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强  王业清  杨文  郭彦层  陈雪莲 《新中医》2019,51(7):209-212
目的:观察督灸疗法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隔姜督灸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2组均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20.0%、87.5%,对照组分别为7.5%、72.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痛、腹胀、排便不尽感、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患者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大便次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对照组仅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BS-QOL评分中的焦虑不安、健康忧虑、饮食限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上述三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仅健康忧虑、饮食限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2组其他各维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异不大(P 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督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痛、腹胀、排便不尽感及大便次数等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配合乳果糖治疗硬粪块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乳果糖治疗硬粪块型便秘疗效良好,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物质(substance P, SP)含量的影响。方法 43例IBS-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埋线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期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 symptom severity scale, IBS-SSS)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quality of life, IBS-QOL)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前后血清SP含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期IBS-SSS各项评分与总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期IBS-SSS各项评分与总评分较治疗后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IBS-SSS各项评分与总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期IBS-SSS各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功能性便秘患者给予温阳健脾中药、穴位埋线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乳果糖、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给予温阳健脾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便秘临床评分量表(CCS)评分、胃肠道中SCF蛋白、c-kit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SCF蛋白、c-kit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健脾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优于乳果糖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并能提高胃肠道中SCF蛋白、c-kit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治疗,2组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采用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比较2组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5%(P0.05);2组患者治疗6周、18周后(随访时)IBS-S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IBS-QOL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IBS-D有效,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有一定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与单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5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32例,采用口服安宫黄体酮片等西药人工周期疗法;埋线西药组33例,采用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治疗,穴位埋线穴取内关、足三里、关元、三阴交为主,两组均连续治疗半年、随访半年。根据Kupperman指数(MI)评分法评定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清促卵泡素(FSH)及雌二醇(E2)等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埋线西药组优于西药组(8.17±1.19vs 13.68±1.08,P0.01);两组治疗后FSH降低(均P0.01)、E2升高(均P0.05);埋线西药组治疗后及随访愈显率分别为75.8%(25/33)和81.8%(27/33),优于西药组的67.9%(19/28)、53.6%(15/28,P0.05,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对改善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作用,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疗效稳定,远期效果明显占优,其机制与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调神健脾"法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亚组分析,探讨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共有51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便秘型IBS(IBS-C)患者137例(针刺组92例,聚乙二醇组45例),腹泻型IBS(IBS-D)患者382例(针刺组252例,匹维溴铵组130例)。针刺组穴取百会、印堂、天枢、上巨虚、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隔日1次,每周3次;聚乙二醇组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匹维溴铵组口服匹维溴铵片,均治疗6周。分别于基线期、治疗期(治疗2、4、6周)及随访12周评定各组患者IB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IBS-SSS);并于基线期、治疗6周及随访12周评定各组患者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结果:两组IBS-C患者治疗2、4、6周及随访12周IBS-SSS总积分均较基线期降低(P0.01);IBS-C针刺组随访12周IBS-SSS总积分低于聚乙二醇组(P0.05)。两组IBS-D患者治疗2、4、6周及随访12周IBS-SSS总积分均较基线期降低(P0.01);IBS-D针刺组治疗2、4、6周及随访12周IBS-SSS总积分均低于匹维溴铵组(P0.05)。两组IBS-C患者治疗6周及随访12周IBS-QOL总分均较基线期升高(P0.01)。两组IBS-D患者治疗6周及随访12周IBS-QOL总分均较基线期升高(P0.01);IBS-D针刺组随访12周IBS-QOL总分高于匹维溴铵组(P0.05)。结论:"调神健脾"法针刺可改善IBS-C和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治疗同一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的不同功能状态(便秘、腹泻),体现了针刺的双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阳健脾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肛肠科门诊2014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5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其中治疗组26例应用温阳健脾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便秘临床症状评分(3.04±0.96)分,对照组(4.90±2.0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温阳健脾中药联合穴位埋线临床疗效肯定,是一种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卡马西平治疗颞叶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11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42例颞叶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卡马西平口服及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癫痫月均发作频率及生活质量评分、脑电图指标的差异,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评分下降及升高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月均发作频率及生活质量评分、脑电图异常情况评分、癫痫发作波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88.7%(63/71),西医疗效总有效率为87.3(62/71),对照组分别为64.8%(46/71)和59.2%(52/71),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卡马西平治疗颞叶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可明显降低发作频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肿瘤生长因子-a(TNF-a)的影响。方法将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匹维溴铵,观察组予热敏灸联合匹维溴铵,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评定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测定血清NGF、TNF-a水平。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疗效,并随访记录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BS-SSS、IBS-QO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IBS-SSS、IBS-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GF、TNF-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匹维溴铵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这可能与其下调患者血清NGF、TNF-a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疗法与常规人工泪液治疗方案缓解干眼症患者眼部相关症状的疗效。方法:将88例泪液生成不足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埋线组)和人工泪液对照组(药物组),每组44例,其中埋线组脱落3例。埋线组给予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位埋线治疗,埋线操作隔30 d行1次,共2次;药物组给予常规人工泪液滴眼,每日4~6次,每次1滴,治疗8周。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治疗结束后8、12周泪液乳铁蛋白含量,评估两组眼部干涩、异物感、视疲劳等相关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埋线组治疗4、8周后以及治疗结束后8、12周随访时眼部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感及视疲劳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药物组治疗4、8周后眼表相关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随访时埋线组眼表相关症状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均P0.05)。治疗4、8周后及治疗结束后8、12周埋线组泪液乳铁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上升(均P0.05),药物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埋线组泪液乳铁蛋白含量均高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埋线疗法可有效改善泪液生成不足型干眼症患者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感及视疲劳等眼表相关症状、增加泪液乳铁蛋白含量,随访期疗效优于人工泪液滴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结节囊肿型痤疮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优于对照组的65.71%(P0.05);2组治疗后皮损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有效,可改善结节囊肿型痤疮患者皮损程度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蔡伟  李媛 《河北中医》2016,(5):741-74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健康教育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肥胖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穴位埋线联合健康教育,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穴位埋线治疗。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3、6个月,比较体质量、腰围、臀围、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变化,根据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观察患者的健康状况,比较食欲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时体质量、腰围、BMI、腰臀比、食欲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SF-36量表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时体质量、腰围、BMI、腰臀比、食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P0.05),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P0.05)。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健康教育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有良好的疗效,使机体达到正常的生理平衡,减肥效果持久有效。  相似文献   

14.
穴位埋线治疗肾虚肝郁证围绝经期轻度抑郁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肾虚肝郁证围绝经期轻度抑郁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主要作用的靶症状群.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23例)和针刺组(22例),埋线组取肾俞、肝俞、心俞、脾俞等穴进行埋线,每周1次;针刺组取埋线组相同穴位常规针刺,隔日1次,均以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第12周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Kupperman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总分和因子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Kupperman评分、HAMD总分及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随访时,埋线组Kupperman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总分和睡眠障碍评分较治疗后显著降低(均P<0.01);针刺组随访时Kupperman评分、HAMD总分和睡眠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后升高(均P<0.05);埋线组HAMD总分低于针刺组(P<0.05),其阻滞和睡眠障碍评分亦较针刺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减轻肾虚肝郁证围绝经期轻度抑郁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并通过对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等靶症状群的调节,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肝郁气滞型绝经前期女性黄褐斑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2例肝郁气滞型绝经前期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穴取肝俞、脾俞、三阴交及面部局部穴位围刺,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C(200 mg/次,每天3次)、维生素E(100 mg/次,每日1次)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MASI)评分,血清性激素之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并于治疗3个月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最终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有效率为88.6%(39/44),高于对照组的55.8%(24/43,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ASI评分均降低(P0.01,P0.05),观察组随访时MASI评分较治疗后降低(P0.01);治疗后及随访时观察组MA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随访时FSH、L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时FSH、LH、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时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0.05),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法可显著改善肝郁气滞型绝经前期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穴位埋线调节体内血清性激素水平从而降低黑色素细胞对雌激素的高度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西药治疗卵巢早衰(POF)的疗效。方法将44例PO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予雌激素替代疗法,埋线组2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4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_2)的变化情况、Kupperman评分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FSH降低,E_2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治疗后FSH低于对照组,E_2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均降低(P0.01),2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总有效率76.19%,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西药能改善POF临床症状,且穴位埋线联合西药在调节FSH和E_2水平方面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中草药免煎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曲美布汀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穴位埋线联合中草药免煎颗粒治疗,记录两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不同时间段临床疗效,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P0.05);研究组随访6个月及1年临床疗效虽有所下降但并不明显(P0.05);对照组随访6个月及1年临床疗效较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应用穴位埋线联合中草药免煎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其疾病复发率,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厚朴枳术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糖尿病胃轻瘫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厚朴枳术汤联合穴位埋线,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莫沙必利口服,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朴枳术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脾胃虚弱证对患者症状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5月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门诊就诊的86例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弱型”的IBS-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两组,单组43例。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埋线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两组生长抑素(SS)、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P物质(SP)及模拟排便动作下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变化,记录中医证候积分、便秘症状评分量表(CCS)评分、汉化版IBS专用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显效和有效共40例,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P较治疗前升高,SS、5-HT、NPY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SP明显更高,SS、5-HT、NPY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模拟排便动作下直肠最大收缩压较治疗前升高,肛门括约肌净减压、直肠感觉阈值、...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7,(10):1392-1393
目的:对穴位埋线、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均分为穴位埋线组和氨茶碱组,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法治疗,氨茶碱组给予氨茶碱治疗,对治疗效果、ACT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观察比较。结果:穴位埋线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氨茶碱组9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CT症状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的ACT症状评分和中医证侯积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且穴位埋线组患者的情况优于氨茶碱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最大呼气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穴位埋线组的数值明显高于氨茶碱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相比较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