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Zhang Y  Li X  Qiao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9):2745-2749
目的研究轴索损伤标志物神经丝蛋白轻链(NF-L)及其抗体检测对多发性硬化(MS)诊断及预后的意义,并进一步揭示MS的发病机制。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了63例MS患者、15例视神经脊髓炎(ONM)及其他各对照组[31例其他神经系统炎性疾病(OIND)、18例其他非炎性神经系统疾病(NIND)以及46名神经系统正常对照(NC)]血清和脑脊液中NF-L及其抗体、抗髓鞘碱性蛋白(MBP)、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水平。正态分布资料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用M(QR)表示。结果脑脊液中NF-L浓度MS组为26(33)ng/L,ONM组为20(92)ng/L,OIND组为19(82)ng/L,NIND组为30(194)ng/L,NC组为10(7)ng/L。其他各组脑脊液中NF-L浓度与NC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均P〈0.01);NF-L抗体水平MS组低于OIND组,高于NIND组及NC组(均P〈0.05)。MS患者脑脊液中NF-L抗体水平与MBP抗体水平(r=0.784,P〈0.01)和IgG水平(r=0.675,P〈0.01)显著相关;但与MOG抗体水平无相关性。结论NF-L或其抗体测定不能作为鉴别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标志物;MS、ONM、OIND、NIND各组中均存在轴索损伤;炎症可能并非是NF-L抗体产生从而导致轴索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早期表现——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5例CIS患者及21例对照组,CIS患者发作期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寡克隆带测定及MRI检查,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血清及脑脊液VEGF浓度。结果 CIS患者发作期脑脊液VEGF平均荧光强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病灶长度≥3个脊柱节段的CIS患者脑脊液VEGF水平比脊髓病灶长度〈3个脊柱节段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CI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VEGF水平与EDSS评分、血脑屏障指数(BBB)及MRI病灶强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IS患者发作期脑脊液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可能与MS发病及脊髓纵向扩散病灶的形成有关。血清及脑脊液VEGF水平与神经功能残疾、BBB破坏的关系尚有待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NMO-IgG对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住院和门诊临床诊断的患者共80例,其中视神经脊髓炎(NMO)及高危NMO(HR-NMO)患者23例,经典多发性硬化(MS)患者36例,临床孤立综合征(CIS)11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0例,采用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视神经脊髓炎特异性IgG抗体(NMO-ISG)滴度水平,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点及NMO-IgG水平.结果 NMO、HR.NMO组与MS、CIS组相比,发生严重视神经炎、横贯性脊髓炎、有颅脑MRI正常表现、脊髓病灶超过3个椎体节段及血清NMO-IgG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与HR-NMO组血清NMO-IgG显著高于MS组,而MS组血清NMO-IgG又略高于CIS组与其他疾病组.血清NMO-IgG诊断NMO的灵敏度达82.6%,特异性达96.2%.结论 血清NMO-IgG的检测对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狼疮(NP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包括12例NPSLE和11例非-NPSLE)和10例正常者的血清和脑脊液。结果血清抗GM1IgG、IgM水平在SLE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抗GM1IgG、IgM阳性率,NPSLE为25.0%,非-NPSLE为18.2%,二者在抗体阳性率和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SLE血清抗GM1IgG阳性率和水平与血清抗GM1IgM阳性率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抗GM1IgG、IgM阳性率,SLE患者为52.2%,正常人为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脊液抗GM1IgG阳性率,NPSLE为75.0%,非-NPSLE为27.3%,二者在抗体阳性率及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抗GM1IgM阳性率,NPSLE为83.3%,非-NPSLE为18.2%,二者在抗体阳性率及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SLE脑脊液抗GM1IgG阳性率和水平与脑脊液抗GM1IgM阳性率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抗GM1抗体检测可能有助于NPSLE的诊断;脑脊液局部产生的抗GM1抗体可能引起NPSLE的损害,尤其在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脑脊液抗GM1抗体可能引起NPSLE患者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  相似文献   

5.
叶好好  厉向  夏君慧  张琦  张旭 《浙江医学》2011,33(7):989-992
目的 建立以125I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一硫氧还融合蛋白(MOG融合蛋白)介导的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作为测定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血清抗MOG抗体的新方法.方法 Na125I标记MOG融合蛋白,以MOG融合蛋白免疫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将125I -MOG融合蛋白与小鼠血清标本结合,孵育后与兔抗鼠IgG结合,收集沉淀,用γ放射性检测仪测定抗MOG抗体水平.结果 成功制备纯度较高的125I-MOG融合蛋白,当实验条件为Na125I 投料量1mCi,MOG融合蛋白量60μg时,获得较好的标记率48.3631%,最高的比放射性320 043.7 Bq/μg.应用新型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抗MOG抗体,MOG组血清抗MOG抗体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较为敏感的测定血清抗MOG抗体的放射免疫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在男性不育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以及在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对95例男性不育患者及80例正常生育对照组血清中抗精子抗体总抗体(TIg)、IgG和IgA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不育患者组血清中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为25.3%,对照组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为3.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子抗体是免疫性不孕的重要因素,抗精子抗体的存在降低了妊娠的几率,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抗精子抗体对诊断不孕症有一定价值,而且可以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患者的脑脊液(CSF)水平。方法检测25例NPLE和20例非NPLE狼疮患者脑脊液的脑压、常规、生化以及一些免疫指标,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anti-dsDNA)抗体,检查方法同血清测定。结果NPLE组的脑脊液压力、细胞数、蛋白含量水平升高(P〈0.05)。NPLE患者的ANA,anti-dsDNA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非NPLE患者(P〈0.05)。两组患者脑脊液中糖及氯化物含量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LE患者脑脊液的改变与神经系统受累的严重程度一致,检查CSF,尤其是一些免疫学指标,对NPLE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白蛋白(albumin,ALB)、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及相关合成指标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中的变化,初步分析上述指标在两种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91例已确诊神经系统脱髓鞘患者,包括MS患者33例,NMOSD患者58例,选取头痛患者50例作为非炎性对照组。测定血清及CSF中ALB、IgA、IgM、IgG以及血清C3、C4等浓度,并计算血清免疫球蛋白与CSF免疫球蛋白比值IgA Q、IgG Q、IgM Q、ALB Q及与年龄相关的Reiber双曲线上部判别值(Reiber's upper hyperbolic discrimination line, Qlim)(ALB),计算ALB Q>Qlim (ALB)比例及IgG 24 h鞘内合成率,比较分析MS、NMOSD与头痛对照组间各指标差异。结果 MS和NMOSD组患者CSF IgG、IgG Q、IgG 24 h鞘内合成率和ALB Q>Qlim (ALB)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S组患者IgG 24 h鞘内合成率和IgG Q明显高于NMOSD组(P<0.05)。结论 MS和NMOSD均有血-脑脊液屏障功能损伤,而鞘内IgG的合成是MS和NMOSD的一个关键区分点,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曾爱平  周仁芳  胡朝军 《浙江医学》2011,33(5):640-643,65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中不同亚型的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30例PBC患者、81例肝病(LDC组)患者、110例炎症性肠病(IBD组)及3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SCA的 IgA和IgG亚型.结果 PBC患者血清中ASCA-IgA亚型阳性率为22.3%,ASCA-IgG亚型阳性率10.0%;ASCA-IgA或ASCA-IgG亚型阳性率为26.9%;ASCA-IgA和ASCA-IgG亚型同时阳性率5.4%,PBC组患者ASCA-IgA或ASCA-IgG阳性率、ASCA-IgA阳性率与LDC、IB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患者ASCA-IgA和ASCA-IgG同时阳性者阳性率、ASCA-IgG阳性率与LDC、IBD、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ASCA-IgG亚型阳性率低于IBD组中的克罗恩病患者的22.0%(P<0.05).在PBC患者的AMA-M2和抗SP100抗体阴、阳性组中的ASCA-IgA、IgG亚型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抗GP210抗体阳性组中的ASCA-IgA或IgG亚型检出率高于抗GP210抗体阴性组(P<0.05).ASCA-IgA阳性的PBC患者组中的TBil、IgA、IgM高于阴性组,ALB低于阴性组(P<0.05);ASCA-IgG阴、阳性组中的PBC患者的肝脏生化、免疫学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ASCA-IgA或ASCA-IgG可作为PBC患者的自身抗体在血清中存在,且ASCA-IgA 亚型与PBC的发病机制中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与PBC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脊液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以脱髓鞘病变为共有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76例及正常对照者27例,以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脑脊液Cystatin C水平,并同时测定脑脊液葡萄糖、脑脊液乳酸、脑脊液蛋白及脑脊液白蛋白水平,对比不同分组方式下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与正常对照组间及不同类型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组间脑脊液Cystatin C表达水平的差异;对脑脊液Cystatin C判断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神经系统脱髓鞘改变者脑脊液Cystatin C水平为(3.80±1.29)mg/L,较正常对照组(5.36±1.07)mg/L下降,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和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脑脊液Cystatin C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均〈0.05);观测组间比较P〉0.05。组间脑脊液Cystatin C单因素ANOVA结果表明各病理分组中该标志物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图表明,AUC=83.0%,95%CI AUC=75.2%-90.9%,最佳诊断阈值为4.37mg/L;该水平时敏感度为72.4%,特异度为88.9%。结论脑脊液Cystatin C在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低水平表达,ROC曲线分析表明脑脊液Cystatin C水平低于4.37mg/L对脱髓鞘性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的判断效能,该标志物在以脱髓鞘病变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但尚需结合其他临床诊治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延安市神经系统疾病与抗弓形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延安市神经系统疾病患者TOX感染情况,探讨两者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法对180例不明原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13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ATAb检测。结果疾病组ATAb的阳性率为28.89%(52/180),健康对照组为9.63%(13/135)。不同类型疾病患者ATAb阳性率分别为:脑型28.05%(23/82)、癫痫型44.44%(4/9)、精神病型32.14%(9/28)、神经衰弱型26.23%(16/61);不同性别患者ATAb阳性率:男性患者ATAb阳性率为35.63%(31/87),女性为22.58%(21/93);不同年龄患者ATAb阳性率分别为:≤25岁,33.33%(6/18);26—50岁,30.00%(18/60);≥51岁,27.45%(28/102)。有宠物接触史者ATAb阳性率为47.62%(30/63),无接触史者ATAb阳性率为18.80%(22/117)。不同抗体TOX阳性率分别为:IgG12.22%(22/180);IgM阳性率8.89%(16/180);IgM、IgG双项阳性率7.78%(14/180)。结论对临床上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务须开展TOX的常规检测,以便及早诊治,降低TOX脑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清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及第3、7、14天的血清和脑脊液NSE水平,结合患者的GCS评分及发病第30天时的GOS评分等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和脑脊液NSE水平与病情轻重有关;NSE平均水平在卒中后3~7 d达高峰,7~14 d逐渐下降。发病后早期(14 d内)同一时间点,患者病情越重,GCS评分越低,血清及脑脊液中的NSE值越高(P〈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及脑脊液NSE水平增高,较预后良好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早期(14 d内)同一患者脑脊液NSE值较血清NSE值高(P〈0.05)。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和脑脊液NSE含量呈正相关(r=0.966,P〈0.05)。结论:NSE作为神经元损伤的定量生化标志物,其水平高低不仅能反映脑卒中后脑组织及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作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O型血孕妇免疫性抗体(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率及溶血程度的关系。方法使用微柱凝胶法检测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512例O型孕妇产前IgG抗体效价,产后收集新生儿静脉血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新生儿的溶血三项和血清总胆红素,分析IgG抗体效价与HDN发病率及溶血程度的关系。结果免疫性抗体孕妇的HDN总发病率为15.6%(80/512);孕妇IgG抗体效价为1:64、1:128、1:256、1:512时,HDN的发病率分别为14.0%(12/86)、22.6%(14/62)、34.2%(26/76)、43.8%(28/64),与正常抗体效价组相比(〈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血清总胆红素虽有升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免疫性抗体效价与HDN发病率呈正相关,但与HDN溶血程度无相关。结论孕妇产前免疫性抗体效价检测可预估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率,免疫性抗体效价异常的孕妇应及早干预治疗,有助于降低新生儿发生HDN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免疫抗体水平。方法用免疫发光法检测130例不孕症患者及7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睾酮(T)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抗子宫内膜抗体IgG、IgM和抗精子抗体IgG、IgM水平。结果不孕症组患者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为32.3%(42/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0)(P〈0.05);不孕症组E2、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FSH、LH、PR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抗体IgM阳性组的LH、FSH、PRL、T水平明显增高,E2、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不孕症与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精子抗体及性激素分泌紊乱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女性不孕不育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49例原发性不孕、466例继发性不孕、320例习惯性流产及45例正常生育妇女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结果:原发性不孕组中,AsAb阳性率为26.17%,EmAb阳性率为17.45%,ACA阳性率为12.75%;继发性不孕组中,AsAb阳性率为28.97%,EmAb阳性率为20.17%,ACA阳性率为19.10%;习惯性流产组中,AsAb阳性率为19.06%,EmAb阳性率为9.06%,ACA阳性率为28.12%;对照组中,AsAb和ACA阳性率为2.22%,EmAb为0%。不孕不育各组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2,P<0.05)。结论:血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对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炎及其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将158例COPD患者根据入院病情分为非感染组77例、普通肺炎组58例、重症肺炎组23例,于入院后24h内进行CRP、PCT检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非肺炎组、普通肺炎组及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普通肺炎组及重症肺炎组患者PCT与CRP曲线下面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CRP对评判COPD患者是否合并肺炎及肺炎严重程度有临床指导意义,其中PCT的指导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抗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3例RA患者、41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和104例健康人进行抗CCP抗体、抗MCV抗体、RF和抗RA33抗体测定,RF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其余三种抗体均使用相对应的试剂盒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结果 RA患者中抗CCP抗体、抗MCV抗体、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分别为74.8%、80.6%、91.3%明显高于非RA组(P〈0.01).抗CCP抗体、抗MCV抗体和抗RA33抗体的特异性高达97.2%、97.9%和95.9%.三组(抗CCP抗体、抗MCV抗体、RF联合检测组和抗MCV抗体、抗RA33抗体、RF联合检测组和四种抗体共同检测组)联合检测均出现高特异性99.3%,但敏感度较低.结论 RA相关抗体抗CCP抗体或抗MCV抗体与RF的联合检测具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此结果可用于RA的早期诊断预防不可逆性骨损伤.抗RA33抗体对早期症状不明显的RA患者可作为一个较好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施新萍  陈益明  娄域峰 《浙江医学》2011,33(5):626-627,630
目的 评价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核抗体(ANA)和抗RNP/Sm抗体等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干燥综合征(SS)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155例SS患者和124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抗SSa抗体、抗SSb抗体、ANA和抗nRNP/Sm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阳性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S组的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和抗nRNP/S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69.0%、45.1%和76.1%,远高于非SS组41.9%、17.7%和57.3%(P<0.05),SS组的ANA、抗CENP B和抗AMA-M2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非S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自身抗体均是SS组的阳性检出率低于非SS组,除抗Jo-1外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SSa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别为69.0%和39.1%,联合检测后,敏感度减少为43.9%,但特异度提高到89.7%.结论 SS患者血清中可出现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等特异性抗体,联合检测灵敏度低,但特异性增强,至于采用单项抗体筛查,还是联合检测结果,临床医生应根据具体病情所处的阶段进行具体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