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研究熊果酸(U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小鼠结肠炎模型的抗炎作用,旨在阐明其对肠上皮细胞(IEC)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在体内研究中,将体质量为20~22 g的雄性BALB/c小鼠1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DSS+熊果酸治疗组。通过3%DSS诱导8 d,制备小鼠结肠炎模型;其中一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采用UA预处理。各实验组的小鼠体质量和结肠长度分别采用物理天平和游标卡尺测定;参照临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法对小鼠进行评分。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液中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和结肠组织中IL-6的水平。以IL-6刺激分化的Caco-2细胞制备体外人肠上皮细胞炎症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UA对肠上皮细胞IL-6/STAT3信号通路中STAT3磷酸化的影响。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SS模型组的DAI评分增加、结肠长度缩短和组织损伤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S模型组比较,UA显著抑制了DSS诱导的DAI评分增加、结肠长度缩短和组织学损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SS模型组的血清淀粉酶(SA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IL-6水平升高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S模型组比较,UA可显著逆转DSS诱导的血清淀粉酶(SAA)水平和结肠IL-6水平的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正常肠上皮细胞比较,IL-6刺激显著上调STAT3的磷酸化水平;而UA可显著抑制肠上皮细胞中IL-6诱导的STAT3磷酸化水平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果酸可通过阻断IL-6/STAT3信号通路改善了DSS诱导的结肠炎,提示熊果酸在靶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可能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sushi重复蛋白X连锁2蛋白(SRPX2)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DSS+SRPX2组,DSS组小鼠各5只,自第1天起给予5%DSS溶液自由饮用,分别给予SRPX2重组蛋白及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5 d,至第6天处死小鼠。另设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记录各组小鼠疾病活动度(DAI)评分、结肠组织学评分;检测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分离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LP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比色法试剂盒检测N6-腺苷酸甲基化(m~6A)修饰的RNA的水平。结果 DSS组小鼠第5天的DAI评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DSS+SRPX2组DAI评分较DSS组均明显降低(P <0.05)。处死小鼠后,DSS组小鼠结肠组织学评分及MPO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 <0.05),DSS+SRPX2组小鼠结肠的组织学评分及MPO活性均较DSS组明显降低(P <0.05)。DSS组小鼠LPMC中TNF-α、NF-κB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 <0.05),DSS+SRPX2组小鼠LPMC中TNF-α、NF-κB水平均较DSS组明显降低(P <0.05)。DSS组小鼠LPMC中m~6A修饰的RNA的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而DSS+SRPX2组小鼠LPMC中m~6A修饰的RNA的比例较DSS组明显降低(P <0.05)。结论 SRPX2重组蛋白具有减轻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改变结肠组织LPMC中m~6A甲基化RNA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粗制代谢产物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小鼠UC模型,分别予乳酸杆菌粗制代谢产物和双歧杆菌粗制代谢产物灌肠,生理盐水(NS)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肠对照,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DSS模型组对照,计算小鼠死亡率、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学损伤评分和组织学病理改变以及结肠黏膜IL-10免疫组化情况。【结果】①乳杆组和双歧组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轻微,其死亡率、DAI评分、组织学损伤评分均低,与DSS模型组和NS组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杆组和双歧组IL-10免疫组化表达均较高,与空白对照组、DSS模型组和NS组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粗制代谢产物均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起主要的防治作用。②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粗制代谢产物的某些成分通过促进IL-10表达而发挥防治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BALB/c小鼠噁唑酮结肠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BALB/c小鼠噁唑酮结肠炎模型,评价其作为人类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的可靠性.方法:模型组第1天和第2天用3%噁唑酮溶液200 μL涂搽BALB/c小鼠皮肤以致敏,第6天用1%噁唑酮溶液150μL行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等体积乙醇溶剂涂搽皮肤、灌肠,对2组BALB/c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评估病变结肠的病理组织学炎症程度,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结肠组织IL-5和IL-1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的DAI评分和病理炎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病变结肠组织IL-5和IL-13 mRNA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ALB/c小鼠噁唑酮结肠炎模型类似于人类UC,可作为研究UC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 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的疗效,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48只雄性BALB/C小鼠饮用8%DSS溶液成模后分成3组,予不同剂量小檗碱治疗,另16只小鼠予蒸馏水,监测体重及DAI,3d和7d后各组随机处死8只.结肠组织HE染色行组织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蛋白表达.结果 小檗碱治疗使小鼠体重增加,DAI积分、组织学评分及COX-2染色积分下降,7d与3d相比,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4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檗碱对DSS诱导小鼠结肠炎有效,抑制COX-2蛋白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海南萝芙木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DSS)小鼠结肠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1)正常对照组;(2)模型组;(3)模型+柳氮磺胺嘧啶治疗组;(4)模型+海南萝芙木提取物治疗组。实验结束后剖取各组小鼠结肠炎症组织,HE染色,组织学评分;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NF-κB抑制蛋白(IκB-α)阳性细胞表达率,ELISA方法检测定小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表达。结果柳氮磺胺嘧啶治疗组和海南萝芙木提取物治疗组小鼠一般情况好于DSS模型组,DAI积分低于DSS模型组;结肠组织显微镜检查,动物结肠炎症程度低于DSS模型组;动物结肠黏膜细胞中IκB-α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DSS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IL-4、IL-13水平均显著高于DSS模型组。结论海南萝芙木提取物果胶多糖可能通过于预IκB-α蛋白表达,进而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症细胞中NF-κB活性,抑制IL-4、IL-13等炎症因子,产生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在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葡聚糖硫酸钠(DSS)组,每组7只,对照组正常饮水,DSS组饮用含2.5%DSS的饮水,共6 d建立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通过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测量结肠长度、HE染色病理评分、炎性指标TNFα和IL-6 m RNA检测来评估结肠炎症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GRP78蛋白和m RNA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未见肠炎表现,DSS组小鼠出现典型结肠炎表现。DSS组炎性指标TNFα和IL-6 m RNA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GRP78蛋白和m RNA在对照组高表达,在DSS组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GRP78在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状态下其表达受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sodium, DSS)以及恶唑酮(oxazolone, OXZ)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比较两种模型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评价两种模型。  方法  12只C57BL小鼠, 随机分为两组, DSS模型组(n=8)予3%DSS自由饮用5d, DSS对照组(n=4)饮用蒸馏水5d, 第6天处死两组小鼠。8只BALB/C小鼠, 随机分为两组, OXZ模型组(n=4)予皮肤涂抹3%OXZ(100%乙醇溶剂)0.2ml 2d, 5d后以0.8%OXZ(50%乙醇溶剂)0.15ml灌肠; OXZ对照组予皮肤涂抹100%乙醇0.2ml 2d, 5d后以50%乙醇0.15ml灌肠, 灌肠后第3天处死两组小鼠。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结肠组织大体评分和病理评分, 并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的水平。  结果  两种模型组小鼠DAI、组织大体评分和病理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变; DSS结肠炎、OXZ结肠炎均可导致MPO、TNF-α、NF-κB明显上升, DSS结肠炎IFN-γ明显上升, OXZ结肠炎IL-4明显上升。  结论  DSS及OXZ均能诱导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其中OXZ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是Th2型炎症反应, 更接近人类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片仔癀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AC)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BALB/c小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片仔癀(0.234 g/kg)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OM)及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方法建立CAC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成瘤率,并用ELISA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白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 AOM/DSS能有效建立CAC小鼠模型,片仔癀对模型小鼠能显著降低DAI、抑制结肠缩短、抑制结肠癌的形成以及抑制结肠组织IL-6的表达。结论片仔癀对CAC有显著的疗效,抑制IL-6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1)通过调控肠上皮细胞的焦亡水平在结肠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PTTG1野生型(WT)小鼠和PTTG1基因敲除(KO)小鼠各1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PTTG1 WT对照组(control组)和实验组(3%DSS组),PTTG1 KO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6 d诱导急性实验性结肠炎,对照组给予无菌双蒸水。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收集小鼠结肠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GSDMD的表达水平。在人源结肠上皮细胞系(HcoEpic)中,通过shRNA沉默PTTG1的表达,TNF-α刺激细胞以诱导细胞炎症模型,检测GSDMD的表达水平。结果 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组织中PTTG1表达减少(P <0.01),PTTG1敲除加重小鼠结肠炎症,PTTG1 KO实验组小鼠的结肠黏膜上皮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 <0.05)。在HcoEpic中沉默PTTG1的表达,TNF-α刺激后,细胞的GSDMD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 <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色甘酸二钠对两种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泻下、肠推进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硫酸葡聚糖(DSS)和恶唑酮(OXZ)诱导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筛选160只昆明鼠分为两组(n=80),A组建造DSS模型,B组建造OXZ模型,其中A组和B组又各分为4小组(n=20),其中A1/B1组为空白对照组(饮用自来水),A2/B2组为DSS/OXZ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2. 4%的DSS、2. 7%的OXZ建模),A3/B3组为色甘酸二钠高剂量组(400 mg/kg的剂量灌肠),A4/B4组为色甘酸二钠低剂量组(200 mg/kg的剂量灌肠)。分析动物的活动疾病指数(DAI)并对结肠组织进行病理状态评分,分析胃排空,胃残留率等指标,观察药物对小鼠泻下、肠推进能力的影响。同时检测肠组织的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F-κB)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在由OXZ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小鼠中,小鼠在第一天体重减少最多,同DSS组一样,色甘酸二钠低剂量组的小鼠体重变化是最小的;两种不同模型组对比发现DSS诱导的模型体重变化小于OXZ诱导的组。DSS诱导组的胃残留量明显低于OXZ组;而在DSS诱导的小组内,正常组的胃残留率最小,而模型组与其相比随时间延长胃残留率越来越高,色甘酸二钠高剂量组的胃残留率低于色甘酸二钠低剂量组(P 0. 01)。DSS诱导组的小肠推动率低于OXZ组,色甘酸二钠高剂量组的小肠推动率优于色甘酸二钠低剂量组(P 0. 01)。在DSS诱导的结肠炎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IL-4、IFN-γ、TNF-α、NF-κB含量升高(P 0. 01),色甘酸二钠组的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 0. 01),而色甘酸二钠高剂量组各炎性指标含量低于色甘酸二钠低剂量组。在OXZ诱导的结肠炎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IL-4、TNF-α、NF-κB含量明显升高(P 0. 01),色甘酸二钠组的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 0. 01),而色甘酸二钠高剂量组低于色甘酸二钠低剂量组。当小鼠经色甘酸二钠低剂量组和色甘酸二钠高剂量喂食后,MPO值降低,其中高剂量组降低效果更明显。结论 DSS和OXZ均能成功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色甘酸二钠可能是通过降低MPO、IL-4、IFN-γ、TNF-α、NF-κB的基因含量而改善小鼠的溃疡性结肠炎,从而促进小鼠的肠蠕动以及泻下和肠推进力,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邓钧  曾丽珊  刘乐  陈烨 《新医学》2021,52(8):566-571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与美沙拉嗪在治疗小鼠结肠炎中的疗效差异性。方法 选取6 ~ 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Control组、硫酸葡聚糖(DSS)组、DSS+美沙拉嗪组、DSS+二甲双胍组,每组8只。Control组小鼠自由饮用高压灭菌双蒸水,并每日予0.2 ml 磷酸盐缓冲液(PBS)灌胃。采用3%DSS诱导C57BL/6雄性小鼠结肠炎模型。DSS组小鼠自由饮用3%DSS溶液,每日予0.2 ml PBS灌胃,DSS+美沙拉嗪组、DSS+二甲双胍组自由饮用3%DSS溶液,予100 mg/(kg·d) 的美沙拉嗪或100 mg/(kg·d) 二甲双胍灌胃。评估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指数、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肠道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与DSS组相比,DSS+二甲双胍与DSS+美沙拉嗪组均可降低小鼠结肠炎所致的体质量丢失、疾病活动度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肠道炎症因子表达水平(P均< 0.05),但DSS+二甲双胍组与DSS+美沙拉嗪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以减轻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其疗效不亚于美沙拉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Lnk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后的表现。方法将周龄相近的C57BL/6小鼠分为野生型组(WT)、野生型小鼠结肠炎组(WT+DSS)、Lnk敲除鼠组(KO)和Lnk敲除鼠结肠炎组(KO+DSS)。WT和KO小鼠正常饮水,WT+DSS及KO+DSS组小鼠自由饮用2. 5%DSS水溶液。实验进行7 d,每日观察小鼠体质量变化、粪便软硬度及肠道出血情况,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7 d后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WT小鼠和KO小鼠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频率。处死小鼠,取肠观察外形、颜色,测量肠的长度。结肠组织制作为组织学切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WT和KO组小鼠排便正常,KO+DSS组小鼠与WT+DSS组小鼠较早出现腹泻及排血便情况。KO+DSS组小鼠的体质量在实验周期内较其他3组有显著降低,KO+DSS组DAI随时间显著增加。KO组Breg细胞频率显著低于WT组。KO+DSS组结肠明显变短,HE组织切片镜检糜烂出血、淤血,多病灶浅溃疡,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及黏膜下层并累及肌层,提示炎症反应加重。结论 Lnk缺失可加重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表现,可能与Lnk KO小鼠体内Breg细胞频率降低、对炎症反应的负调控作用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溃疡宁抑制黏膜组织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活性氧簇-NOD样受体蛋白3(NOXs-ROS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影响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炎症的机制。方法选取BALB/c大鼠4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溃疡宁组,每组各15只,经右旋葡萄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空白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0.02mL/g,溃疡宁组给予溃疡宁10g/(kg·d),灌胃3周后取结肠黏膜组织,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LRP3、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mRNA表达水平,采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计算DPI抑制后的还原型辅酶Ⅱ(NADPH)消耗率分析NOXs活性,并对比3组组织病理学评分(HS)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NLRP3、ASC、caspase-1的mRNA表达水平:空白组溃疡宁组模型组,3组上述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水平、NOXs活性:空白组溃疡宁组模型组,3组上述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宁组HS评分(4.21±0.59)分,血清IL-1β(70.45±8.19)pg/L,TNF-α(61.55±6.24)pg/L,低于模型组,(P0.05),高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宁可能通过抑制结肠黏膜组织NOXs-ROS-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来降低IL-1β、TNF-α促炎因子表达,从而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以结肠黏膜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炎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肠黏膜内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蒸馏水,n=10)、B组[模型组,葡聚糖硫酸钠(DSS)+蒸馏水,n=10]、C组[柳氮磺吡啶(SSZ)组,DSS+SSZ,n=10]及D组(葛根芩连汤组,DSS+葛根芩连汤,n=10)。观察并记录相应药物灌胃7d时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组织损伤评分,测量、计算结肠长度、结肠质量及脾指数,检测UC小鼠模型肠黏膜内NF-κB、TNF-α、MFG-E8、occlud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C、D组建模第7d时,DAI评分、建模第8d时组织损伤评分均大于A组,且B组大于C、D组(P 0. 05),C、D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建模第8d时,A、C、D组结肠长度大于B组,结肠质量、脾指数小于B组(P 0. 05),且A、C、D上述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四组结肠黏膜NF-кB、TNF-α平均灰度值水平及MFG-E8、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示ACDB,MFG-E8、occludin平均灰度值水平及NF-кB、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示AC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葛根芩连汤可减轻UC小鼠病变程度和结肠组织损伤范围,改善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修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Smad3磷酸化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黏膜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鼠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损伤与修复过程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过程中关键分子Smad3对黏膜修复的作用。方法给予小鼠3%葡聚糖硫酸钠(DSS)饮用5天诱导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再停用DSS 改为正常饮水修复。实验小鼠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3%DSS 5天损伤期组,饮水修复1、2、3、4周组,其中正常对照组小鼠仅饮用蒸馏水。观察小鼠结肠炎修复情况及行结肠组织学检查,检测结肠黏膜凋亡与增殖相关指标及TGF-β信号通路中Smad3及相关蛋白的表达,观察其在损伤与修复中的变化。结果小鼠疾病活动指数在饮用DSS 后上升,修复2周后恢复正常。结肠组织学评分于饮用DSS 5天损伤期时明显升高,修复2周后下降。结肠黏膜凋亡指数于损伤期升至最高,至修复3周后降至正常水平。增殖指数于损伤期降至最低,至修复3周时升至峰值。结肠黏膜TGF-β表达量在各实验组均升高,而p-Smad3表达量于损伤期降低,修复1周后开始上升。结论TGF-β转导过程中关键分子Smad3的磷酸化促进小鼠结肠炎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sulfonic acid,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结肠炎模型。SD大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8),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血清内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学染色检测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相关蛋白occludin的分布。结果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和正常组比较,TJ结构遭到破坏,TJ相关蛋白的表达亦减少,结肠组织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和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P〈0.05)。结论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TJ相关蛋白occludin表达下降,肠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低下,促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水溶提取物对BALB/c小鼠恶唑酮结肠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40只,体质量18~20 g,其中30只第1天和第2天用3%恶唑酮溶液200 μL皮肤致敏,第6天用1%恶唑酮溶液150 μL保留灌肠,建立BALB/c小鼠恶唑酮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对照组10只,分别给予等体积、等浓度的乙醇涂擦皮肤、灌肠.30只小鼠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 pyridine,SASP)组、半夏泻心汤组(简称半夏组),每组各10只.半夏组采用半夏泻心汤水溶提取物以10mg/g(体质量)灌胃治疗7 d;SASP组采用SASP以20 mg/g(体质量)灌胃治疗7d;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水灌胃;每天1次,共7d.7d后,对各组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组织病理学炎性反应评分,并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5(IL-5)mRNA和白细胞介素-13(IL-13)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的DAI评分(1.6±0.3)和组织病理学炎性反应评分(2.7±0.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2±0.1,1.7±0.5),而且模型组结肠组织IL-5 mRNA和IL-13 mRNA的表达(50.897±23.260,155.009±76.642)亦显著高于对照组(1.891±1.281,4.483±3.884).半夏泻心汤水溶提取物能显著降低DAI评分和组织病理学炎性反应评分(0.3±0.3,1.5±0.4),而且结肠组织IL-5 mRNA和IL-13 mRNA的表达(7.822±5.321,39.999±22.420)亦显著降低,其疗效与SASP相当(0.4±0.2、1.3±0.6;21.297±20.800、56.043±51.277).结论:半夏泻心汤水溶提取物可能通过降低结肠黏膜IL-5和IL-13的表达而发挥其治疗BALB/e小鼠恶唑酮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蕾  张红  牛国超  吴慧  李辉  张晓岚 《临床荟萃》2013,28(7):763-768,841
目的探讨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移植对慢性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炎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vehicle组(溶剂对照组)和DSS+hUC-MSCs组,其中正常对照组15只,其余两组各20只。通过饮用2%DSS建立慢性实验性结肠炎模型,DSS+hUC-MSCs组在造模第14天时经尾静脉注射1×106/200μl的hUC-MSCs,正常对照组与DSS+Vehicle组则给予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Saline,PBS)作为对照,分别于hUC-MSCs移植后1、2和4周处死动物。结肠黏膜炎症改变的评估包括每天体质量改变、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长度等指标,以及结肠形态学改变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SS+Vehicle组小鼠DAI、结肠形态学评分及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经过hUC-MSCs移植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DSS+Vehicle组较正常对照组小鼠结肠组织COX-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移植1周0.387±0.013vs 0.065±0.015,移植2周0.548±0.037vs 0.065±0.015,移植4周0.606±0.034vs0.065±0.015,P<0.01),经过hUC-MSCs移植,结肠组织COX-2蛋白表达较DSS+Vehicle组明显降低(移植2周0.446±0.030vs 0.548±0.037,移植4周0.331±0.026vs 0.606±0.034,P<0.01)。结论 hUC-MSCs移植可减轻慢性结肠炎肠黏膜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结肠组织炎症因子COX-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