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天麻素片口服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隔日1次;观察组在推拿治疗的同时加服天麻素片,4片/次,3次/d.两组在必要时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疗程均为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并记录每周疼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及服用止痛药的次数,观察颈椎活动度(ROM).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RO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P<0.01);观察组疼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服用止痛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天麻素片口服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松解手法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及ROM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ROM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在治疗颈源性头痛中的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针刀松解术、传统针刺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头颈部僵硬感以及颈椎活动度(ROM)评分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 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 13%(P 0. 05);治疗后10 d,2组VAS评分、ROM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源性头痛总有效率高,同时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颈部活动度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颈部活动度及血浆NO、ET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颈部活动度及血浆NO、E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血浆NO、ET水平变化与头痛V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是一种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其对头痛的改善作用与血浆NO、ET水平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悬吊运动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8年10月于中山市中医院就诊的颈源性头痛患者58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浮针组,每组各29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浮针组采用浮针配合悬吊运动。所有治疗均1次/天,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记录患者治疗第3次、第5次、第10次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颈椎活动度(ROM)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3个月内因颈源性头痛加重再次行医疗干预的例数。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颈椎活动度(RO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次、第5次、第10次两组VAS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相比,治疗第3次、第5次浮针组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次,两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次、第5次、第10次两组颈椎活动度(ROM)评分均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间同一治疗阶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记录患者3个月内因颈源性头痛加重而再次行医疗干预的例数,其中浮针组2例,针刺组有11例,所占比例分别是13.80%和37.93%。结论:对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浮针配合悬吊运动的治疗方法,可迅速改善患者头痛症状,且疗效持久,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针药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运用中医瘀血阻络辨证分型理念采取针药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ROM评分。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19%(23/3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29/3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VAS评分、RO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VAS评分、ROM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头痛症状,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7,(9):1284-1285
目的:观察针刺锥体交叉区、颈部夹脊刺联合红光照射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效果。方法:选取CEH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红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锥体交叉区结合颈部夹脊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颈椎活动度、中医症状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P0.05)。治疗后两组VAS、ROM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眩晕、颈部僵硬、耳鸣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锥体交叉区、颈部夹脊刺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可有效缓解CEH患者临床症状和颈椎活动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排针平刺配合口服头痛新1号方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9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32例。针刺组采用排针平刺(双侧脑户透风府、脑空透风池,留针6 h,隔日1次,每周3次,共2周);中药组采用口服头痛新1号方(每日1剂,每周7剂,共2周);针药组采用针刺(同针刺组)配合中药(同中药组)。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关节活动度(ROM)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针药组、针刺组、中药组治疗后VAS、ROM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针药组治疗后VAS、ROM评分均显著低于针刺组、中药组(P 0. 05);针刺组与中药组治疗后VAS、ROM评分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针药组总有效率优于针刺组、中药组(P 0. 05),且3组治疗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运用排针平刺法针刺配合口服头痛新1号方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头痛及颈椎关节活动受限情况,安全性良好,且优于单纯运用排针平刺法针刺或口服头痛新1号方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在青少年颈源性头痛中应用毫火针点刺结合新医正骨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三河市医院中医科门诊及病房的颈源性头痛青少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点刺结合新医正骨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2组患者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关节活动度(ROM)评分,并记录2组治疗方法对青少年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的ROM值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青少年颈源性头痛中应用毫火针点刺结合新医正骨治疗,能够在有效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疼痛VA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程度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VAS评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部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颈部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头痛症状及颈部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针刺法联合推拿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及疼痛状况的影响。方法将9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扶正祛邪针刺法联合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3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曲度、疼痛状况[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现在疼痛状况(PPI)],以及主要症状(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压痛、上肢麻木疼痛、上肢肌力下降)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5.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曲度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RI评分、PPI评分、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肩部疼痛评分、颈部活动受限评分、颈部压痛评分、上肢麻木疼痛评分、上肢肌力下降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祛邪针刺法联合推拿能够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有助于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养血疏肝止痛汤加减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颈部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将60例颈源性头痛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耳穴贴压配合养血疏肝止痛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耳穴贴压配合天麻素片治疗。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VAS评分、ROM颈椎活动度评分、每日头痛指数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ROM、每日头痛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ROM、每日头痛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养血疏肝止痛汤加减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满意,并能调节颈部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颅底七穴加颈夹脊穴辅助加味葛根汤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99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由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9例)采用加味葛根汤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颅底七穴加颈夹脊穴辅助加味葛根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ROM)、治疗后1个月、3个月、5个月患者疼痛发作次数、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 00%)高于对照组(85. 71%)(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及ROM评分相当(P 0. 05),治疗后各组患者VAS及ROM评分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5个月观察组患者疼痛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 00%)与对照组(4. 08%)相当(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安全性较高。结论:颅底七穴加颈夹脊穴辅助加味葛根汤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疼痛缓解,颈椎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联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手法治疗,15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值、ROM及伴随症状总积分。结果:治疗组使用针刀联合手法治疗后在VAS值、ROM及伴随症状总积分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实验组加以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观察VAS、ROM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VAS、ROM评分均较对照组优(P0.05);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源性头痛予以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能减轻疾病带来的疼痛感,促使颈椎功能恢复,巩固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河北中医》2021,43(6)
目的观察基于《黄帝内针》理论指导的针刺联合颈部松解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E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颈部松解手法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基于《黄帝内针》理论指导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NRS)、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及颈椎关节活动度(ROM),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32/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疼痛NRS、头痛频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头痛持续时间均缩短(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疼痛NRS、头痛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颈椎ROM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黄帝内针》理论指导的针刺疗法联合颈部松解手法能够明显减轻CEH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所致颈源性头痛(CHE)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血管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CHE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疼痛程度(VAS)评分、颈椎活动度(ROM)评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清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血管动力学指标[平均脑血流速度(Vmean)、平均脑血流量(Qmean)、脑血管阻力(R)、动态阻力(DR)、临界压力(CP)、脉搏波波速(WV)]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57%与71.70%)(P<0.05); 治疗后观察组颈背头痛、肌肉僵直痛及头晕头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VAS、RO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IL-6、IL-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Vmean、Qmean高于对照组,R、DR、CP、WV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所致CHE的疗效显著,可缓解疼痛程度和颈椎活动度,改善内皮功能紊乱和脑血管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揿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针灸推拿配合揿针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洛索洛芬钠片联合替扎尼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天、14天、3个月后VAS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14天、3个月后,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90.00%(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配合揿针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头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项八针配合头部阿是穴留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此方法的特点。方法 釆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方法,将89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取项八穴(双侧风池、风府、大椎和“项四花穴”)和头部阿是穴,对照组取病变颈椎夹脊穴、天柱、风池、玉枕、列缺、太冲、足临泣穴。各组均治疗2星期,每星期治疗3次,治疗完成1个月后进行随访;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星期末、治疗结束时和1个月随访时进行头痛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和颈椎活动度(ROM)评分;根据疗效评价标准评定治疗结束时和随访时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和随访时的头痛积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为91.1%,随访时总有效率为86.7%,近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星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7.8%,优于对照组的11.4%(P0.05)。结论 项八针配合头部阿是穴留针治疗对颈源性头痛的头痛症状、颈椎活动度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近、远期疗效优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且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起效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拔伸推拿配合点压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参照《针灸治疗学》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则采取拔伸推拿配合点压治疗,应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定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颈椎活动度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PRI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结论结论:拔伸推拿配合点压治疗落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和颈椎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