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天然牛黄的X衍射Fourier图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建立一种能够反映天然牛黄全部化学组分的X衍射鉴别方法。方法 :应用粉末X衍射分析法 ,通过对 4个天然牛黄样品的分析计算 ,得到了可用于鉴别天然牛黄的X衍射Fourier图谱 (几何拓扑图形与特征标记峰值 )。结果与结论 :X衍射Fourier图谱可用于正品天然牛黄与非正品牛黄以及进口天然牛黄、人工培植牛黄的鉴别。此方法可用于天然牛黄药材的鉴定与识别。  相似文献   

2.
牛黄为牛科动物黄牛(Bostaurus do mesticus Gmelin)的干燥胆囊结石,是常用贵重中药。最近笔者在药品检验中发现一种伪天然牛黄,与正品天然牛黄极相似。现将两者的鉴别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牛黄的鉴别要点天然牛黄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 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  相似文献   

4.
一、检品来源送检者自称是收集牛胆提取胆红素的专业户,每天可收得3—5个牛黄,共送检120克(36个),根据检品的特征不同,分成二个批样进行鉴别。二、性状1.正品天然牛黄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或三角形。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质松脆,断面色浅,有自然同心层纹,气清香,味苦而后  相似文献   

5.
<正> 今发现三种牛黄(管黄)伪品,现将其鉴别方法及特征报道如下,供鉴别牛黄时参考。一、性状鉴别1.正品牛黄(管黄)(图一A):本品多呈管状,亦可见压碎的块片,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质松脆,断面黄褐色或褐棕色,有自然层  相似文献   

6.
近来我所陆续收到八批次牛黄、共约500克。经鉴定,多数系伪造牛黄,个别伪品中加有少许正品牛黄。本文以正品牛黄为对照,做了伪品的性状、显微及荧光等鉴别试验。现分别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7.
<正> 牛黄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的干燥胆结石。我们检验一批进口的印度牛黄,全部为掺糖牛黄,鉴于未见报道,现将两者的区别概述于下。一、药材性状鉴别牛黄: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直径0.6~3cm(~4.5cm)。表面黄红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离。断面金黄色,可见紧密细腻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点。气清香,味苦而后微甘,有清香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掺糖牛黄;完整牛黄个,每个均用白色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20,(7)
本文详细考证了历代本草古籍,并结合现代研究报道,对牛黄古今种类名称、基原、形成部位及原因、产地等多个方面的源流变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发现,影响牛黄品种变化的因素主要与基原、形成部位、产地相关;古今药用牛黄均以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来源为正品,但由于其数量稀少,也偶用其他品种的牛替代;古代常以牛所吐出的"生黄"为上等,死牛角、心、肝胆中的牛黄为次等,而现代牛黄大多来自于牛的胆囊;我国西边地区的牛黄较受认可,以"西牛黄"之名流传至今。因此,建议对牛黄品种质量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基原、采集部位、药效成分等,再推广进口天然牛黄及其替代品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牛黄为牛科动物的胆结石,习称天然牛黄。用牛和羊的胆酸、猪胆酸、胆固醇、无机盐及胆红素混合制成的为人工牛黄。人工牛黄与天然牛黄的组成差异甚大,但广泛用于制备各种含牛黄的中成药。天然牛黄不易获得,价格昂贵,故伪品较多。为保证药品质量,现将天然牛黄的几种鉴别方法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10.
培植牛黄与天然牛黄胆汁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启明  钱丽华 《中成药》1992,14(12):35-35
用薄层色谱法测定了10个生产单位的18批培植牛黄的游离和结合胆汁酸的含量,并与天然牛黄及牛胆粉比较。结果表明,培植牛黄含有与天然牛黄相同的胆汁酸成分,其中培植牛黄的游离胆汁酸比天然牛黄略高。多数样品结合胆汁酸含量与天然牛黄相当;总胆汁酸含量比天然牛黄略高。  相似文献   

11.
张启明  李大勇 《中药材》1991,14(1):14-16
应用红外光谱研究了3批天然牛黄、10批培植牛黄、1批冻干牛胆粉及1批胆红素,证明天然牛黄间红外图谱有很好的相似性,发现培植牛黄与天然牛黄的红外光谱的相似性与培植牛黄胆红素含量相平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牛黄中含量最高的成分胆红素的薄层鉴别,并在天然牛黄的薄层分析中发现两个特征荧光斑点。经13批天然牛黄和4批培植牛黄的验证,重现性、稳定性均好,可作为天然牛黄薄层色谱的特征,与胆红素、胆汁酸的薄层色谱作综合判别,可有效地鉴别天然牛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三批天然牛黄、十批培植牛黄及一批冻干牛胆粉的游离及总氨基酸含量,并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揭示了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在氨基酸含量方面与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阐述了中药牛黄的药用历史和品种发展情况。牛黄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有4种,均收载于国家药品标准中,但它们各自的内涵和界限有所不同。牛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视为正品。中国药典1963年版至2010年版均以“牛黄”之名收载。人工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属法定代用品。人工牛黄及体外培育牛黄是2005年版药典新增品种,培植牛黄首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  相似文献   

15.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比较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的指纹图谱。方法:利用TOFMS、HPIEJMS技术研究、比较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中肽类、胆汁酸类和胆红素类3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结果: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3类成分的指纹基本一致,但各成分间的相对含量有差异。结论:10批体外培育牛黄的指纹图谱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体外培育牛黄的质量稳定。4批天然牛黄的指纹图谱,尤其是胆汁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差异明显,说明天然牛黄由于来源不同,导致质量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16.
张启明  李利民 《中药材》1991,14(5):15-17
本文测定了三批天然牛黄、十批培植牛黄及一批冻干牛胆粉的24个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揭示了培植牛黄与天然牛黄在微量元素方面与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天然牛黄与6个生产单位的人工牛黄中胆酸的含量总量比较。方法:硅胶G薄层板,异辛烷-醋酸丁酯-冰醋酸-甲酸(8:4:2:1)为展开剂,λS=380nm,λR=650nm,用反射法锯齿形扫描。结果:人工牛黄与天然牛黄中的胆酸成分相同,且人工牛黄中的游离胆汁酸比天然牛黄略高,在一定范围内,人工牛黄可替代天然牛黄。结论:薄层扫描法测定天然牛黄与人工牛黄中胆酸含量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8.
体外培育牛黄是中药现代化产物,是天然牛黄的最佳替代产品,与传统牛黄对比达到源于天然优于天然的境界。牛黄具有清心开窍,化痰解毒,凉肝熄风等功效,对于治疗高热神昏、中风惊厥、咽喉肿痛、疔疮疖肿以及西医的疑难病症如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糖尿病足、恶性肿瘤,有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疗效的作用。体外培育牛黄是国家一类中药新药,药学研究表明,体外培育牛黄的性状、结构成分及其含量、药理、临床疗效与天然牛黄基本一致,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X射线单晶衍射仪(SC-XRD)、X射线粉末衍射仪(XRP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天然牛黄和人工牛黄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两类牛黄的鉴别和使用提供更多的数据基础。方法: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SC-XRD)分析两类牛黄的结晶差异;X射线粉末衍射仪(XRPD)比较晶型及特征峰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较微观结构。结果:SC-XRD结果表明天然牛黄的结晶度低于人工牛黄;XRPD结果显示天然牛黄晶型多样;人工牛黄的晶型大致相似。SEM显示天然牛黄呈多孔片状叠状;人工牛黄呈光滑多面体状。结论:天然牛黄和人工牛黄的成份及形成过程不同,导致他们的晶型结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郭金堂 《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2):735-736
牛黄解毒片为中国药典(1985,1990年版.一部.)所收载。但药典对主药大黄的质量控制标准中,仅载有镜检草酸钙簇晶和呈色反应。因正品和非正品大黄都含有草酸钙簇晶,故此两项鉴别大黄的方法缺乏可靠性。本文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