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植山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创立“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并在临床灵活运用疗效卓著。笔者跟师顾植山教授学习其对“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六经辨证的认识,对“六经欲解时”理论的发挥,及基于“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的六经病治法,运用“开阖枢”理论对肺系病证的认识,并将所学五运六气及“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用于肺系疾病的诊治,取效迅速,体现了顾植山灵活运用中医运气学说,顺天以察运、因变以求气、因机辨理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从三阴三阳之合与门、三明三阳之离与关阖枢二方面,分析探讨杨上善三阴三阳门--关阖枢理论的来主主要内容。认为该理论具有系统论思想,是《内经》三阴三阳的重要发展,与后世“开阖(合枢”理论相比,不但更切合经文原意,而且对阐明三阴三阳生理功能、作用实质等问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继承了《内经》三阴三阳经的学术思想,用“关阖枢”和“开阖枢”来形象比喻和客观描叙三阳三阴经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作者在文中具体阐述了《伤寒论》中三阳经和三阴经的“关阖枢”和“开阖枢”。  相似文献   

4.
田嵘榛  梁静涛  谢利  付雨 《陕西中医》2010,31(3):359-359,F0003
《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篇》及《灵枢·根结篇》。《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阉,少阴为枢。”《灵枢·根结篇》谓之:关阖枢。三阳开阖枢主要影响阳气的升发和收敛,三阴开合枢则主要影响阳气的潜藏和释放。阴阳开阖枢之间是一个协同合作、相互制约的整体,阳气有序的升降出入,关乎三阴三阳的每一个环节。阳气升已则降,即阳入阴;降已而生发,即阳出阴,寤寐由此形成嘲。  相似文献   

5.
开阖枢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是对三阴三阳气化功能及联系的形象概括和总结。三阳之开阖枢反映的是阳气的释放,三阴之开阖枢反映的是阴气的潜藏。“阳不入阴”是不寐的基本病机,三阴三阳之开阖枢的正常调节对阴阳协调运动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对六经开阖枢与营卫及失眠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史锁芳教授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从肝肺论治咳嗽的临床经验。“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既是对阴阳盛衰变化的表达,又是对六经气化状态的描述,反映出气机升降出入的运动方式。肝肺气机升降是维持全身气机运动的重要环节,正常状态下肝气主升,肺气主降,如肝肺气机升降失调则引起咳嗽。史锁芳教授治疗咳嗽时根据“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注重肝肺气机之升降,结合“六经欲解时”理论,抓住“少阳为枢,阳明为阖”这一关键,升少阳降阳明,疏肝肃肺,力求恢复肝肺气机之升降,气机升降如常则咳嗽自然痊愈。  相似文献   

7.
“开阖枢”理论始于《黄帝内经》,由仲景师推广,经后世医家充实完善,指导着临床实践。本文以“开阖枢”为指导,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认为本病病机关键在于“少阳枢机不利”。“枢机不利”机体气血不通,阴阳不调,发为水肿。本文从三阴三阳开阖枢角度探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病机制,以期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8.
《光明中医》2021,36(6)
泄泻的发生和脏腑气机运行失常关系密切,其中肝脾不调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病机。脾胃是脏腑气机升降运转之枢,肝主一身气机之疏泄。故调理肝脾气机是治疗泄泻病的一种常规思路。本文另辟蹊径从《黄帝内经》中的“开阖枢”理论来探究肝脾不调型泄泻的病机证治,以三阴三阳“开阖枢”机理对该病论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回归经典、溯本求源之路,归纳总结出三阴三阳的指代和含义,进一步完善理论概念并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分别在《内经》《难经》中检索“三阴”“三阳”“三阴三阳”“三阳三阴”,然后将检索结果所在语句按篇章整理,再结合篇章主旨及上下文总结出三阴三阳在该语句中的指代和含义,最后将相同含义的三阴三阳所在语句分篇汇总,进行归纳总结及讨论推测。结果 总结出三阴三阳的3个所指:①太阳、阳明、少阳和(或)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②单指太阳或太阴;③指三个属阴的脉象和三个属阳的脉象。归纳出三阴三阳的的4类含义:①脉象,包括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脉和浮、沉、长、短、滑、涩六脉(浮滑长为阳,沉短涩为阴),以及去、至、静、动、迟、数六脉(去静迟为阴,至动数为阳);②经脉,包括六经脉和十二经脉两种;③五运六气之六气;④开阖枢——阴阳离合的三种状态。结论 三阴三阳在《内经》《难经》中有多种指代和含义,对当前概念完善和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三阴三阳更真切的本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开阖枢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三阴三阳,气之离合,以开阖枢的形式,产生升降出入活动,是生命活动的保证。人体三阳之气上升,则三阴之气下降,此时三阳之气的活动是开阖枢,三阴之气的活动是关阖枢。人体三阳之气下降,三阴之气上升,此时三阳之气的活动是关阖枢,三阴之气的活动是开阖枢。开阖枢是人体阴阳之气升降出入的主要依据。是动态的阴阳,时态阴阳。《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即源于开阖枢的时间定位。  相似文献   

11.
从三阴三阳开阖枢论治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红 《光明中医》2016,(19):2777-2781
阳不交阴,则夜不成寐。《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阖""三阴之离合,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也。"其中阳明不能阖是失眠的重要原因,影响阳明不能阖的原因有太阳、太阴开机的不佳,少阳、少阴枢机的不利,厥阴、阳明的不能阖。现根据顾植山老师"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在临床治疗失眠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关于阴阳开合枢协调寤寐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凤娜 《河南中医》2007,27(10):5-6
昼夜是天地阴阳变化的表现,卧起(寤寐)是阴阳之气规律转化的结果,即阳入阴则寐,阳出阴则寤,寤寐与阳气的出入直接相关。三阳开合枢主要影响阳气的升发和收敛,三阴开合枢则主要影响阳气的潜藏和释放。阴阳开合枢之间是一个协同合作、相互制约的整体,阳气有序的升降出入,关乎三阴三阳的每一个环节。阳气升已则降,即阳入阴;降已而生发,即阳出阴,寤寐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中医理论之魂——论三阴三阳与开阖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勇 《光明中医》2015,30(1):12-14
<正>1《黄帝内经》(以下简写为《内经》)三阴三阳《内经》中的三阴三阳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在中医古籍里有29种序次不同的三阴三阳[1],《内经》中的三阴三阳主要有10种不同的说法,其理论核心主要是天之六气的三阴三阳和人体之三阴三阳。1.1天之六气的三阴三阳《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  相似文献   

14.
万田莉  郑闪闪  金春宇  高蕾  王军 《天津中医药》2021,38(12):1581-1585
开阖枢理论源自《黄帝内经》中的三阴三阳气化思想,张仲景继承发展了开阖枢理论,并将其运用在《金匮要略》疟病的治疗中,使之能结合具体疾病展现出来,为疟病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通过对条文中方证的分析,总结张仲景在疟病中对太阳开、少阳枢和阳明阖,阳明阖和太阳开,太阳开和太阴开这3组开阖枢关系的精湛运用。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关于三阴中何经主枢的问题,多有争议。笔者认为,三阴中应以厥阴主枢较妥,现陈述管见如下; 一、《内经》厥阴为阖应视为枢枢机,乃事物运动的关键,故《尔雅》曰:“制动之主曰枢机”。开阖枢理论首载于《内经》,它是按照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多少排列的,如《素问·六元纪大论》曰:“阴阳元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素问·  相似文献   

16.
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阐明了阴阳离合运动的六种象态.本文通过阐述三阴三阳中阳明与太阴的关系,分析了阳明、太阴功能失常导致的疾病病机.麦门冬汤为《金匮要略》中的名方,笔者通过分析麦门冬汤的组方原理,认为其具有"降阳明、开太阴"的作用,并通过辨别阳明、太阴"欲解时"的时段症状,辅助诊治麦门冬汤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少阳枢"、"少阴枢"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开、阖、枢是门户运动的三种状态。《黄帝内经》首先借用之以说明人体阴阳之气的出入升降,并有“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及“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等说,具体结合《伤寒论》的临床应用来看,则小柴胡汤是调阳枢之代表方,四逆散是调阴机之代表方。  相似文献   

18.
许溪彬  袁海宁  田露  赵宏杰 《光明中医》2023,(16):3109-3112
开阖枢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重要理论之一,其创立至今一直被广泛应用,以开阖枢的特点阐释三阴三阳的变化,描述六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作用和病理特点。生理上,太阳、太阴主“开”,阳明、厥阴主“阖”,少阳、少阴主“枢”。病理上,疾病发生是脏腑经络开阖枢作用失调的结果。此文系统梳理开阖枢理论的基本释义、产生源流、理论发展、临床应用等各方面内容,使之更好的用于理论指导及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葳蕤汤出自朱肱的《伤寒类证活人书》,为治疗风温病的代表方剂。梁永林教授“三阴三阳开阖枢气化理论”对外感热病方证及方药的认识、解读上存在优势。本文基于该理论对葳蕤汤方证及方药配伍规律展开研究,以期挖掘该组方药的系统性作用机理,进一步指导该方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六经“开阖枢”理论最早见于《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日:“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其道理在于,从阴阳二气分布的多少状况和六经生理功能方面说,太阳、太阴是六经中阳气和阴气最盛的经脉,太阳在表在外,是一身之藩篱,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