelerated L. m clearance. Together, regulation of pathogenic inflammation by a novel probiotic bacterium such as P. UF1 may illuminate a new strategy to specifically control Th17-Th1 cells via IL-10+ Treg cells to limit systemic tissue damage induced by intracellular pathogens, including L. m.  相似文献   

19.
胡娜  王红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19):1185-118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肺部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Th1/Th2反应失衡导致Th2细胞过度激活是其重要的免疫学机制之一.Th2细胞产生的多效性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IL-5和IL-13在此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