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及癌性腹水患者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并发SBP及癌性腹水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较肝硬化腹水患者明显升高(P<0.05)。经抗生素治疗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下降(P<0.05)。提示:检测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可反映机体的感染状况、预测治疗的效果与预后。  相似文献   

2.
肖国球 《中华医护杂志》2006,3(4):303-303,302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1例经腹水常规或腹水细菌培养检查,确诊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水常规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腹水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可协助确诊,当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即可高度考虑SBP。结论对SBP患者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能使病情控制于早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姚勤  陈密 《世界感染杂志》2007,7(3):232-233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情况。方法对48例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SBP的发生率为39.6%,致病菌为革兰阴性(G-)菌。结论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特点是起病不典型,腹水多形核白细胞和/或细菌培养是SBP的诊断依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防止肝硬化腹水并发SBP。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已成为肝硬化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其患病率占肝硬化住院病人的12%26%及肝硬化所有重症感染的60%~75%。本组观察对住院期间肝硬化并发SBP与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硬化易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并足够认识危险因素,以便及早预防,从而减少其患病率和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水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45例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SBP组;并收集同期收治的45例肝硬化腹水未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非SBP组。比较两组腹水PCT、IL-6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CT、IL-6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肝硬化腹水合并SBP诊断中的价值。结果:SBP组腹水PCT、IL-6水平高于非S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腹水PCT、IL-6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825、0.829,且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PCT、IL-6水平检测诊断SBP的最佳截断值分别取1.155 ng/mL、81.895 pg/mL。结论:腹水PCT、IL-6水平检测在肝硬化腹水合并SBP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科应用左氧氟沙星预防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并设对照组与之比较,发现左氧氟沙星预防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0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若虎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178-179,18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0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者近半数无明显腹膜刺激征。88例(86.27%)患者腹水多核细胞(PMN)比值≥0.50。26例腹水细菌培养呈阳性,共分离细菌28株,大肠埃希菌占46.43%。腹水蛋白≤10g/L,并发SBP发生率高于腹水蛋白〉10g/L患者。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10g/L患者应警惕SBP的发生,宜及早行腹水检查。SBP患者宜早期抗生素治疗,不必待腹水细菌培养回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肝炎、肝硬化及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一氧化氮(N0)变化的意义。方法 测定了50例急性肝炎,55例肝硬化腹水漏出液,45例肝硬化腹水并SBP病人血清及腹水中NO的水平。3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NO水平。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急性肝炎患者血清NO水平无明显增高(P〉0.05);肝硬化腹水漏出液组血清NO水平显著增高(P〈0.01),但较SBP组血清和腹水的NO水平低(P〈0.01)。结论 NO不参与急性肝炎患者的肝细胞损伤,但NO能加剧肝硬化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紊乱。腹水NO的检测有助于SBP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腹水常见的并发症,多数为院内感染。出现SBP后患者病情加重,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156例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目的在于探讨SBP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以减少SB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腹水中内毒素(LPS)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及其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关系。方法采用鲎试剂三肽显色基质偶氮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检测30例正常入的血浆、4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腹水LPS和NO水平。结果无论有无合并SBP,肝硬化患者的血浆LPS、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合并有SBP组的血浆及腹水内毒素和NO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SBP组(P〈0.01)。结论检测血浆及腹水中的LPS和NO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SBP,对指导临床治疗以及判断疗效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将住院治疗的17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SBP组和非SBP组,从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是否合并肝癌、ALT、AST、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等方面,分别采用单变量(t检验或x^2检验)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BP的发生率为24.4%(42/172);单变量分析显示SBP组与非SBP组之间在MELD评分、合并肝癌百分比、血清ALT和AST、血清白蛋白及腹水总蛋白6个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显示只有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及腹水总蛋白3个因素入选回归模型(P〈0.01)。结论较高的MELD评分、较低的血清白蛋白及腹水总蛋白浓度3者可能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患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就影响SBP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以便及早预防、治疗,从而减少其患病率及病死率。方法 对44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与38例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因、性别、TBIL、DBIL、GLO、A/G与SBP均有明显关系,根据腹水白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结合腹水透明度、利凡他试验及比重可初步作出诊断。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规作肝功能检查可预测发生SBP的可能性,常规作腹水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SBP)指无腹腔脏器穿孔而发生的腹腔急性细菌感染,最常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也见于其他严重肝脏疾患,如重症肝炎、肝癌、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等。肾病综合征、心源性腹水、孕产妇、术后乳糜性腹水亦可发生SBP ,但发生率相对较低。SBP多发生于腹水的基础上,亦有报道可发生于无腹水的肝硬化患者,据国内统计SBP占住院肝硬化腹水患者的2 0 6 % ,肝硬化无腹水患者的10 3% ,其发生率与基础肝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如合并肝性脑病者SBP可达36 % [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SBP是肝硬化门…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严重而最具有特征性的感染性并发症,在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发生率为8%~30%[1].SBP是在无全身或腹腔内局部感染源的情况下发生的腹水细菌感染.SBP的发生可导致肝功能损害加重,预示着肝硬化病情较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细菌种类以及临床特点,减少漏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对167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中69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1.32%),共分离细菌21株,包括7种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占43.72%;139例(83.2%)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6.
孙宗云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85-1286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致病原及治疗愈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腹水培养、药敏情况及预后等。结果肝硬化并SBP的临床表现以发热、腹胀、腹痛、腹部压痛为主要表现,而典型的腹膜刺激征仅见于约半数的患者。腹水白细胞及PMN明显升高。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对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敏感。合并SBP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SBP患者。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病原菌以大肠杆菌多见,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较可靠指标;肝硬化并发SBP严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人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以探讨本病的早期诊治,改善预后。方法对508例肝硬化腹水病人经腹水常规检出病原菌的34例进行临床特点、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分析。结果检出病原菌16株,分离出对抗生素高敏、中敏和不敏感三种情况。结论对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病人如注意到病原菌、抗生素的选择和早诊、早治,则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肝硬化病人并发SBP的危险因素.本文通过37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40例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腹水蛋白量≤10g/L的肝硬化病人SBP发病率明显高于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腹水蛋白>10g/L的肝硬化病人,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高危病人宜口服肠道灭菌剂如氟哌酸预防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腹膜炎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在自发性腹膜炎(SBP)血清和腹水中的表达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SBP、1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和IL-8)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IL-1ra)。结果SBP和肝硬化腹水患者两类细胞因子(以IL-6和IL-10为代表)均升高,SBP患者升高幅度更明显,SBP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细胞因子很快下降。结论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在SB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两类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影响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中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6例无SBP和97例有SBP的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作腹水LPS、TNFα和PCT水平检测,对SBP患者同时作腹水细菌培养.结果 SBP患者腹水LPS、TNFα和PCT水平明显高于无SBP患者(均P<0.01);G-菌SBP腹水中的LPS、TNFα水平明显高于G 菌SBP腹水(均P<0.01).结论 腹水LPS、TNFα和PCT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对SBP的诊断;腹水LPS、TNFα水平的检测则有助于SBP病原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