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 7(P2 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CNA)的表达 ,探讨两者与IgA肾病病理分级及其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行肾穿刺活检的IgA肾病住院患者 5 2例 ,并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其分为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证、湿热证六型。系膜增生的病理组织学分为 4级。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 7、PCNA的表达。结果 :(1)IgA肾病各个病理分级P2 7、PCNA的表达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显示随着系膜细胞增生的病理分级程度增高 ,PCNA的表达增高 ,而P2 7的表达则按相反方向进行。病理分级和P2 7、PCNA表达的等级相关性检验 (Spearman法 )显示 :P2 7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呈非常显著负相关 ,而PCNA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呈显著正相关。 (2 )IgA肾病三个中医证型的病理分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气阴两虚证的病理分级比湿热证、肝肾阴虚证高 ,湿热证与肝肾阴虚证的病理分级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3)随着湿热→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的进展 ,P2 7的表达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而PCNA的表达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 :(1)P2 7、PCNA作为判断IgA肾病肾脏组织学损伤程度和预后的指标值得深入研究。 (2 )IgA肾病中医证型之间病理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寻IgA肾病在临床上的中医证型构成及分布的客观规律。方法: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χ2检验对总结出的8 483例病例数据,并以长江为界进行南北方中医证型比较。结果:脾(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为IgA肾病临床常见中医证型之虚证,瘀血、湿热、风热、风湿、湿浊、外感是IgA肾病临床常见中医证型之实证,南北地区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性,就虚证来说,南方以脾(肺)肾气虚为主,北方多以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为主,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南北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实证来说,南方多以湿热、瘀血、风热、风湿为主,北方以湿浊、外感为主。结论:IgA肾病的虚实证侯有其不同构成,且存在着南北差异,对于临床有效辨证论治及进一步制定统一的单病种诊疗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467例慢性迁延期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探索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1999年4月-2006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且均经肾穿刺确诊为IgA。肾病的慢性迁延期患者467例资料,中医辨证分型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睥肾气虚证、睥肾阳虚证四型。结果:在467例慢性迁延期患者中,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多,肝肾阴虚证居第二位,而睥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少。结论:IgA肾病慢性迁延期以气阴两虚证居多,益气滋肾法为IgA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肾实质细胞早衰与IgA肾病气虚、阴虚向阴阳两虚证候演变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01月~2017年06月151例已行肾活检的IgA肾病患者,根据《IgA肾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临床调查表》进行中医辨证,分析各证型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以及肾实质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采用牛津病理分型评分分析肾组织病理损伤。利用免疫组化检测肾实质细胞衰老标志物P16和DcR2的表达。Spearson相关分析IgA肾病患者肾实质细胞早衰与中医证型之间关系。结果:151例IgAN患者脾肾气虚证患者比例最高,为51例(33. 8%);气阴两虚证患者为48例(31. 8%);肝肾阴虚证为30例(19. 9%);脾肾阳虚证为22例(14. 6%)。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牛津病理分型评分依次升高,分别为(4. 2±3. 3)、(5. 4±3. 6)、(8. 2±4. 2)、(12. 4±3. 2)。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P16肾小球阳性细胞比例依次升高,脾肾气虚证(42. 1±4. 6)%明显低于脾肾阳虚证(57. 2±5. 1%,P 0. 05)。这四种证型患者P16阳性肾小管细胞比例也依次升高,脾肾气虚证(25. 1±7. 6)%、气阴两虚证(35. 4±11. 2)%、肝肾阴虚症(53. 8±10. 6)%明显低于脾肾阳虚证(85. 1±13. 1)%(P 0. 05)。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DcR2阳性肾小管细胞比例依次升高,分别为(25. 1±7. 6)%、(35. 4±11. 2)%、(53. 8±10. 6)%、(85. 1±13. 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16、DcR2阳性肾实质细胞比例分别与IgA肾病中医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肾实质细胞早衰可能是IgA肾病气虚、阴虚向阴阳两虚证候演变的重要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32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及化验指标相关性,探讨中医证型在推断IgA肾病病情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6月~2016年09月间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232例住院病例,中医证型分布、化验指标及病理特点,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各证型间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232例IgA患者中以女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为0. 52∶1;中医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为主,阴阳两虚型最少;各证型中最多见的西医诊断是慢性肾炎,以脾肾阳虚型占比最高;肝肾阴虚型临床以尿检异常为多见,气阴两虚型多见肉眼血尿。各证型间Lee氏分级中均以Ⅲ级为主,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脾肾阳虚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 <0. 01)。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脾(肺)肾气虚型患者β2微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P <0. 01),各证型间肌酐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证型分布与化验指标及肾脏病理有一定的相关性,脾肾阳虚型患者较其余组进展愈快,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及各证型与临床指标间相关性的研究,探讨本病客观的中医分型标准,为提高中医诊断该病的准确性及对诊断标准进一步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及德尔菲法的调查结果,找出该病种的常见中医证候,制定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收集209例IgA肾病患者的病史资料、中医临床症状、相关西医检查报告,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因素统计方法确定IgA肾病的中医分型,以及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临床指标在证型间的关系。结果:IgA肾病的中医证型分为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兼瘀型及肺脾气虚兼湿热型。在209例被调查患者中气阴两虚患者比例最大,占33%,其余三型比例分别为肺脾气虚兼湿热型30%,脾肾阳虚兼瘀型25%,肝肾阴虚型12%。在四种证型中,脾肾阳虚兼瘀型24h尿蛋白定量高于气阴两虚、肺脾气虚兼湿热两型(P〈0.01);脾肾阳虚兼瘀型的血清肌酐水平高于其他三型(P〈0.01),肺脾气虚兼湿热型肌酐水平高于气阴两虚型(P〈0.05);肺脾气虚兼湿热型血红蛋白值大于脾肾阳虚兼瘀型(P〈0.05);四种证型在不同CKD分期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四种证型在男女比例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种证型与尿红细胞计数、年龄、病程、发病季节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AN的中医证候按本研究方法可分为四型,即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兼瘀型及肺脾气虚兼湿热型。本病相关实验室指标在各证型间分布有一定规律性。研究结果对临床诊治该病及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气阴两虚证与肾组织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微观辨证提供依据,并对其他证型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对161例确诊为IgA肾病患者进行分组,其中气阴两虚证86例,非气阴两虚证75例,观察两组肾组织病理指标的变化。结果:86例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病理分级多见Lee分型Ⅱ~Ⅳ级;气阴两虚证组肾小球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数目及程度均弱于非气阴两虚证组(P〈0.05);气阴两虚证组患者的肾小球指数、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萎缩积分显著高于非气阴两虚证组(P〈0.05);间质浸润、间质纤维化积分显著低于非气阴两虚讧组(P〈0.05)。结论:肾组织的病理分级、肾小球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数目及程度、肾小球指数、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萎缩、间质浸润、间质纤维化积分可作为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微观辨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儿童IgA肾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儿科2004年3月~2010年3月经肾穿刺活检肾脏病理诊断明确的原发性IgA肾病141例患儿在肾穿刺活检前24h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类型与肾脏病理光镜和免疫荧光的关系。结果:本组患儿资料显示年龄在1.0岁~16.0岁,平均(8.6±3.3)岁,男95例,女46例,男女之比约为2.07∶1。中医辨证分型:肺卫风热,迫血下行证47例;下焦湿热,迫血下行证29例;气阴两虚证26例,肝肾阴虚证26例,脾肾气虚证13例。肾组织病理:Ⅰ型4例,Ⅱ型43例,Ⅲ型28例,Ⅳ型23例,Ⅴ型2例。免疫病理分为4型:单纯IgA型76例、IgA+G型10例、IgA+M型38例、IgA+G+M型17例。结论:5种中医证型的肾脏病理类型分布明显不同。肺卫风热,迫血下行证中病理改变Ⅱ型最多;下焦湿热,迫血下行证中Ⅱ型最多;气阴两虚证中Ⅳ型最多,其次为Ⅱ型;肝肾阴虚证中Ⅲ型最多,其次为Ⅱ型;脾肾气虚证中Ⅲ型最多,其次为Ⅱ型。5种中医证型的肾组织免疫荧光类型在单纯IgA型、IgA+G型、IgA+M型、IgA+G+M型的分布上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及代偿期IgA肾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Lee氏分级和Ka氏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将确诊的36例IgAN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Lee氏分级和Ka氏病理评分,分析中医证型与Lee氏分级和Ka氏评分间的关系.结果:肺(脾)肾气虚型中Lee氏Ⅲ级(22.2%),Ⅳ级(66.7%),以Ⅳ级为主:气阴两虚型中Lee氏Ⅲ级(47.6%)、Ⅳ级(28.6%),以Ⅲ级为主;肺(脾)肾气虚型与气阴两虚型,在节段损害Ka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脾)肾气虚型节段损害的Ka氏评分比气阴两虚型低;在系膜增殖、球性硬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血管病变和总Ka氏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功能正常及代偿期IgAN,肺(脾)肾气虚型以Lee氏Ⅳ级为主,气阴两虚型以Lee氏Ⅲ级为主.中医证型由肺(脾)肾气虚型肾脏向气阴两虚型转变的过程中,肾脏病理的节段损害在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肾脏病理和主要预后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32例具有肾脏病理活检的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肾实质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与肾脏病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级、高血压分级等的相关性。结果:在132例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中,中医辨证分型以虚证最多,共105例(79.54%),分别为脾肾两虚40例(38.09%),肾气阴两虚38例(36.19%),肝肾阴虚27例(25.71%)。其中虚中夹实者59例(56.2%);纯实证者仅27例(20.45%),主要包括水湿内停、肝阳上亢、湿浊内蕴。肾脏病理,IgA肾病中多见肝肾阴虚、水湿内停和肝阳上亢型,膜性肾病则多见于肝阳上亢和肾气阴两虚型,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以湿浊内停型最多见。CKD分级与3种虚证关系密切;高血压3级以肝肾阴虚型最多见,高血压2级以肝阳上亢型多见,而高血压1级则多见于湿浊内蕴和水湿内停型。中医证型与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24 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脾肾两虚、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证是肾性高血压病的主要中医辨证分型,虚中夹实最多见;不同肾脏病理损害、肾功能分期及高血压分级均与不同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骨密度没量中精密度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密度测定,不论采取何特殊技术,即使严格地按照厂家建议的操作程序,也常常不能达到完美的重复性.必须确定每台骨密度仪不同骨骼部位的精确度.精密度,如标准差平均方根或变异系数平均方根,被用来确定骨密度的变化,即精密度决定最小显著性变化值和随访需要的至少时间间隔.除非确定了精密度,否则就不能确定任何水平的统计可信度最小显著性变化值,使得随访的研究结果难以解释.  相似文献   

13.
14.
The digital age commenced in the mid-20th century and since we have seen approximately exponential growth in information. This period has also seen the rapid growth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at has facilitated, for instance, the derivation of whole genomes and automated drug discovery. 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and wisdom lay the found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how experience is formed from evidence and observations. When data are put into context, the resultant information can drive growth and further contribute to increased knowledge. Appreciating the source of data enables us to recognize and hopefully correct for inherent error and bias. Ultimately knowledge discovery can be automated to gain information from data and so on, enh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a given subject and expanding collective wisdom.  相似文献   

15.
16.
17.
Zusammenfassung Methicillin-resistente Staphylococcus aureus-Stämme (MRSA) sind inzwischen in vielen Ländern verbreitete Erreger, denen eine besondere Aufmerksamkeit geschenkt wird. In der vorliegenden Übersichtsarbeit werden der Resistenzmechanismus, die Epidemiologie der Verbreitung im Krankenhaus (H-MRSA) bzw. in Einrichtungen des Gesundheitswesens (HCA-MRSA) und außerhalb des Krankenhauses (C-MRSA), Ursachen der Zunahme des Nachweises, Besiedlungsdynamik, Erkrankungsrisiko und Letalität, das Vorgehen bei MRSA-Nachweis, Methoden zur Dekolonisierung, Überwachungskulturen sowie therapeutische Optionen diskutiert.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