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旨在分析远视性屈光不正对儿童双眼视觉的影响,以帮助患儿建立完善的双眼视觉。方法选择经1%阿托品散瞳后,主客观验光确诊为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儿78例,进行分析。结果远视性屈光不正患儿矫正后的双眼视觉优于矫正前;双眼视觉受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影响,远视程度高则双眼视觉相对较差。结论双眼视觉受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影响,远视度数越大则双眼视觉越差,远视矫正后则双眼视觉得到改善,矫正后双眼视觉优于矫正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类型及初始治疗的年龄对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颜氏立体图对门诊的121例3~9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立体视功能进行治疗前后(6月)的对比分析,观察弱视程度的不同及屈光类型的不同对患儿立体视治疗前后的影响及不同开始治疗年龄对近立体视发育的影响.结果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近立体视,具有正常近立体视锐度比例为22.92%.以散光性屈光不正为主,高度远视者近立体视较差,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近立体视功能发育越好,疗效越好,不同年龄组治疗效果间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治愈后近立体视锐度也存在差异,轻度 、中度弱视较重度弱视立体视功能发育较好,治疗后预后好,重度弱视的立体视功能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中高度远视对视功能影响较大,开始治疗年龄越小,立体视发育预后较好.开始治疗年龄较晚的立体视发育相对较差.散光型弱视儿童立体视功能明显好于高度远视组儿童(屈光参差除外),重度弱视有一部分视力提高后立体视仍未发育,在弱视治疗的后期要注意双眼视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总和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斌  张春莲 《右江医学》2000,28(4):278-280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对儿童双眼视及视觉诱发电位 (VEP)双眼总和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正常儿童及 34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分有、无立体视两组 )进行全视野刺激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结果 :双眼刺激视觉诱发电位总和VEP和单眼刺激视觉诱发电位AP10 0 :无立体视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及有立体视组 (P <0 .0 1) ;有立体视组低于正常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单眼刺激视觉诱发电位LP10 0 :屈光不正性弱视组较正常组明显延长 (P <0 .0 1) ,有、无立体视两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视觉诱发电位比行为或心理物理方法更为优越 ,能定量准确地客观反映视功能状态 ,视觉诱发电位双眼总和能客观评价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双眼视。  相似文献   

4.
200例12岁以内儿童屈光不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斜视和弱视与屈光不正有密切关系,远视性屈光不正对人类特别是对儿童危害是相当严重的。本文统计了200 例12 岁以内儿童屈光不正和弱视,表明远视眼发病率高于近视眼,占79 .05 % ,弱视占远视的44.97% 。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弱视屈光现状、视功能发育的特点及弱视的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弱视儿童187例313眼,全部病例初诊时行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删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同视机、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结果187例313眼弱视儿童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儿童处于双眼视觉发育敏感期和可塑性关键期,也是弱视最佳治疗时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孝感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状况及弱视等病的流行特点,以期早期发现屈光异常和弱视并及时进行干预。方法:于2014年7月-2015年1月随机抽取本市城区10所幼儿园的2762例3~6岁学龄前儿童,按不同年龄分为四组,3岁组184例,4岁组804例,5岁组1065例,6岁组709例。对其进行视觉状况调查,分别进行视力、屈光状态、斜视、立体视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5、6岁组儿童视力≥1.0的检出率分别为62.50%、64.55%、73.05%、85.12%,4、5、6岁年龄组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不正分布以远视为主(77.66%),其中复性远视散光占远视的79.22%(892/1126)。弱视发生率1.77%,主要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占59.18%(29/49),其次依次为屈光参差性弱视,占28.57%(14/49),斜视性弱视,占8.16%(4/49),形觉剥夺性弱视,占4.08%(2/49),不同年龄组弱视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的检出率为1.19%(33/2762),其中以双眼交替性斜视为主。屈光不正、斜视和弱视儿童的立体视率分别为84.79%、63.64%和51.02%,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的94.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99.227,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功能发育随年龄增长逐渐成熟,影响本市儿童正常视功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屈光不正、斜视和弱视。早期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屈光异常和弱视并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学龄前儿童处于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受不良因素(如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视觉剥夺)的影响极易形成弱视。就目前独生子女而言,家长和老师们都非常关心孩子们的视力,但他们只知道近视眼对儿童视力的影响,却对儿童弱视不甚了解。事实上弱视的危害不仅是视力低,不能矫正。更主要的是没有完善的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8.
儿童弱视致病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7):108-109
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力的眼病,其危害性不仅在于视力低下,还在于缺少完善的立体视觉,而后者又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所必需的高级视觉功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各类屈光不正,特别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外界物象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形成清楚的物象,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是弱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因此,对弱视病因的探讨、诊断、预防及治疗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张桂英 《右江医学》2004,32(3):249-250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低常视力的屈光状态分布及发生、发展规律 ,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 ,力争在儿童视力发育的敏感期及时治疗 ,以促进视力发育。方法 对 2 48例 4~ 6岁儿童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查视力 ,裸眼视力小于 4.9者 ,用 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结果 远视性屈光不正居首位 ,占 85 .13 % ,混合散光占 10 .3 8% ,近视占 4.48% ;不同程度屈光不正中以轻度屈光不正为主 ;远视性屈光不正占弱视构成比最大 ,占 74.6%。结论 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与弱视形成密切相关 ,及时矫正幼儿屈光不正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与屈光不正患者双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正常人与屈光不正患者双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正常的振幅比值。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平均年龄13.1±6.8岁;屈光不正组15例,平均年龄14.66±6.27岁,屈光范围-1.25~-9.00D,在不同对比度条件下(50%与70%)记录右眼、左眼与双眼视觉诱发电位振幅及B/M,BL/Lmax比值。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屈光不正组的男、女双眼P100振幅与峰时值无差异。年龄与双眼峰时、B/M值、BL/Lmax值不相关;与双眼振幅相关。正常人与屈光不正者的P100双眼峰时存在显著不同(P<0.05)。结论:B/M、BL/Lmax值不受年龄、屈光度的影响。正常人与屈光不正者在P100双眼峰时的差异可能说明屈光不正者在低对比度下的视觉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1.
梁晓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894-895
目的分析儿童弱视屈光现状、视功能发育的特点及弱视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弱视儿童187例313眼,全部病例初诊时行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同视机、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结果187例313眼弱视儿童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儿童处于双眼视觉发育敏感期和可塑性关键期,也是弱视最佳治疗时期。结论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对2018例屈光不正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患者为双眼屈光不正,单眼仅占2.58%,近视多于远视,两者比例为3.6∶1,单纯近视多于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远视多于复性远视散光。  相似文献   

13.
儿童由于眼球尚未发育成熟眼轴较成人短,因此远视性屈光不正多见。在较高度远视或调节力较弱的中低度远视中视力均不同程度降低。本文就其发生的屈光状态分布及相关的弱视、斜视等问题对500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材料和方法我科于1992年8月~1993年5月间门诊病案中抽取远视性屈光不正病例500例。检查项目:视力,采用对数视力表,少数3岁以下儿童采用图形视力表。眼位:采用角膜映光法及交替遮盖,遮盖一去遮盖法。眼底检查:1%阿托品膏散膜验光确定屈光度。所采病案均样细记载了主诉,病史、家族史。结果与讨论500例远视性屈光不正中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屈光不正性弱视与开始治疗弱视的年龄对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Titmus立体图对门诊复查的已治愈的96名5~8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近立体视功能检查,观察不同弱视程度及不同开始治疗年龄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立体视的影响进统计学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有不同程度的立体视,具有正常立体视锐度比例为22.92%。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立体视功能发育越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21,P〈0.01);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治愈后近立体视锐度也存在差异,轻度弱视立体视功能较好,重度弱视的立体视功能较差。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8547,P〈0.01)。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后一部分患者立体视功能仍不能达到正常,重度弱视,开始治疗年龄较晚的立体视发育相对较差。在弱视的治疗的后期要注意双眼视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儿童弱视一般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与形觉剥夺性弱视4种类型,其中以前两种最为常见,家长们务必重视。1.屈光不正性弱视是指两眼视力不好,经检查,除有屈光不正外,没有其他病变,但验光戴镜后视力仍差,无法达到正常,或者无法接近正常。所患屈光不正,可表现为远视、近视、远视散光、近视散光,或者既有远视又有近视的混合性散光。屈光度数多属于高度,远视度数一般高于300度,近视度数高于600度。2.屈光参差性弱视是指两眼虽屈光不正,但一眼度数高,视力不好,另一眼度数低,视力好,两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如果配戴眼镜时,…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300例双眼视力下降原因分析康平刘成魁(淄博市中心医院,淄博市255036)关键词视力下降;老年人引起老年人视力下降的疾病常见有白内障、青光眼等,但双眼视力轻度下降最多见于轻度远视性屈光不正,临床上老年屈光不正的病人误诊为白内障者较多。现将31...  相似文献   

17.
谭星平  李凤云  杨昌全  周明敏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4):433-433,438
目的 了解儿童共同性外斜视与屈光不正的关系.方法 456例外斜视儿童扩瞳检影验光,根据年龄分为两组,记录屈光程度并分为轻、中、重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外斜视儿童以远视为主占71.88%,近视占28.12%;双眼屈光度在同一程度范围占88.82%.结论 儿童共同性外斜视以轻度远视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轻、中度近视逐年增加,远视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8.
验光配境是矫正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有很多屈光不正是从儿童时期发生的.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一般两眼视发育在生后1~2岁大体形成.6~8岁基本趋于完善,在此期间出现屈光不正,又不能得到正确、及时的矫正,就会影响双眼视功能的建立和发育,导致斜视和弱视.儿童由于年龄小,验光检查难以配合,造成验光的误差,患儿戴上不合适的眼镜,就会拒绝戴镜,达不到矫治的目的.因此在儿童验光过程中,不但要求医师有良好的医德和技术,还要懂得如何与患儿及家属进行语言交流,良好的语言交流技巧会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提高语言交流技巧,对儿童屈光不正、斜视及弱视的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近两年来共检查1526例,其中男804例,女72例,男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75岁。本组共计3040眼。双眼1514例,单眼12例。一、屈光不正的类型近视多于远视,其比例为3.65:1。单纯近视显著多于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远视亦显著多于复性远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及混合散光均较其他屈光类型少见。二、屈光不正类型与年龄7岁以下儿童中远视多于近视;8~12岁近视有所增加;13~25岁近视显著增加,约占该期屈光不正的89.57%左右;26—39岁近视所占比例略有降低,但仍居多数;40岁以上则恰恰相反,远视又明显多于近视。  相似文献   

20.
李小红 《九江医学》2007,22(1):32-32
屈光不正,尤其是中、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是导致儿童弱视的常见病因,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常规是及早配戴矫正眼镜,配合精细作业及综合弱视治疗仪等辅助治疗[1].如何配戴眼镜,是全部矫正还是部分矫正,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演变过程是否有影响,笔者对50例(100眼)3~8岁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及弱视训练,连续观察3年,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