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6月~1999年6月,我院共行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92例,其中5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率约5.4%,均行再次手术治愈。我们对“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和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例病例资料见表1,病例序号按住院时间先后排列。5例患者均行胆管切开探查 “T”管引流术,术后诊断均为胆石症。本组患者术前均无合并症,“T”管材料均为橡胶。表1 5例“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病例资料病例序号性别年龄/岁术后拔管时间/天术中吸出胆汁量/ml手术方式1女5117450胆总管修补 腹腔引流术2男4522650窦道缝闭 腹…  相似文献   

2.
胆总管T管引流常规拔除T管后立即并发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本文报道我科近十五年遇见11例,占同期312例T管引流患者的3.5%。再次手术探查发现T管窦道未形成9例,窦道形成不完善2例。为预防拔管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我科从1988年开始,在T管造影时,在T管旁插管造影,观察T管窦道形成的情况,作为拔除T管的指征,经对近5年的观察表明,凡拔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总管术后拔除T管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经原窦道置导尿管引流,其中2例以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引流.1例开腹胆总管重置T管引流.5例全部治愈.结论 胆总管术后拔除T管时应注意胆汁性腹膜炎的可能,对于一些营养不良或有慢性病的患者应适当延长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4.
[背景 ]探讨拔T形管致胆汁性腹膜炎的防治措施 .[病例报告 ]5例拔T形管致胆汁性腹膜炎病人 ,均给予手术治疗 .术中见T形管周围窦道形成不良 3例 ,T形管窦道与胆总管前壁切口粘连处瓣状裂开 1例 ,T形管窦道与粘连壁层腹膜撕脱裂开 1例 .[讨论 ]T形管拔出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主要发生原因为T形管周围窦道形成不良  相似文献   

5.
胆漏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拔除T管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有时发生,如上海2.75%、10%[1],本科对2000年1月~2006年11月82例因各类肝胆管手术而留置T管引流,术后常规行T管窦道造影,有效防止了拔管后胆漏的发生,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胆总管T管引流的并发症及经T管造影的毒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总管探查后置入T管引流旨在避免术后胆道高压,使患者术后经过安全平稳,并可经其检查和治疗。但它亦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此点应予重视。临床资料本组共行T管引流183例,发生并发症31例占16.6%。其中胆汁性腹膜炎2例,1例系AOSC急诊手术,术后肠麻痹于第3天出现腹膜炎,腹穿抽出胆汁,剖腹探查发现T管-横臂滑脱至胆总管外,遂重置T管并腹腔引流,一周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前曾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术后第5天因胆汁性腹膜炎再次手术发现胆总管切口及T管周围胆汁渗漏,  相似文献   

7.
T管拔除后胆漏5例处理体会(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管术后胆总管内放置T管 ,目的是引流胆汁 ,降低胆管内压和防止术后发生胆漏 ,临床拔除T管或误拔导致胆汁性腹膜炎者偶有发生 ,其后果严重。本文就 5例作分析如下。5例中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36~ 75岁 ,平均 50 .8岁。 4例为胆管结石 ,1例为胆管炎 ,5例中 4例拔T管时间在术后 14~ 2 1d ,经T管造影显示胆管无异常 ,夹管 4 8h无不适后拔管 ;1例为术后第 3天误将T管当作腹腔引流管拔出。 5例病人拔管后均出现剧烈腹痛 ,并出现腹膜炎体征。 5例中 3例行手术探查 ,其中 2例重置T管 ,1例置腹腔引流管 ;经窦道置放引流管行保守治疗 2例。 5…  相似文献   

8.
胆总管手术后用T管作胆道引流是常规的方法,但拔除T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是临床上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国内报道发生率为1%,如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后果。 1 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4例。年龄29~75岁,平均55岁。全组术前均确诊为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置T管引流。其中使用橡胶管者2例,硅胶管者4例。术后有低蛋白者3例。置管14 d 4例,21 d 2例。每例拔除T管前均闭管观察2 d无不适,并行经T管胆道造影,证实无残留结石或梗阻。其中拔管后即刻出现症状者5例,2 h后出现症状者1例。②临床表现:病人均表现为较剧烈的腹痛,其中弥漫性腹痛4例,伴腹胀、恶心及体温上升。腹痛局限于脐周偏右者2例。查体均有腹胀、腹部压痛伴反跳痛及肌紧张,以右中下腹为重。肠鸣音减弱。血常规化验1WBC(12~20)×109/L。③治疗及结果:6例均在原T管口插入导尿管引流,其中2例插管成功并引出较多胆汁(300~600ml/d),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4例插管无效而改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T管窦道与腹壁交接处胆瘘者2例,从腹壁T管引流口置入有侧孔的导尿管达胆总管内,并修补窦道裂口。2例T管窦道近胆总管处破裂而重新于胆总管内置T管引流。术中发现4例窦道均较薄弱,其中3例为前次术中放置了硅胶T管。腹腔内胆汁300~800 ml不等,主要积聚于右下腹。4例均彻底洗腹腔并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给予抗感染、支持治疗。6例病人经过上述处理后痊愈出院。 2 讨 论 ①胆瘘的原因:主要与如下几个因素有关,a.年老体弱患者组织再生能力差,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降低,使腹腔纤维蛋白渗出减少,而对T管包围能力不足,窦道形成时间延长。b.胆管内长年结石可致胆道梗阻、肝功能损害,继发腹水、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可影响窦道形成。c.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等,使免疫能力降低因而抑制炎症反应,造成窦道形成困难或不全.d.使用硅胶制成的T管,由于硅胶管对组织的刺激较小,因而有抗腹膜粘连作用,使窦道不易形成,e.术中使用T管直径与胆总管直径不相符,而致胆总管缝合张力较大,或T管修剪不当,T管横臂与直臂交接处未作"V"字形修剪,均可造成拔管困难,而损伤胆管或窦道。②诊断和治疗:如拔管后患者出现腹痛,首先应想到有胆瘘的可能。可在密切观察的前提下,注射阿托品了解腹痛的性质,如腹痛缓解,可视为拔管引起的平滑肌痉挛。患者腹痛持续加剧、范围扩大,并有腹胀、恶心、体温升高及腹膜炎体征出现,则须立即行B超、X线、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也可行腹腔穿刺,一旦穿出胆汁性渗液,诊断即可确定。诊断明确后,应立即给予相应的保守或手术治疗。③预防:拔除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是胆道外科一种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如需二次手术对病人影响很大。为防止其发生应做到以下几点,a.对高龄(>60岁)、体弱及肝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患者,尤其是并发腹水的病人,术后要充分进行支持治疗,改善营养状况,并延长拔管时间至21~30 d。b.正确使用T管,包括选择与胆总管直径相当的T管;缝合胆总管张力适中,防止T管被扎过紧;合理修剪T管;废弃使用硅胶制成的T管。c.注意拔管方法,不要用力过猛。如拔管时出现滞管现象,则须留管超过21 d,或采取持续牵引的办法,使T管缓缓脱出。d.术后原则上不使用糖皮质激素,若必须使用,则一定要延长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9.
胆总管切开取石 T型管引流是肝胆外科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之一 ,一般于手术后 2~ 3周拔除 T型管 ,但部分患者拔 T管后可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我院自 1993年 5月~ 1998年 6月共收治 11例拔 T管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患者 ,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53~ 72岁。其中单纯性胆总管结石 4例 ,同时合并胆囊结石 3例 ,合并肝内胆管结石 4例。行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术 6例 ,同时行胆囊切除术 3例 ,行左肝外叶切除 2例 ,术中发现胆总管内积脓者 5例。橡胶T型管引流 7例 ,硅胶 T型管…  相似文献   

10.
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8-2000-08间17例T管的拔出时间。结果:17例中,6例保守治疗成功;11例二次手术并重新引流治愈。术中证实,6例系窦道形成不完全,2例为窦道撕裂,1例为窦道过长,2例为拔管失误。结论:对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应重点预防,一旦出现,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取石术后常规置T形管引流。安全拔管的条件之一就是窦道形成完整 ,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造成严重后果。高龄、营养不良、既往腹部手术使大网膜粘连固定等是影响窦道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于有这些高危因素的病人 ,由于缺乏能衡量窦道形成是否完好的客观指标 ,拔管时易出现胆汁性腹膜炎。为预防腹膜炎的发生 ,作者从 1997年开始 ,尝试采用分期拔管法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4 0例中男 13例 ,女 2 7例 ,年龄 2 4~ 79岁 ,平均 5 6 7岁。为 1997年 10月~ 1999年 2月本院住院患者。均经胆道手术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拔除“T”管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13例因拔除“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胆漏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病人中,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1例,2例行手术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结论术中处理好胆总管缝合技术及“T”管放置要领,术后延长拔管时间是预防“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关键,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胆漏量的大小,病情轻重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多数病人可采用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按常规拔T管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常规拔T管发生胆汁性腹膜炎 10例的诊治经验。发生腹膜炎后立即顺T管窦道插入导尿管或在胆道镜下找胆总管窦道开口插入尿管 ,仍然无效时开腹手术。结果  10例全部治愈。结论 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与病人营养状况、术中操作、T管的材料及放置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拔T管后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是胆总管探查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我院1994年1月至2004年5月共发生拔T管后胆漏6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占同期胆总管探查总例数的4.6%,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26-72岁。6例均为胆道结石病人。合并低蛋白血症、黄疸1例,低蛋白血症,中度贫血1例,糖尿病1例。拔管时间:无合并症病人分别于术后2周、3周,4周拔管各1例,有合并症3例均于术后4周拔管。拔管前试夹管和T管造影均正常.所有病人均于拔管后数分钟开始出现腹痛,其中5例于拔管后6-36小时内再次手术探查引流,术中见窦道完全缺如4例,窦道壁形成不全1例,行腹腔引流和T管再置术,术后4周拔管,均痊愈。另1例病人非手术  相似文献   

15.
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是肝胆外科常见手术方式。术后拔T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的情况,近年来屡见报道[‘-’]。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8年2月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768例,发生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7例,经及时治疗后均痊愈出院。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2岁;其中胆道结石5例,胆道蛔虫2例。5例术前伴梗阻性黄疽(总胆红素为855~225.spmml/L),低蛋白血症2例。无肝硬化、腹水、糖尿病等合并症。拔管时间为16-28天。拔管前均常规夹管及T管造影,无异常。但拔管2~3天后出现腹痛、高热。及腹膜炎体征。7…  相似文献   

16.
"T"管窦道长期不愈致腹膜炎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总管探查术后放置“T”形管 ,是防止术后胆漏的最常用的方法。“T”形管周围 10天左右被网膜纤维组织包裹 ,形成窦道 ,两周即可拔管而无胆漏 ,而为了使窦道更牢固 ,胆道镜检查在术后 6周进行。我院 16 0 0余例术后 6周~ 8周拔“T”形管的患者中 ,仍有 11例拔管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 ,多在近二年中出现 (7例 )。现就其原因、处理及预防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2 9~ 72岁 ,均因胆总管探查术后放置“T”形管 ,拔管时间为术后 6~ 8周。本组行胆道镜检查者 9例 ,另 2例在外院拔管后出现胆汁…  相似文献   

17.
“T”管引流是胆道手术的基本术式。拔除“T”管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在临床上并非罕见。现就我院近5年来治疗的4例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拔管致胆汁性腹膜炎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拔"T"形管致胆汁性腹膜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形管引流是胆总管手术的常用术式,拔除“T”形管时偶有发生漏胆而致腹膜炎的病例。我科近年遇到3例,均经非手术治疗迅速治愈,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近10年,我科共进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术134例,主要是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后放置“T”形管引流。共发生拔管后胆汁性腹膜炎3例,均为胆总管切开取石的病人,发生率为2.24%。1例女性,41岁,手术后14天拔管,所用为硅胶“T”形管。2例男性,1例81岁,术后21天拔管;另1例67岁,因有胆管狭窄而支撑3个月后拔管,2人均用乳胶“T”形管。所有病人均在…  相似文献   

19.
随着胆道探查术的广泛开展,T形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时有发生,处理不当后果严重。现对我院1983年1月~1998年1月拔除T形管后发生的胆汁性腹膜炎11例总结如下。回临床资料11例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40~sl岁,平均60.5岁。其中7例为单纯胆总管结石,3例为胆总管结石并发肝内胆管结石,l例为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并发糖尿病2例,肝硬变、低蛋白血症4例,恶性肿瘤1例,1例为重症胆管炎术后。拔T形管前常规造影显示下段均通畅,拔管时间为术后2周左右。技管前2~3d试夹T形管无不良反应。11例拔T形管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20.
T管引流是胆管手术中重要步骤。传统的拔管时间选择在术后2周。拔除T管所致胆汁性腹膜炎并非多见,并发症一旦发生,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我院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拔T管引起胆汁性腹膜炎7例。本就拔T管后胆汁渗漏原因及防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